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077U -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077U
CN215412077U CN202121849840.7U CN202121849840U CN215412077U CN 215412077 U CN215412077 U CN 215412077U CN 202121849840 U CN202121849840 U CN 202121849840U CN 215412077 U CN215412077 U CN 215412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temperature
return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498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若虚
尹志生
张兆强
高旭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Noah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Noa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Noah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Noah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498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换热装置、旧管路网和新管路网;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升温装置、中间管路和降温装置;升温装置的进口端连接热源;旧管路网包括连接在升温装置与原用户端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和连接在原用户端的回流口与降温装置之间的第一回水管路;新管路网包括连接在降温装置与新用户端之间的第二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新用户端的回流口与升温装置之间的第二回水管路。第二回水管路还与降温装置连接;降温装置用于使中间管路的水流与第一回水管路的水流进行热量交换。本申请提供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可同时满足新用户端和原用户端的供热需求,并且能够降低热量损失。

Description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供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供暖系统通常由热源即热媒制备、热循环系统及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校区或工厂在扩建或改造时,常常需要更新供暖管路,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会保留一部分旧的供热管路,同时,增加一部分新的供热管路。
由于旧供热管路长时间使用,内壁附着有水垢等杂质,热量传递损失较大,新安装的供热管路内壁清洁,供热效率高,若采取对新的供热管路新增水箱、加热锅炉设备,会提高供热成本;若仍采取旧的加热设备,使新旧供热管路采取同一加热设备和水箱,则加热至同一温度的水流经旧供热管路和新供热管路时,会使旧管路中水流供热温度不足,而新管路中水流温度过高,易造成热量浪费,两者均无法达到适宜供热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旨在解决新用户端和原用户端的供热管路需求温度不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包括:
热源;
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升温装置、中间管路和降温装置;所述升温装置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热源;
旧管路网,包括连接在所述升温装置与原用户端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所述原用户端的回流口与所述降温装置之间的第一回水管路;以及
新管路网,包括连接在所述降温装置与新用户端之间的第二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所述新用户端的回流口与所述升温装置之间的第二回水管路;
其中,所述第二回水管路还与所述降温装置连接;所述降温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管路的水流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水流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自所述中间管路流向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水流降温,所述第一回水管路流向所述第二回水管路的水流升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温装置包括:
第一外套;
第一供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内;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进水端还连接有水箱;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中间管路和所述第一进水管路连通;以及
蒸汽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外套内,且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外围;所述蒸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源的热流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源的回流端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路和所述第一供水通道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蒸汽管路的上端与所述热源的热流输出端连通,下端与所述热源的回流端连通,且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第一供水通道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降温装置包括:
第二外套;
第二供水通道,进水端与所述中间管路的出水端连通,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以及
低温管路,位于所述第二外套内,且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水通道的外围;所述低温管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连通,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回水管路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温管路和所述第二供水通道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低温管路与所述第二供水通道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调速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温装置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升温装置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热源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通气阀,用于控制所述热源的通断。