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36329U -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36329U
CN215436329U CN202120331748.5U CN202120331748U CN215436329U CN 215436329 U CN215436329 U CN 215436329U CN 202120331748 U CN202120331748 U CN 202120331748U CN 215436329 U CN215436329 U CN 215436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acceleration sensor
airbag
angle sensor
rad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317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宇烽
林涛
于成彪
杨春
郭亚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317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36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36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36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包括固定连接的雷达装置、摄像头、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并且第一角度传感器与摄像头之间、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与摄像头之间均通过硬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包含固定连接的雷达装置和摄像头,即使车辆发生碰撞,两个雷达装置和摄像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也能够保持不变。由于雷达装置和摄像头两者可以精准定位乘员头部位置和胸腔位置,并提供头部和胸部位置信息,安全气囊点爆装置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起爆方向或者力度等,使得安全气囊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上的前排乘员安全气囊(PAB)被安装固定在仪表板横梁上方,一般隐藏在仪表板内,在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PAB将从仪表板预留的弱化线区域爆出并快速充气,从而保护前排乘员,降低二次碰撞安全风险。
现有的智能安全气囊起爆系统,有采用摄像头捕捉车内驾驶员姿态调整安全气囊起爆方向以更好的适应不同身材的驾驶员安全,也有使用毫米波雷达替代摄像头精确测量驾驶员瞬时速度和方向变化的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乘员安全。摄像头可以准确的识别乘员头部,胸腔,等人体结构部位,但是不能精确的测量各部位的变化,毫米波雷达可以精确的测量各个部位的变化却不能有效的分辨人体部位。但实际车辆使用过程中,前排乘员位置上的乘员可能是不同身高体形,不同坐姿,处于不同座椅滑轨行程位置,不同的碰撞速度或者车辆发生偏置碰撞,导致乘员头部与气囊的接触部位发生偏离,如采用同样的PAB气袋和充气方案,保护效果不一定是最佳状态。同时,车辆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测量传感器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传感器的测量准确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不能达到最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位置的变化导致传感器的准确率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该安全气囊点爆系统的车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
包括固定连接的雷达装置、摄像头、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并且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之间、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之间均通过硬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是刚性支架,所述雷达装置和所述摄像头利用所述支架连接,以固定所述雷达装置和所述摄像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雷达装置和所述摄像头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个端部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架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架的中间位置处。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角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车身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车身的不同位置处。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雷达装置、所述摄像头、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安全气囊点爆装置,所述安全气囊点爆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受控地点爆安全气囊。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包含固定连接的雷达装置和摄像头,安全气囊获取雷达装置和摄像头两者的数据后再进行点爆,由于雷达装置和摄像头两者可以精准定位乘员头部位置和胸腔位置,并提供头部和胸部位置信息,安全气囊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起爆方向或者力度等,使得安全气囊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将雷达装置和摄像头固定连接在一起,即使车辆发生碰撞,两个雷达装置和摄像头之间的相对距离也能够保持不变。则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将摄像头和雷达装置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提高识别的精度。
此外,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点爆装置中,与摄像头和雷达装置一起固定连接的还有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的是摄像头和雷达装置的角度和加速度信息。将第一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角度和加速度与第二角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角度和加速度求差值,在积分之后就可以得到摄像头及雷达相对整车位置变化。在车辆因配装而发生形变时,可以该第二角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车身的角度和加速度可以用来调整补偿摄像头和雷达装置相对整车位置变化发生的位移或角度偏转,提升雷达装置和摄像头的识别精度,提高安全气囊的点爆力度和方向的准确性,进而更好的保护驾乘人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语音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该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雷达装置10、摄像头20、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并且第一角度传感器30与摄像头20之间、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与摄像头20之间均通过硬线连接。雷达装置10、摄像头20、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均设置在车辆的车身处。本实施例中的雷达装置可以包含但不限于毫米波雷达。而摄像头也可以是现有的所有可以满足要求的摄像头。
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包含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安全气囊点爆装置获取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两者的数据后再进行点爆,由于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两者可以精准定位乘员头部位置和胸腔位置,并提供头部和胸部位置信息,安全气囊点爆装置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起爆方向或者力度等,使得安全气囊能够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将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固定连接在一起,即使车辆发生碰撞,两个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之间的相对距离也能够保持不变。则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将摄像头20和雷达装置10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提高识别的精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摄像头20和雷达装置10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的过程包括:将摄像头20获得的数据的像素和雷达装置10获得的数据点云通过坐标系转换,统一在同一坐标系。摄像头20对乘员身体部位进行划分并且输出对应的身体参考平面,雷达装置10探测的身体的反射点如果落在参考平面内,则将该点的距离和平面内其他反射点累加,平均后即得身体参考平面和传感器(雷达装置10、摄像头20)之间的距离。
