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416U -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416U
CN215412416U CN202121265754.1U CN202121265754U CN215412416U CN 215412416 U CN215412416 U CN 215412416U CN 202121265754 U CN202121265754 U CN 202121265754U CN 215412416 U CN215412416 U CN 215412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ulb
housing
fixing device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57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永青
孙常权
黄民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57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其中,感温包固定装置用于将感温包固定在空调室外机上,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盖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感温包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感温包走线进行限位。本申请通过将感温包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腔内,并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壁设置限位部,通过限位部对感温包的走线进行规范限位,使得走线清晰,不易对感温包产生拉扯,从而有利于提高感温包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外机上一般设置有感温包,感温包一般由温度传感器组成,感温包用于检测室外的环境温度,这样可以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来控制风机执行化霜等动作。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因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靠近冷凝器,在外风机化霜期间停外机时,受冷凝器热源辐射影响,无法实时准确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导致化霜时间不准确,影响制热效果,因此,目前一般会通过感温包固定卡等固定结构将感温包固定在空调外机的冷凝器防护网上。
但是,由于目前感温包固定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感温包放置于感温包固定结构内部时感温包的走线不规范,易散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以解决目前感温包放置于固定结构内部时感温包走线混乱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用于将感温包固定在空调室外机上,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盖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感温包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感温包走线进行限位。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卡合在空调外机的冷凝器防护网上。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合部包括:
第一卡勾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卡勾部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第二卡勾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卡勾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盖合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形成所述卡合部。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勾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卡勾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侧面还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适配,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盖合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连通。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还包括:
弯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所述弯管朝向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一侧弯折,所述弯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相互盖合或打开的状态。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锁合机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通过将感温包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腔内,并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壁设置限位部,通过限位部对感温包的走线进行规范限位,使得走线清晰,不易对感温包产生拉扯,从而有利于提高感温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展开状态的又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固定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用于将感温包固定在空调室外机上,其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
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互盖合,形成一容纳腔110,感温包置于容纳腔110内。
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部30,限位部30用于对感温包的走线进行限位。具体地,限位部3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内壁,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内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通过将感温包放置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形成的容纳腔110内,并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内壁设置限位部30,通过限位部30对感温包的走线进行规范限位,使得走线清晰,不易对感温包产生拉扯,从而有利于提高感温包的使用寿命。
其中,限位部30可以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一体成型设置,从而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装配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凸31和第二卡凸32,感温包的走线卡合于第一卡凸31和第二卡凸32之间,从而起到走线的固定作用,其中,限位部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如图2所示,限位部30的数量为2个,两个限位部30之间间隔设置。第一卡凸31和第二卡凸32可以均为弹性卡凸,弹性卡凸可以产生形变,从而使得走线卡合时更加方便,更加牢固。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30也可以是卡槽、卡扣等具有限位功能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合部40,卡合部40用于卡合在空调外机的冷凝器防护网100上。具体地,卡合部40卡合于冷凝器防护网100上时,可以放置于冷凝器防护网100右侧方,例如放置于冷凝器折弯空间处,使感温包远离冷凝器,提高环温检测准确性,从而提高化霜开启与停止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40包括第一卡勾部41和第二卡勾部42。
其中,第一卡勾部41凸设于第一壳体10的一侧面上,第一卡勾部4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401。
第二卡勾部42凸设于第二壳体20的一侧面上,第二卡勾部4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02。
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相互盖合时,第一凹槽401和第二凹槽402的开口相对设置,第一凹槽401和第二凹槽402相适配形成卡合部40。其中,第一凹槽401和第二凹槽402可以均为“U”型槽,以使得第一凹槽401和第二凹槽40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卡合圆孔,以更好地通过卡合部40将感温包固定装置固定在冷凝器防护网100的网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勾部41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两个第二卡勾部42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上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如图4所示,由于冷凝器防护网100的网筋有多条,且交叉设置,具体地,冷凝器防护网100具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一网筋101和多条间隔设置的第二网筋102,其中,第一网筋101和第二网筋102相互垂直设置。由于两个卡合部40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侧面上,其中,两个卡合部40对应呈相互垂直设置,其中一个卡合部40卡合于第一网筋101上,另一个卡合部40卡合于第二网筋102上。通过两个卡合部40的设置,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冷凝器防护网100上,从而提高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和/或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50,通风孔50与容纳腔110连通。通过设置通风孔50将容纳腔110与外界导通,形成通畅的气流通道,使感温包可准确感应热交换器周围环境温度,避免热量在容纳腔110内部聚集导致检测温度失真。
