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4685U -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4685U
CN215424685U CN202121637245.7U CN202121637245U CN215424685U CN 215424685 U CN215424685 U CN 215424685U CN 202121637245 U CN202121637245 U CN 202121637245U CN 215424685 U CN215424685 U CN 215424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late
plate
chest lead
sliding
fix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72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远
吴晓君
范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6372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4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4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4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引导器与固定于引导器上方的关节链;引导器包括左第一翼板、核心板、右第一翼板以及第二翼板、第三翼板以及第四翼板;左第一翼板、右第一翼板分别设于核心板的左、右两侧;核心板上设有能够调节左第一翼板与右第一翼板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第四翼板整体包埋于第三翼板的内侧,第三翼板上设有Ⅰ型角度调节装置;第二翼板的左端连接于右第一翼板上,右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以及第二翼板与第三翼板之间设有Ⅱ型角度调节装置,每个Ⅱ型角度调节装置的一侧设有方向限位件;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适应不同患者胸廓体位并且胸导联形态能够保留以多次使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时代环境下,大型三甲医院心电图室病患流量巨大,医护与技师的工作负担重,且面临着12导联心电图的导线缠绕、电针触碰、吸附不稳定等种种影响操作效率的问题;减轻心电图室的负担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显得尤为必要。
专利号为CN213588291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方便使用的新型心电图胸导联,通过将胸导联线分为胸导联分线和胸导联总线两段结构,从而避免胸导联线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然而使用这种胸导联每一次都需要根据患者的体位重新调整吸附端位置及方向,因此使得心电图检查效率仍然比较低。专利号为CN952354098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卡式心电图胸导联,其主要原理是采用将卡式心电图胸导联卡在患者胸部并挤压耦合剂容器,然后对调节选择开关对患者进行检测;该胸导联虽然能够避免导线缠绕或电针易脱落等问题,但是其不能根据被检测患者体位变化而进行调整,因此适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具有能够适应不同患者胸廓体位并且胸导联形态能够保留以多次使用进而节约胸导联对位时间,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导线缠绕、电针触碰、吸附不稳定等问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包括:引导器与两端固定于引导器上方的关节链;其中,所述引导器包括左第一翼板、核心板、右第一翼板以及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于相邻两板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的第二翼板、第三翼板以及第四翼板;所述左第一翼板、右第一翼板分别设置于核心板的左、右两侧,二者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并隔出一定的间距;所述核心板上设有能够调节左第一翼板与右第一翼板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所述第四翼板整体包埋于第三翼板的内侧,所述第三翼板上设有能够调节第四翼板相对于第三翼板水平折叠角度的Ⅰ型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二翼板的左端可折叠地连接于右第一翼板上,所述右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之间以及第二翼板与第三翼板之间均设有能够调节对应相邻板之间水平折叠角度的Ⅱ型角度调节装置,每个所述Ⅱ型角度调节装置的一侧均设有方向限位件,通过所述方向限位件能够控制对应的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单向或双向调节对应相邻板之间的水平折叠角度;
