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3689U -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3689U
CN215483689U CN202121769887.2U CN202121769887U CN215483689U CN 215483689 U CN215483689 U CN 215483689U CN 202121769887 U CN202121769887 U CN 202121769887U CN 215483689 U CN215483689 U CN 215483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waterproof layer
layer
masonry
masonr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98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福彬
叶国松
刘木火
杨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ud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698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3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3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3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包括第一砌体墙、第二砌体墙、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集水沟以及花圃,第一砌体墙设置在变形缝两侧,并支撑第一防水层,在第一砌体墙两侧设置第二砌体墙,并支撑第二防水层,且第一砌体墙与第二砌体墙之间的集水沟收集渗透到第二砌体墙内的雨水,并通过花圃排出集水沟内的雨水。其中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对屋面变形缝进行双重保护,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雨水进入变形缝中,而通过软性吸水纤维绳将集水沟中的雨水引流到花圃中,用来灌溉植物层,保障第二防水层不被雨水长期浸泡而损坏,避免雨水侵蚀影响变形缝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大型建筑常因为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导致产生裂缝,因此在大型建筑上设计有变形缝,通过将大型建筑敏感部位预先断开,为建筑留下足够的变形空间,以抵抗大型建筑因为形变带来的危害。
屋面变形缝设置在两栋建筑之间,传统的屋面变形缝构造设置在屋面上,通过在屋面变形缝表面安装防水卷材、止水带、挡水钢板进行防水处理。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传统的屋面变形缝上设置防水结构,仍会有雨水渗透到防水结构内,防水结构不够密封,且由于防水结构的设置,雨水不易蒸发,对屋面变形缝造成长期浸蚀,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置传统变形缝不够密封,且渗透入防水结构内部的雨水难以排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包括:
第一砌体墙,所述第一砌体墙设置有两堵,所述第一砌体墙分别设置在变形缝两侧;
第二砌体墙,所述第二砌体墙设置有两堵,所述第二砌体墙分别设置在第一砌体墙相反设置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砌体墙高度大于第一砌体墙高度;
集水沟,所述集水沟设置有两道,所述集水沟分别设置于变形缝两侧,所述集水沟底部与四周密封顶部开口,所述集水沟由第一砌体墙和第二砌体墙围合形成;
花圃,所述花圃设置有两个,所述花圃分别设置在第二砌体墙远离变形缝一侧;
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中部罩设在两堵第一砌体墙上方,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两侧分别延伸覆盖在两栋建筑的屋面上;
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设在两堵第二砌体墙上方;
其中,所述花圃设置有软性吸水纤维绳与种植土,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穿设过第二砌体墙且两端分别连接花圃与集水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沟的设计可以集中收集雨水,同时在种植土和绿植对水的吸引力作用下,通过软性吸水纤维绳,将集水沟中的雨水引流到花圃中,并通过雨水对花圃中的植物进行灌溉,从而解决了防水层内部雨水不易排出的问题,也在建筑屋面种植更多的绿植,推动绿色城市的发展;通过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的设置对屋面变形缝进行双重保护,避免变形缝受雨水侵蚀的危害,并通过第一砌体墙与第二砌体墙分别支撑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
可选的,第一防水层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呈“人”字形状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分别与两堵第一砌体墙顶部连接;
第一防水卷材,所述第一防水卷材覆盖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一防水卷材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栋建筑的屋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人”字形状设置的支撑架对变形缝正上方的第一防水层起到支撑作用,渗透到第二防水层内的雨水会随着“人”字形状设置的第一防水层汇集到集水沟中,避免雨水在变形缝正上方滞留,避免雨水对第一防水层的浸蚀,第一防水卷材对屋面变形缝起到初步防水作用。
可选的,第一防水层还包括:
