CN215535453U - 床上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床上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535453U CN215535453U CN202121368448.0U CN202121368448U CN215535453U CN 215535453 U CN215535453 U CN 215535453U CN 202121368448 U CN202121368448 U CN 202121368448U CN 215535453 U CN215535453 U CN 2155354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traint
- restraining
- hook
- bed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床上约束装置,包括第一约束件和第二约束件,所述第一约束件上设置有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和第三约束带,所述第一约束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的背面或侧部,所述第二约束件用于放置在约束者上方,所述第二约束带绕在所述第二约束件的上方,所述第三约束带用于约束约束者的手腕。可以对躯干约束,降低患者挣脱的可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床上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精神科临床上,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精神疾病影响,容易出现自伤、自杀、伤害他人、扰乱医疗秩序等行为,在无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按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在床上。保护性约束通常会使用约束带用具对其进行固定。传统约束带多应用固定双手腕,躯干部分没有得到固定作用,患者可反复坐起来或在床上扭来扭去,有伤害到自身的后果;工作人员靠近时也存在被攻击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床上约束装置,可以对躯干约束,降低患者挣脱的可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床上约束装置包括第一约束件和第二约束件,所述第一约束件上设置有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和第三约束带,所述第一约束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的背面或侧部,所述第二约束件用于放置在约束者上方,所述第二约束带绕在所述第二约束件的上方,所述第三约束带用于约束约束者的手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件上包括靠近约束者脖子的第一端和靠近约束者腿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约束带设置在该第二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四约束带,所述第四约束带用于约束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约束带设置有两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两侧,所述第二端的远侧设置扣合部,所述第二约束件放置在约束者的上方,所述第二端折弯贴合在第二约束件上方,且所述扣合部也位于所述第二约束件上方,两根所述第四约束带绕在所述第二约束件上方,并通过所述扣合部将两根所述第四约束带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约束带设置有公插扣/母插扣,所述扣合部为双插位的母插扣/公插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的正面设置有魔术贴钩面,所述第一约束件相配合位置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的钩面与所述魔术贴的毛面相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带至少设置有四根延伸出来的端部,每个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约束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约束带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三约束带包括柔性带、调节带和调节扣,所述柔性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上,所述调节带设置在所述柔性带的根部,所述调节扣设置在所述柔性带的自由端,所述调节带可穿入所述调节扣与之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约束带成对设置,每对所述第二约束带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的两侧,所述第二约束带上设置有魔术贴钩面,每对所述第二约束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公插扣和母插扣,所述第二约束件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约束带的魔术贴钩面与所述第二约束件的魔术贴毛面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件和所述第二约束件均采用软质布料制成。
床上约束装置使用方法,使用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第一约束带将第一约束件固定在床上;
约束者背部靠在第一约束件的正面,第二约束件靠在约束者的正面,第二约束带绕在第二约束件上设置,束缚住约束者的躯干;