所述关节链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六个可伸缩移动的胸导联球挤压固定器,每个所述固定器上均安装有对应电极的负压吸附式胸导联球,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器之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当调节所述引导器中翼板之间的相对折叠角度或间距时,关节链中的各固定器能够通过伸缩移动或折叠转动进而跟随做出位置及方向上的调整;每个固定器的底部还设有推压装置,通过推压装置能够压迫对应固定器上的胸导联球处于负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器包括固定器壳体,所述固定器壳体内设有两个相对的半夹板,两个所述半夹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夹持部,两个所述半夹板远离夹持部的一侧与固定器壳体内壁之间均设有两个相对的压缩弹簧,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夹持有相对应的胸导联球,所述固定器壳体与对应胸导联球正对的两侧均设有开口,以使得胸导联球的吸附面与受压面均能够外露于固定器壳体;所述固定器壳体具有开口的两侧面均设有伸缩滑槽,两个所述伸缩滑槽内共同设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在伸缩滑槽内往复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固定器的伸缩移动;相邻两个固定器中其中一个固定器的固定器壳体端部与另一个固定器的滑动架端部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器壳体具有开口的上侧面设有上盖板,其具有开口的下侧面设有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均位于滑动架的架体之间并且不阻碍滑动架在伸缩滑槽内的滑动;其中,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均设有与固定器壳体开口相匹配的盖板开口,所述滑动架的架脚处均设有一限位突,所述上盖板的一侧设有上突条,所述下盖板的一侧设有下突条,所述上、下突条与限位突相配合能够防止滑动架脱离两个伸缩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核心板上、下两侧的间距调节滑槽,所述左第一翼板上固定设有左滑动杆,所述右第一翼板上固定设有右滑动杆;所述左、右滑动杆能够分别对应在核心板上、下两侧的间距调节滑槽中相对滑动,所述左、右滑动杆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齿条,两个第二齿条之间设有与二者均相啮合的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轮能够带动两个第二齿条相对移动进而使得左、右滑动杆在间距调节滑槽内相对滑动,以调节左第一翼板与右第一翼板之间的间距;第二齿轮的一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第一拨轮,拨动第一拨轮带动第二齿轮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Ⅰ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三翼板内部上、下两侧的角度调节滑槽,所述第四翼板的内侧设有分别可在上、下侧角度调节滑槽内滑动的两个第一齿条,两个所述角度调节滑槽之间设有第一齿轮组,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能够带动两个第一齿条同步前进或后退,进而带动第四翼板相对于第三翼板折叠转动;第一齿轮组其中一个齿轮的外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第二拨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翼板与第三翼板的右端均设有一竖直的连接转轴,所述右第一翼板与第二翼板的左端均设有转轴孔,所述右第一翼板、第二翼板与第三翼板中相邻板之间均通过将对应的连接转轴安装到转轴孔内进而实现彼此间的相对折叠转动;所述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短枢轴轴体外侧的棘轮,所述右第一翼板、第二翼板上均转动设有与对应棘轮相配合的棘爪;还包括设置于每个棘爪的旁侧且一端与相应的棘爪固定连接的扭簧,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位置固定;通过所述扭簧能够推动对应的棘爪与棘轮保持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方向限位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棘爪旁侧的拨叉,每个所述拨叉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一半圆柱形拨叉限位头,每个所述棘爪的一侧设有结合斜面,旋转所述拨叉能够使得与其相连接的拨叉限位头圆柱面挤压对应棘爪的结合斜面,使得棘爪能够克服相应扭簧的弹力转过一定的角度,进而使棘爪与对应的棘轮脱离啮合;当拨叉限位头的圆柱面背向对应棘爪的结合斜面时,所述棘爪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进而使棘爪与对应的棘轮又进入啮合状态。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固定器的底部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架,所述推压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每个固定架上的转臂,转臂的一端固定设有纵压板;所述转臂的转动能够带动纵压板推压对应固定器上的胸导联球使其处于负压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能够牵引纵压板推压对应胸导联球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每个转臂上的牵引线,每个所述纵压板相对应的翼板上侧均设有滑轮,所述核心板上设有竖直的牵引滑槽,牵引滑槽内设有能够在其中上下滑动的牵引拉手,所有所述牵引线均绕过对应的滑轮后通过加捻固定于一体后连接至牵引拉手上,控制所述牵引拉手在滑槽内的向下滑动进而能够通过相应的牵引线拉动转臂转动,以使得纵压板推压相应的胸导联球。
