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3655U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3655U
CN215383655U CN202023347667.9U CN202023347667U CN215383655U CN 215383655 U CN215383655 U CN 215383655U CN 202023347667 U CN202023347667 U CN 202023347667U CN 215383655 U CN215383655 U CN 215383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suction
air duct
ai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76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小云
严高仕
熊云龙
俞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ngkang Machinery & Electrical Produc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engkang Machinery & Electrical Produc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engkang Machinery & Electrical Produc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engkang Machinery & Electrical Produc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76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3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3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3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主机体;抽吸电机,安装于所述主机体内;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抽吸电机的上游侧;所述主机体包括机壳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水箱和风管,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游侧,所述主机体上形成有位于所述过滤组件上游侧的吸入风道以及位于所述抽吸电机下游侧的排风风道,所述风管与所述吸入风道和/或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清洁装置可操作在启动加热元件以进行烘干清洁模式和关闭加热元件以进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结构紧凑,使用便携并且可以实现多种清洁模式。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吸水、吸尘以及吹风等多种功能的便携式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清洁装置,如吸尘器,吸尘器的清洁原理是借助抽真空产生吸气作用,从地板、地毯、墙壁、家具及其他表面吸走尘屑、垃圾等杂物。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吸尘器主要以干式产品为主,通常不具有湿式清洁功能,无法适用于潮湿的地面、桌面或者其它有水渍的表面。
虽然市场上也有干湿两用的清洁装置,但是,一般都是工业级或者体积较大的清洁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不适合家用或者小空间的区域使用。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吹风干燥进行清洁的场合,也没有办法实现。
鉴于目前的清洁装置对于潮湿环境的应用以及针对不同清洁需求很有局限性,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清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的多功能的清洁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主机体;
抽吸电机,安装于所述主机体内;
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抽吸电机的上游侧;
所述主机体包括机壳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水箱和风管,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游侧,所述主机体上形成有位于所述过滤组件上游侧的吸入风道以及位于所述抽吸电机下游侧的排风风道,所述风管与所述吸入风道和/或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清洁装置可操作在启动加热元件以进行烘干清洁模式和关闭加热元件以进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入风道具有吸入口,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分别具有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吸入口与第一排风口相邻,所述第二排风口设置于机壳的侧部并且其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所述风管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或者连通吸入口而封闭第一排风口,以允许所述清洁装置在烘干清洁模式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管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均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第一风管能够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二风管能够连通吸入口并且封闭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风管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清洁装置可操作的启动所述加热元件以选择烘干清洁模式;所述第二风管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清洁装置可操作的选择抽吸清洁模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管内并沿着第一风管的出风方向在预设范围内延伸,所述第一风管的端部设有电连接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子,所述机壳上临近所述第一排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端子,所述第一风管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入风道具有吸入口,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分别具有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吸入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口冰并排设置,所述机壳上连接有排风盖,所述机壳上连接有排风盖,所述排风盖位于所述手柄和风管之间,所述排风盖可操作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排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上方设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按键以及至少三个显示灯,所述至少三个显示灯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功能按键的触发进行对应的发光显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箱包括容水部以及自容水部向上延伸的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过滤组件自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所述风管插入所述吸入口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颈部相邻或者相对的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壳上形成有手柄以及与所述手柄相邻的封闭的握持空间,所述抽吸电机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手柄和所述风管之间,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水箱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或者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与所述机壳可拆卸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箱上设有卡槽,所述机壳上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卡槽卡合以将所述水箱锁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释放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可操作的作用于所述卡块以解除所述水箱的锁定,所述机壳内还设有抵压所述水箱的弹出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卡块以及所述弹出按钮在机壳内沿着与所述抽吸电机轴向一致的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给所述抽吸电机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电源模块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或者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可拆卸的插入所述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弹性卡扣可释放的锁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水箱设置于电源模块远离所述手柄的一侧,并且所述水箱沿所述抽吸电机轴向的投影与所述电源模块和过滤组件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壳包括连接风管的第一端以及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可操作的封闭或者打开所述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盖板的另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水箱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主机体;
