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7127U -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7127U
CN215387127U CN202122007263.3U CN202122007263U CN215387127U CN 215387127 U CN215387127 U CN 215387127U CN 202122007263 U CN202122007263 U CN 202122007263U CN 215387127 U CN215387127 U CN 215387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buckle
connecting plate
fire scene
gren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72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羽童
梁若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0072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7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7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7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包括连接组件,包括主带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带侧边的连接板;以及装备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卡扣,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带末尾的调节扣;以及保护组件,设置于所述卡扣的内部,包括手雷件,设置于所述手雷件侧面的储水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手雷件下面的防窒息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装备组件、保护组件之间的配合,在火灾时有充足的水源和防呛口罩,并且无需靠近火源即可在远方投掷灭火手雷,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训练培训,基本上拿在手里就如何操作,降低了用户被火烧伤或者被烟呛伤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背景技术
当火灾发生时,由于慌乱或者害怕,很多人无法有效保护自己,不能快速找到灭火和逃生的路线,而现有火灾现场逃生带存在操作繁琐,部件多且杂的缺点,特别是准备湿毛巾灭火器等时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增加了人员受伤的可能性,降低了人员逃生机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及简要介绍一个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概要和实用新型中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逃生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不方便找到湿毛巾和灭火器,必须近距离灭火,以及灭火风险大容易被烧伤或者呛到,逃生概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包括连接组件,包括主带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带侧边的连接板;以及装备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卡扣,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带末尾的调节扣;以及保护组件,设置于所述卡扣的内部,包括手雷件,设置于所述手雷件侧面的储水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手雷件下面的防窒息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带包括尼龙层和防火层,所述尼龙层位于所述防火层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扣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一侧设有背扣,所述背扣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扣相对于所述背扣的另一侧设有前扣,所述手雷件和所述储水件均与所述前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中心设有固定钉,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主带通过所述固定钉连接,所述连接板端部设置有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扣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主带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带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手雷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安全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水件包括储水袋,所述储水袋顶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侧设有储水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窒息件包括呼吸件以及塑料封,所述呼吸件内置于所述塑料封内,所述塑料封上部设有通孔,所述挂钩穿过通孔连接所述塑料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呼吸件包括无纺纤维布内层、活性炭层-和无纺纤维布外层,所述无纺纤维布内层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一侧,所述无纺纤维布外层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另一侧,还包括连接带,所述无纺纤维布内层、所述活性炭层和所述无纺纤维布外层通过所述连接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装备组件、保护组件之间的配合,在火灾时有充足的水源和防呛口罩,并且无需靠近火源即可在远方投掷灭火手雷,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训练培训,基本上拿在手里就如何操作,降低了用户被火烧伤或者被烟呛伤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火灾现场逃生带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火灾现场逃生带的主带剖视图。
图3为火灾现场逃生带的口罩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100、装备组件200与保护组件300。在火灾现场需要逃生时,装备此带,可以留存水源,带防呛口罩,还可以在足够远处将其中的灭火手雷扔到火源点,无需靠近火源即可灭火。
具体的,连接组件100包括主带101、设置于主带101侧边的连接板102。主带101质地柔软,可以套肩膀上,连接板102质地坚硬,用于放置其他装备。
优选的,装备组件200,设置于连接板102的侧边,包括设置于连接板102 上的卡扣201,以及设置于主带101末尾的调节扣202。卡扣201扣在连接板 102上的凹槽上,调节扣202可以调节主带101围成的圆圈大小,方便不同体型的人员。
优选的,保护组件300,设置于卡扣201的内部,包括手雷件301,设置于手雷件301侧面的储水件302,以及设置于手雷件301下面的防窒息件303。手雷件301可掷出远程灭火,储水件302可提供紧急饮用水或打湿口罩毛巾,防窒息件303提供防呛口罩,此三件可以灭火避烟保持水分,为受灾人员提供保护。
在使用时,调节扣202可以调节主带101围成的圆圈大小,主带101质地柔软,可以套肩膀上,方便不同体型的人员。卡扣201扣在连接板102上的凹槽上,固定住保护组件300,手雷件301可掷出远程灭火,储水件302可提供紧急饮用水或打湿口罩毛巾,防窒息件303提供防呛口罩,此三件可以灭火避烟保持水分,为受灾人员提供保护。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主带101包括尼龙层101a和防火层101b,尼龙层101a位于防火层101b的内侧。防火层101b由发泡橡胶组成,与尼龙层101a构成柔软的主带 101。
优选的,卡扣201设置有多个,卡扣201一侧设有背扣201a,背扣201a与连接板102连接。背扣201a卡住连接板102上的凹槽从而固定住位置。
优选的,卡扣201相对于背扣201a的另一侧设有前扣201b,手雷件301和储水件302均与前扣201b连接。手雷件301、储水件302固定在卡扣201上,可随时拿下使用。
优选的,连接板102的中心设有固定钉103,连接板102和主带101通过固定钉103连接,连接板102端部设置有挂钩104。固定钉103穿透连接板102和主带101,中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供卡扣201插入,挂钩104用来固定防窒息件303。
