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6915U - 新生儿双腔胃管 - Google Patents

新生儿双腔胃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6915U
CN215386915U CN202120556453.8U CN202120556453U CN215386915U CN 215386915 U CN215386915 U CN 215386915U CN 202120556453 U CN202120556453 U CN 202120556453U CN 215386915 U CN215386915 U CN 215386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hannel
tube
neonatal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64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迎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5564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6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6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6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双腔胃管,包括管体、第一接头、第二机头及导丝,其中,管体具有近端、远端及在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近端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上方的预定距离处且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设在远端,且第一接头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接头与第二通道连通;导丝适于经由第二接头穿入至第二通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可以进行管饲喂奶,并且,可以将胃腔中的气体引流至体外,缓解胀气打嗝等现象,此外,也不影响胃肠减压等操作。

Description

新生儿双腔胃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胃管,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双腔胃管。
背景技术
胃管(nasogastric tube)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份和食物。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根据材质,聚氨酯、硅胶胃管应一月一换。食管内留置鼻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会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气道不畅剧烈咳嗽等压力性刺激容易导致食管返流等并发症,可以通过胃管抽取胃液。
对于一些体重较轻的早产儿,一般也需要利用胃管进行管饲喂奶,但是,由于新生儿胃腔较小,进行管饲时,容易出现胀气打嗝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生儿双腔胃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近端、远端及在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近端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的预定距离处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设在所述远端,且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导丝,所述导丝适于经由所述第二接头穿入至所述第二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具有第二通道及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在利用该胃管进行管饲喂奶时,奶液通过第一通道及第一通孔流入至胃腔中,此外,由于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上方,所以,胃腔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通孔流入至第二通道,在通过第二通道排出至体外,如此,可以将胃腔内的气体引流至体外,缓解胀气打嗝等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新生儿双腔胃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下端相贯通,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滑动堵塞及连接在所述滑动堵塞上的牵引线;
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第二通道延伸并从所述第二接头伸出,当所述牵引线向外拉动时,所述滑动堵塞自第一位置上行至第二位置;
当所述滑动堵塞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堵塞处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且封闭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被阻断;当所述滑动堵塞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堵塞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且打开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二通孔经由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丝被构造成沿所述第二通道向内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滑动堵塞从所述第二位置恢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且敞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牵引线上从所述第二接头伸出的一端设有第一标识件,用以标识所述滑动堵塞从所述第一位置上行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牵引线对应移动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体的管壁设有显影线及第一显影标记,所述显影线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显影标记对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体的管壁设有第二显影标记,所述第二显影标记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显影标记和第二显影标记形成为环绕所述管体的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生儿双腔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生儿双腔胃管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生儿双腔胃管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生儿双腔胃管(滑动堵塞位于第一位置)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生儿双腔胃管(滑动堵塞位于第二位置)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管体;
H10、第一通道;
H101、第一通孔;
H11、第二通道;
H111、第二通孔;
101、显影线;
102、第一显影标记;
103、第二显影标记;
20、第一接头;
21、第二接头;
30、导丝;
40、滑动堵塞;
41、牵引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生儿双腔胃管。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包括管体10、第一接头20、第二接头21及导丝30。
