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8768U - 口腔开口器 - Google Patents

口腔开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8768U
CN215458768U CN202120564660.8U CN202120564660U CN215458768U CN 215458768 U CN215458768 U CN 215458768U CN 202120564660 U CN202120564660 U CN 202120564660U CN 215458768 U CN215458768 U CN 215458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section
jaw support
hinge shafts
or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46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瑞开
周舸
朱肇峰
梁少飞
邝素晶
李焕平
邝德斌
卢桂波
姚朝阳
李家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5646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8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8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8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上颌支架、压舌板、下颌支架和两个第一铰轴,上颌支架和下颌支架均呈“U”形,上颌支架设于下颌支架的上侧,两个第一铰轴共轴,上颌支架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第一铰轴与下颌支架的一端铰接,上颌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第一铰轴与下颌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压舌板设于上颌支架和下颌支架之间,两个第一铰轴均与压舌板连接,压舌板通过两个第一铰轴与上颌支架铰接。使用时,可把口腔开口器置于患者的口腔内,使下颌支架抵靠下牙、上颌支架抵靠上牙,然后使用外设的撑开装置撑开上颌支架和下颌支架;医生手术操作时可按下压舌板,使压舌板压下患者的舌体,防止患者的舌体上抬遮挡操作视野。

Description

口腔开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口腔开口器。
背景技术
口咽异物多存留在扁桃体或舌根部,引起异物感、吞咽疼痛及咽部痰中带血,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口咽部异物治疗方案主要是从口部进行手术取出。部分患者难以张口配合,例如婴幼儿患者,因此要使用开口器。而使用开口器时,患者舌体上抬仍会遮挡操作视野,导致口咽异物取出难度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口腔开口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腔开口器,包括上颌支架、压舌板、下颌支架和两个第一铰轴,所述上颌支架和所述下颌支架均呈“U”形,所述上颌支架设于所述下颌支架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一铰轴共轴,所述上颌支架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下颌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上颌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下颌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压舌板设于所述上颌支架和所述下颌支架之间,两个第一铰轴均与所述压舌板连接,所述压舌板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上颌支架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腔开口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可把口腔开口器置于患者的口腔内,使下颌支架抵靠下牙、上颌支架抵靠上牙,然后使用外设的撑开装置撑开上颌支架和下颌支架;医生手术操作时可按下压舌板,使压舌板压下患者的舌体,防止患者的舌体上抬遮挡操作视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口腔开口器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螺杆、移动块和两个连接杆,所述第一螺杆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尾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处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螺杆共轴,所述连接座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上颌支架铰接;所述移动块设有内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杆通过所述内螺纹通孔与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设于所述移动块的上侧和下侧,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块、所述上颌支架铰接,另一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块、所述下颌支架铰接。使用时,医生可通过第一螺杆控制口腔开口器的开度,同时达到锁紧和调节开度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颌支架具有第一弧形段和两个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一弧形段之间;所述上颌支架具有第二弧形段和两个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弧形段之间;所述锁紧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锁紧机构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另一个所述锁紧机构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和另一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这样上颌支架和下颌支架的受力较为均衡,结构稳定,且锁紧机构对医生的手术操作妨碍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颌支架具有第一弧形段和两个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一弧形段之间;所述压舌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可拆连接。