进一步地,所述左第一翼板上侧设有左支杆,所述第四翼板上侧设有右支杆,所述关节链的两端分别套接于左支杆、右支杆上;所述右第一翼板上侧设有中间支杆;六个所述固定器从左至右依次为V1至V6胸导联球挤压固定器;其中,所述V1与V2固定器作为一个整体且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套接于左支杆、中间支杆上;所述V3至V6固定器作为另一个整体且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套接于中间支杆、右支杆上;所述V1与V2挤压固定器之间与V3至V6挤压固定器中相邻两个固定器之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其中,所述 V1与V2固定器之间根据人体胸骨宽度预留间距;所述V3至V6固定器通过折叠伸缩能够形成拟合人体胸部曲面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由V1到V6六个胸导联球的高自由度可折叠伸缩的关节链与一起引导关节链作用的引导器组合而成;通过调节引导器各翼板之间的间距或相对折叠角度,能够引导关节链形成适合于患者胸部体位的形状,即V1到V6六个胸导联球吸附面位置及方向大致适合患者体位;因此,该装置能够可变形适配于不同大小与形状的胸廓体位,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Ⅰ型、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及间距调节装置的设置及配合,能够引导器各翼板之间的位置状态保持固定,进而使得关节链上的胸导联位置及方向能够保留;若下一患者体位相差不大,只需经过微调即可完成胸导联再次对位,从而提高心电图检查效率。
3、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前已将所有胸导联按V1到V6顺序安装在固定器上,使用时不需要考虑胸导联排列顺序的问题,可降低医务人员或病患个人的学习成本、减少测量误差;同时也因此解决了既往胸导联球吸附过程中的导线缠绕问题,可大大提高操作者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引导器的存在,带动关节链以类似胸廓体位的形状贴合胸壁,可解决既往操作中每个导联球因独立吸附不稳定时需操作者扶稳导联球,从而降低操作效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中处于关节链上的各导联球间硬相隔,且位置对各导联固定器十分稳定,解决了电针脱落与相接触的问题;由于引导器对关节链的牵引与限位,除非皮肤质量太差导致没有一个导联吸附成功,那么该装置总能稳定固定于病人左胸壁上。
6、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拉动牵引拉手的动作即可产生六个胸导联球的负压状态,可有效提高心电图检查的效率,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仰视(上斜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俯视(下斜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及方向限位件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及方向限位件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固定器及推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固定器及推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名称:左第一翼板1、核心板2、右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5、第四翼板6、牵引拉手7、第一拨轮8、第一拨块9、第二拨块10、第二拨轮11、中间支杆12、短枢轴13、左支杆14、右支杆15、第一齿条16、第一齿轮组17、滑轮18、第二齿条19、第二齿轮20、棘爪21、棘轮22、拨叉23、拨叉限位头24、扭簧25、纵压板26、上盖板27、固定器主体28、下盖板29、压缩弹簧30、限位突31、上突条32、滑动架33、半夹板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包括引导器与两端固定于引导器上方的关节链;其中,引导器包括左第一翼板1、核心板2、右第一翼板3以及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于相邻两板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的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5以及第四翼板6;左第一翼板1、右第一翼板3分别设置于核心板2的左、右两侧,二者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并隔出一定的间距;核心板2上设有能够调节左第一翼板1与右第一翼板3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第四翼板6整体包埋于第三翼板5的内侧,第三翼板5上设有能够调节第四翼板6相对于第三翼板5水平折叠角度的Ⅰ型角度调节装置;第二翼板4的左侧可折叠地连接于右第一翼板3上,右第一翼板3与第二翼板4之间以及第二翼板4与第三翼板5之间均设有能够调节对应相邻板之间水平折叠角度的Ⅱ型角度调节装置,每个Ⅱ型角度调节装置的一侧均设有方向限位件,通过方向限位件能够控制对应的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单向或双向调节对应相邻板之间的水平折叠角度;