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覆盖在第一防水卷材表面上;
第二防水卷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覆盖在保温材料层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材料层的设置避免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屋面变形缝的稳定性,并使用第二防水卷材对保温材料层进行防水保护,第一防水层的多层结构保证了防水性能与保温性能的优越性。
可选的,第一防水层还包括:
第一膨胀螺栓,所述第一膨胀螺栓设置有若干件,所述第一膨胀螺栓均布于两堵第一砌体墙顶部;
第一防水填充部,所述第一防水填充部包覆住膨胀螺栓与第二防水卷材的交接点;
其中,所述第一膨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设过第二防水卷材、保温材料层、第一防水卷材与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防水填充部的设置,避免雨水通过该间隙渗透进屋面变形缝内部,通过第一膨胀螺栓对第一防水层进行初步的固定,保障了第一防水层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防水层还包括:
混凝土加强层,所述混凝土加强层覆盖在第二防水卷材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混凝土加强层的设置,对第一防水卷材、保温材料层与第二防水卷材进一步地固定与保护,避免第二防水卷材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被风化。
可选的,第二防水层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的横截面呈“人”字形状设置,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两堵第二砌体墙顶部连接,所述盖板两侧分别伸出第二砌体墙相反的一侧面外;
其中,所述盖板的两侧上均通过向下竖直弯折的方式成型有竖直沿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盖板的设置,对第一防水层形成了保护层,避免雨水直接冲刷第一防水层,盖板的“人”字形状设置避免形成积水;盖板两侧延伸出第二砌体墙的水平范围的设计,保护花圃中的植物不被雨水冲刷,并避免第二砌体墙暴露在雨水下;竖直沿边对盖板上的雨水起到引流作用。
可选的,第二防水层还包括:
第二膨胀螺栓,所述第二膨胀螺栓设置有若干件,所述第二膨胀螺栓均分布于任意一堵第二砌体墙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膨胀螺栓的设置,可以将盖板固定在第二砌体墙顶部,以此对整个第二防水层进行固定,同时第二膨胀螺栓固定盖板与任意一堵第二砌体墙,另一堵第二砌体墙与盖板的抵接,保证在墙体受到外界影响沉降变形时,该抵接处根据墙体运动调整抵接位置,保证该变形缝构造不被破坏。
可选的,第二砌体墙上设置有:
渗透通孔,所述渗透通孔设置有若干件,所述渗透通孔分别设置在两堵第二砌体墙上。
其中,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通过渗透通孔穿设过第二砌体墙,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表面包覆有第三防水卷材,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与渗透通孔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二防水填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集水沟中收集到的渗透雨水可以通过软性吸水纤维绳缓慢引流到花圃中,避免渗透到第二防水层内部的雨水长期滞留在集水沟内,同时第三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填充部的设置避免软性吸水纤维绳中的水对第二砌体墙破坏,还避免了外界的雨水通过渗透通孔进入第二防水层部。
可选的,还包括:
排水沟,所述排水沟设置有两道,所述排水沟设置在弯曲部下方,各所述排水沟靠近变形缝的一侧与花圃连接,所述排水沟的下端面与第一防水层上端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沟的设置,收集第二防水层表面的雨水。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横截面呈“人”字形状设置避免雨水滞留,并对屋面变形缝进行双重保护;
第一防水层具有防水保温的作用,且密封性良好;
第二防水层一侧与第二砌体墙抵连,可以避免沉降变形带来的影响;
渗透进第二防水层内的雨水通过集水沟进行集中收集,并通过软性吸水纤维绳引流到花圃,利用雨水灌溉花圃中植物,推动绿色城市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软性吸水纤维绳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砌体墙;2、第二砌体墙;3、集水沟;4、花圃;5、第一防水层;6、第二防水层;7、排水沟;21、渗透通孔;41、软性吸水纤维绳;42、第三防水卷材;43、第二防水填充部;44、种植土;51、第一膨胀螺栓;52、第一防水卷材;53、保温材料层;54、第二防水卷材;55、支撑架;56、第一防水填充部;57、混凝土加强层;61、第二膨胀螺栓;62、盖板;621、竖直沿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参照图1和图2,该屋面变形缝构造包括两堵第一砌体墙1、第一防水层5、两堵第二砌体墙2、第二防水层6、两道集水沟3以及两个花圃4,第一砌体墙1分别设置在变形缝两侧,第一防水层5中部罩设在两堵第一砌体墙1上方,且第一防水层5的两侧分别延伸覆盖在两栋建筑的屋面上,对变形缝进行第一层保护;在第一砌体墙1相反设置的一侧上分别设置一道第二砌体墙2以支撑第二防水层6,第二砌体墙2与第一砌体墙1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且第二砌体墙2的高度大于第一砌体墙1的高度;第二防水层6固定在第二砌体墙2上方,对变形缝提供第二层保护;在第一砌体墙1与第二砌体墙2之间的预留间隙中安装集水沟3,集水沟3的底部与四周密封设置,集水沟3顶部开口,用于收集渗透到第二防水层6内的雨水,该集水沟3两侧分别紧密连接第一砌体墙1与第二砌体墙2,其底部与第一防水层5上表面连接;在第二砌体墙2远离变形