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9290U -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9290U
CN215459290U CN202121332982.6U CN202121332982U CN215459290U CN 215459290 U CN215459290 U CN 215459290U CN 202121332982 U CN202121332982 U CN 202121332982U CN 215459290 U CN215459290 U CN 215459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ps
suction tube
cavity
cutting
combin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29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茂华
虞幼军
谭玲梅
叶海雯
何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3329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9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9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9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包括:钳管,所述钳管内设置容纳腔;吸引管,所述吸引管内设置中空的第一空腔,所述吸引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吸引管与所述钳管活动连接;钳头,所述钳头与所述钳管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钳头包括上合片和下合片,所述上合片的下侧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下合片的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成切割腔室,所述切割腔室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上合片的下边沿和所述下合片的上边沿均设置锯齿,所述上合片和所述下合片均与所述吸引管前端转动连接。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通过吸引管的前后移动,带动钳头开合,从而实现病变体的咬切,手术中的渗血以及咬切下的病变可直接从吸引管处吸走。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背景技术
目前耳科的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各种咬切钳可用于不同部位病变的咬切,在耳内镜外科手术下,医生常需要单手操作钳子,手术中若出血较多,手术视野不清楚,清理病变时较为不便,需要切换吸引头对渗血进行吸引,长时间的切换手术器械会造成手术时间的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包括,钳管,钳管内设置容纳腔,容纳腔的前端贯通钳管的前端,容纳腔的后端贯通钳管的后端部;吸引管,吸引管内设置中空的第一空腔,吸引管设置在容纳腔内,吸引管与钳管活动连接,吸引管的前端位于容纳腔的前方;钳头,钳头包括上合片和下合片,上合片位于下合片的上方,上合片的后端部与钳管的前端转动连接,下合片的后端部与钳管的前端转动连接;上合片的下侧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下合片的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能与第二凹槽围成切割腔室,切割腔室与容纳腔连通,上合片的下边沿和下合片的上边沿均设置锯齿;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上合片的内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吸引管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与下合片的内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吸引管的前端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钳管内设置容纳腔,吸引管内设置中空的第一空腔,吸引管设置在容纳腔内,吸引管与钳管活动连接,吸引管的前端位于容纳腔的前方;钳头包括上合片和下合片,上合片位于下合片的上方,上合片和下合片均与钳管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利于增大钳头的张开程度,可针对一些体积较大的病变进行切割,上合片的下侧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下合片的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上合片通过第一连杆与吸引管前端转动连接,下合片通过第二连杆与吸引管前端转动连接,上合片的下边沿和下合片的上边沿均设置锯齿,上合片和下合片闭合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切割腔室,吸引管的后端与外设的负压抽气装置连接;使用者可将钳头移动至病变处,通过带动吸引管前移,使得钳头张开,吸引管前端处的负压可吸住病变,并将上合片和下合片置于病变的两侧,通过后拉吸引管,钳头闭合,可通过上合片和下合片边沿处的锯齿将病变咬切下来,吸引管可将手术过程中的渗血或咬切下来的病变吸走,有利于减少渗血对手术视野的遮挡,使得医生无须频繁切换吸引头吸引渗血,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便于手术流程的进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容纳腔贯通钳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吸引管与容纳腔的内侧面滑动连接,吸引管的后端位于容纳腔的后方。
容纳腔贯通钳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吸引管与容纳腔的内侧面滑动连接,吸引管的前端位于容纳腔的前方,有利于实现吸引管与上合片和下合片的转动连接,通过吸引管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可控制钳头的开合,吸引管的后端位于容纳腔的后方,即吸引管的后端是外露的,便于与外设的负压抽气装置连接,如负压泵或综合医疗台的吸引器等,有利于医生完成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组装,有利于提高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钳柄,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第一钳柄与钳管连接,第二钳柄与吸引管的后端部连接。