请参阅图1-2,左第一翼板1上侧设有左支杆14,第四翼板6上侧设有右支杆15,关节链的两端分别套接于左支杆14、右支杆15上;关节链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V1至V6六个可伸缩移动的胸导联球挤压固定器,每个固定器上均安装有对应电极的负压吸附式胸导联球,每相邻的两个固定器之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调节引导器中翼板之间的水平角度或间距时,关节链中的各固定器能够通过伸缩移动或折叠转动进而跟随做出位置及方向上的调整;每个固定器的底部还设有推压装置,通过推压装置能够压迫对应固定器上的胸导联球处于负压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负压吸附式胸导联球是现有技术中在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常用的零部件,其具体结构及使用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左第一翼板1与第四翼板6上分别设有支杆卡槽,左支杆14与右支杆15分别沿竖直方向插接固定于相应的支杆卡槽内部。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间距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核心板2上、下两侧的间距调节滑槽,左第一翼板1上固定设有左滑动杆,右第一翼板3上固定设有右滑动杆;左、右滑动杆能够分别对应在核心板2上、下两侧的间距调节滑槽中相对滑动,以调节左第一翼板1与右第一翼板3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左、右滑动杆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齿条19,两个第二齿条19之间设有与二者均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0,通过第二齿轮20与两个第二齿条19的相互配合实现左、右滑动杆在间距调节滑槽内的相对滑动,进而调节左第一翼板1与右第一翼板3之间的间距;优选地,第二齿轮20的一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第一拨轮8,拨动第一拨轮8带动第二齿轮20同步转动,从而方便操作者的使用。
请参阅图2,Ⅰ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三翼板5内部上、下两侧的角度调节滑槽,第四翼板6的内侧设有分别可在上、下侧角度调节滑槽内滑动的两个第一齿条16,两个角度调节滑槽之间设有第一齿轮组17,通过第一齿轮组17能够带动两个第一齿条16同步前进或后退,进而带动第四翼板6相对于第三翼板5折叠转动。
具体地,第一齿轮组17其中一个齿轮的外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第二拨轮11,拨动第二拨轮11,能够使第一齿轮组17中的齿轮转动。
请参阅图3,第二翼板4与第三翼板5的右端均设有一竖直的连接转轴,右第一翼板3与第二翼板4的左端均设有转轴孔,右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与第三翼板5中相邻板之间均通过将对应的连接转轴安装到转轴孔内进而实现彼此间的相对折叠转动;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短枢轴13轴体外侧的棘轮22,右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上均转动设有与对应棘轮22相配合的棘爪21;还包括设置于每个棘爪21的旁侧且一端与相应的棘爪21固定连接的扭簧25,扭簧25的另一端位置固定;通过扭簧25能够推动对应的棘爪21与棘轮22保持啮合,此时第二翼板4相对于右第一翼板3或者第三翼板5相对于第二翼板4的折叠转动方向只能进行单向调节。
本实施例中,方向限位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棘爪21旁侧的拨叉23,每个拨叉23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一半圆柱形拨叉限位头24,每个棘爪21的一侧设有结合斜面,旋转拨叉23能够使得与其相连接的拨叉限位头24圆柱面挤压对应棘爪21的结合斜面,使得棘爪21能够克服相应扭簧25的弹力转过一定的角度,进而使棘爪21与对应的棘轮22脱离啮合;此时第二翼板4相对于右第一翼板3或者第三翼板5相对于第二翼板4的折叠转动方向能够进行双向调节;当拨叉限位头24的圆柱面背向对应棘爪21的结合斜面时,棘爪21在扭簧25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进而又使棘爪21与对应的棘轮22进入啮合状态。
具体地,转动设置于右第一翼板3上的拨叉23的外端设有第一拨块9,转动设置于第二翼板4上的拨叉23的外端设有第二拨块10,以方便操作者操作。
请参阅图2、5、6,每个固定器的底部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架,推压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每个固定架上的转臂,转臂的一端固定设有纵压板26;转臂的转动能够带动纵压板26推压对应固定器上的胸导联球使其处于负压状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能够牵引纵压板26推压对应胸导联球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每个转臂上的牵引线,每个纵压板26相对应的翼板上侧均设有滑轮18,核心板2上设有竖直的牵引滑槽,牵引滑槽内设有能够在其中上下滑动的牵引拉手7,所有牵引线均绕过对应的滑轮18后通过加捻固定于一体后连接至牵引拉手7上,这样只需控制牵引拉手7在滑槽内的滑动,通过相应的牵引线拉动转臂转动,便能够使得纵压板26推压相应的胸导联球。
