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3461U -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3461U
CN215443461U CN202023245470.4U CN202023245470U CN215443461U CN 215443461 U CN215443461 U CN 215443461U CN 202023245470 U CN202023245470 U CN 202023245470U CN 215443461 U CN215443461 U CN 215443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clamping
fastening
protection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54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德福
姚运启
姚运义
王珂
陈士海
马长广
薛建强
赵志腾
查传国
高小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eb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54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3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3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3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由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及下侧板连接围成,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左侧板及右侧板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卡设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左侧板或右侧板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连接板及第一紧固板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和拆装,有效节省了人力。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建筑工程在修建工程项目时,需要使用建筑工程安全用防护网对建筑场地的外围,进行安装防护,以便于对周围人员和场地设施做好安全准备工作,目前现有的建筑工程安全用防护网,安装固定效果不佳,不便于拆卸,不方便建筑工人使用,降低了建筑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不便于进行移动,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左侧板、上侧板、右侧板及下侧板连接围成,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卡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连接板及第一紧固板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下端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下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空腔与通孔连接处设有平台,所述移动组件活动设置在空腔及通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空腔中,所述连接块下端通过弹簧与平台连接,所述连接块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位于通孔中且滑动设在第一滑槽上,所述滑板上设置有移动轮,所述连接块上还置有操作杆,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空腔相通,所述操作杆一端穿过移动槽延伸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条,所述卡条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腔中还插设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操作杆上端,所述第一卡板一端穿过移动槽并延伸到左侧板及右侧板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还设置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左侧板及右侧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卡板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侧板上设置有第二紧固板,所述第二紧固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伸缩的移动轮,在需要移动防护网时,通过手提把手,用脚或用手压下操作杆,再将定位块通过移动槽插入空腔中,将连接块及操作杆定位,进而定位移动轮,两个人简单合作即可将移动轮移出,省去了人工搬运的环节,节省了劳动力,同时设置有紧固组件,在紧固组件上滑动设置有第二卡板,使左侧板或右侧板与第二卡板、连接板及第一紧固板构成了便于拆卸的三角支架,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固性能,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和拆装,有效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结构图;
图2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移动组件结构图;
图3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左视图;
图4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移动组件左视图;
图5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紧固组件俯视图;
图6为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的主视图。
图中:1、左侧板;2、上侧板;3、右侧板;4、卡条;5、第一定位孔;6、把手;7、第一卡板;8、固定板;9、支撑板;10、移动组件;101、连接块;102、操作杆;103、空腔;104、弹簧;105、连接杆;106、滑板;107、第一滑槽;108、平台;109、通孔;110、移动轮;11、第二定位孔;12、卡槽;13、下侧板;14、第二卡板;15、连接板;16、第一紧固板;17、定位块;18、防护网;19、移动槽;20、第二滑槽;21、第二紧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左侧板1、上侧板2、右侧板3及下侧板13连接围成,所述左侧板1、上侧板2、右侧板3及下侧板13采用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18,所述防护网18的安装为成熟技术,不再赘述,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10,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20,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二滑槽20中卡设有第二卡板14,所述第二卡板14通过连接板15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16,所述第一紧固板16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3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14、连接板15及第一紧固板16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防止防护网倾倒。
进一步,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设置有空腔103,所述空腔103下端设置有通孔109,所述通孔109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107,所述空腔103与通孔109连接处设有平台108,如图2,所述通孔109直径小于空腔103直径,在空腔103的底端设置通孔109后,剩余的空腔103的底壁形成了平台108,所述移动组件10活动设置在空腔103及通孔109中。
再进一步,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6,所述移动组件10包括连接块101,所述连接块101设置在空腔103中,所述连接块101下端通过弹簧104与平台108连接,所述连接块101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下端连接有滑板106,所述滑板106位于通孔109中且滑动设在第一滑槽107上,所述滑板106上设置有移动轮110,结合图3、图4,所述连接杆105下端设置有两个滑板106,两个滑板106之间通过转轴设置有移动轮110,为防止在移动过程中防护网倾倒,所述每侧同时设有两个移动轮110,其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块101上还置有操作杆102,所述操作杆102与所述第二卡板14设置在同一侧,目的是不影响两个防护网的对接,可以均设置在防护网所防护范围的一侧,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设有移动槽19,其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移动槽19与空腔103相通,所述操作杆102一端穿过移动槽19延伸到左侧板1及右侧板3的外侧,设置的操作杆102宽度小于连接块101,所述移动槽19开口也会相对较小,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产生的灰尘通过移动槽19进入空腔103中,影响移动组件10的使用。
再进一步,结合图1、图3,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卡槽12配合的卡条4,所述卡条4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孔11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5,将一个防护网的卡条4对应插设到另一个防护网的卡槽12中,再通过螺栓或定位销穿过第一定位孔5及第二定位孔11将卡条4与卡槽12定位,便实现两个防护网的连接。