缝的一侧设置有花圃4,该花圃4中铺设有种植土44,并进行绿化种植,花圃4中还设置有软性吸水纤维绳41,该软性吸水纤维绳41可以将集水沟3中的雨水引流到花圃4中,对花圃4进行灌溉,不仅解决了保护层内雨水无法排出的问题,还对屋面进行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防水层5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卷材52、保温材料层53以及第二防水卷材54,提供了保温、防水的功能,避免屋面变形缝受外界温度变化和雨水的影响而损坏,第一防水层5位于第一砌体墙1上方的部分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架55,支撑架55横截面呈“人”字形状设置,避免雨水在该位置滞留,支撑架55的底面与第一砌体墙1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防水卷材52、保温材料层53与第二防水卷材54有序罩设在支撑架55上,并通过第一膨胀螺栓51一起固定在第一砌体墙1顶部,保障第一防水层5的稳定性。
参照图4,由于第一膨胀螺栓51在使用过程中对第一防水卷材52、保温材料层53以及第二防水卷材54的密封性进行了破坏,并在它们与第一膨胀螺栓5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因此在间隙内填充第一防水填充部56,避免雨水通过该间隙进入变形缝内。
参照图1和图3,第一防水层5中部罩设在第一砌体墙1上方,第一防水层5两侧分别延伸覆盖在两栋建筑的屋面上,第一防水层5两侧设置有混凝土加强层57,该混凝土加强层57铺设在第二防水卷材54表面上,避免第二防水卷材54直接暴露在空气与雨水中,延长了第一防水层5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和图3,设置在第二砌体墙2上方的第二防水层6包括盖板62和第二膨胀螺栓61,该盖板62与支撑件水平设置,该盖板62中轴线与变形缝中轴线重合,该盖板62的横截面呈“人”字形状设置,避免雨水在盖板62上滞留,盖板62的水平宽度大于两堵第二砌体墙2的距离,且盖板62两侧分别伸出两堵第二砌体墙2相反设置的一侧外,并以向下竖直弯折的方式成型有竖直沿边621,该竖直沿边621可以保护第二砌体墙2、花圃4中的植物不被雨水直接冲刷,还对盖板62上的雨水起到引流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2,盖板62两斜边侧分别与两堵第二砌体墙2顶部抵连,其中,任意一堵第二砌体墙2与盖板62斜边通过第二膨胀螺栓61进行固定,另一堵第二砌体墙2与盖板62斜边保持抵连状态,通过这种设计,保障了第二防水层6的稳定性,且墙体在受沉降变形影响的时候,可以调整盖板62与第二砌体墙2抵连处的位置,避免变形缝构造在墙体沉降变形时被破坏。
参照图1和图5,各第二砌体墙2上设置有若干渗透通孔21,该渗透通孔21长度等于第二砌体墙2厚度,软性吸水纤维绳41穿通过渗透通孔21穿设过第二砌体墙2,连接花圃4与集水沟3,在种植土44与植物对水的吸引力作用下,集水沟3中的雨水通过软性吸水纤维绳41被引流到花圃4中,用于浇灌;且软性吸水纤维绳41表面包覆着第三防水卷材42,通过第三卷材将雨水锁在软性吸水纤维绳41内,避免软性吸水纤维绳41中的水渗透到第二砌体墙2上,对第二砌体墙2造成破坏;软性吸水纤维绳41与渗透通孔2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处通过第二防水填充部43进行密封,避免雨水通过该间隙进入第二防水层6内部。
参考图1和图2,该屋面变形缝构造上还设置有两道排水沟7,排水沟7排列在花圃4远离变形缝一侧,且排水沟7位于弯曲部正下方,排水沟7的下端面与第一防水层5的上端面连接,排水沟7与该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连接,用来排放第二防水层6顶部的雨水,避免雨水浸泡影响屋面变形缝构造是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扇形架子的实施原理为:
该屋面变形缝构造搭建时,在变形缝两侧设置第一砌体墙1,并安装第一防水层5,由下至上分别铺设支撑件、第一防水卷材52、保温材料层53、第二防水卷材54、混凝土加强层57对变形缝进行第一层防护,在第一砌体墙1远离变形缝两侧安装第二砌体墙2,并在第二砌体墙2顶部安装第二防护层,通过第二防护层阻挡雨水直接冲刷第一防水层5,第二防护层顶部的雨水引流到排水沟7中,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排出;在第一防护层与第二防护层中间设置排水沟7,收集渗透到第二防护层内部的雨水,在第二砌体墙2远离变形缝两侧安装有花圃4,将集水沟3中的雨水通过软性吸水纤维绳41引流到花圃4中进行灌溉,排出了第二防护层内的雨水,避免雨水长期浸泡减短变形缝构造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砌体墙(1),所述第一砌体墙(1)设置有两堵,所述第一砌体墙(1)分别设置在变形缝两侧;
第二砌体墙(2),所述第二砌体墙(2)设置有两堵,所述第二砌体墙(2)分别设置在第一砌体墙(1)相反设置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砌体墙(2)高度大于第一砌体墙(1)高度;
集水沟(3),所述集水沟(3)设置有两道,所述集水沟(3)分别设置于变形缝两侧,所述集水沟(3)底部与四周密封顶部开口,所述集水沟(3)由第一砌体墙(1)和第二砌体墙(2)围合形成;
花圃(4),所述花圃(4)设置有两个,所述花圃(4)分别设置在第二砌体墙(2)远离变形缝一侧;
第一防水层(5),所述第一防水层(5)的中部罩设在两堵第一砌体墙(1)上方,所述第一防水层(5)的两侧分别延伸覆盖在两栋建筑的屋面上;
第二防水层(6),所述第二防水层(6)设在两堵第二砌体墙(2)上方;
其中,所述花圃(4)设置有软性吸水纤维绳(41)与种植土(44),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41)穿设过第二砌体墙(2)且两端分别连接花圃(4)与集水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水层(5)包括:
支撑架(55),所述支撑架(55)的横截面呈“人”字形状设置,所述支撑架(55)的两侧分别与两堵第一砌体墙(1)顶部连接;
第一防水卷材(52),所述第一防水卷材(52)覆盖在支撑架(55)上,所述第一防水卷材(52)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栋建筑的屋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水层(5)还包括:
