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4371U -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4371U
CN215414371U CN202120676545.XU CN202120676545U CN215414371U CN 215414371 U CN215414371 U CN 215414371U CN 202120676545 U CN202120676545 U CN 202120676545U CN 215414371 U CN215414371 U CN 215414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radial
radial force
loading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65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平
陈启愉
冼荣彬
方晟堃
邓志文
郭伟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206765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4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4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4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包括底座、电主轴、径向力加载机构以及轴向力加载机构,所述径向力加载机构包括径向力基座、径向力轴以及径向力加载组件,所述径向磁力轴与安装块之间设有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所述轴向力加载机构包括轴向加载盘以及轴向力加载组件,所述轴向力加载组件包括轴向力基座、轴向磁力轴、平面电磁铁以及轴向力传感器,所述轴向力基座与径向力基座之间设有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该装置能够灵活调节电磁铁与加载对象的气隙,进而保证电磁铁与加载对象具有较小间隙,从而提高电主轴测试稳定性;另外,该装置还能同时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加载功能,加载方式多,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电主轴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高端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方向之一,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标志。电主轴作为高端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之一,生产高质量的电主轴,离不开电主轴性能检测这一重要环节。电主轴的可靠性对整机的可靠性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其动态特性决定了机床加工速度、精度及可靠性。
现有测试方法所施加的力载荷往往根据经验或载荷谱编制方法获得,载荷多为静定值或简单规律的模拟,与实际工况的受载情况存在偏差,故开展高速电主轴负载时的动态特性试验,旨在更真实地模拟电主轴加工工况,为测试电主轴功能部件设计的可靠性提供试验环境,以进一步完善电主轴性能,优化电主轴结构设计。高速电主轴的载荷试验需要有一套加载装置,以模拟高速电主轴的切削负载,实现高精度非接触式力加载,并对加载力进行测试分析。
目前,高速电主轴切削力的模拟加载测试主要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的加载方式大多通过将主轴安装于带轴承的支座中,通过对支座施力的方式间接作用到主轴上,力的来源多种多样,对于主轴转速较低的工况,接触式加载可满足要求。但对于高速电主轴,若采用接触式加载,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摩擦热及机械磨损,难以实现加载控制和高速电主轴负载时的稳定运行,力控制精度无法保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非接触式方法,主要采用电磁加载装置,但是,现有的电磁加载装置还存在以下不足:
1、电磁铁与加载对象间的气隙越小则漏磁越少,磁力更易得到保证;现有的电磁加载装置采用加工及装配公差的方式,难以保证加载对象与电磁铁具有较小气隙,并且气隙大小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调节,灵活性低。
2、加载方式单一,不具备同时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加载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该装置能够灵活调节电磁铁与加载对象的气隙,进而保证电磁铁与加载对象具有较小间隙,从而提高电主轴测试稳定性;另外,该装置还能同时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加载功能,加载方式多,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包括底座、电主轴、径向力加载机构以及轴向力加载机构,其中,所述电主轴与底座之间设有支座,该电主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座上,该支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其中,
所述径向力加载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径向力基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径向力基座上的径向力轴以及用于对径向力轴进行径向力加载的径向力加载组件,其中,所述径向力轴与所述电主轴同轴设置,该径向力轴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电主轴连接;所述径向力加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径向力基座上的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的径向磁力轴、设置在所述径向磁力轴上的径向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径向力传感器上的弧形电磁铁;其中,所述径向磁力轴与安装块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弧形电磁铁与径向力轴之间气隙的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
所述轴向力加载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径向力轴另一端的轴向加载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对轴向加载盘进行轴向力加载的轴向力加载组件,其中,所述轴向加载盘与径向力轴同轴设置,所述轴向力加载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轴向力基座、设置在所述轴向力基座上的轴向磁力轴、平面电磁铁以及设置在轴向磁力轴与平面电磁铁之间的轴向力传感器,所述轴向力传感器、轴向磁力轴以及平面电磁铁同轴设置,该轴向力传感器一端与所述轴向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面电磁铁连接;其中,所述轴向力基座与径向力基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平面电磁铁与轴向加载盘之间气隙的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