再进一步,结合图3、图4、图6,所述空腔103中还插设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位于操作杆102上端,所述定位块17一端穿过移动槽19并延伸到左侧板1及右侧板3的外侧,当压下操作杆102后,将定位块17通过移动槽19插入到空腔103中,实现对连接块101及操作杆102的定位,所述图3为防护网在压下操作杆102并插入定位块17的左视图,所述定位块17在图1中并没有体现。
再进一步,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还设置有把手6,目的是通过把手6抬高防护网,便于压下操作杆102,将移动轮110压出。
再进一步,结合图1、图3、图5,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所述固定板8上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板7,所述第一卡板7上设置有第二滑槽20,所述固定板8上还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设置在第一卡板7下端,支撑板9可以对第二卡板14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二卡板14从第二滑槽20中滑落。
再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下侧板13上设置有第二紧固板21,所述第二紧固板21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防止防护网倾倒。
当需要拆卸防护网时,将第一紧固板16及第二紧固板21上的螺栓拆掉,将第二卡板14向上移动动第一卡板7中滑出,压下操作杆102,放下移动轮110,并通过移动槽19将定位块17插入空腔103中,使移动轮110固定,施工人员可以推动防护网到达所需要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和拆装,有效节省了人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针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具体、清楚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的方案或特征,在上面实施例中就不作详细地描述了。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从而可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左侧板(1)、上侧板(2)、右侧板(3)及下侧板(13)连接围成,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防护网(18),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活动设置有移动组件(10),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还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中设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中卡设有第二卡板(14),所述第二卡板(14)通过连接板(15)连接与地面接触的第一紧固板(16),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3)与相对应的第二卡板(14)、连接板(15)及第一紧固板(16)共同构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下端均设置有空腔(103),所述空腔(103)下端设置有通孔(109),所述通孔(109)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107),所述空腔(103)与通孔(109)连接处设有平台(108),所述移动组件(10)活动设置在空腔(103)及通孔(109)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0)包括连接块(101),所述连接块(101)设置在空腔(103)中,所述连接块(101)下端通过弹簧(104)与平台(108)连接,所述连接块(101)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下端连接有滑板(106),所述滑板(106)位于通孔(109)中且滑动设在第一滑槽(107)上,所述滑板(106)上设置有移动轮(110),所述连接块(101)上还置有操作杆(102),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设有移动槽(19),所述移动槽(19)与空腔(103)相通,所述操作杆(102)一端穿过移动槽(19)延伸到左侧板(1)及右侧板(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卡槽(12)配合的卡条(4),所述卡条(4)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孔(11)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3)中还插设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位于操作杆(102)上端,所述定位块(17) 一端穿过移动槽(19)并延伸到左侧板(1)及右侧板(3)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还设置有把手(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左侧板(1)及右侧板(3)上,所述固定板(8)上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板(7),所述第一卡板(7)上设置有第二滑槽(20),所述固定板(8)上还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设置在第一卡板(7)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13)上设置有第二紧固板(21),所述第二紧固板(21)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CN202023245470.4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Active CN215443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5470.4U CN21544346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5470.4U CN21544346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3461U true CN215443461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81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5470.4U Active CN21544346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3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43461U (zh) 一种智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网
CN209831613U (zh) 一种建筑装修移动平台
CN214144913U (zh) 一种铝合金组装式舞台
CN21411743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施工架
CN211143684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脚手架
CN210263824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脚手架
CN214006440U (zh) 一种工程施工辅助可扩展式脚手架平台
CN211572550U (zh) 一种用于框架式浇筑建筑的拼装式模板
CN215291298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便携梯凳
CN218406330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建筑工程施工脚手架
CN213710273U (zh) 三角塔型轨道梯
CN219863945U (zh) 一种用于室外建筑和室内装饰的建筑平台
CN220226692U (zh) 一种移动式维护小车
CN219604805U (zh) 一种脚手架组件
CN217998855U (zh) 一种房屋建设用可移动脚手架
CN22053916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施工架
CN21465861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架结构
CN215443013U (zh) 一种用于公装的施工架
CN219980189U (zh) 一种具有移动功能的组合式箱式变电站
CN210223141U (zh) 集成式安全教育体验区
CN217924727U (zh) 一种功能脚架
CN21185068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施工架
CN217825607U (zh) 一种配电台区通讯装置
CN215803026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快装平台
CN213952887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4

Address after: 237000 in the government compound of Zhangdian Town, Jin'an District,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Keb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76000 16 / F, block C, Fuyuan Plaza, Jianshe East Road, Feixian County,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