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包括钳柄,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第一钳柄与钳管连接,即第一钳管作为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支撑手柄,医生通过第一钳柄可便捷地实现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握持,第二钳柄与吸引管的后端部连接,通过控制第二钳柄可带动吸引管来回移动,从而控制钳头的开合,完成对病变的切割,钳柄的设置有利于医生单手完成对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三连杆,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铰接,第三连杆的上端与吸引管外侧面铰接,下端与第二钳柄上端铰接。
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还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上端与吸引管外侧面铰接,下端与第二钳柄上端铰接,第三连杆起连接作用,有利于将第二钳柄的转动转化为吸引管前后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有利于提高吸引管前后移动平稳性,有利于完成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对病变的咬切,提高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实用性。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铰接,即医生仅需通过手指带动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的相对转动,即可带动吸引管的前后移动,从而通过钳头的开合完成对病变的咬切。铰接的连接方式较为可靠,医生仅需控制手指的张合,即可完成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操作,有利于医生单手完成对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弹性件和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吸引管的外周面上,钳管内设置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容纳腔连通,弹性件和限位块均设置在第二空腔内,弹性件设置在限位块与第二空腔的内侧面之间。
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还包括弹性件和限位件,限位块设置在吸引管的外周面上,钳管内设置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容纳腔连通,弹性件和限位块均设置在第二空腔内,弹性件设置在限位块与第二空腔的内侧面之间,医生通过第二钳柄带动吸引管移动后,限位块压缩弹性件,当医生松开钳柄后,第二钳柄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复位,弹性件和限位块的设置,有利于实现钳头的自动闭合,有利于提高医生使用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吸引管的外周面处,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空腔的前侧面抵接,另一端与限位块抵接。
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吸引管的外周面处,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空腔的前侧面抵接,另一端与限位块抵接,即通过第二钳柄带动吸引管前移,限位块压缩弹性件,完成钳头的张开,松开第二钳柄后,限位块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回推,从而实现第二钳柄的复位,吸引管后拉,实现钳头的自动闭合,即使用者无须时刻握持第二钳柄,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使用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钳柄下端设置为指套环。
钳柄下端设置为指套环,医生将手指套入指环套后,通过手指的张合即可实现对钳头的控制,使得医生对钳头的控制更灵活,有利于满足手术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A-A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C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00-钳管;200-吸引管;300-钳头;310-上合片;320-下合片;330-第一连杆;340-第二连杆;350-第三连杆;410-第一钳柄;420-第二钳柄;500-弹性件;60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满足的方案、B满足的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带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包括:钳管100、吸引管200、钳柄、钳头300、第一连杆330和第二连杆340。
钳管100内设置容纳腔,容纳腔的前端贯通钳管100的前端,容纳腔的后端贯通钳管100的后端部,如容纳腔的后端贯通钳管100的后端部的上端或下端,或容纳腔的后端贯通钳管100的后端。吸引管200内设置中空的第一空腔,吸引管200设置在容纳腔内,吸引管200与钳管100活动连接,吸引管200可沿容纳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容纳腔为吸引管200的设置和移动提供空间。钳柄的一端与吸引管200连接,从而可通过钳柄带动吸引管200的来回移动。
钳头300包括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分别与钳管100的前端转动连接,上合片310位于下合片320的上方,通过上合片310与下合片320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钳头300的开合。上合片310的下侧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下合片320的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上合片310的下边沿和下合片320的上边沿处均设有锯齿,且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均与吸引管200前端转动连接,通过吸引管200的前后移动,可带动上合片310与下合片320相对转动,实现钳头300的开合。
吸引管200的前端位于容纳腔的前方,第一连杆330一端与上合片310的内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吸引管200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40一端与下合片320的内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吸引管200的前端转动连接。吸引管200的前端位于容纳腔的前方,便于吸引管200带动第一连杆330和第二连杆340移动,从而间接带动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相对转动,实现钳头300的开合,第一连杆330和第二连杆340的设置,有利于将吸引管20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的转动,满足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使用需求。第一连杆330和第二连杆340可通过插销实现与钳头300和吸引管200的转动连接。