上述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电主轴在支座上高速转动,带动径向力轴在径向力基座上转动,从而带动轴向加载盘转动,在径向力加载机构中,通过弧形电磁铁对径向力轴施加电磁力,径向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电磁力的大小,通过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可以调节径向力传感器位置,从而实现弧形电磁铁与径向力轴之间气隙调节;在轴向力加载机构中,通过平面电磁铁对轴向加载盘施加电磁力,轴向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电磁力的大小,通过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可以实现平面电磁铁与轴向加载盘之间气隙的气隙调节;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加载装置,通过径向力加载机构和轴向力加载机构,实现了同时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加载功能,通过设置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与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保证了径向力轴和轴向加载盘具有较小的气隙,保证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的调节孔以及沿着所述调节孔周围均匀分布的多个用于调节径向磁力轴沿着调节孔运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孔朝着所述径向力轴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径向磁力轴穿过所述调节孔并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孔上;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块并与所述径向力磁轴的下端连接;所述径向磁力轴的上端设有用于锁紧所述径向磁力轴的锁紧螺母。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上述调节螺栓,将轴向磁力轴沿着调节孔的向下顶出,随着轴向磁力轴向下运动,也同时带动径向力传感器和弧形电磁铁向下运动,直到运动到合适位置,通过拧紧锁紧螺母,使得径向磁力轴锁紧在安装块上,完成了弧形电磁铁与径向力轴之间的气隙调节,保证了弧形电磁铁与径向力轴之间具有较小的气隙,进而保证弧形电磁铁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优选地,所述径向力加载机构还包括安装壳体,其中,所述径向磁力轴、径向力传感器以及弧形电磁铁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安装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检测径向磁力轴在调节孔中移动位移的位移传感器。通过设置安装壳体,便于径向磁力轴、径向力传感器以及弧形电磁铁的安装,另外,设置位移传感器,便于显示径向磁力轴所需的调节位移量,通过该位移传感器,可以形成闭环微调机构,提高了径向磁力轴调节精度,进而提高了弧形电磁铁与径向力轴之间气隙的调节精度,并能够实现弧形电磁铁与径向力轴之间气隙的可视化调节,提高气隙设定的准确性。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与径向力基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径向力加载组件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块上的安装槽、设置在径向力基座上端且与所述安装槽滑动配合的弧形导向部以及用于将安装块固定在固定在径向力基座上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弧形导向部的圆心与径向力轴的轴线重合。采用上述结构,安装块中的安装槽可以沿着弧形导向部进行滑动,实现了径向力加载组件可以沿着弧形导向部进行同心滑动,使得径向力加载组件可以对径向力轴实现360度的周向加载,通过固定件,可以灵活将安装块固定在弧形导向部中的任意位置,实现多角度径向力的加载,提高了径向力加载的灵活性。
优选地,所述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轴向力基座与底座之间用于引导所述轴向力基座沿着径向力轴的轴向方向运动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轴向力基座与径向力基座之间的调节组件。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组件可以调节轴向力基座沿着导向组件引导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平面电磁铁与轴向加载盘之间的气隙调节。
进步一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导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轴向力基座上且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通过设置导向槽与滑块,能够提高轴向力基座在底座上运动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为调节杆,该调节杆的轴线与径向力轴的轴线平行,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径向力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轴向力基座连接。通过调节该调节杆的长度,进而带动径向力基座沿着导向槽滑动,从而实现平面电磁铁与轴向加载盘之间的气隙调节,保证了平面电磁铁与轴向加载盘之间具有较小的气隙,进而保证平面电磁铁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优选地,所述电主轴与径向力轴之间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通过设置弹性联轴器,可以实现电主轴与径向力轴之间的动力连接。
优选地,所述径向力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径向力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通过设置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与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保证了径向力轴与弧形电磁铁之间以及轴向加载盘与平面电磁铁之间具有较小的气隙,从而保证径向力轴与轴向加载盘具备足够的电磁力以实现非接触加载,从而提高电主轴测试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通过设置径向力加载机构和轴向力加载机构,实现了同时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加载功能,加载方式多,使用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位置调节机构,安装块中的安装槽可以沿着弧形导向部进行滑动,实现了径向力加载组件可以沿着弧形导向部进行同心滑动,使得径向力加载组件可以对径向力轴实现360度的周向加载,通过固定件,可以灵活将安装块固定在弧形导向部中的任意位置,实现多角度径向力的加载,提高了径向力加载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立体图,图2为主视图,图3为左视图,图4为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径向力加载机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铁吸附面与导磁体的磁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包括底座1、电主轴2、径向力加载机构3以及轴向力加载机构4,其中,所述电主轴2与底座1之间设有支座5,该电主轴2转动安装在所述支座5上,该支座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上述径向力加载机构3能够实现径向力加载,轴向力加载机构4能够实现轴向力的加载。