这样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时,可以把压舌板压下、然后连接到第一弧形段,无需用手抵住压舌板,压舌板也能把患者的舌体压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以所述第一弧形段相对两个所述第一铰轴的方位为左方,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左侧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钩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段上,所述卡钩具有钩身和钩头,所述钩头设于所述钩身的下侧,所述钩身与所述压舌板连接,所述钩头与所述第一凸起卡接。口腔开口器放置到患者的口腔内之后,医生可以拉动卡钩,使压舌板与上颌支架分离,然后压下压舌板,卡钩即能卡到第一凸起上,结构简单,使用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颌支架与压舌板可拆连接。这样把口腔开口器放入患者口腔的过程中,可以先把压舌板连接到上颌支架,此时压舌板贴近上颌支架、且压舌板不会自发地摆动,即使患者的舌体上抬也不会阻挡口腔开口器的放入,便于口腔开口器的放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颌支架具有第二弧形段和两个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弧形段之间,所述压舌板的边沿设有第二凸起,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上设有两个卡块,所述两个卡块间隔设置,两个卡块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凸起绕所述第一铰轴转动的路径称为第一路径,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路径上,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卡槽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二凸起能与所述卡槽卡接。第二凸起随压舌板摆动至上颌支架处时,第二凸起能卡入到卡槽内,结构简单,医生直接翻转压舌板即可把第二凸起卡入卡槽或从卡槽内取出,无需操作其他构件,使用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颌支架的底部设有下牙容置槽,所述下牙容置槽从所述下颌支架的一端、沿所述下颌支架延伸至所述下颌支架的另一端。这样使用时下颌支架可套在下牙上,口腔开口器不易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腔开口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腔开口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腔开口器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中:
100-下颌支架;110-第一弧形段;120-第一延伸段;200-压舌板;210-卡钩;211-第一凸起;220-第二凸起;221-迫码;250-第一铰轴;300-上颌支架;310-第二弧形段;320-第二延伸段;410-连接杆;420-移动块;430-第一螺杆;440-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腔开口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腔开口器,包括上颌支架300、压舌板200、下颌支架100和两个第一铰轴250,迫码上颌支架300和迫码下颌支架100均呈“U”形,迫码上颌支架300设于迫码下颌支架100的上侧,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共轴,迫码上颌支架300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下颌支架100的一端铰接,迫码上颌支架300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下颌支架100的另一端铰接;迫码压舌板200设于迫码上颌支架300和迫码下颌支架100之间,两个第一铰轴250均与迫码压舌板200连接,迫码压舌板200通过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上颌支架300铰接。
例如,如图1所示,下颌支架100横向设置,下颌支架100具有第一弧形段110,第一弧形段110位于下颌支架100的左侧,两个第一铰轴250前后间隔设置于下颌支架100的右侧,上颌支架300可摆动至与下颌支架100垂直,上颌支架300具有第二弧形段310,第二弧形段310设于第一铰轴250的上方;压舌板200的右端设于两个第一铰轴250之间,压舌板200的右端可与两个第一铰轴250固接;压舌板200的右端、于两个第一铰轴250之间可设置一个缺口,使用时此处为舌根处,舌体难以从此处伸出,而留有缺口能增大医生的操作空间。
使用时,可把口腔开口器置于患者的口腔内,使下颌支架100抵靠下牙、上颌支架300抵靠上牙,然后使用外设的撑开装置撑开上颌支架300和下颌支架100;医生手术操作时可按下压舌板200,使压舌板200压下患者的舌体,防止患者的舌体上抬遮挡操作视野;通过设置压舌板200与上颌支架300铰接,把口腔开口器放入患者的口腔的过程中,压舌板200可位于贴近上颌支架300的位置,即使患者的舌体上抬也不会阻挡口腔开口器的放入,便于口腔开口器的放入,可在进行手术时再压下压舌板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迫码口腔开口器还包括锁紧机构,迫码锁紧机构包括连接座440、第一螺杆430、移动块420和两个连接杆410,迫码第一螺杆430具有头端和尾端,迫码尾端与迫码连接座440转动连接、连接处的转轴与迫码第一螺杆430共轴,迫码连接座440通过其中一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上颌支架300铰接;迫码移动块420设有内螺纹通孔,迫码第一螺杆430通过迫码内螺纹通孔与迫码移动块420螺纹连接,两个迫码连接杆410分别设于迫码移动块420的上侧和下侧,其中一个迫码连接杆410的两端分别与迫码移动块420、迫码上颌支架300铰接,另一个迫码连接杆410的两端分别与迫码移动块420、迫码下颌支架100铰接。