具体地,管体10具有近端、远端及在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第一通道H10和第二通道H11,所述近端设有第一通孔H101及第二通孔H111,所述第一通孔H101与所述第一通道H10连通,所述第二通孔H11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H101上方的预定距离处且与所述第二通道H11连通。第一通道H10可以用于管饲喂奶,供奶液流入,并从第一通孔H101流出至胃腔,此外,第一通道H10还可以用于胃肠减压,利用负压抽吸作用,通过第一通孔H101将胃腔内的内容物吸入,再通过第一通道H10排出体外,而第二通道H11可以用于排气,也即是,胃腔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通孔H111进入至第二通道H11,再通过第二通道H11排出至体外。
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21设在所述远端,且所述第一接头20与所述第一通道H10连通,所述第二接头21与所述第二通道H11连通。当第一通道H10用于喂奶时,则第一接头20可以连接供奶装置,例如奶液注射装置,通过奶液注射装置将奶液注入至第一通道H10,再通过第一通道H10流至第一通孔H101,并从第一通孔H101流出至胃腔内。当第一通道H10用于胃肠减压时,可以将第一接头20连接至负压抽吸设备,利用负压抽吸设备对第一通道H10进行抽真空,使得第一通道H10及第一通孔H101形成负压,胃腔内的内容物即可通过第一通孔H101吸入至第一通道H10,再通过第一通道H10排出。第二接头21可以不与其他部件连接,仅仅作为气体排出的出口即可。
导丝30适于经由所述第二接头21穿入至所述第二通道H11内,该导丝30一般采用弹性钢丝等,在将该胃管穿入至胃部时,可以先将导丝30穿入至第二通道H11内,在将管体10的近端从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在经食道进入至胃腔内,由于导丝30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提供支撑,以便于管体10能够更加顺利的插入至胃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具有第二通道H11及第二通孔H111,第二通孔H111位于第一通孔H101的上方,在利用该胃管进行管饲喂奶时,奶液通过第一通道H10及第一通孔H101流入至胃腔中,此外,由于第二通孔H111位于第一通孔H101上方,所以,胃腔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通孔H111流入至第二通道H11,在通过第二通道H11排出至体外,如此,可以将胃腔内的气体引流至体外,缓解胀气打嗝等现象。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H10和第二通道H11的下端相贯通,所述第二通道H11内设有滑动堵塞40及连接在所述滑动堵塞40上的牵引线41。
牵引线41沿所述第二通道H11延伸并从所述第二接头21伸出,当所述牵引线41向外拉动时,所述滑动堵塞40自第一位置上行至第二位置。
当所述滑动堵塞4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堵塞40处于所述第二通孔H111的下方且封闭所述第二通道H11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二通孔H111与所述第一通道H10之间被阻断;当所述滑动堵塞4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堵塞40位于所述第二通孔H111的上方且打开所述第二通道H11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二通孔H111经由所述第二通道H11与所述第一通道H10连通。
也就是说,滑动堵塞40可以在第二通道H11内滑动,牵引线41的一端连接在滑动堵塞40上,另一端从第二接头21伸出,通过拉动牵引线41,可以通过牵引线41拉动滑动堵塞40向上运动,进而从第一位置向上滑动至第二位置。当滑动堵塞40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动堵塞40位于第二通孔H111的下方,如此,第二通孔H111与第一通道H10之间被滑动堵塞40所阻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于管饲喂奶,也即是,通过第一通道H10注入奶液,奶液从第一通道H10流向第一通孔H101,再从第一通孔H101流出至胃腔内,在此过程中,胃腔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通孔H101进入第一通道H10,再通过第一通多排出其体外,实现了在管饲喂奶的同时,进行气体引流,缓解胀气打嗝问题。
而当滑动堵塞4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动堵塞40位于第二通孔H111的上方,此时,第二通孔H111通过第二通道H11的下端与第一通道H10连通,并且,第二通道H11被滑动堵塞40密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操作,也即是,对第一通道H10进行抽真空,使得第一通道H10产生负压,由于第二通孔H111及第一通孔H101均与第一通道H10连通,所以,第一通孔H101及第二通孔H111均产生负压,第一通孔H101位于第二通孔H111的下方,通过第一通孔H101的负压作用,可以胃腔内的内容物吸入至第一通道H10,而第二通孔H111位于第一通孔H101的上方,可以吸入部分胃腔内的部分气体,如此,可以降低第一通道H10内部的负压,防止内部第一通道H10负压过大,造成胃的粘膜吸附在管体10的外壁而引起的第一通孔H101堵塞以及负压对粘膜造成的损伤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牵引线41拉动滑动堵塞4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可以实现管饲喂奶和胃肠减压的切换操作,并且,在不同操作下,利用第二通孔H111的不同作用,即气体引流和减小负压,进而实现了在不同操作下确保管饲喂奶和胃肠减压更加可靠,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丝30被构造成沿所述第二通道H11向内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滑动堵塞40从所述第二位置恢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也就是说,导丝30可以穿入至第一通道H10后,通过向内推动导丝30,则导丝30的下端可以对滑动堵塞40产生线下的作用力,使得滑动堵塞40从第二位置恢复至第一位置,如此,可以实现将胃肠减压操作切换至管饲喂奶操作之间的切换,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道H11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H101和第二通孔H111之间且敞开,如此,滑动堵塞40滑动至第一通孔H101和第二通孔H111之间时,即可处于第一位置,可以将第二通孔H111与第一通道H10之间阻断,而滑动堵塞40滑动至第一通孔H101上方时,第二通孔H111与第一通道H10之间即可连通,如此,方便于实现第二通孔H111与第一通道H10之间的连通和阻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牵引线41上从所述第二接头21伸出的一端设有第一标识件,用以标识所述滑动堵塞40从所述第一位置上行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牵引线41对应移动的距离。该第一标识件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标识件相隔预定间距设在牵引线41上。
在使用中,可以通过第一标识件的标识作用,来确认牵引线41拉动后滑动堵塞40是否从第一位置上行到第二位置,例如,拉动牵引线41,使得牵引线41上的两个第二标识件刚好露出至第一接头20外即可,此时,滑动堵塞40刚好从第一位置上行至第二位置,如此,利用第一标识件方便判断滑动堵塞40是否准确地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管体10的管壁设有显影线101及第一显影标记102,所述显影线101沿所述管体10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显影标记102对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H111处。
本实施例中,由于显影线101沿管体10的轴线方向延伸,所以,通过X光设备可以使得该显影线101显影,进而方便判断管体10的深度及位置,有利于胃管的插入操作。此外,由于第一显影标记102与第二通孔H111的位置对应,所以,通过第一显影标记102可以显示第二通孔H111的位置,确保第二通孔H111能够位于贲门下方,以便于能够排出胃腔内的气体。