参见图1-图5,所述径向力加载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径向力基座3-1、转动设置在所述径向力基座3-1上的径向力轴3-2以及用于对径向力轴3-2进行径向力加载的径向力加载组件,其中,所述径向力轴3-2与所述电主轴2同轴设置,该径向力轴3-2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电主轴2连接;所述径向力加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径向力基座3-1上的安装块3-3、设置在所述安装块3-3上的径向磁力轴3-4、设置在所述径向磁力轴3-4上的径向力传感器3-5以及设置在径向力传感器3-5上的弧形电磁铁3-6;其中,所述径向磁力轴3-4与安装块3-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弧形电磁铁3-6与径向力轴3-2之间气隙的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6。该径向力加载机构3为非接触式加载机构,通过弧形电磁铁3-6对径向力轴3-2进行径向力加载,径向力传感器3-5可以实时测量电磁力的大小,通过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6,可以调节径向力传感器3-5位置,从而实现弧形电磁铁3-6与径向力轴3-2之间气隙调节,保证了径向力轴3-2具有较小的气隙,从而保证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参见图1-图4,所述轴向力加载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径向力轴3-2另一端的轴向加载盘4-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用于对轴向加载盘4-1进行轴向力加载的轴向力加载组件,其中,所述轴向加载盘4-1与径向力轴3-2同轴设置,所述轴向力加载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轴向力基座4-2、设置在所述轴向力基座4-2上的轴向磁力轴4-3、平面电磁铁4-4以及设置在轴向磁力轴4-3与平面电磁铁4-4之间的轴向力传感器4-5,所述轴向力传感器4-5、轴向磁力轴4-3以及平面电磁铁4-4同轴设置,该轴向力传感器4-5一端与所述轴向力传感器4-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面电磁铁4-4连接;其中,所述轴向力基座4-2与径向力基座3-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气隙的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7。该轴向力加载机构4为非接触式加载机构,通过平面电磁铁4-4对轴向加载盘4-1进行轴向力加载,轴向力传感器4-5可以实时测量电磁力的大小,通过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7,可以调节轴向力传感器4-5位置,从而实现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气隙调节,保证了轴向加载盘4-1具有较小的气隙,从而保证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参见图5,所述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块3-3上的调节孔6-1以及沿着所述调节孔6-1周围均匀分布的多个用于调节径向磁力轴3-4沿着调节孔6-1运动的调节螺栓(图中未示出),所述调节孔6-1朝着所述径向力轴3-2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径向磁力轴3-4穿过所述调节孔6-1并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孔6-1上;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块3-3并与所述径向力磁轴3-4的下端连接;所述径向磁力轴3-4的上端设有用于锁紧所述径向磁力轴3-4的锁紧螺母6-2,该锁紧螺母6-2位于安装块3-3的上端,抵紧在安装块3-3的顶面,该径向磁力轴3-4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母6-2配合的螺纹,其中,且该径向磁力轴3-4的上端直径小于调节孔6-1的直径。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上述调节螺栓,将轴向磁力轴3-4沿着调节孔6-1的向下顶出,随着轴向磁力轴3-4向下运动,也同时带动径向力传感器3-5和弧形电磁铁3-6向下运动,直到运动到合适位置,通过拧紧锁紧螺母6-2,使得径向磁力轴3-4锁紧在安装块3-3上,完成了弧形电磁铁3-6与径向力轴3-2之间的气隙调节,保证了弧形电磁铁3-6与径向力轴3-2之间具有较小的气隙,进而保证弧形电磁铁3-6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参见图2和图5,所述径向力加载机构3还包括安装壳体3-7,其中,所述径向磁力轴3-4、径向力传感器3-5以及弧形电磁铁3-6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3-7上,所述安装壳体3-7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检测径向磁力轴3-4在调节孔6-1中移动位移的位移传感器8。通过设置安装壳体3-7,便于径向磁力轴3-4、径向力传感器3-5以及弧形电磁铁3-6的安装,另外,设置位移传感器8,便于显示径向磁力轴3-4所需的调节位移量,通过该位移传感器8,可以形成闭环微调机构,提高了径向磁力轴3-4调节精度,进而提高了弧形电磁铁3-6与径向力轴3-2之间气隙的调节精度,并能够实现弧形电磁铁3-6与径向力轴3-2之间气隙的可视化调节,提高气隙设定的准确性。
参见图2和图5,所述安装块3-3与径向力基座3-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径向力加载组件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11,该位置调节机构11包括设置在安装块3-3上的安装槽3-31、设置在径向力基座3-1上端且与所述安装槽3-31滑动配合的弧形导向部3-11以及用于将安装块3-3固定在固定在径向力基座3-1上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弧形导向部3-11的圆心与径向力轴3-2的轴线重合。采用上述结构,安装块3-3中的安装槽3-31可以沿着弧形导向部3-11进行滑动,实现了径向力加载组件可以沿着弧形导向部3-11进行同心滑动,使得径向力加载组件可以对径向力轴3-2实现360度的周向加载,通过固定件,可以灵活将安装块3-3固定在弧形导向部3-11中的任意位置,实现多角度径向力的加载,提高了径向力加载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可以为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可以将安装块3-3固定在径向力基座3-1上,当需要调节安装块3-3的位置时,松开固定螺栓,安装块3-3即可在径向力基座3-1上滑动,结构简单方便。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6,所述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7包括设置在轴向力基座4-2与底座1之间用于引导所述轴向力基座4-2沿着径向力轴3-2的轴向方向运动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轴向力基座4-2与径向力基座3-1之间的调节组件。