此外,本实施例中,与摄像头20和雷达装置10一起固定连接的还有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分别检测的是摄像头20和雷达装置10的角度和加速度信息。该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均与摄像头20通过硬线连接,将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获得的数据通过硬线传递给摄像头2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支架50,支架50是刚性支架,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利用支架50连接,以固定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的相对位置。由于刚性支架在碰撞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因此使得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之间的距离基本能够保持不变。当然,为了使得刚性支架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量尽可能的小,该刚性支架的高度要足够高,尺寸不易过长,截面积在可以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选择大一点。这些特征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有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分别位于支架50的两个端部位置处。位于端部处的原因是可以让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能够尽可能的设置在不同的位置,而且减少占用空间。
具体地,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位于支架50处。当然,该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是固定在支架50处的,保证能够检测到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的角度和加速度。
优选地,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位于支架50的中间位置处。该中间位置并非指正中心位置,而代表的是中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角度传感器60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70,第二角度传感器60与第一角度传感器30位于车身的不同位置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70与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位于车身的不同位置处。
本实施例的第二角度传感器60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70是用来检测车辆在行驶或者碰撞过程中的角度和加速度。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检测到的角度和加速度与第二角度传感器60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角度和加速度求差值,在积分之后就可以得到摄像头20及雷达相对整车位置变化。在车辆因配装而发生形变时,可以该第二角度传感器60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车身的角度和加速度可以用来调整补偿摄像头20和雷达装置10相对整车位置变化发生的位移或角度偏转,提升雷达装置10和摄像头20的识别精度,提高安全气囊的点爆力度和方向的准确性,进而更好的保护驾乘人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分别与雷达装置10、摄像头20、第二角度传感器60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70连接。
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还可包括安全气囊点爆装置90,安全气囊点爆装置90与控制装置80连接,用于受控地点爆安全气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传感器30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0将检测到的数据通过硬线传递给摄像头20,而摄像头20、雷达装置10、第二角度传感器60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70检测到车辆的相关数据之后,均通过硬线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这些数据进行计算、融合处理后,得到控制信号,将该控制信号传递给安全气囊点爆装置90,安全气囊点爆装置90点爆弹出安全气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面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100。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连接的雷达装置、摄像头、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并且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之间、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摄像头之间均通过硬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是刚性支架,所述雷达装置和所述摄像头利用所述支架连接,以固定所述雷达装置和所述摄像头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装置和所述摄像头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个端部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架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架的中间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角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位于车辆的车身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车身的不同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雷达装置、所述摄像头、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全气囊点爆装置,所述安全气囊点爆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受控地点爆安全气囊。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点爆系统。
CN202120331748.5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5436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1748.5U CN215436329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1748.5U CN215436329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36329U true CN215436329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31748.5U Active CN215436329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36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8442B (zh) 使用雷达传感器和upa传感器的车辆碰撞预测算法
US7978881B2 (en) Occupant information detection system
KR970001747B1 (ko) 3방향(3축) 감속신호와 가변 기준치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에어백 제어장치
US6725141B2 (en) Method of triggering restraint means in a motor vehicle
US10407015B2 (en) Restraint system
US20060091654A1 (en) Sensor system with radar sensor and vision sensor
US6540255B1 (en) Distributed electronic acceleration sensing for crash severity recognition
US10981527B2 (en) Impact motion tracking system
KR20020029128A (ko) 시트에 설치된 승객 보호 장치의 작동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6926806A (zh) 一种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15436329U (zh) 一种安全气囊点爆系统及车辆
CN1240394A (zh) 一种乘客检测和碰撞行为系统
CN113677566A (zh) 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低冲击检测
US20030078715A1 (en) Arrangement having a damper element, motor vehicle with such a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arrangement or such a motor vehicle
US6559763B2 (en) Frontal impact characterization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restraint system
US7457692B2 (en)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sensor calibration system
CN112461549B (zh) 一种基于组合约束系统作用下的hiii假人胸位移修正方法
US11975667B2 (en) Method for adapting a triggering algorithm of a personal restraint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adapting a triggering algorithm of a personal restaint device
US20230032994A1 (en) Passive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utilizing inputs from active safety system
EP2261090B1 (en)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analyzing a rotary movement of a vehicle
CN116160986A (zh) 乘员保护系统
US20020105178A1 (en) Combination sensor systems for occupant sensing
JP2022182335A (ja) 車両の車外撮像装置
Hupfer et al. Crash Tests with Electronically Guided Vehicles
CN112874467A (zh) 一种新型行人探测碰撞预判保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