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16213U -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16213U
CN215516213U CN202121399749.XU CN202121399749U CN215516213U CN 215516213 U CN215516213 U CN 215516213U CN 202121399749 U CN202121399749 U CN 202121399749U CN 215516213 U CN215516213 U CN 215516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able
winding
fixedly connected
oil expl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97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13997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16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16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16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该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包括前支架、驱动装置、主动驱动轴、主动驱动轮、后支架、卷线盘、线缆过渡组件和线缆限位部,驱动装置容置在前支架内,主动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前支架上侧,主动驱动轴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主动驱动轮固定连接在主动驱动轴一端,后支架设置在前支架一侧,后支架底部转动连接有副驱动轮,主动驱动轮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卷线盘转动连接在后支架上端,卷线盘伸出后支架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其中,驱动装置能够实现驱动主动驱动轴的转动,从而实现对主动驱动轮、副驱动轮的同步运动,进而实现了对卷线盘收线和放线的自动化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揽机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背景技术
海洋地震勘探通常通过引发被船舶拖曳至靠近海面的震源进行。地震能量向下传播穿过地面并深入各地层,并在此传播过程中地震能量会被次表层中的断裂反射和/或折射之后,被传递的能量的部分将返回表面。断裂由具有不同的弹性特性的层之间的界面形成,被称为地震反射体。被返回的能量被海底或海面附近的地震传感器记录。在海洋地震勘探中,两种主要的方法用于记录返回的地震能量。一种是通过使用被拖曳在船舶后面的所谓的水听器线缆。另一种方法是在海底部署地震传感器(地震检波器和水听器)。
为了完成海洋地震勘测,一组地震拖缆,每个通常有几千米长并含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安装的水中地震检波器阵列及相关的探测电子设备,以大约5节的速度被拖在地震勘测船后面,反射信号由拖缆中的水中地震检波器及相关的电子设备接收,数字化后传送到地震勘测船内进行处理,最终建立被勘测区域地层的图象,由此获得指定区域的地层信息也可探知是否有石油储藏。
现有的海上地震勘测装置中还没有发现用于线缆的收放工作的专用系统装置,而在整个海上地震勘探的过程中线缆的收放又是一个繁重且耗费人力的过程,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收揽机构的收揽效率低下,且在收揽过程中没有限位装置,容易发生安全故障。
因此迫切地需要重新设计一款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该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包括前支架、驱动装置、主动驱动轴、主动驱动轮、后支架、卷线盘、线缆过渡组件和线缆限位部,驱动装置容置在前支架内,主动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前支架上侧,主动驱动轴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主动驱动轮固定连接在主动驱动轴一端,后支架设置在前支架一侧,后支架底部转动连接有副驱动轮,主动驱动轮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卷线盘转动连接在后支架上端,卷线盘伸出后支架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从动轮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连接,线缆过渡组件设置在前支架上,线缆限位部固定连接在前支架侧壁上,卷线盘内的线缆通过线缆过渡组件穿过线缆限位部。
可选地,副驱动轮包括连接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后支架侧壁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依此套设在连接轴伸出连接轴的一端。
可选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相同。
可选地,副驱动轮伸入后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驱动电机,辅助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副驱动轮固定连接。
可选地,卷线盘外侧固定连接有卷线限位部,卷线限位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对卷线盘转动起到限位作用的限位杆。
可选地,卷线盘外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多个减重孔呈圆周阵列排布在卷线盘外侧。
可选地,线缆过渡组件包括第一卷线轮、第二卷线轮、第三均线轮和第四卷线轮,第一卷线轮和第二卷线轮转动连接在前支架的上端,第三卷线轮转动设置在前支架的下端,第四卷线轮转动设置在前支架的中部。
可选地,第一卷线轮与第二卷线轮的中心轴保持相互垂直设置。
可选地,第一卷线轮与第二卷线轮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第一卷线轮和第二卷线轮的转向器,转向器固定连接在前支架上端。
可选地,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转移前支架的转移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包括前支架、驱动装置、主动驱动轴、主动驱动轮、后支架、卷线盘、线缆过渡组件和线缆限位部,驱动装置容置在前支架内,主动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前支架上侧,主动驱动轴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主动驱动轮固定连接在主动驱动轴一端,后支架设置在前支架一侧,后支架底部转动连接有副驱动轮,主动驱动轮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卷线盘转动连接在后支架上端,卷线盘伸出后支架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从动轮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连接,线缆过渡组件设置在前支架上,线缆限位部固定连接在前支架侧壁上,卷线盘内的线缆通过线缆过渡组件穿过线缆限位部,其中,驱动装置能够实现驱动主动驱动轴的转动,从而实现对主动驱动轮、副驱动轮的同步运动,进而实现了对卷线盘收线和放线的自动化控制,同时,线缆过渡组件能够提高线缆在收线或放线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线缆限位部能够及时对卷线盘进行止挡作用,从而能够使得卷线盘及时停止收线或放线,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包括前支架100、驱动装置200、主动驱动轴300、主动驱动轮400、后支架500、卷线盘700、线缆过渡组件和线缆限位部950。