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组件可以调节轴向力基座4-2沿着导向组件引导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的气隙调节。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6,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导向槽1-1以及设置在所述轴向力基座4-2上且与所述导向槽1-1滑动配合的滑块4-21。通过设置导向槽1-1与滑块4-21,能够提高轴向力基座4-2在底座1上运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1、图2和图6,所述调节组件为调节杆9,该调节杆9的轴线与径向力轴3-2的轴线平行,所述调节杆具有伸缩功能,所述调节杆9的一端与所述径向力基座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轴向力基座4-2连接。通过调节该调节杆9的长度,进而带动径向力基座3-1沿着导向槽1-1滑动,从而实现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的气隙调节,保证了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具有较小的气隙,进而保证平面电磁铁4-4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具体地,所述轴向力基座4-2上也设有用于检测轴向力基座4-2在导向槽1-1上滑动距离的位移传感器8(图中未示出),设置位移传感器8,便于显示轴向力基座4-2所需的调节位移量,通过该位移传感器8,可以形成闭环微调机构,提高了轴向力基座4-2调节精度,进而提高了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气隙的调节精度,并能够实现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气隙的可视化调节,提高气隙设定的准确性。
参见图2和图4,所述电主轴2与径向力轴3-2之间通过弹性联轴器10连接。通过设置弹性联轴器10,可以实现电主轴2与径向力轴3-2之间的动力连接。
具体地,所述径向力轴3-2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径向力基座3-1上,所述电主轴2也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座5上。
参见图7,所述弧形电磁铁3-6和平面电磁铁4-4均设有电磁铁吸附面,该电磁铁吸附面包括中间铁芯11以及外环圈12,其中,所述中间铁芯11上缠绕有线圈13,外环圈12覆盖在线圈13上端,所述线圈13、中线铁芯11以及外环圈12被外壳14包裹;所述径向力轴3-2与轴向加载盘4-1均为导磁体15;中间铁芯11以及外环圈12与导磁体15同时接触时产生闭合磁场才具有良好的吸附力,否则电磁铁磁场没有形成回路会严重影响吸附效果。因此,电磁铁与导磁体间的气隙控制是电磁铁的输出力影响关键因素,气隙越小则漏磁越少,实际输出的电磁加载力则与理论值约接近,电磁铁力的大小可通过电流控制实现,电磁力与电流/电压间的计算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003570410000111
其中,F表示为电磁力(N);μ0表示为导磁率,值为4π×10-7H/m;S0表示为气隙面积(mm2);d表示为漆包线直径(mm);U表示为电压(V);ρ表示为铜的电阻率,值为0.0178Ω·mm2/m;D2表示为绕线外径(mm);D1表示为绕线内径(mm);δ表示为气隙长度(mm)。
参见图1-图5,上述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电主轴2在支座5上高速转动,带动径向力轴3-2在径向力基座3-1上转动,从而带动轴向加载盘4-1转动,在径向力加载机构3中,通过弧形电磁铁3-6对径向力轴3-2施加电磁力,径向力传感器3-5可以实时测量电磁力的大小,通过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6,可以调节径向力传感器3-5位置,从而实现弧形电磁铁3-6与径向力轴3-2之间气隙调节;在轴向力加载机构4中,通过平面电磁铁4-4对轴向加载盘4-1施加电磁力,轴向力传感器4-5可以实时测量电磁力的大小,通过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7,可以实现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之间气隙的气隙调节;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加载装置,通过径向力加载机构3和轴向力加载机构4,实现了同时施加径向力和轴向力的加载功能,通过设置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6与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7,保证了径向力轴3-2和轴向加载盘4-1具有较小的气隙,保证具备足够的电磁力实现非接触加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杆9的一端与所述径向力基座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轴向力基座4-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9,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驱动轴向力基座4-2可以沿着导向槽1-1运动,进而实现轴向加载盘4-1与平面电磁铁4-4的气隙调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7的具体结构与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6的具体结构相同,均是通过调节螺栓调节轴向磁力轴4-3在轴向力基座4-2的调节孔6-1中的位置,进而调节平面电磁铁4-4与轴向加载盘4-1的气隙,再通过锁紧螺母6-2将轴向磁力轴4-3锁紧在轴向力基座4-2上。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电主轴、径向力加载机构以及轴向力加载机构,其中,所述电主轴与底座之间设有支座,该电主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座上,该支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其中,
所述径向力加载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径向力基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径向力基座上的径向力轴以及用于对径向力轴进行径向力加载的径向力加载组件,其中,所述径向力轴与所述电主轴同轴设置,该径向力轴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电主轴连接;所述径向力加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径向力基座上的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的径向磁力轴、设置在所述径向磁力轴上的径向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径向力传感器上的弧形电磁铁;其中,所述径向磁力轴与安装块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弧形电磁铁与径向力轴之间气隙的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
