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6647U - 一种潜污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潜污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6647U
CN215486647U CN202120878102.9U CN202120878102U CN215486647U CN 215486647 U CN215486647 U CN 215486647U CN 202120878102 U CN202120878102 U CN 202120878102U CN 215486647 U CN215486647 U CN 215486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 frame
pump body
connecting rod
submersible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81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冲
李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ic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ic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ic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ic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81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6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6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6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潜污泵,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架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潜污泵本体,所述支撑架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清理电机,所述清理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叶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一个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杆,锁紧杆内壁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旋松两个锁紧螺栓,拉动支撑柱,可以将支撑架和潜污泵本体进行取出,便于使用者对潜污泵本体进行维护保养或进行维修,从而避免使用者进入到污水池中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潜污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潜污泵。
背景技术
潜水潜污泵采用大通道抗堵塞水力部件设计,能有效地通过直径25~70毫米固体颗粒,潜污泵结构设计合理、抗堵塞、缠绕能力强、使用可靠,采用最新材料的密封,可以使泵安全连续运行八千小时以上,结构紧凑、移动方便、安装简便,无需建造泵房,可减少工程造价,潜污泵通常安装在污水处理井或者污水处理池的底部,并通过水管导引至存放点,在解决排污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潜污泵出现故障或者定期维护保养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污水处理池或污水处理井的底部直接维修或者拆除后带出维修,且潜污泵周围易产生淤泥堆积,进而会降低污水池容量降低,并对潜污泵的运行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潜污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潜污泵,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架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潜污泵本体,所述支撑架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清理电机,所述清理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叶片。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若干所述支撑柱首尾依次进行螺纹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内壁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内壁与潜污泵本体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若干支撑柱通过首尾螺纹连接,从而便于潜污泵本体限制在污水池的内部,同时防止支撑架随潜污泵本体的运行进行转动。
可选的,所述潜污泵本体通过螺栓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潜污泵本体的高度小于连接杆内壁的高度,所述潜污泵本体的外径小于支撑架顶端的外径,可以便于使连接杆放置于潜污泵本体的两侧,同时又可以便于潜污泵本体与支撑架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横杆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面与横杆的顶面相平齐,所述安装座与清理电机固定连接,清理电机与安装座进行固定连接后,可以便于清理电机带动固定块和若干叶片进行转动,从而便于若干叶片带动污水进行翻腾,清理污水池底端沉积的淤泥。
可选的,若干所述叶片的顶面均与横杆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若干所述叶片的底面均与支撑架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可以防止若干叶片与横杆和污水池的底端发生运动干涉,同时,有一定的空间便于叶片带动污水进行翻腾。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阻隔网,三个所述阻隔网的底面与叶片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三个所述间隔网以支撑架顶端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可以便于在支撑架周围形成稳定防护,防止大尺寸的固定物进入到潜污泵本体内部而造成潜污泵本体阻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一种潜污泵,通过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一个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杆,锁紧杆内壁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使两个锁紧螺栓与污水口内壁相接触后并旋紧,从而便于限制支撑架的相对位置,旋松两个锁紧螺栓,拉动若干支撑柱,可以将支撑架和潜污泵本体进行取出,便于使用者对潜污泵本体进行维护保养或进行维修,从而避免使用者进入到污水池中作业。
2、该一种潜污泵,通过清理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叶片,进而清理电机通电带动固定块和若干叶片进行转动,从而便于污水池底端的水和污泥进行翻腾,使淤泥与污水混为一体,而潜污泵本体通电运行,从而便于实现将淤泥与污水的混合物抽出,避免淤泥在污水池的底端进行堆积。
3、该一种潜污泵,通过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阻隔网,三个阻隔网的底面与叶片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三个间隔网以支撑架顶端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进行可以在支撑架的周围形成防护,可以有效阻隔大尺寸的固形物,从而避免大型固形物造成潜污泵本体堵塞,避免对潜污泵本体的排污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阻隔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阻隔网,3-横杆,4-固定块,5-叶片,6-安装座,7-清理电机,8-支撑柱,9-连接杆,10-潜污泵本体,11-锁紧杆,12-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潜污泵,它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支撑架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潜污泵本体10,支撑架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杆3,横杆3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清理电机7,清理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叶片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连接杆9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8,若干支撑柱8首尾依次进行螺纹连接,一个支撑柱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杆11,锁紧杆11内壁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2,连接杆9通过螺栓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连接杆9的内壁与潜污泵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锁紧杆11与最顶部的支撑柱8固定连接,且锁紧螺栓12靠近污水池内部的一端均设置有尖端,进而可以便于固定锁紧杆11的相对位置,且在进行加工时,支撑柱8外表面的螺纹旋向应与潜污泵本体10的运行转向相同,这样可以增加相邻支撑柱8之间连接的锁紧程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潜污泵本体10通过螺栓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潜污泵本体10的高度小于连接杆9内壁的高度,潜污泵本体10的外径小于支撑架1顶端的外径,可以便于使潜污泵本体10与支撑架1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将潜污泵本体10与支撑架1连接为一个整体,便于通过若干支撑柱8、锁紧杆11和两个锁紧螺栓12限制支撑架1的相对位置,避免支撑架1随运行中的潜污泵本体10