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6125U -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6125U
CN215486125U CN202022331165.0U CN202022331165U CN215486125U CN 215486125 U CN215486125 U CN 215486125U CN 202022331165 U CN202022331165 U CN 202022331165U CN 215486125 U CN215486125 U CN 215486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system
monitoring
pressure fan
sensor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11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Leikekang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Leikekang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Leikekang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Leikekang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11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6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6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6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包括在线监控系统和现场监控系统,其中在线监控系统通过以太网技术连接压风机监控柜,而现场监控系统包括压风机监控柜,现场监控工控机,以及传感器、压风机和风包。本实用新型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能使压风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矿井自动化监控程度,降低事故率,减少故障处理时间,节约能源,为矿井生产减少运行费用,提高运行效率,达到管控一体化,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双系统结构,在功能实现上以全方位综合应用为主线,同时考虑各个层次用户的需求,实现了各用户层的合理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化矿井建设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为矿山企业实现综合信息网络化、过程控制自动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生产集约高效化,使得信息与业务之间完全融合、信息共享,最终建设目的是实现煤矿资源与开发环境数字化、技术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和决策科学化。
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压风机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智能化升级建设目标定位于:以安全、高效、环保、健康为目标,运用先进的测控、信息和通信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提升煤矿管理水平,改善工人劳动环境,实现减员增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表现直观可视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包括在线监控系统和现场监控系统,其中在线监控系统通过以太网技术连接压风机监控柜,而现场监控系统包括压风机监控柜,现场监控工控机,以及传感器、压风机和风包。
具体的,所述的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的在线监控系统包括以太网平台、交换机和调度室工控机,其中以太网平台与压风机监控柜电连接,而以太网平台通过交换机电连接调度室工控机。
优选的,所述的压风机监控柜采用西门子的PLC,具体型号为SIMATIC S7-1200。
优选的,所述的压风机7采用具有通讯接口的上海复盛空压机SA08。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能使压风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矿井自动化监控程度,降低事故率,减少故障处理时间,节约能源,为矿井生产减少运行费用,提高运行效率,达到管控一体化。
2、本实用新型的双系统结构,在功能实现上以全方位综合应用为主线,同时考虑各个层次用户的需求,实现了各用户层的合理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交换机,2-调度室工控机,3-在线监控系统,4-现场监控工控机,5-现场监控系统,6-风包,7-压风机,8-传感器,9-压风机监控柜,10-以太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包括在线监控系统3和现场监控系统5,其中在线监控系统3通过以太网技术连接压风机监控柜9,而现场监控系统5包括压风机监控柜9、现场监控工控机4以及各类设备。
具体的,与压风机监控柜9连接的设备包括传感器8、压风机7和风包6,其中压风机7和风包6对应设置,并且设置多台。
其中的压风机监控柜9优选采用西门子S71200系列PLC,具体型号为SIMATIC S7-1200。
而所述的压风机7优选采用上海复盛空压机SA08,其具有485通讯接口,可与压风机监控柜9电线连接。
所述的传感器8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压力传感器采用型号为YH2088的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温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WZP200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的,流量传感器采用型号为FVT-DN150的管道风量传感器。
如图1所示具体说明第一个监控系统,即所述的在线监控系统3,其包括以太网平台10、交换机1和调度室工控机2,其中以太网平台10与压风机监控柜9电连接,而以太网平台10通过交换机1电连接调度室工控机2。
如图1所示具体说明第二个监控系统,即现场监控系统5,其包括现场监控工控机4、压风机监控柜9以及与压风机监控柜9电连接的传感器8、压风机7和风包6,并且现场监控工控机4与压风机监控柜9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线监控系统3对压风机的运作状态进行远程监控,而通过现场监控系统5现场监控压风机的运作状态。
其中现场监控系统5主要原理是在压风机房现场设置一台压风机监控柜,实现压风机房各参数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压风机的实时控制,并且压风机具有通讯接口,连接通讯线至压风机监控柜,通过RS485总线实现压风机的启动、停止等控制功能,以及采集压风机控制器上的各监测数据;而压风机监控柜通过以太网通信接入调度室机房的监控上位机,就近接入环网平台,通过组态软件提供标准的OPC接口,实现数据接入,并通过远程云数据单元,实现远程维护和手机APP软件上实时查看当前压风机运行工况,也就是在线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线监控系统(3)和现场监控系统(5),其中在线监控系统(3)通过以太网技术连接压风机监控柜(9),而现场监控系统(5)包括压风机监控柜(9),现场监控工控机(4),以及传感器(8)、压风机(7)和风包(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8)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线监控系统(3)包括以太网平台(10)、交换机(1)和调度室工控机(2),其中以太网平台(10)与压风机监控柜(9)电连接,而以太网平台(10)通过交换机(1)电连接调度室工控机(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风机监控柜(9)采用西门子的PLC,具体型号为SIMATIC S7-1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风机(7)采用具有通讯接口的上海复盛空压机SA08。
CN202022331165.0U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Active CN215486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1165.0U CN215486125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1165.0U CN215486125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6125U true CN21548612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1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1165.0U Active CN215486125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6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0683B (zh) 光伏系统能源监控云平台
CN201839093U (zh) 智能变电站运行环境远程监测装置
CN203101971U (zh) 一种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平台
CN101551658B (zh) 一种电梯能耗监控方法
CN201546759U (zh) 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安全监测系统
CN202903334U (zh)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温度监测系统
CN20353216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风力发电远程监控系统
CN206179189U (zh) 一种电缆隧道智能无线监测预警系统
CN203455714U (zh) 一种电力线路杆塔的ZigBee无线监控系统
CN202067122U (zh) 一种基于Modbus规约I/O通讯电厂输煤监控系统
CN202414913U (zh) 一种物联网电梯监控系统
CN215486125U (zh) 一种压风机的双监控系统结构
CN202617171U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热网远程监控系统
CN203938304U (zh) 一种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电梯远程监管系统
CN202444324U (zh) 基于电力专网地理信息技术的无线配电房数据监测系统
CN203012468U (zh) 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煤矿井下电力安全监控系统
CN210955469U (zh) 一种新型水气电三表无线自组织抄表控制装置
CN213585813U (zh) 一种园区企业端多能数据采集网关
CN104199412A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分散式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
CN209881828U (zh) 一种农村煤改气用远程维护系统
CN205178649U (zh) 基于物联网防盗的gis配电装置监控系统
CN20919891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电气自动化装置
Chen et al. Gas monitoring system for power cable tunnel based on ZigBee
CN208479661U (zh) 一种防爆工业物联网网关
CN202939466U (zh) 一种具有家庭电网智能控制功能的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