所述轴向力加载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径向力轴另一端的轴向加载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对轴向加载盘进行轴向力加载的轴向力加载组件,其中,所述轴向加载盘与径向力轴同轴设置,所述轴向力加载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轴向力基座、设置在所述轴向力基座上的轴向磁力轴、平面电磁铁以及设置在轴向磁力轴与平面电磁铁之间的轴向力传感器,所述轴向力传感器、轴向磁力轴以及平面电磁铁同轴设置,该轴向力传感器一端与所述轴向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面电磁铁连接;其中,所述轴向力基座与径向力基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平面电磁铁与轴向加载盘之间气隙的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力气隙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的调节孔以及沿着所述调节孔周围均匀分布的多个用于调节径向磁力轴沿着调节孔运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孔朝着所述径向力轴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径向磁力轴穿过所述调节孔并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孔上;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块并与所述径向力磁轴的下端连接;所述径向磁力轴的上端设有用于锁紧所述径向磁力轴的锁紧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力加载机构还包括安装壳体,其中,所述径向磁力轴、径向力传感器以及弧形电磁铁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安装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检测径向磁力轴在调节孔中移动位移的位移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与径向力基座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径向力加载组件的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块上的安装槽、设置在径向力基座上端且与所述安装槽滑动配合的弧形导向部以及用于将安装块固定在固定在径向力基座上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弧形导向部的圆心与径向力轴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力气隙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轴向力基座与底座之间用于引导所述轴向力基座沿着径向力轴的轴向方向运动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轴向力基座与径向力基座之间的调节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导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轴向力基座上且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为调节杆,该调节杆的轴线与径向力轴的轴线平行,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径向力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轴向力基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7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主轴与径向力轴之间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7所述的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力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径向力基座上。
CN202120676545.X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Active CN215414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545.XU CN215414371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545.XU CN215414371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4371U true CN215414371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0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6545.XU Active CN215414371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4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8537B (zh) 一种电磁铁吸力测量装置
CN110160784B (zh) 一种可调偏心的滑动轴承试验装置
CN101303261B (zh) 一种非接触式轴承启动摩擦力矩测量方法及测量仪
CN201322791Y (zh) 一种用于超导磁体磁场分布测量装置
CN104236909A (zh) 一种径向磁悬浮轴承静态特性测试装置
CN110763491B (zh) 一种8字线圈性能综合测试平台
CN106597325B (zh) 一种低温下超导磁体动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6644926B (zh) 一种表面摩擦阻力系数测试装置
CN215414371U (zh) 一种高速电主轴360度周向模拟电磁加载装置
CN110095218A (zh) 测量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电磁驱动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WO2024061291A1 (zh) 调校装置及调校方法
CN110779414A (zh) 用于短轴类零件的磁吸滑道式圆跳动测量装置
CN113074939B (zh) 一种高速电主轴瞬态动载荷模拟加载方法及装置
CN111397891B (zh) 非接触式全工况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
CN109443761A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试验平台加载装置
CN105445637A (zh) 一种晶圆测试用高精度小角度旋转机构
CN204154489U (zh) 一种电磁阀门检测装置
CN108562263B (zh) 一种电磁感应线圈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3234667B (zh) 一种气悬浮无摩擦气缸的检验方法
CN205940980U (zh) 一种消除齿轮测量仪器中导轨与滑板间隙的结构
CN115598369A (zh) 主泵转速传感器探针定位装置
CN110821958B (zh) 一种轴向可动静压气浮主轴
CN216433522U (zh) 一种转轴偏心载荷加载装置
JP2720312B2 (ja) 任意に非円形横断面を有する延在した物体を検査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3494916U (zh) 水箱拉丝机双拉丝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