优选的,调节扣202上设有第一通孔202a和第二通孔202b,第一通孔 202a与主带101的一端连接,主带10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202a和第二通孔202b。主带101的一端卷成小圆,圈住第一通孔202a,主带101的另一端可穿过第一通孔202a和第二通孔202b,从而固定圈的长度。
在使用时,由尼龙层101a与尼龙层101a构成柔软的主带101的一端卷成小圆,圈住第一通孔202a,另一端可穿过第一通孔202a和第二通孔202b,从而固定圈的长度,手雷件301、储水件302固定在卡扣201上,可随时拿下使用,固定钉103穿透连接板102和主带101,中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供卡扣201插入,挂钩104用来固定防窒息件303。
实施例3
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手雷件301包括外壳301a,外壳301a顶部设有安全栓301b。拉开安全栓301b后即可把手雷件301扔向火源点,手雷件301固定在卡扣201 上。
具体的,储水件302包括储水袋302a,储水袋302a顶部设有出水管 302b,出水管302b外侧设有储水盖302c。出水管302b固定在卡扣201上,必要时可拿下,拧开储水盖302c即可使用里面的饮用水。
优选的,防窒息件303包括呼吸件303a以及塑料封303b,呼吸件303a内置于塑料封303b内,塑料封303b上部设有通孔,挂钩104穿过通孔连接塑料封303b。塑料封303b挂在挂钩104上,使用时拿下并撕开塑料封303b,取出里面的呼吸件303a罩住面部。
优选的,呼吸件303a包括无纺纤维布内层303a-1、活性炭层303a-2和无纺纤维布外层303a-3,无纺纤维布内层303a-1设置于活性炭层303a-2一侧,无纺纤维布外层303a-3设置于活性炭层303a-2另一侧,还包括连接带303a-4,无纺纤维布内层303a-1、活性炭层303a-2和无纺纤维布外层303a-3通过连接带303a- 4连接。使用呼吸件303a时,连接带303a-4可以挂耳朵上,也可以先用储水件 302打湿呼吸件303a,更好得避烟。
在使用时,拉开安全栓301b后即可把手雷件301扔向火源点,手雷件301 固定在卡扣201上,出水管302b固定在卡扣201上,必要时可拿下,拧开储水盖302c即可使用里面的饮用水,塑料封303b挂在挂钩104上,使用时拿下并撕开塑料封303b,取出里面的呼吸件303a罩住面部,使用呼吸件303a时,连接带 303a-4可以挂耳朵上,也可以先用储水件302打湿呼吸件303a,更好得避烟。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组件(100),包括主带(101)、设置于所述主带(101)侧边的连接板(102);以及,
装备组件(200),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02)的侧边,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02)上的卡扣(20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带(101)末尾的调节扣(202);以及,
保护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卡扣(201)的内部,包括手雷件(301),设置于所述手雷件(301)侧面的储水件(302),以及设置于所述手雷件(301)下面的防窒息件(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带(101)包括尼龙层(101a)和防火层(101b),所述尼龙层(101a)位于所述防火层(101b)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01)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201)一侧设有背扣(201a),所述背扣(201a)与所述连接板(1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01)相对于所述背扣(201a)的另一侧设有前扣(201b),所述前扣(201b),所述手雷件(301)和所述储水件(302)均与所述前扣(201b)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2)的中心设有固定钉(103),所述连接板(102)和所述主带(101)通过所述固定钉(103)连接,所述连接板(102)端部设置有挂钩(1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扣(202)上设有第一通孔(202a)和第二通孔(202b),所述第一通孔(202a)与所述主带(101)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带(10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02a)和所述第二通孔(202b)。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雷件(301)包括外壳(301a),所述外壳(301a)顶部设有安全栓(301b)。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件(302)包括储水袋(302a),所述储水袋(302a)顶部设有出水管(302b),所述出水管(302b)外侧设有储水盖(302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窒息件(303)包括呼吸件(303a)以及塑料封(303b),所述呼吸件(303a)内置于所述塑料封(303b)内,所述塑料封(303b)上部设有通孔,所述挂钩(104)穿过通孔连接所述塑料封(303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件(303a)包括无纺纤维布内层(303a-1)、活性炭层(303a-2)和无纺纤维布外层(303a-3),所述无纺纤维布内层(303a-1)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303a-2)一侧,所述无纺纤维布外层(303a-3)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303a-2)另一侧,还包括连接带(303a-4),所述无纺纤维布内层(303a-1)、所述活性炭层(303a-2)和所述无纺纤维布外层(303a-3)通过所述连接带(303a-4)连接。
CN202122007263.3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Active CN215387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7263.3U CN215387127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7263.3U CN215387127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7127U true CN21538712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4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7263.3U Active CN215387127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7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8340B1 (en) Filter mask
US5309571A (en) Fire-protecting suit
US20180200548A1 (en) FireCoat FEDS (Fullbody Emergency Descent System)
KR102147524B1 (ko) 화재 대피용 방연 마스크
KR20170048809A (ko) 산소공급이 가능한 휴대용 방연 및 단열, 두건형태의 마스크
KR200388729Y1 (ko) 긴급 대피용 산소호흡기 및 랜턴을 겸비한 소화장치
CN215387127U (zh) 一种火灾现场逃生带
US20080087564A1 (en) Rope bag
KR101446544B1 (ko) 구조효율성을 높인 소방복
CN110743112A (zh) 家用型阻燃纤维防火服
CN209019797U (zh) 一种建筑逃生速降装置
CN207605249U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救援装置
CN207323870U (zh) 一种智能消防服
CN209828023U (zh) 一种火灾应急救生衣
US20210060365A1 (en) FireCoat FEDS (Fullbody Emergency Descent System)
CN211158239U (zh) 家用型阻燃纤维防火服
CN213131657U (zh) 一种紧急逃生呼吸装置
CN208465012U (zh) 一种易识别的荧光防护头罩
KR200346391Y1 (ko) 방독면
CN207237103U (zh) 一种防烟面具
CN207152905U (zh) 一种森林扑火队员用的防护面罩
CN115317825A (zh) 消防员防爆燃大火装备
CN220293093U (zh) 一种防火服
CN207591130U (zh) 消防员灭火指挥服
CN108744334A (zh) 防火逃生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