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2869U - 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92869U CN215492869U CN202121829886.2U CN202121829886U CN215492869U CN 215492869 U CN215492869 U CN 215492869U CN 202121829886 U CN202121829886 U CN 202121829886U CN 215492869 U CN215492869 U CN 2154928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box
- box body
- main board
- movable plate
- drawing t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包括盒体以及顶部设置有通电端子的控制盒主板,所述盒体正面的顶部开设有主板插口,所述控制盒主板从主板插口插入到盒体内,所述盒体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指示灯;所述盒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盒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活动板的弹性收放,使用者只需用力拉拽,直到指示灯点亮即可,无需担心用力过猛而导致锁舌破损无法缔结的问题,测试结束后,即可从活动板上取下控制盒主板,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于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配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汽车线束与汽车控制盒相连接,汽车线束的端子与控制盒主板上的锁舌连接,并使其完全缔结,不完全缔结会造成端子脱落,产生接触不良或断路现象,所以端子插入后需要向外拉拽,检查其是否完全缔结。但是如果拉拽力度过小,无法检出是否完全缔结,而如果拉拽力度过大,则会造成控制盒锁舌破损而导致端子无法缔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包括盒体以及顶部设置有通电端子的控制盒主板,所述盒体正面的顶部开设有主板插口,所述控制盒主板从主板插口插入到盒体内,所述盒体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指示灯;
所述盒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盒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定位板,所述控制盒主板设置在两个定位板之间,且与活动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导电接头,所述导电接头设置在指示灯的正下方,且与指示灯底端的通电接口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内,且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片。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为L字形,且定位板的直角内角与控制盒主板的两侧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设置有完整的通电回路且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导电接头的底端与通电回路电连接,所述导电接头的顶端插入到指示灯的通电接口内且与指示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汽车线束的端子与控制盒主板上的锁舌缔结,再将控制盒主板从主板插口处插入到盒体内,控制盒主板卡紧在活动板和两个定位板之间,然后向上拉拽汽车线束,使得活动板随之上移,活动板底部的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活动板带动导电接头上移与指示灯底端的通电接口插接,使得指示灯通电点亮,即可完成拉拔测试,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活动板的弹性收放,使用者只需用力拉拽,直到指示灯点亮即可,无需担心用力过猛而导致锁舌破损无法缔结的问题,测试结束后,即可从活动板上取下控制盒主板,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控制盒主板;3、主板插口;4、指示灯;5、活动板;6、弹性件;7、定位板;8、导电接头;9、滑槽;1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2,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包括盒体1以及顶部设置有通电端子的控制盒主板2,盒体1正面的顶部开设有主板插口3,控制盒主板2从主板插口3插入到盒体1内,盒体1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指示灯4;
盒体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动板5,活动板5的下表面安装有弹性件6,弹性件6的另一端与盒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定位板7,控制盒主板2设置在两个定位板7之间,且与活动板5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活动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导电接头8,导电接头8设置在指示灯4的正下方,且与指示灯4底端的通电接口活动连接。
盒体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9,活动板5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10,滑块10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9内,且与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可以提高活动板5的升降稳定性。
弹性件6为弹簧或弹片,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利用弹性形变作用,实现活动板5的弹性收放,便于测试操作使用。
定位板7为L字形,且定位板7的直角内角与控制盒主板2的两侧紧密贴合,便于对控制盒主板2进行定位,方便后续的拉拔测试。
活动板5的内部设置有完整的通电回路且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导电接头8的底端与通电回路电连接,导电接头8的顶端插入到指示灯4的通电接口内且与指示灯4电连接,通过技术人员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因此不再对电路连接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汽车线束的端子与控制盒主板2上的锁舌缔结,再将控制盒主板2从主板插口3处插入到盒体1内,控制盒主板2卡紧在活动板5和两个定位板7之间,然后向上拉拽汽车线束,使得活动板5随之上移,活动板5底部的弹性件6发生弹性形变,活动板5带动导电接头8上移与指示灯4底端的通电接口插接,使得指示灯4通电点亮,即可完成拉拔测试,利用弹性件6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活动板5的弹性收放,使用者只需用力拉拽,直到指示灯4点亮即可,无需担心用力过猛而导致锁舌破损无法缔结的问题,测试结束后,即可从活动板5上取下控制盒主板2,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包括盒体(1)以及顶部设置有通电端子的控制盒主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1)正面的顶部开设有主板插口(3),所述控制盒主板(2)从主板插口(3)插入到盒体(1)内,所述盒体(1)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指示灯(4);
所述盒体(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下表面安装有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的另一端与盒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定位板(7),所述控制盒主板(2)设置在两个定位板(7)之间,且与活动板(5)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所述活动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导电接头(8),所述导电接头(8)设置在指示灯(4)的正下方,且与指示灯(4)底端的通电接口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活动板(5)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9)内,且与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为弹簧或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7)为L字形,且定位板(7)的直角内角与控制盒主板(2)的两侧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5)的内部设置有完整的通电回路且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导电接头(8)的底端与通电回路电连接,所述导电接头(8)的顶端插入到指示灯(4)的通电接口内且与指示灯(4)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29886.2U CN215492869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29886.2U CN215492869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92869U true CN215492869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5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29886.2U Active CN215492869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92869U (zh) |
-
2021
- 2021-08-06 CN CN202121829886.2U patent/CN2154928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0114B (zh) | 电源插头的插孔座 | |
CN215492869U (zh) | 一种汽车控制盒拉拔测试模具 | |
CN202167679U (zh) | 可伸缩式排插 | |
CN204203401U (zh) | 一种公座连接器测试装置 | |
CN208475019U (zh) | 一种链条式拼接投光灯 | |
CN203466401U (zh) | 可快速更换插脚的电源插头及具有该电源插头的电子设备 | |
CN203562550U (zh) | 双接触端子usb公头连接器 | |
CN214204039U (zh) | 一种新型充放电口连接器 | |
CN207624998U (zh) | 一种基于压缩调节通断电的导电插座及其配合结构 | |
CN202474304U (zh) | 电源插座 | |
CN211238599U (zh) | Wifi智能电量显示插座 | |
CN203800332U (zh) | 微型usb插座 | |
CN206301990U (zh) | 一种插头 | |
CN209056681U (zh) | 一种汽车插座用导电片压合装置 | |
CN203850358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及电池舱 | |
CN207939395U (zh) | 一种侧插型电源适配器 | |
CN207398394U (zh) | 一种高载流低插拔力的供电线 | |
CN220692367U (zh) | 多面插座用内芯及多面插座 | |
CN210985049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子线材接插件 | |
CN208637716U (zh) | 一种壳体自锁小型化印制板插头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8369451U (zh) | 一种侧插型电源适配器 | |
CN219086287U (zh) | 一种多端子连接插座 | |
CN221079922U (zh) | 一种保险片以及包括该保险片的电动车安全插座 | |
CN209298391U (zh) | 一种平行连接电源连接器 | |
CN208315959U (zh) | 一种插拔式接线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