驱动装置200容置在前支架100内,主动驱动轴300转动连接在前支架100上侧,主动驱动轴300与驱动装置20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主动驱动轮400固定连接在主动驱动轴300一端,后支架500设置在前支架100一侧,后支架500底部转动连接有副驱动轮,主动驱动轮400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650连接,卷线盘700转动连接在后支架500上端,卷线盘700伸出后支架500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720,从动轮720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660连接,线缆过渡组件设置在前支架100上,线缆限位部950固定连接在前支架100侧壁上,卷线盘700内的线缆通过线缆过渡组件穿过线缆限位部950。
其中,前支架100主要对驱动装置20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驱动装置200主要对主动驱动轴300起到驱动的作用,主动驱动轴300在驱动装置200的转动下发生转动,从而使得主动驱动轮400随主动驱动轴300一起转动,主动驱动轮400转动时,通过第一传送带650带动副驱动轮一起转动,从而副驱动轮通过第二传送带660带动从动轮720一起转动,进而从动轮720带动卷线盘700转动,从而卷线盘700实现对线缆的收线或放线的自由控制。
进一步地,卷线盘700上的线缆穿过线缆过渡组件进入至线缆限位部950内,穿过线缆限位部950的线缆与外界设备连接,以实现对外界设备的控制,同时,线缆过渡组件为了提高线缆在传递时的稳定性和平滑性,线缆限位部950用于避免线缆在运动时发生晃动,从而提高卷线盘700内的线缆在经行收线或放线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副驱动轮包括连接轴610、第一齿轮620和第二齿轮630,连接轴610转动连接在后支架500侧壁上,第一齿轮620和第二齿轮630依此套设在连接轴610伸出连接轴610的一端。
其中,当主动驱动轮400通过第一传动带带动副驱动轮转动时,第一传送带650与第一齿轮620连接,同时,第二传送带660与第二齿轮630连接,第一齿轮620和第二齿轮630之间相互平行且同轴设置,从而提高了副驱动轮同时对主动驱动轮400和从动轮720的双向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620和第二齿轮630的直径相同,能够提高第一齿轮620和第二齿轮630同时运动的配合性。
在本实施例中,副驱动轮伸入后支架500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驱动电机640,辅助驱动电机640的输出端与副驱动轮固定连接。
其中,辅助驱动电机640驱动副驱动轮转动的方向与主动驱动轮400带动副驱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同,辅助驱动电机640只是起一定的助力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力效率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卷线盘700外侧固定连接有卷线限位部800,卷线限位部800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对卷线盘700转动起到限位作用的限位杆810
其中,当卷线盘700在使用时发生故障时,用户将外界与限位杆810配合的固定设备与限位杆810相抵接,从而限位杆810对卷线限位部800起到止挡作用,进而使得卷线盘700及时停止转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卷线盘700外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710,多个减重孔710呈圆周阵列排布在卷线盘700外侧。
其中,减重孔710一方面能够减少卷线盘700的重量,从而便于卷线盘700转动,另一方面,减重孔710的设置还能够减少生产卷线盘700的生产成本,当然,卷线盘700的重量减少,也能够便于对卷线盘700的转移或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过渡组件包括第一卷线轮910、第二卷线轮920、第三均线轮和第四卷线轮940,第一卷线轮910和第二卷线轮920转动连接在前支架100的上端,第三卷线轮930转动设置在前支架100的下端,第四卷线轮940转动设置在前支架100的中部。
其中,卷线盘700上的线缆依此穿过第一卷线轮910、第二卷线轮920、第三卷线轮930和第四卷线轮940,从而使得线缆过渡组件更好地对线缆起到转运和过渡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线轮910与第二卷线轮920的中心轴保持相互垂直设置。
其中,相互垂直的第一卷线轮910和第二卷线轮920能够提高对线缆的转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线轮910与第二卷线轮920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第一卷线轮910和第二卷线轮920的转向器911,转向器911固定连接在前支架100上端。
其中,转向器911的设置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卷线轮910与第二卷线轮920对线缆的转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前支架100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转移前支架100的转移部110。
其中,用户可以通过转移部110实现对前支架100的快速转移,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捷性。
该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包括前支架100、驱动装置200、主动驱动轴300、主动驱动轮400、后支架500、卷线盘700、线缆过渡组件和线缆限位部950,驱动装置200容置在前支架100内,主动驱动轴300转动连接在前支架100上侧,主动驱动轴300与驱动装置20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主动驱动轮400固定连接在主动驱动轴300一端,后支架500设置在前支架100一侧,后支架500底部转动连接有副驱动轮,主动驱动轮400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650连接,卷线盘700转动连接在后支架500上端,卷线盘700伸出后支架500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720,从动轮720与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660连接,线缆过渡组件设置在前支架100上,线缆限位部950固定连接在前支架100侧壁上,卷线盘700内的线缆通过线缆过渡组件穿过线缆限位部950,其中,驱动装置200能够实现驱动主动驱动轴300的转动,从而实现对主动驱动轮400、副驱动轮的同步运动,进而实现了对卷线盘700收线和放线的自动化控制,同时,线缆过渡组件能够提高线缆在收线或放线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线缆限位部950能够及时对卷线盘700进行止挡作用,从而能够使得卷线盘700及时停止收线或放线,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支架;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容置在所述前支架内;
