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0737U -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0737U
CN215500737U CN202121942533.3U CN202121942533U CN215500737U CN 215500737 U CN215500737 U CN 215500737U CN 202121942533 U CN202121942533 U CN 202121942533U CN 215500737 U CN215500737 U CN 215500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rigation
water
pipe
pipe network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25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星
董阿忠
范晨媛
侯苗
王冬梅
周玉兰
楚雷刚
韦群
赵亲文
王志寰
张耀华
陈新峰
张雯叶
鞠燕
孙静
葛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19425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0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0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0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灌溉系统,包括:第一灌溉管网和第二灌溉管网。其中,所述第一灌溉管网引河水对待灌溉区进行灌溉,所述第二灌溉管网引自来水对所述待灌溉区进行灌溉。具体地,所述第一灌溉管网与所述第二灌溉管网独立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独立设置引用河水的第一灌溉管网和引用自来水的第二灌溉管网,实现了稳定供水,且半固定式的管网设置提高了用水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灌溉系统具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微咸水灌溉、土壤改良等试验研究和示范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灌溉模式用水效率低下,极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不符合新时期水利行业“节水优先”的工作思路。管道灌溉技术可使水资源节约率达到传统灌溉技术的3倍以上,水资源利用率也远超于传统灌溉技术。半固定式管道灌溉系统在原有的管道灌溉条件下,增设了管网系统,形成了节水、高效的一体化灌溉模式,促进了灌溉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半固定式管道灌溉系统进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灌溉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水效率低下、灌溉水源供水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管道灌溉系统,包括:
第一灌溉管网,所述第一灌溉管网引河水对待灌溉区进行灌溉;
第二灌溉管网,所述第二灌溉管网引自来水对所述待灌溉区进行灌溉;
其中,所述第一灌溉管网与所述第二灌溉管网独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灌溉管网或所述第二灌溉管网包括:管道系统和水位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灌排两用管道、进水阀门、排水阀门、淤泥沉积井、进排水支口管道、直角弯套管接头、水泥机耕道及地下水透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及水位调节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包括:下部硬管、中部软管及进出水口面板;所述外管包括:下部外管和上部外管;所述水位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杆、横梁及提升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灌溉管网包括:
第一干管、多个第一支管和泵房;
其中,所述泵房靠近河流布置,所述泵房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泵房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干管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一干管的多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支管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多个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干管间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灌溉管网包括:
第二干管和多个第二支管;
其中,所述第二干管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干管的多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支管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多个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干管间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道灌溉系统,通过独立设置引用河水的第一灌溉管网和引用自来水的第二灌溉管网,实现了稳定供水。且半固定式的管网设置提高了用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干管、11-第一支管、20-第二干管、21-第二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道灌溉系统,其包括:第一灌溉管网和第二灌溉管网。管道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河水灌溉,另一种是引自来水灌溉。其中,第一灌溉管网引河水对待灌溉区进行灌溉,第二灌溉管网引自来水对待灌溉区进行灌溉。具体地,第一灌溉管网与第二灌溉管网独立设置。通过独立设置引用河水的第一灌溉管网和引用自来水的第二灌溉管网,实现了稳定供水。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灌溉管网或第二灌溉管网包括:管道系统和水位调节装置。
如图1所示,管道系统包括:灌排两用管道、进水阀门、排水阀门、淤泥沉积井、进排水支口管道、直角弯套管接头、水泥机耕道及地下水透水管。
水位调节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及水位调节支架。
具体地,内管包括:下部硬管、中部软管及进出水口面板。外管包括:下部外管和上部外管。水位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杆、横梁及提升杆。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灌溉管网包括:第一干管10、多个第一支管11和泵房。
其中,泵房靠近河流布置,泵房内设置有过滤器,泵房的出水口与第一干管10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干管10的多个出水口分别与多个第一支管11的进水口连接。多个第一支管11与第一干管10间活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灌溉系统用于试验基地的供水。第一干管10的布置如下:结合实际情况,供水第一干管10均沿着试验基地上部边缘布置,从西南至东北直线布置。其中第一干管10埋深80cm,为直径200mm、压力1.25MPa的UPVC管,管道长655m,因为泵房出水管直径100mm,比第一干管10直径200mm小,需在出水口处新增阀室,阀室内安装进水口直径100mm,出水口直径200mm的三通管,并安装阀门。