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横杆3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安装座6的顶面与横杆3的顶面相平齐,安装座6与清理电机7固定连接,清理电机7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合理选用不同防水等级的电机,这样可以便于保证清理电机7能够长期稳定带动固定块4和若干叶片5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若干叶片5的顶面均与横杆3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若干叶片5的底面均与支撑架1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若干叶片5的侧面分别与固定块4的顶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且清理电机7带动若干叶片5进行转动时,带动污水向下方进行运动,从而通过污水池底面的导流,将污水池底端的淤泥进行卷起,便于对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并经过潜污泵本体10进行抽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支撑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阻隔网2,三个阻隔网2的底面与叶片5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三个间隔网2以支撑架1顶端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三个阻隔网2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采用不锈钢条进行编织制得,根据潜污泵本体10的性能和污水池周围的环境,合理选用不同目数的阻隔网2,从而便于对潜污泵本体10进行有效防护。
该林业生产用割灌机使用时需要以下步骤:
1)将清理电机7与安装座6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将若干叶片5与固定块4的外壁进行固定连接,随后将固定块4与若干叶片5的组合体与清理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2)将潜污泵本体10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随后将连接杆9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将三个阻隔网2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
3)一个支撑柱8与连接杆9固定连接,将若干支撑柱8首尾顺次进行螺纹连接,将组合体吊装至污水池的内部,并旋紧两个锁紧螺栓12,将其限制在污水池的内部;
4)进行清理时,旋松两个锁紧螺栓12,并将组合体通过起吊设备吊出污水池,从而便于使用者在污水池的外部对潜污泵本体10进行维护或者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使用者使用时,通过支撑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一个支撑柱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杆11,锁紧杆11内壁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2,使两个锁紧螺栓12与污水口内壁相接触后并旋紧,从而便于限制支撑架1的相对位置,旋松两个锁紧螺栓12,拉动若干支撑柱8,可以将支撑架1和潜污泵本体1进行取出,便于使用者对潜污泵本体10进行维护保养或进行维修,从而避免使用者进入到污水池中作业,通过清理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叶片5,进而清理电机7通电带动固定块4和若干叶片5进行转动,从而便于污水池底端的水和污泥进行翻腾,使淤泥与污水混为一体,而潜污泵本体10通电运行,从而便于实现将淤泥与污水的混合物抽出,避免淤泥在污水池的底端进行堆积,再通过支撑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阻隔网2,三个阻隔网2的底面与叶片5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三个间隔网2以支撑架1顶端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进行可以在支撑架1的周围形成防护,可以有效阻隔大尺寸的固形物,从而避免大型固形物造成潜污泵本体10堵塞,避免对潜污泵本体10的排污造成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潜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支撑架(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潜污泵本体(10),所述支撑架(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杆(3),所述横杆(3)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清理电机(7),所述清理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叶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8),若干所述支撑柱(8)首尾依次进行螺纹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柱(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杆(11),所述锁紧杆(11)内壁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2),所述连接杆(9)通过螺栓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9)的内壁与潜污泵本体(1)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污泵本体(10)通过螺栓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潜污泵本体(10)的高度小于连接杆(9)内壁的高度,所述潜污泵本体(10)的外径小于支撑架(1)顶端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3)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的顶面与横杆(3)的顶面相平齐,所述安装座(6)与清理电机(7)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污泵,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叶片(5)的顶面均与横杆(3)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若干所述叶片(5)的底面均与支撑架(1)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阻隔网(2),三个所述阻隔网(2)的底面与叶片(5)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三个所述间隔网(2)以支撑架(1)顶端的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
CN202120878102.9U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潜污泵 Active CN215486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8102.9U CN215486647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潜污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8102.9U CN215486647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潜污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6647U true CN215486647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8102.9U Active CN215486647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潜污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6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95714U (zh) 一种新型建筑基础基坑排水结构
CN104746475A (zh) 一种利用风力潮汐发电蓄水引流处理河道污水装置及方法
CN20609067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机
CN215486647U (zh) 一种潜污泵
CN208395842U (zh) 一种集水坑排水装置
CN206512783U (zh) 一种填砾模块分层式组装取水结构
CN113684888A (zh) 一种用于地表水源取水的水源井
CN210288559U (zh) 一种用于中小型海水淡化系统的可移动式取水装置
CN108301391A (zh) 一种水面浮油收集装置
CN209778477U (zh) 一种新型小型调蓄净化设备
CN209686409U (zh) 一种深基坑雨水储蓄装置
CN103446789A (zh) 一种游泳池水过滤设备
CN2210847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旋转式滗水器
CN210887497U (zh) 一种雨水收集除沙净化装置
CN205977666U (zh) 一种带有排沙孔的潜水泵过滤装置
CN221072796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216108705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设备
CN219752118U (zh) 一种滤水清淤的隔离机构
CN21845875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多层防堵格栅设备
CN21355580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城市内供水除污清藻装置
CN211411139U (zh) 水污染处理箱
CN217921671U (zh) 一种具有前置过滤结构的工地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20245767U (zh) 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冲洗机构
CN217679392U (zh) 微动力无机房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0177661U (zh) 一种景观水体下调蓄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