其中,滑轮18用于调整牵引线的方向并且减少其牵拉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摩擦;优选地,核心板2上与牵引滑槽相对的两侧还设有若干个辅助轮,牵引线绕过对应的滑轮18后一部分线身能够从若干个辅助轮之间穿绕,这样在加捻固定之前使得各个牵引线余留的长度大体一致,以便于对若干牵引线汇聚固定。
本实施例中,固定器包括具有固定器壳体28,固定器壳体28内设有两个相对的半夹板34,两个半夹板34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夹持部,两个半夹板34远离夹持部的一侧与固定器壳体28内壁之间均设有两个相对的压缩弹簧30,两个夹持部之间夹持有相对应的胸导联球,固定器壳体28与对应胸导联球正对的两侧均设有开口,以使得胸导联球的吸附面与受压面均能够外露于固定器壳体28;固定器壳体28具有开口的两侧面均设有伸缩滑槽,两个伸缩滑槽内共同设有与之相配合的滑动架33,滑动架33在伸缩滑槽内往复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固定器的伸缩移动。
本实施例中,从左向右看每相邻两个固定器中均由其中一个固定器的固定器壳体28端部与另一个固定器的滑动架33端部可折叠地连接;从而,关节链从整体上能够实现折叠弯曲。
具体地,相邻两个固定器中其中一个固定器的固定器壳体28端部与另一个固定器的滑动架33端部之间通过短枢轴13可折叠地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器壳体28具有开口的上侧面设有上盖板27,其具有开口的下侧面设有下盖板29,上盖板27与下盖板29均位于滑动架33的架体之间并且不阻碍滑动架33在伸缩滑槽内的滑动;其中,上盖板27与下盖板29均设有与固定器壳体28开口相匹配的盖板开口,滑动架33的架脚处均设有限位突31,上盖板27的一侧设有上突条32,下盖板29的一侧设有下突条,上、下突条与限位突31相配合能够防止滑动架33脱离两个伸缩滑槽。
进一步地,右第一翼板3上侧设有中间支杆12,V1与V2固定器作为一个整体且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套接于左支杆14、中间支杆12上;V3至V6固定器作为另一个整体且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套接于中间支杆12、右支杆15上;V1与V2挤压固定器之间与V3至V6挤压固定器中相邻两个固定器之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其中, V1与V2固定器之间根据人体胸骨宽度预留间距;V3至V6固定器通过折叠伸缩能够形成拟合人体胸部曲面的形状。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使用原理,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操作者撩起衣服,在正确的胸导联吸附位置涂拭酒精;
步骤二:将装置的核心板2部对准患者中线,且使V1与V2胸导联球处于第四肋间水平;
步骤三:旋转位于核心板2中心的第一拨轮8,调整两侧第一翼板的间距,使右第一翼板3与右侧第二翼板4的关节处位于乳头垂直连线上;此时V4导联被关节链牵引移动到近平乳头水平即锁骨中线上;
步骤四:拨动位于右第一翼板3上的第一拨块9,随即调整右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间的折叠角度;同理如果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5之间折叠角度需要调整,那么使用第二拨块10进行调整;最后通过引导器引导关节链的形状即导联球固定器位置和方向适应患者胸部曲线,调整完毕后将拨叉23复位;此时已经完成了引导器的曲度单向锁死,形状基本固定;
步骤五:观察V6是否在腋中上,如果不在,通过旋转右侧第三翼板5上的第二拨轮11调整第四翼板6的向内收缩程度;
步骤六:完成引导器的形状修改后,可检查V1~V6六个导联是否都处于正确的位置,不当者重新按前两步调整引导器形状;
步骤七:拉动位于核心板2上的牵引拉手7,拉至底部,可见关节链上6个导联固定器的纵压板26被压下,使导联处于负压状态,可轻轻压迫关节链,后放开拉手,使六个导联完成负压吸附;
步骤八:完成心电信号的记录后,再次拉动牵引拉手7松开6个导联的负压吸引,移开装置即可;
步骤九:下一位患者如果与前一位胸廓大小形状差距不大,可不用调整引导器形状,直接拉动牵引拉手7即可工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器与两端固定于引导器上方的关节链;其中,所述引导器包括左第一翼板(1)、核心板(2)、右第一翼板(3)以及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且于相邻两板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的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5)以及第四翼板(6);所述左第一翼板(1)、右第一翼板(3)分别设置于核心板(2)的左、右两侧,二者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并隔出一定的间距;所述核心板(2)上设有能够调节左第一翼板(1)与右第一翼板(3)间距的间距调节装置;所述第四翼板(6)整体包埋于第三翼板(5)的内侧,所述第三翼板(5)上设有能够调节第四翼板(6)相对于第三翼板(5)水平折叠角度的Ⅰ型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二翼板(4)的左端可折叠地连接于右第一翼板(3)上,所述右第一翼板(3)与第二翼板(4)之间以及第二翼板(4)与第三翼板(5)之间均设有能够调节对应相邻板之间水平折叠角度的Ⅱ型角度调节装置,每个所述Ⅱ型角度调节装置的一侧均设有方向限位件,通过所述方向限位件能够控制对应的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单向或双向调节对应相邻板之间的水平折叠角度;