有利地,管体10的管壁设有第二显影标记103,所述第二显影标记103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H101处,如此,通过第二显影标记103显示第一通孔H101的位置,确保第一通孔H101位于胃腔中。
更为有利地,第一显影标记102和第二显影标记103形成为环绕所述管体10的环形结构,采用环形结构,可以使得在不同角度下均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第一显影标记102和第二显影标记103,以便于进行位置的准确判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H101和第二通孔H111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H101及第二通孔H111均沿所述管体1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通孔H1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H101的直径。多个第一通孔H101可以方便奶液流出或者方便内容物的吸入,而多个第二通孔H111可以使得至少有一个第二通孔H111位于贲门下方,方便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近端、远端及在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近端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的预定距离处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设在所述远端,且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导丝,所述导丝适于经由所述第二接头穿入至所述第二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下端相贯通,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滑动堵塞及连接在所述滑动堵塞上的牵引线;
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第二通道延伸并从所述第二接头伸出,当所述牵引线向外拉动时,所述滑动堵塞自第一位置上行至第二位置;
当所述滑动堵塞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堵塞处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且封闭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被阻断;当所述滑动堵塞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堵塞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且打开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二通孔经由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被构造成沿所述第二通道向内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滑动堵塞从所述第二位置恢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且敞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上从所述第二接头伸出的一端设有第一标识件,用以标识所述滑动堵塞从所述第一位置上行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牵引线对应移动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壁设有显影线及第一显影标记,所述显影线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显影标记对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壁设有第二显影标记,所述第二显影标记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标记和第二显影标记形成为环绕所述管体的环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双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CN202120556453.8U 2021-03-17 2021-03-17 新生儿双腔胃管 Active CN215386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6453.8U CN215386915U (zh) 2021-03-17 2021-03-17 新生儿双腔胃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6453.8U CN215386915U (zh) 2021-03-17 2021-03-17 新生儿双腔胃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6915U true CN21538691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8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6453.8U Active CN215386915U (zh) 2021-03-17 2021-03-17 新生儿双腔胃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6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00369B1 (en) Gastrostomy tube
US6582395B1 (en) Feeding tube device and method
US5098378A (en) Method of jejunal feeding
US4781704A (en) Feeding tube assembly with collapsible outlet connector
US5318530A (en) Gastrointestinal tube with inflatable bolus
EP2745828B1 (en) Feeding tube with inflatable balloon component
WO2005076804A3 (en) Gastric aspirate intestinal feeding tube
US6960199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with a tube
US20030183234A1 (en) Resuscitation tube
US20090062771A1 (en) Balloon-tipped nasogastric feeding tube
US7628775B2 (en) Safety Y-port adaptor and medical cathete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US5871467A (en) Post-pyloric feeding tubes
CN215386915U (zh) 新生儿双腔胃管
CN211912254U (zh) 一种可以减少胃损伤的鼻胃管
CN113058137A (zh) 新生儿双腔胃管
CN213219296U (zh) 一种抗返流、封堵食管气管瘘的鼻胃管
US20210322280A1 (en) Feeding tube with inflatable balloon component and at least one of a carbon dioxide sampling line and a suction tube component
US20220151876A1 (en) Feeding tube
CN210205390U (zh) 消化内科用胃管
CN217366589U (zh) 鼻饲管的整体结构
CN217366590U (zh) 胃管的整体结构
CN206026848U (zh) 一种超声引导经鼻置入的双腔鼻胃管鼻空肠管复合导管
CN214969331U (zh) 一种带球囊的肠营养导管
CN215133688U (zh) 一种用于肠内营养的多腔导管
WO2018009662A1 (en) Enteral feeding tube with inflatable cuf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