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之间连接有备用管路,所述备用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管路、所述第一回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通过设置升温装置,为旧管路网提供温度较高的水流,并在水流从第一进水管路流向原用户端后,仍能够满足原用户端的供热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降温装置将中间管路内的水流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为新用户端提供温度较低的水流,使得水流经第二进水管路输送至新用户端后,能够满足新用户端的需求;并且,在本装置中的降温装置内,从原用户端流出的回流水对将要进入新用户端的水流进行降温处理,可实现对将要流入新用户端的水流进行降温,同时,也提高了原用户端回流水的温度,实现热量转移,因而,在原用户端的回流水经第二回水管路进入至升温装置内后,只需要进行简单加热即可再次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减少对第二进水管路降温时的热量损失;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供热系统可同时满足新用户端和原用户端的供热需求,并且能够降低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温装置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装置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源;2、升温装置;21、第一外套;22、第一供水通道;23、蒸汽管路;3、降温装置;31、第二外套;32、第二供水通道;33、低温管路;4、中间管路;5、第一进水管路;6、第一回水管路;61、调速阀;7、原用户端;8、第二进水管路;9、第二回水管路;10、新用户端;11、进气管;111、通气阀;12、备用管路;121、第一开关阀;13、第二开关阀;14、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进行说明。所述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包括热源1、换热装置、旧管路网和新管路网;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升温装置2、中间管路4和降温装置3;升温装置2的进口端连接热源1;旧管路网包括连接在升温装置2与原用户端7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5,和连接在原用户端7的回流口与降温装置3之间的第一回水管路6;新管路网包括连接在降温装置3与新用户端10之间的第二进水管路8,和连接在新用户端10的回流口与升温装置2之间的第二回水管路9。
其中,第二回水管路9还与降温装置3连接;降温装置3用于使中间管路4的水流与第一回水管路6的水流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自中间管路4流向第二进水管路8的水流降温,第一回水管路6流向第二回水管路9的水流升温。
需要说明的是,热源1用于提供高温蒸汽或高温热水;具体的,该热源1可以是供热锅炉,可通过燃煤、燃气或燃油的方式提供热流,该热流在升温装置2内对第二回水管路9中的回流水进行升温处理,从而为旧管路网和中间管路4供水,本申请中对热源1的具体实施方式不作限定。
另外,本申请中的升温装置2和降温装置3,均是一种实现热量交换的装置,升温装置2是指将原水和第二回水管路9中的水流通过热源1提供的热流进行升温,为原用户端7提供温度较高的水流;降温装置3是将升温装置2加热后的水流进行适当降温,以为新用户端10提供温度较低的水流。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降温装置3降温后的水流与降温前的水流温度相差并不是特别大,但是降温前后的水流温度较原用户端7和新用户端10回流口处的回流水温度要高出很多,并且原用户端7的回流水温度略高于新用户端10的回流水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通过设置升温装置2,为旧管路网提供温度较高的水流,并在水流从第一进水管路5流向原用户端7后,仍能够满足原用户端7的供热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降温装置3将中间管路4内流出的水流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为新用户端10提供温度较低的水流,使得水流经第二进水管路8输送至新用户端10后,能够满足新用户端10的需求;并且,在本装置中的降温装置3内,从原用户端7流出的回流水对将要进入新用户端10的水流进行降温处理,可实现对将要流入新用户端10的水流进行降温,同时,也提高了原用户端7回流水的温度,实现热量转移,因而,在原用户端7的回流水经第二回水管路9进入至升温装置2内后,只需要进行简单加热即可再次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减少对第二进水管路8降温时的热量损失;综上,本申请提供的供热系统可同时满足新用户端10和原用户端7的供热需求,并且能够降低热量损失。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升温装置2包括第一外套21、蒸汽管路23和第一供水通道22;第一供水通道22设置于第一外套21内;第一供水通道22的进水端与第二回水管路9连通,第一供水通道22的进水端还连接有水箱14;第一供水通道22的出水端分别与中间管路4和第一进水管路5连通;蒸汽管路23位于第一外套21内,且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在第一供水通道22的外围;蒸汽管路23的一端与热源1的热流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热源1的回流端连通。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升温装置2中蒸汽管路23中用于通热源1提供的高温蒸汽或高温水,第一供水通道22内用于通原水和第二回水管路9中的回流水,该高温蒸汽或高温水同原水或回流水进行温度交换,当高温蒸汽从蒸汽管路23中流通一次并到达蒸汽管路23的出口处时,高温蒸汽的温度降低,并液化为水流,回流至热源1中进行再次加热;而原水在第一供水通道22内进行热量交换后,温度升高,变成高温水,分别进入到中间管路4和第一进水管路5,从而为降温装置3和原用户端7供水。
本申请中的蒸汽管路23呈环绕第一供水通道22且沿升温装置2的轴线螺旋向上设置,用于扩大热量交换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2,一些实施例中,蒸汽管路23和第一供水通道2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蒸汽管路23的上端与热源1的热流输出端连通,下端与热源1的回流端连通,且蒸汽管路23与第一供水通道22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
通过使蒸汽管路23中的水流的流向与第一供水通道22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实现对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并且,将高温蒸汽从蒸汽管路23的上端通入,便于在高温蒸汽降温后液化为水流从蒸汽管路23的下端流出;而将高温水从蒸汽管路23中的上端流入,可使该高温水在重力作用下从下端流出。同时,为使第一供水通道22内的水流从第一供水通道22的下端进入,并从第一供水通道22上端流出,可采取对第一供水通道22内水流加压的方式或设置水泵抽取的方式,该抽取方式为现有技术中改变水流方向的常用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降温装置3包括第二外套31、低温管路33和第二供水通道32;第二供水通道32的进水端与中间管路4的出水端连通,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管路8的进水端连通;低温管路33位于第二外套31内,且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在第二供水通道32的外围;低温管路33的进水端与第一回水管路6连通,出水端与第二回水管路9连通。
具体的,低温管路33内的水流为第一回水管路6中的温度较低的水流,经降温装置3后,温度升高;第二供水通道32内的水流为升温装置2中流出的的高温水,经降温装置3后,温度降低,以便通过第二进水管路8流向新用户端10。通过将低温管路33设置为环绕第二供水通道32的螺旋形,便于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3,一些实施例中,低温管路33和第二供水通道3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低温管路33与第二供水通道32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通过使低温管路33和第二供水通道32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便于提高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回水管路6上设置有调速阀61。通过调节第一回水管路6上水流的流速,便于调整换热速度,从而达到控制第二供水通道32内水流温度的目的,当水流流速较慢时,换热速度较慢,第二供水通道32内的水流温度下降的就比较慢,可以使第二进水管路8上的温度适当降低,且不至于降低过多。
请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升温装置2上连接有进气管11,升温装置2通过进气管11与热源1连通;进气管11上设置有通气阀111,用于控制热源1的热流的通断。通过设置通气阀111,实现对热源1的通断控制,以便在不同时间段内使第一供水通道22内的水流温度不同。