主动驱动轴,所述主动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侧,所述主动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主动驱动轮,所述主动驱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动驱动轴一端;
后支架,所述后支架设置在所述前支架一侧,所述后支架底部转动连接有副驱动轮,所述主动驱动轮与所述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
卷线盘,所述卷线盘转动连接在所述后支架上端,所述卷线盘伸出所述后支架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副驱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连接;
线缆过渡组件,所述线缆过渡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支架上;
线缆限位部,所述线缆限位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侧壁上,所述卷线盘内的线缆通过所述线缆过渡组件穿过所述线缆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驱动轮包括连接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后支架侧壁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依此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伸出所述连接轴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驱动轮伸入所述后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驱动电机,所述辅助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副驱动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外侧固定连接有卷线限位部,所述卷线限位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对所述卷线盘转动起到限位作用的限位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盘外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多个减重孔呈圆周阵列排布在所述卷线盘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过渡组件包括第一卷线轮、第二卷线轮、第三均线轮和第四卷线轮,所述第一卷线轮和所述第二卷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前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三卷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下端,所述第四卷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前支架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线轮与所述第二卷线轮的中心轴保持相互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线轮与所述第二卷线轮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第一卷线轮和所述第二卷线轮的转向器,所述转向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转移所述前支架的转移部。
CN202121399749.X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Active CN215516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9749.XU CN215516213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9749.XU CN215516213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16213U true CN215516213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9749.XU Active CN215516213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16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3985B2 (en) Sensor node attachment mechanism and cable retrieval system
AU577296B2 (en) Marine seismic system
US917034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ployment of seismic data recorders
US4870625A (en) Marine shear-wave detection system using single mode reflection boundary conversion technique
US9254509B2 (en) Active cleaning device for seismic streamers and related methods
US77540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eaning a mobile immersed structure
CA2833920C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erforming geophysical surveys with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US2652550A (en) Marine seismometer spread
GB2415675A (en) A steerable hydrofoil for a marine seismic streamer
KR101528831B1 (ko) 싱크홀 탐지 기능을 갖는 지하수 관측 시스템
US20200025962A1 (en) Seismic node deployment system
EP3465284B1 (en) Seismic node deploy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4988308B (zh) 一种用于排多层流线型拖缆的牵引绞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18769A (zh) 可操纵的震源阵列和方法
CN215516213U (zh) 一种石油勘探收缆机构
WO2014164803A2 (en) Internal bend restrictor for opto/electrical armored cables
KR20160095293A (ko) 싱크홀 탐지 기능을 갖는 지하수 관측 시스템
JP4340758B2 (ja) ケーブルドラム装置
EP2759851B1 (en) System for real-time deflector monitoring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7543412U (zh) 一种拖拽式探测设备入水深度调节装置
CN215623551U (zh) 一种用于智慧矿山的地震勘探装置
WO2020049362A1 (en) Autonomous clean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4594100A (zh) 水下构筑物检测装置
CN112965193A (zh) 一种基于das光纤构成的海洋地震拖缆
JP2584347B2 (ja) 水中ケーブルの船上監視方式及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