所述左第一翼板(1)上侧设有左支杆(14),所述第四翼板(6)上侧设有右支杆(15),所述关节链的两端分别套接于左支杆(14)、右支杆(15)上;所述关节链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六个可伸缩移动的胸导联球挤压固定器,每个所述固定器上均安装有对应电极的负压吸附式胸导联球,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器之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当调节所述引导器中翼板之间的相对折叠角度或间距时,关节链中的各固定器能够通过伸缩移动或折叠转动进而跟随做出位置及方向上的调整;每个固定器的底部还设有推压装置,通过推压装置能够压迫对应固定器上的胸导联球处于负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器包括固定器壳体(28),所述固定器壳体(28)内设有两个相对的半夹板(34),两个所述半夹板(34)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夹持部,两个所述半夹板(34)远离夹持部的一侧与固定器壳体(28)内壁之间均设有两个相对的压缩弹簧(30),两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夹持有相对应的胸导联球,所述固定器壳体(28)与对应胸导联球正对的两侧均设有开口,以使得胸导联球的吸附面与受压面均能够外露于固定器壳体(28);所述固定器壳体(28)具有开口的两侧面均设有伸缩滑槽,两个所述伸缩滑槽内共同设有滑动架(33),所述滑动架(33)在伸缩滑槽内往复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固定器的伸缩移动;相邻两个固定器中其中一个固定器的固定器壳体(28)端部与另一个固定器的滑动架(33)端部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器壳体(28)具有开口的上侧面设有上盖板(27),其具有开口的下侧面设有下盖板(29),所述上盖板(27)与下盖板(29)均位于滑动架(33)的架体之间并且不阻碍滑动架(33)在伸缩滑槽内的滑动;其中,所述上盖板(27)与下盖板(29)均设有与固定器壳体(28)开口相匹配的盖板开口,所述滑动架(33)的架脚处均设有一限位突(31),所述上盖板(27)的一侧设有上突条(32),所述下盖板(29)的一侧设有下突条,所述上、下突条与限位突(31)相配合能够防止滑动架(33)脱离两个伸缩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间距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核心板(2)上、下两侧的间距调节滑槽,所述左第一翼板(1)上固定设有左滑动杆,所述右第一翼板(3)上固定设有右滑动杆;所述左、右滑动杆能够分别对应在核心板(2)上、下两侧的间距调节滑槽中相对滑动,所述左、右滑动杆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齿条(19),两个第二齿条(19)之间设有与二者均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0),通过第二齿轮(20)能够带动两个第二齿条(19)相对移动进而使得左、右滑动杆在间距调节滑槽内相对滑动,以调节左第一翼板(1)与右第一翼板(3)之间的间距;第二齿轮(20)的一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第一拨轮(8),拨动第一拨轮(8)带动第二齿轮(20)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Ⅰ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三翼板(5)内部上、下两侧的角度调节滑槽,所述第四翼板(6)的内侧设有分别可在上、下侧角度调节滑槽内滑动的两个第一齿条(16),两个所述角度调节滑槽之间设有第一齿轮组(17),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17)能够带动两个第一齿条(16)同步前进或后退,进而带动第四翼板(6)相对于第三翼板(5)折叠转动;第一齿轮组(17)其中一个齿轮的外侧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第二拨轮(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翼板(4)与第三翼板(5)的右端均设有一竖直的连接转轴,所述右第一翼板(3)与第二翼板(4)的左端均设有转轴孔,所述右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与第三翼板(5)中相邻板之间均通过将对应的连接转轴安装到转轴孔内进而实现彼此间的相对折叠转动;所述Ⅱ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每个短枢轴(13)轴体外侧的棘轮(22),所述右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上均转动设有与对应棘轮(22)相配合的棘爪(21);还包括设置于每个棘爪(21)的旁侧且一端与相应的棘爪(21)固定连接的扭簧(25),所述扭簧(25)的另一端位置固定;通过所述扭簧(25)能够推动对应的棘爪(21)与棘轮(22)保持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方向限位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对应棘爪(21)旁侧的拨叉(23),每个所述拨叉(23)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一半圆柱形拨叉限位头(24),每个所述棘爪(21)的一侧设有结合斜面,旋转所述