需要理解的是,当热源1提供的热媒为高温水时,该升温装置2与热源1之间则通过进水管连通,且该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流通断的阀门,以便控制高温水的通断。
请参阅图1,示例性的,第一进水管路5和第二进水管路8之间连接有备用管路12,备用管路12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121。通过设置备用管路12,以便在中间管路4或降温装置3损坏时,仍能够为新用户端10供热。通过第一开关阀121,控制备用管路12的通断。
请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管路4、第一进水管路5、第二进水管路8、第一回水管路6和第二回流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关阀13。通过在上述管路中设置第二开关阀13,方便实现各个管路的通断,以便对各管路进行清洗、保养或维修处理。
另外,为方便监测升温装置2和降温装置3内的水流的温度,在第一供水通道22和第二供水通道32的出水端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源;
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升温装置、中间管路和降温装置;所述升温装置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热源;
旧管路网,包括连接在所述升温装置与原用户端之间的第一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所述原用户端的回流口与所述降温装置之间的第一回水管路;以及
新管路网,包括连接在所述降温装置与新用户端之间的第二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所述新用户端的回流口与所述升温装置之间的第二回水管路;
其中,所述第二回水管路还与所述降温装置连接;所述降温装置用于使所述中间管路的水流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水流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自所述中间管路流向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水流降温,所述第一回水管路流向所述第二回水管路的水流升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装置包括:
第一外套;
第一供水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内;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进水端还连接有水箱;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中间管路和所述第一进水管路连通;以及
蒸汽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外套内,且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水通道的外围;所述蒸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源的热流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源的回流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路和所述第一供水通道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蒸汽管路的上端与所述热源的热流输出端连通,下端与所述热源的回流端连通,且所述蒸汽管路与所述第一供水通道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包括:
第二外套;
第二供水通道,进水端与所述中间管路的出水端连通,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以及
低温管路,位于所述第二外套内,且呈螺旋状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供水通道的外围;所述低温管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连通,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回水管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管路和所述第二供水通道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低温管路与所述第二供水通道内的水流的流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调速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装置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升温装置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热源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通气阀,用于控制所述热源的通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之间连接有备用管路,所述备用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管路、所述第一回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CN202121849840.7U 2021-08-09 2021-08-09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Active CN215412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9840.7U CN215412077U (zh) 2021-08-09 2021-08-09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49840.7U CN215412077U (zh) 2021-08-09 2021-08-09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077U true CN21541207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9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49840.7U Active CN215412077U (zh) 2021-08-09 2021-08-09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7147U (zh) 液化天然气厂站的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
CN215412077U (zh) 新旧管路兼容的供热系统
CN208920597U (zh) 恒温高效空气能热水器
CN107062349B (zh) 锅炉供暖系统和锅炉供暖主系统
CN113879507B (zh) 一种利用余热作为热源的船舶供热装置
WO2022121486A1 (zh) 一种基于天然气的制热系统
CN205690713U (zh) 一种太阳能lng气化系统
CN212204711U (zh) 一种提高热源总供热能力的供热系统
CN211204189U (zh) 用于调峰供热厂的一机多效热泵系统
CN204187842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换热水箱
CN209355346U (zh) 一种真空式循环供暖设备
CN203719239U (zh) 一种制冷机组的冷凝热回收系统
CN107676841B (zh) 一种用于加热不同压力热网水的烟气余热回收方法
CN208957748U (zh) 一种节能饮水装置
CN208736226U (zh) 一种包覆式换热器
CN206269207U (zh) 一种循环水自动排放的采暖系统
CN205316450U (zh) 一种节能环保电暖器
CN207162579U (zh) 一种节能装置及锅炉节能系统
CN215804842U (zh) 一种天然气加热系统
CN110388685A (zh) 一种同时回收多种工业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CN109974060A (zh) 集中供热系统
CN216844870U (zh) 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
CN218001633U (zh) 一种便携式供暖供水系统
CN219572063U (zh) 热水系统
CN211120259U (zh) 一种错峰用电型冷热媒共用控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