如图2所示,连接座440与第一铰轴250为两个独立的构件,连接座440与第一铰轴250转动连接,第一螺杆430与第一铰轴250垂直,第一螺杆430与连接座440转动连接的转轴可为第一螺杆430本身,可在尾端设置环状凸沿、连接座440内设置环状凹槽,环状凸沿设于环状凹槽内,使得第一螺杆430能相对连接座440转动、且不会从连接座440上脱落;使用时,把口腔开口器放入患者口腔后,可转动第一螺杆430,使移动块420沿第一螺杆430的轴向移动,进而使得两个连接杆410共线,则此时口腔开口器的开度达到最大;医生可通过第一螺杆430控制口腔开口器的开度,同时达到锁紧和调节开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迫码下颌支架100具有第一弧形段110和两个第一延伸段120,迫码第一弧形段110的开口朝向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之间的区域,两个迫码第一延伸段120分别连接于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第一弧形段110之间;迫码上颌支架300具有第二弧形段310和两个第二延伸段320,迫码第二弧形段310的开口朝向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之间的区域,两个迫码第二延伸段320分别连接于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第二弧形段310之间;迫码锁紧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迫码锁紧机构设于其中一个迫码第一延伸段120和其中一个迫码第二延伸段320之间,另一个迫码锁紧机构设于另一个迫码第一延伸段120和另一个迫码第二延伸段320之间。两个锁紧机构分别设于口腔开口器的前侧、后侧,这样上颌支架300和下颌支架100的受力较为均衡,结构稳定,且锁紧机构对医生的手术操作妨碍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迫码下颌支架100具有第一弧形段110和两个第一延伸段120,迫码第一弧形段110的开口朝向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之间的区域,两个迫码第一延伸段120分别连接于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第一弧形段110之间;迫码压舌板200与迫码第一弧形段110可拆连接。通过设置压舌板200与迫码第一弧形段110可拆连接,这样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时,可以把压舌板200压下、然后连接到第一弧形段110,无需用手抵住压舌板200,压舌板200也能把患者的舌体压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迫码第一弧形段110相对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的方位为左方,迫码第一弧形段110的左侧设有卡接结构,迫码卡接结构包括卡钩210和第一凸起211,迫码第一凸起211设于迫码第一弧形段110上,迫码卡钩210具有钩身和钩头,迫码钩头设于迫码钩身的下侧,迫码钩身与迫码压舌板200连接,迫码钩头与迫码第一凸起211卡接。口腔开口器放置到患者的口腔内之后,医生可以拉动卡钩210,使压舌板200与上颌支架300分离,然后压下压舌板200,卡钩210即能卡到第一凸起211上,结构简单,使用简便;需要拆分压舌板200与下颌支架100时,需沿第一铰轴250的径向方向往外掰动卡钩210使之与第一凸起211分离,而患者的舌体仅能沿第一铰轴250的周向对压舌板200施加的力,防止压舌板200被舌体顶起;当然,压舌板200和第一弧形段110还可通过插销连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实现可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迫码上颌支架300与压舌板200可拆连接。参照图3,这是口腔开口器的安装状态,安装状态中压舌板200连接到上颌支架300;把口腔开口器放入患者口腔的过程中,可以先把压舌板200连接到上颌支架300,此时压舌板200贴近上颌支架300、且压舌板200不会自发地摆动,即使患者的舌体上抬也不会阻挡口腔开口器的放入,便于口腔开口器的放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迫码上颌支架300具有第二弧形段310和两个第二延伸段320,迫码第二弧形段310的开口朝向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之间的区域,两个迫码第二延伸段320分别连接于两个迫码第一铰轴250与迫码第二弧形段310之间,迫码压舌板200的边沿设有第二凸起220,其中一个迫码第二延伸段320上设有两个卡块,迫码两个卡块间隔设置,两个卡块之间形成有卡槽,迫码第二凸起220绕迫码第一铰轴250转动的路径称为第一路径,迫码卡槽设于迫码第一路径上,迫码第二凸起220的形状与迫码卡槽的形状相适配,使得迫码第二凸起220能与迫码卡槽卡接。第二凸起220可呈圆柱状,第二凸起220前后延伸设置,两个卡块设于,两个卡块可组合成一个迫码221,迫码221的开口即为卡槽,第二凸起220随压舌板200摆动至上颌支架300处时,第二凸起220能卡入到卡槽内,结构简单,当然,第二凸起220和两个卡块可为其他的形状,第二凸起220能卡入两个卡块之间即可;医生直接翻转压舌板200即可把第二凸起220卡入卡槽或从卡槽内取出,无需操作其他构件,使用简便;可设置压舌板200的前侧、后侧均有第二凸起220,两个第二延伸段320上均设有迫码221,这样压舌板200的受力均衡,结构稳定;压舌板200与上颌支架300连接处位于压舌板200的前后两侧,第二凸起220和两个压块都不会妨碍医生的手术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迫码下颌支架100的底部设有下牙容置槽,迫码下牙容置槽从迫码下颌支架100的一端、沿迫码下颌支架100延伸至迫码下颌支架100的另一端。这样使用时下颌支架100可套在下牙上,口腔开口器不易松动,压舌板200于下颌支架100的上侧贴近下颌支架100时,压舌板200从上至下贴近下牙的顶部,适应人体口腔的形状,使得压舌板200能阻挡舌体上抬的同时,仍保留的部分空间供舌体活动,不会过于紧凑地抵压舌体,使用更舒适;其中,上颌支架300的对应上牙的区域也可设置上牙容置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支架、压舌板、下颌支架和两个第一铰轴,所述上颌支架和所述下颌支架均呈“U”形,所述上颌支架设于所述下颌支架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一铰轴共轴,所述上颌支架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下颌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上颌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下颌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压舌板设于所述上颌支架和所述下颌支架之间,两个第一铰轴均与所述压舌板连接,所述压舌板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上颌支架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开口器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螺杆、移动块和两个连接杆,所述第一螺杆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尾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处