第三约束带将约束者的手腕束缚,将手腕紧靠在第一约束件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使用时,将第一约束件通过第一约束带固定在床上,例如病床的床架上,将第一约束件固定后,将约束者约束在上,且背部靠在第一约束件的正面,然后将第二约束件放在约束者的胸部,再用第二束缚带绕在第二约束件的上方,此时第三约束带将约束者的手腕固定,紧贴在第一约束件上,完成约束者的躯干约束,降低了患者挣脱的可能,而且分开佩戴的方式更容易让约束者穿上。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约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约束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约束件;11、第一约束带;111、约束孔;12、第二约束带;13、第三约束带;131、柔性带;132、调节带;133、调节扣;14、第四约束带;15、第一端;16、第二端;161、扣合部;17、公插扣;18、母插扣;19、魔术贴钩面;20、第二约束件;21、魔术贴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如图1和图2所示,床上约束装置包括第一约束件10和第二约束件20,所述第一约束件10上设置有第一约束带11、第二约束带12和第三约束带13,所述第一约束带11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10的背面或侧部,所述第二约束件20用于放置在约束者上方,所述第二约束带12绕在所述第二约束件20的上方,所述第三约束带13用于约束约束者的手腕。
使用时,将第一约束件10通过第一约束带11固定在床上,例如病床的床架上,将第一约束件10固定后,将约束者约束在上,且背部靠在第一约束件10的正面,然后将第二约束件20放在约束者的胸部,再用第二束缚带绕在第二约束件20的上方,此时第三约束带13将约束者的手腕固定,紧贴在第一约束件10上,完成约束者的躯干约束,降低了患者挣脱的可能,而且分开佩戴的方式更容易让约束者穿上。
所述第一约束件10和所述第二约束件20均采用软质布料制成。第二约束带12绕在约束者的躯干时,由于第二约束件20的承接,所以增加了受力的面积,所以约束者舒适度增加,也避免了勒痕的形成。
所述第一约束带11至少设置有四根延伸出来的端部,每个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约束孔111。在固定第一约束件10时,通过四点固定的方式,固定效果佳,当然也可以采用更多根,但是四根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为优选。约束孔111的位置可以用于安装磁性扣。
其中,所述第二约束带12成对设置,每对所述第二约束带1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10的两侧,所述第二约束带12上设置有魔术贴钩面19,每对所述第二约束带12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公插扣17和母插扣18,所述第二约束件20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毛面21,所述第二约束带12的魔术贴钩面19与所述第二约束件20的魔术贴毛面21粘接。此处利用魔术贴相预连接,然后再通过第二约束带12之间的插扣配合方式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设置可调节公插扣17或母插扣18的长短,进而控制第二约束带12扣合后的长短。
如图2所示,第二约束件20的背面是接触约束者的一面,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毛面21,此时的魔术贴毛面21可以大范围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约束件10上包括靠近约束者脖子的第一端15和靠近约束者腿部的第二端16,所述第三约束带13设置在该第二端16上。第一端15的位置设置有凹口,避让约束者的脖子部分。
第一约束件10的凹口两侧凸出,凸出的部分设置有魔术贴钩面19,此时的魔术贴钩面19与第二约束件20上对应设置的魔术贴毛面21粘接,使得第一约束件10和第二约束件20形成连接的整体,也起到限制约束者向上移动的作用。为了约束效果更佳,可以通过结合魔术贴的前提下设置有插扣方式。
所述第二端16上设置有第四约束带14,所述第四约束带14用于约束髋部。髋部位置约束后,约束者的受限更加突出。
具体地,所述第四约束带14设置有两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16的两侧,所述第二端16的远侧设置扣合部161,所述第二约束件20放置在约束者的上方,所述第二端16折弯贴合在第二约束件20上方,且所述扣合部161也位于所述第二约束件20上方,两根所述第四约束带14绕在所述第二约束件20上方,并通过所述扣合部161将两根所述第四约束带14固定。第二端16折弯时从约束者的胯下穿过,然后贴合在约束这的腹部附近,此时将第四约束带14拉起,并在腹部位置与扣合部161连接固定,此时的连接将约束这的髋部稳定固定,上下不可移动,约束效果大大增加,而人体的髋部位置是脚部用力的关键,但是通过该设置,将髋部固定后,约束者活动大大受限,也无法用力挣脱。
通过第一端15的和第二端16的固定,将约束者的上下活动给限制住,约束者在旧式的约束方式中,可以通过向下挪动方式,摆脱约束,而本方案,将约束者上下移动限制住,无法通过挪动身体,完成摆脱。
具体地,所述第四约束带14设置有公插扣17/母插扣18,所述扣合部161为双插位的母插扣18/公插扣17。即通过三点式插扣方式,将两根第四约束带14和第二端16折起的部分固定,完成髋部的约束。
具体地,第四约束带14设置公插扣17,扣合部161设置为双插位的母插扣18。
具体地,所述第二端16的正面设置有魔术贴钩面19,所述第一约束件10相配合位置设置有魔术贴毛面21,所述魔术贴的钩面与所述魔术贴的毛面相粘接。使用时,通过魔术贴的方式先初步限位固定,然后再通过第四约束带14和扣合部161配合。
所述第三约束带13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三约束带13包括柔性带131、调节带132和调节扣133,所述柔性带131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10上,所述调节带132设置在所述柔性带131的根部,所述调节扣133设置在所述柔性带131的自由端,所述调节带132可穿入所述调节扣133与之配合。此时的第三约束带13起到独立固定手腕的作用。此时柔性带131的设置也是为了避免约束者手腕被勒伤。而调节带132和调节扣133之间的连接通过可调节的方式固定,即可适应不同的约束者的手腕大小,具体是通过改变调节带132连接在调节扣133上的长段实现。
床上约束装置使用方法,使用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第一约束带11将第一约束件10固定在床上;
约束者背部靠在第一约束件10的正面,第二约束件20靠在约束者的正面,第二约束带12绕在第二约束件20上设置,束缚住约束者的躯干;
第三约束带13将约束者的手腕束缚,将手腕紧靠在第一约束件10上。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公插扣17和母插扣18表示的是一类产品,具体可以有不同的规格,而非指定是相同的规格。