具体地,当通风孔50的数量为一个时,通风孔5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当通风孔50和限位部30设置于同一壳体上时,通风孔50和限位部30间隔设置,例如,当通风孔50和限位部3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时,通风孔50和限位部30间隔设置。当然,通风孔50也可以是多个,多个通风孔50包括可以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或者均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上,也可以将多个通风孔50同时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上和第二壳体20上。可以理解的是,通风孔50可以是圆孔、条形孔、三角孔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孔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侧面还设置有过线孔60,所述过线孔60包括第一缺口601和第二缺口602。
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缺口601,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缺口602,所述第一缺口601和所述第二缺口602相适配,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相互盖合时,所述第一缺口601和所述第二缺口602连通。感温包在容纳腔110内部的部分走线固定在限位部30内,其余部分从过线孔60引出感温包固定装置外部,便于感温包连接至信号接受装置,例如控制器等。通过过线孔60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感温包的走线,避免感温包固定装置在搬运或者安装过程中感温包的走线受到拉扯时,导致感温包整体结构不稳定性的问题,从而提高感温包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还包括弯管70,感温包的探测头放置于弯管70内。具体地,弯管70设置于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表面,弯管70朝向空调室外机的一侧弯折,弯管70与容纳腔110连通。弯管70的设置可以固定感温包的探测头的位置,以起到保护探测头的作用,此外,由于探测头主要是通过探测室外环境的空气来起到气温检测的作用,因此,弯管70的设置也可以使得空气气流的流速更均匀,从而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化霜开启与停止的准确性。
其中,弯管70可以与过线孔60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便于拆卸维护。当然,也可以一体成型连接,有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强化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铰接,使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之间具有相互盖合或打开的状态。具体地,其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铰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转轴或塑料片、金属片等连接筋90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通过连接筋90连接时,第一壳体10、连接筋90以及第二壳体20之间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设置,以使感温包固定装置制作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具体地,感温包固定装置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例如,塑料材质可以为聚丙烯、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塑料等,具有成本低、质量轻、搬运方便等特点。当然,感温包固定装置也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紫铜、不锈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设置有锁合机构80。具体地,所述锁合机构80包括:第一锁合部81和第二锁合部82。第一锁合部81和第二锁合部82相适配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锁合部81设置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中的其中一个上,第一锁合部81设置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中的另一个上。
可以理解的是,锁合机构80的结构有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示例性地,第一锁合部81可以是卡凸,第二锁合部82对应为卡槽,卡勾和卡槽卡合;第一锁合部81也可以是卡勾,第二锁合部82对应为卡孔,卡勾穿过卡孔并勾合于卡孔壁;当然,第一锁合部81和第二锁合部82也可以均为磁吸结构,第一锁合部81和第二锁合部82通过磁吸锁合。
为了更好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感温包固定装置,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基础之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其中,内机包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或者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具有冷凝器防护网100,感温包固定装置设置于冷凝器防护网1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表面设置有冷凝器防护网100,空调室外机内部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一端弯折,感温包固定装置设置于冷凝器防护网100上远离冷凝器弯折的一端,例如设置于冷凝器防护网100的右上方,使感温包远离冷凝器,提高环温检测准确性,从而提高化霜开启与停止的准确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感温包固定在空调室外机上,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盖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感温包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感温包走线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侧面还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适配,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盖合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还包括:
弯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所述弯管朝向所述空调室外机的一侧弯折,所述弯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卡合在空调外机的防护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
第一卡勾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卡勾部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第二卡勾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卡勾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盖合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形成所述卡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勾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卡勾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铰接,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相互盖合或打开的状态。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CN202121265754.1U 2021-06-07 2021-06-07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412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754.1U CN215412416U (zh) 2021-06-07 2021-06-07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754.1U CN215412416U (zh) 2021-06-07 2021-06-07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416U true CN215412416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9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5754.1U Active CN215412416U (zh) 2021-06-07 2021-06-07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12416U (zh)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3405253A (zh) 面板组件及天花机
CN21484125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5929899U (zh) 一种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KR100546535B1 (ko) 실외 유닛
CN210511930U (zh) 一种分体挂壁式空调的室内机
CN209961363U (zh) 一种机房用物联网终端温度检测装置
JP201003838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906456A (zh) 窗式空调器
EP0287546B1 (en) Radiating and convection element
CN204027710U (zh) 感温包支撑装置和空调器
CN100417866C (zh) 空调装置
CN21901458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1261052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0771249U (zh) 一种适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感温包固定卡
CN212930267U (zh) 感温探头固定支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8570671U (zh) 一种火灾温感报警器热敏元件的固定结构
CN211876183U (zh) 一种感温装置、空调感温结构及空调器
CN215723683U (zh) 空调面板、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979204U (zh) 空调器及其温包卡
CN216281709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展示样机
CN210801413U (zh) 移动空调
JP2000346390A (ja) 温水暖房装置
CN210118881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9798592A (zh) 一种踢脚线电暖器壳体以及踢脚线电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