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螺杆共轴,所述连接座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上颌支架铰接;所述移动块设有内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杆通过所述内螺纹通孔与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设于所述移动块的上侧和下侧,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块、所述上颌支架铰接,另一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块、所述下颌支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支架具有第一弧形段和两个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一弧形段之间;所述上颌支架具有第二弧形段和两个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弧形段之间;所述锁紧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锁紧机构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另一个所述锁紧机构设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和另一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支架具有第一弧形段和两个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一弧形段之间;所述压舌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可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弧形段相对两个所述第一铰轴的方位为左方,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左侧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钩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段上,所述卡钩具有钩身和钩头,所述钩头设于所述钩身的下侧,所述钩身与所述压舌板连接,所述钩头与所述第一凸起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支架与所述压舌板可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支架具有第二弧形段和两个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开口朝向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之间的区域,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二弧形段之间,所述压舌板的边沿设有第二凸起,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上设有两个卡块,所述两个卡块间隔设置,两个卡块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凸起绕所述第一铰轴转动的路径称为第一路径,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路径上,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卡槽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二凸起能与所述卡槽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支架的底部设有下牙容置槽,所述下牙容置槽从所述下颌支架的一端、沿所述下颌支架延伸至所述下颌支架的另一端。
CN202120564660.8U 2021-03-18 2021-03-18 口腔开口器 Active CN215458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4660.8U CN215458768U (zh) 2021-03-18 2021-03-18 口腔开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4660.8U CN215458768U (zh) 2021-03-18 2021-03-18 口腔开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8768U true CN215458768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4660.8U Active CN215458768U (zh) 2021-03-18 2021-03-18 口腔开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8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58768U (zh) 口腔开口器
CN109008922B (zh) 医用口腔检查器
CN210158572U (zh) 一种医疗内科用压舌板
CN21096189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口腔支撑器
CN210902933U (zh) 一种口腔科用患者口部撑开器
CN209789807U (zh) 一种儿科诊疗用口腔撑开器
CN110575123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口腔支撑器
CN214804591U (zh) 一种口腔清理用口部撑开器
CN209237099U (zh) 一种可调式口腔插管装置
CN211299887U (zh) 一种口腔用定位器
CN109172009B (zh) 患者具有更佳就医体验的口腔检查用医疗器械
CN210124934U (zh) 一种儿科用外科护理床
CN209474571U (zh) 开口器
CN113491498A (zh) 一种儿科口腔扩张器
CN209966626U (zh) 一种口腔治疗辅助装置
CN217430231U (zh) 一种可调式口腔正畸开口装置
CN201684038U (zh) 口部支撑器
CN21480495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口腔科口唇撑开装置
CN215688101U (zh) 一种口腔科用适用于儿童的压舌装置
CN215461165U (zh) 一种消化内科无痛内镜口腔支撑氧气罩
CN215079902U (zh) 一种口腔治疗用辅助器
CN215135775U (zh) 一种口腔科上药用辅助装置
CN217987528U (zh) 一种便于观察的稳定型口腔撑开器
CN216703150U (zh) 洗胃管固定器
CN212913278U (zh) 一种用于口腔微创用的柔性化颌骨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