引用图纸说明时,是对出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引用图纸导致描述不够简洁,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已描述的特征,图纸不再一一引用。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约束件和第二约束件,所述第一约束件上设置有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和第三约束带,所述第一约束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的背面或侧部,所述第二约束件用于放置在约束者上方,所述第二约束带绕在所述第二约束件的上方,所述第三约束带用于约束约束者的手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件上包括靠近约束者脖子的第一端和靠近约束者腿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约束带设置在该第二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四约束带,所述第四约束带用于约束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约束带设置有两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两侧,所述第二端的远侧设置扣合部,所述第二约束件放置在约束者的上方,所述第二端折弯贴合在第二约束件上方,且所述扣合部也位于所述第二约束件上方,两根所述第四约束带绕在所述第二约束件上方,并通过所述扣合部将两根所述第四约束带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约束带设置有公插扣/母插扣,所述扣合部为双插位的母插扣/公插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正面设置有魔术贴钩面,所述第一约束件相配合位置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魔术贴的钩面与所述魔术贴的毛面相粘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带至少设置有四根延伸出来的端部,每个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约束孔。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约束带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三约束带包括柔性带、调节带和调节扣,所述柔性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上,所述调节带设置在所述柔性带的根部,所述调节扣设置在所述柔性带的自由端,所述调节带可穿入所述调节扣与之配合。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约束带成对设置,每对所述第二约束带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件的两侧,所述第二约束带上设置有魔术贴钩面,每对所述第二约束带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公插扣和母插扣,所述第二约束件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约束带的魔术贴钩面与所述第二约束件的魔术贴毛面粘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床上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件和所述第二约束件均采用软质布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68448.0U CN215535453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床上约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68448.0U CN215535453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床上约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535453U true CN215535453U (zh) | 2022-01-18 |
Family
ID=79818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68448.0U Active CN215535453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床上约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535453U (zh) |
-
2021
- 2021-06-18 CN CN202121368448.0U patent/CN2155354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509875A (en) | Thoracic brace | |
CN215535453U (zh) | 床上约束装置 | |
CN113244036A (zh) | 床上约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3372853U (zh) | 一种儿童腰穿约束装置 | |
CN210843714U (zh) | 躁动患者全身约束装置 | |
CN212547323U (zh) | 一种单面上肢约束装置 | |
CN211674620U (zh) | 一种麻醉肠镜检查的体位固定装置 | |
CN210932128U (zh) | 一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用限动装置 | |
CN214679145U (zh) | 一种乳腺癌术后患肢肩部约束带 | |
CN217040467U (zh) | 一种婴幼儿约束带 | |
CN217697022U (zh) | 肩袖式约束用具 | |
CN216168201U (zh) | 精神科安全防护装置 | |
CN215020060U (zh) | 一种医用腰腹部约束装置 | |
CN216021786U (zh) | 一种多功能翻身枕 | |
CN215739785U (zh) | 一种老年人多用腹部约束装置 | |
CN215020051U (zh) | 一种胸腹部约束带 | |
CN211187729U (zh) | 一种用于精神病人的腿部约束装置 | |
CN213130200U (zh) | 一种背带穿脱式约束带 | |
CN215229014U (zh) | 一种康复训练器座椅安全背带 | |
CN212940124U (zh) | 一种躁动患者用的约束衣 | |
CN209826860U (zh) | 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带 | |
CN217660372U (zh) | 一种束缚腰带 | |
CN215503218U (zh) | 一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沙袋压迫固定护具 | |
CN213372852U (zh) | 一种用于儿科有创穿刺过程中的多功能安全约束带 | |
CN221331608U (zh) | 一种躁动患者约束用的多功能背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