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均与钳管100的前端转动连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大钳头300的张开程度,针对部分体积较大的病变时,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可便捷地完成对此类病变的切割,有利于节省医生的手术时间,便于医生完成手术。
上合片310的下边沿和下合片320的上边沿处设置的锯齿有利于实现对病变的咬切,当钳头300闭合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切割腔室,用于容置咬切下来的病变,吸引管200的后端可通过导管与外设的负压抽气装置连接,如负压泵、综合医疗台的吸引器等,从而在吸引管200的前端形成负压,可将病变吸住,或将手术中的渗血或咬切下来的病变吸走,有利于减少渗血对手术视野的遮挡,避免医生需要频繁更换手术器械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的问题出现,有利于医生单手操作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完成手术。
使用时,医生将吸引管200与外设的负压抽气装置连接后,将钳头300伸入耳道,并在耳内镜镜下将钳头300移动至靠近病变的位置,通过钳柄带动吸引管200前移,吸引管200带动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向外转动,钳头300张开,吸引管200吸附病变,对于体积较小的病变,吸引管200可将病变吸入第一空腔内,对于体积较大的病变,吸引管200可吸住病变的头部,并将病变体放置在上合片310与下合片320的间距中,随后通过控制钳柄,后拉吸引管200,吸引管200带动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向内转动,钳头300闭合,利用上合片310的下边沿和下合片320的上边沿设置的锯齿,以及上合片310和下合片320的闭合力,可将部分或整个病变咬切下来,切割腔室为咬切下来的病变提供容纳空间,吸引管200前端形成的负压可将咬切下来的病变直接吸走,免除了医生需要频繁将钳子伸入或退出患者耳道的麻烦,在耳内镜外科手术下,有利于医生单手操作钳子完成手术。吸引管200前端产生的负压,也有利于清理手术中的渗血,减少渗血对手术视野的遮挡,避免了由于渗血遮挡视野需要频繁更换吸引头而导致延长手术时间的风险。
参见图5,进一步优选地,容纳腔贯通钳管10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吸引管200与容纳腔的内侧面滑动连接,吸引管200的前端位于容纳腔的前方,吸引管200的后端位于容纳腔的后方,即吸引管200的后端是外露在钳管100的后方的,便于医生将吸引管200与外设的负压抽气装置连接,完成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组装。
进一步优选地,钳柄包括第一钳柄410和第二钳柄420,第一钳柄410与钳管100连接,第二钳柄420与吸引管200的后端部连接,第一钳柄410作为整个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支撑部,医生通过第一钳柄410可完成对整个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握持,第二钳柄420与吸引管200的后端部连接,医生可通过第二钳柄420带动吸引管200前后移动,从而实现钳头300的开合,满足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使用需求。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钳柄410可与钳管100一体成型。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第三连杆350,第一钳柄410与第二钳柄420铰接,第三连杆350的上端与吸引管200外侧面铰接,下端与第二钳柄420上端铰接。第三连杆350起连接作用,有利于将第二钳柄420的转动转化为吸引管200前后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有利于提高吸引管200前后移动平稳性,有利于完成对病变的咬切,提高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实用性。
医生仅需通过手指带动第一钳柄410与第二钳柄420的相对转动,即可带动吸引管200的前后移动,从而通过钳头300的开合完成对病变的咬切。铰接的连接方式较为可靠,医生仅需控制手指的张合,即可完成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操作,有利于医生单手操作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完成手术。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钳柄410与第二钳柄420是分离设置的,第一钳柄410与钳管100连接,第二钳柄420位于第一钳柄410的后方,通过抽拉第二钳柄420即可实现吸引管200的前后移动,完成钳头300的开合。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钳柄420的上端可通过弹性连接件与吸引管200连接,通过弹性连接件的弹性抵消吸引管200被第二钳柄420带动时产生的转动,有利于避免第二钳柄420无法带动吸引管200前后移动的问题出现,弹性连接件可设置为橡胶块,硅胶块等。
进一步优选地,钳柄下端设置为指套环,医生将手指套入指环套后,通过手指的张合即可实现对钳头300的控制,使得医生对钳头300的控制更灵活,有利于满足手术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弹性件500和限位块600,限位块600设置在吸引管200的外周面上,钳管100内设置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容纳腔连通,弹性件500和限位块600均设置在第二空腔内,弹性件500设置在限位块600与第二空腔的内侧面之间。医生通过第二钳柄420带动吸引管200移动后,限位块600压缩弹性件500,当医生松开第二钳柄420后,第二钳柄420在弹性件500的弹性作用复位,弹性件500和限位块600的设置,有利于实现钳头300的自动闭合,有利于提高医生使用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优选地,弹性件500为弹簧,弹簧套设在吸引管200的外周面处,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空腔的前侧面抵接,另一端与限位块600抵接。弹性件500为弹簧,弹簧套设在吸引管200的外周面处,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空腔前侧面抵接,另一端与限位块600抵接,即使用者通过第二钳柄420带动吸引管200前移,限位块600压缩弹性件500,完成钳头300的张开,松开第二钳柄420后,限位块600在弹性件500的弹性作用下回推,从而实现第二钳柄420的复位,吸引管200后拉,实现钳头300的自动闭合,即使用者无须时刻握持第二钳柄420,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使用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使用舒适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500可设置为橡筋,橡筋一端与限位块600的后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空腔的后侧面连接,使用者通过第二钳柄420带动吸引管200前移,限位块600拉伸橡筋,完成钳头300的张开,松开第二钳柄420后,限位块600在橡筋的弹性作用下后拉,从而实现第二钳柄420的复位,吸引管200后拉,实现钳头300的自动闭合,即使用者无须时刻握持第二钳柄420,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使用该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的使用舒适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钳管,所述钳管内设置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前端贯通所述钳管的前端,所述容纳腔的后端贯通所述钳管的后端部;