拨叉(23)能够使得与其相连接的拨叉限位头(24)圆柱面挤压对应棘爪(21)的结合斜面,使得棘爪(21)能够克服相应扭簧(25)的弹力转过一定的角度,进而使棘爪(21)与对应的棘轮(22)脱离啮合;当拨叉限位头(24)的圆柱面背向对应棘爪(21)的结合斜面时,所述棘爪(21)在扭簧(25)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进而使棘爪(21)与对应的棘轮(22)又进入啮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固定器的底部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架,所述推压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每个固定架上的转臂,转臂的一端固定设有纵压板(26);所述转臂的转动能够带动纵压板(26)推压对应固定器上的胸导联球使其处于负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能够牵引纵压板(26)推压对应胸导联球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每个转臂上的牵引线,每个所述纵压板(26)相对应的翼板上侧均设有滑轮(18),所述核心板(2)上设有竖直的牵引滑槽,牵引滑槽内设有能够在其中上下滑动的牵引拉手(7),所有所述牵引线均绕过对应的滑轮(18)后通过加捻固定于一体后连接至牵引拉手(7)上,控制所述牵引拉手(7)在滑槽内的向下滑动进而能够通过相应的牵引线拉动转臂转动,以使得纵压板(26)推压相应的胸导联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右第一翼板(3)上侧设有中间支杆(12);六个所述固定器从左至右依次为V1至V6胸导联球挤压固定器;其中,所述V1与V2固定器作为一个整体且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套接于左支杆(14)、中间支杆(12)上;所述V3至V6固定器作为另一个整体且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套接于中间支杆(12)、右支杆(15)上;所述V1与V2挤压固定器之间与V3至V6挤压固定器中相邻两个固定器之间均采用可折叠方式连接;其中,所述 V1与V2固定器之间根据人体胸骨宽度预留间距;所述V3至V6固定器通过折叠伸缩能够形成拟合人体胸部曲面的形状。
CN202121637245.7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Active CN215424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7245.7U CN215424685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7245.7U CN215424685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4685U true CN215424685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82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7245.7U Active CN215424685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4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31873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护理锻炼装置
CN215424685U (zh)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CN113520405A (zh) 一种一体式心电图胸导联辅助操作机械装置
CN207242643U (zh) 采血管处理装置的试管抓取机构
CN210644479U (zh) 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
CN214744283U (zh) 一种心电图仪用固定装置
CN214157872U (zh) 一种医用固定脖子装置
CN211723157U (zh) 一种医用心电监护仪
CN112245264A (zh) 一种急诊重症用心肺复苏按压装置
CN113069110A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脉搏氧饱和度检测仪
CN112842296A (zh) 一种智能式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脉搏检测装置
CN216933242U (zh) 一种新型心电图辅助观察装置
CN114392443B (zh) 一种心脑血管治疗护理中便于调节供氧位置的吸氧装置
CN220309128U (zh) 一种病房用心电监护仪固定架
CN214506410U (zh) 一种生命体征监护仪的集束线夹
CN211836154U (zh) 一种新型儿童康复科护理用手指锻炼器
CN215915632U (zh) 一种可持续充电、底座可调式的全自动腹部提压仪
CN215307981U (zh) 一种神经患者康复锻炼装置
CN219127934U (zh) 一次性心脏造影用导管
CN215841115U (zh) 一种血液净化管道固定装置
CN215128401U (zh) 一种妇产科电子检查宫颈钳
CN213723396U (zh) 一种带有辅助结构的按摩仪
CN217960571U (zh) 一种康复用按摩床
CN215840044U (zh) 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
CN213940906U (zh) 一种疼痛科用的麻醉穿刺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