保温材料层(53),所述保温材料层(53)覆盖在第一防水卷材(52)表面上;
第二防水卷材(54),所述第二防水卷材(54)覆盖在保温材料层(53)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水层(5)还包括:
第一膨胀螺栓(51),所述第一膨胀螺栓(51)设置有若干件,所述第一膨胀螺栓(51)均布于两堵第一砌体墙(1)顶部;
第一防水填充部(56),所述第一防水填充部(56)包覆住膨胀螺栓与第二防水卷材(54)的交接点;
其中,所述第一膨胀螺栓(51)自上而下依次穿设过第二防水卷材(54)、保温材料层(53)、第一防水卷材(52)与支撑架(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水层(5)还包括:
混凝土加强层(57),所述混凝土加强层(57)覆盖在第二防水卷材(54)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水层(6)包括:
盖板(62),所述盖板(62)的横截面呈“人”字形状设置,所述盖板(62)的两侧分别与两堵第二砌体墙(2)顶部连接,所述盖板(62)两侧分别伸出第二砌体墙(2)相反的一侧面外;
其中,所述盖板(62)的两侧上均通过向下竖直弯折的方式成型有竖直沿边(6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水层(6)还包括:
第二膨胀螺栓(61),所述第二膨胀螺栓(61)设置有若干件,所述第二膨胀螺栓(61)均分布于任意一堵第二砌体墙(2)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二砌体墙(2)上设置有:
渗透通孔(21),所述渗透通孔(21)设置有若干件,所述渗透通孔(21)分别设置在两堵第二砌体墙(2)上;
其中,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41)通过渗透通孔(21)穿设过第二砌体墙(2),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41)表面包覆有第三防水卷材(42),所述软性吸水纤维绳(41)与渗透通孔(21)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二防水填充部(4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水沟(7),所述排水沟(7)设置有两道,所述排水沟(7)设置在弯曲部下方,各所述排水沟(7)靠近变形缝的一侧与花圃(4)连接,所述排水沟(7)的下端面与第一防水层(5)上端面连接。
CN202121769887.2U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Active CN215483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887.2U CN215483689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887.2U CN215483689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3689U true CN215483689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5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9887.2U Active CN215483689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36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309A (zh) * 2022-08-20 2022-11-04 南京坤佳防水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309A (zh) * 2022-08-20 2022-11-04 南京坤佳防水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71643U (zh) 地库顶板排水系统
CN215483689U (zh) 一种屋面变形缝构造
CN215948710U (zh) 建筑绿化屋面泄排水结构
CN213095059U (zh) 一种园林工程土质坡面绿化结构
CN206467914U (zh) 种植屋面的排水结构
CN112302261B (zh) 一种建筑生态屋面系统的方法及生态屋面系统结构
CN214246338U (zh) 运用人造轻石的防护虹吸排水收集系统种植屋面构造
CN211817464U (zh) 超低能耗clt建筑的绿色屋顶
CN212224049U (zh) 一种建筑小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CN211646422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N209716030U (zh) 一种果园重金属污染客土修复用阻隔层
CN215978104U (zh) 一种种植顶板防水结构
CN212534233U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
CN217027787U (zh) 一种新型的屋顶种植排水装置
CN216276528U (zh) 一种防排结合的隐藏式种植屋面变形缝防水结构
CN211745793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
CN2134486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树池
CN213638993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生态绿化楼房
CN216567332U (zh) 一种屋顶绿化结构
CN213868619U (zh) 一种房顶的防水排水结构
CN216893188U (zh) 一种植被层地埋式渗排水装置
CN216007562U (zh) 一种种植屋面的防水构造
CN108930407A (zh) 绿色屋面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4586568B (zh) 一种房建屋顶绿化系统
CN214938935U (zh) 一种户外透水树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