吸引管,所述吸引管内设置中空的第一空腔,所述吸引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吸引管与所述钳管活动连接,所述吸引管的前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前方;
钳头,所述钳头包括上合片和下合片,所述上合片位于所述下合片的上方,所述上合片的后端部与所述钳管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下合片的后端部与所述钳管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上合片的下侧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下合片的上侧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成切割腔室,所述切割腔室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上合片的下边沿和所述下合片的上边沿均设置锯齿;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合片的内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引管的前端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合片的内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引管的前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贯通所述钳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吸引管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吸引管的后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钳柄,所述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与所述钳管连接,所述第二钳柄与所述吸引管的后端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一钳柄与所述第二钳柄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吸引管外侧面铰接,下端与所述第二钳柄上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吸引管的外周面上,所述钳管内设置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限位块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吸引管的外周面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前侧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柄下端设置为指套环。
CN202121332982.6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Active CN215459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2982.6U CN215459290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2982.6U CN215459290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9290U true CN215459290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1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2982.6U Active CN215459290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9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119512A2 (en) Surgical tool and insertion device for tube placement
WO2002089722A1 (en) Medical rinsing and sucking device
CA2805380C (en) Suction device for evacuating fumes
US7311663B2 (en) Multi-positionable vaginal speculum with removable blades
CN215459290U (zh) 一种用于耳内镜手术的咬切钳
CN213665430U (zh) 一种多功能教学解剖刀
JPH03162845A (ja) 生検具
CN215459289U (zh) 一种耳科用吸切钳
CN211355706U (zh) 带光源和吸引的枪式咬骨钳
CN211022950U (zh) 一种电动咬骨钳
US20140023987A1 (en) Adjustable suction apparatus for dental aspirator
CN210749406U (zh) 一种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的负压吸引式抓钳
CN209220406U (zh) 一种额窦开放咬切钳
CN201481547U (zh) 具备同步抽吸功能的电刀用电极笔
CN218165335U (zh) 枪式手术钳以及具有其的系统
JP2016034399A (ja) 腹腔鏡下手術に用いる吸引回収器具
CN218899604U (zh) 一种简易吸引切割器
CN219700011U (zh) 一种手术室使用的持针器
CN210903243U (zh) 口腔手术剪
CN212547376U (zh) 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耳科手术器械
CN220327488U (zh) 一种超细髓核钳
CN214511218U (zh) 一次性活检勺
CN212281613U (zh) 一种带吸引功能的针状等离子刀
CN214761309U (zh) 一种具有切割功能的止血钳
CN211355351U (zh) 一种面部除皱手术用的内窥镜鞘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