第一支管11布置如下:第一支管11是在灌溉区域内垂直于第一干管10布置,共布置共8根第一支管11,其中灌排设施试验区布置3条,土壤改良技术试验区2条,室外径流试验区2条,温室大棚试验区1条。第一支管11埋深80cm,坡降1/2000,总长60.8m。第一支管11选取直径100mm、压力1.0MPa的PE管。在第一干管10与第一支管11连接处设置50cm×50cm的混凝土镇墩,每条支管上按照灌溉情况设置给水栓和水表。
泵房布置如下:泵房一座,安装潜水泵100WQ100-7-4一台,设计流量100m3/h,总扬程7m,泵房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安装排气阀,因温室大棚采用滴灌灌溉,故泵房内配置反冲洗砂石过滤器一套,型号为DMF32-3,过滤器后安装压力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灌溉管网包括:第二干管20和多个第二支管21。
其中,第二干管20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接,第二干管20的多个出水口分别与多个第二支管21的进水口连接。多个第二支管21与第二干管20间活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干管20布置如下:自来水第二干管20沿着基地边缘布置,埋深80cm,采用直径100mm,压力1.0MPa的UPVC管,管道长480m。
第二支管21布置:共布置8根第二支管21,第二支管21布置方式同河水灌溉的第一支管11,仅支管规格略有不同。第二支管21为直径50mm、压力1.0MPa的PE管,埋深80cm,总长60.8m,与河水灌溉的第一支管11管道水平布置,水平间距20cm。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灌溉系统包括两种灌溉方式,一种是河水灌溉,另一种是引自来水灌溉,优势在于可以随时保障正常灌溉,此外管道灌溉系统具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微咸水灌溉、土壤改良等试验研究和示范功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管道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灌溉管网,所述第一灌溉管网引河水对待灌溉区进行灌溉;
第二灌溉管网,所述第二灌溉管网引自来水对所述待灌溉区进行灌溉;
其中,所述第一灌溉管网与所述第二灌溉管网独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溉管网或所述第二灌溉管网包括:管道系统和水位调节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系统包括:
灌排两用管道、进水阀门、排水阀门、淤泥沉积井、进排水支口管道、直角弯套管接头、水泥机耕道及地下水透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及水位调节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下部硬管、中部软管及进出水口面板;所述外管包括:下部外管和上部外管;所述水位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杆、横梁及提升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溉管网包括:
第一干管(10)、多个第一支管(11)和泵房;
其中,所述泵房靠近河流布置,所述泵房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泵房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干管(10)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一干管(10)的多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支管(11)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多个第一支管(11)与所述第一干管(10)间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溉管网包括:
第二干管(20)和多个第二支管(21);
其中,所述第二干管(20)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干管(20)的多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支管(21)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多个第二支管(21)与所述第二干管(20)间活动连接。
CN202121942533.3U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Active CN215500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2533.3U CN215500737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2533.3U CN215500737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0737U true CN215500737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791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2533.3U Active CN215500737U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0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5255U (zh) 一种新型水利灌溉装置
CN205491992U (zh) 一种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CN106545069A (zh) 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
CN205313252U (zh) 泵站密封水系统
CN215500737U (zh) 一种管道灌溉系统
CN201226701Y (zh) 低压节水灌溉系统
CN210381995U (zh) 一种环保花草种植盆
CN205242500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再利用系统
CN202187327U (zh) 排水沟虹吸管道水位控制装置
CN216379363U (zh) 一种从河道中的雨水出水口直接截流污水的系统
CN210395311U (zh) 一种便携式沙漠藻生物治沙喷洒装置
CN208691953U (zh) 一种新型膜调控地下滴灌导渗装置
CN210168641U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灌溉装置
CN205454579U (zh) 一种暗管渗灌施肥系统
CN106815794A (zh) 一种综合型海绵城市生态规划管理装置
CN208535416U (zh) 一种灌溉聚乙烯塑料管对接紧固装置
CN207392366U (zh) 改进型城市排水系统
CN207862892U (zh) 一种农田灌排两用装置
CN207244784U (zh) 一种村镇污水管网多点收集压力输送系统
CN206205109U (zh) 一种水电站地下厂房渗漏排水总管布置结构
CN214545901U (zh) 一种基于市政景观工程用节水型建造结构
CN204328234U (zh) 一种下水管组件
CN215367642U (zh) 一种节约型园林雨污分流装置
CN200997812Y (zh) 一种化粪池污水的利用设施
CN204518447U (zh) 一种新型可移动灌溉泵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