抽吸电机,安装于所述主机体内;
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抽吸电机的上游侧;
所述主机体包括机壳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水箱和风管,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游侧,所述主机体上形成有吸入口以及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吸入口与第一排风口相邻,所述第二排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所述风管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或者连通吸入口而封闭第一排风口,以允许所述清洁装置在至少吹风和抽吸两个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管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或者连通吸入口而封闭第一排风口,所述机壳上连接有排风盖,所述排风盖可操作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排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与所述风管的进出风方向呈角度,所述水箱沿着与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一致的方向与所述机壳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过滤组件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水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给所述抽吸电机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电源模块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可拆卸的插入所述电源容纳空间,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电源容纳空间底部并且所述水箱和电源模块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壳上形成有手柄以及与所述手柄相邻的封闭的握持空间,所述抽吸电机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手柄和所述风管之间,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箱上设有卡槽,所述机壳上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卡槽卡合以将所述水箱锁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释放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可操作的作用于所述卡块以解除所述水箱的锁定,所述机壳内还设有抵压所述水箱的弹出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卡块以及所述弹出按钮均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远离所述风管的一侧并且在机壳内沿着与所述抽吸电机轴向一致的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风管内并沿着风管的出风方向在预设范围内延伸,所述风管和机壳之间通过快接端子进行电连接,所述吹风清洁模式可选择启动所述加热元件以进行烘干清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箱包括容水部以及自容水部向上延伸的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过滤组件自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所述机壳内临近所述颈部的位置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围,所述风管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密封圈内。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清洁装置通过设置吸入风道和排风风道,并且风管与与吸入风道和/或排风风道连通,设置加热元件与排风风道连通,可选择吸入清洁模式和烘干清洁模式;而主机体上形成有吸入口以及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风管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或者连通吸入口而封闭第一排风口,清洁装置可旋转至少吹风和抽吸两个清洁模式,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多种清洁模式,而且整机结构设计紧凑,体积大大减小,可以方便在各种清洁环境使用。并且,通过合理设计清洁装置的主机体的构造,使得组装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清洁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清洁装置连接第一风管;
图3为图2中清洁装置的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清洁装置的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清洁装置的拆下风管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1中清洁装置的水箱的立体图;
图7为图2中清洁装置的连接第二风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洁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清洁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清洁装置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到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100,包括主机体10、安装于主机体内的抽吸电机20和过滤组件30,其中过滤组件30 位于抽吸电机20的上游侧,用于对吸入的气流进行过滤,过滤组件30可以是海帕过滤器,其设置于抽吸电机20的上游以防止大颗粒的灰尘或者水珠进入并且损坏抽吸电机20。
其中,主机体10包括机壳11以及连接于机壳11的水箱40和风管50,水箱40连接于过滤组件30的上游侧,用于收集吸入的水珠和/或被过滤组件30阻挡的颗粒物,水箱40可以是与机壳11固定连接,在水箱40底部留有可打开的排水口即可,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以方便清理积水和清洁水箱40。主机体10上形成有位于过滤组件30上游侧的吸入风道12以及位于抽吸电机20下游侧的排风风道,风管50可以与吸入风道12和排风风道均连通,风管50也可以设置对应的两个独立风道,通过吸入风道12抽吸的同时通过排风风道排风;或者风管50连通吸入风道12和排风风道中的一个,通过连接其它的风管或者管道附件来连通另一个;当然也可以是可选择的连通吸入风道12或排风风道,即通过改变风管的连接位置、遮挡风口等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以清洁装置放置于水平面上的上下方向为上下,设置风管的一侧为前,相对的另一侧为后,与上下和前后垂直的方向为左右两侧。
具体的,吸入风道12具有吸入口121,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排风风道131 和第二排风风道132,第一排风风道131和第二排风风道132分别具有第一排风口133和第二排风口134,吸入口121与第一排风口133相邻,第二排风口134设置于机壳11的侧部并且其出风方向与第一排风口133的出风方向不同,风管50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121和第一排风口133,或者连通吸入口121而封闭第一排风口133,以允许清洁装置在吹风清洁模式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在封闭第一排风口133的时候,可以从第二排风口134出风,第一排风口133打开时,可以选择关闭第二排风口134,以增强排出的风力。机壳11上连接有排风盖136,排风盖136也设置于机壳11的侧部,排风盖136可操作的打开或者关闭第二排风口134。其中,吹风清洁模式可以包括两种,即常温吹风清洁模式和烘干清洁模式,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加热元件60,加热元件60与排风风道连通,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60连通第一排风风道131,启动加热元60时即可选择烘干清洁模式,关闭加热元件 60时即可选择常温吹风清洁模式,也就是说,也可以无需封闭第一排风口133,通过控制加热元件60的开启与关闭实现两个清洁模式的切换,即清洁装置可操作在启动加热元件60以进行烘干清洁模式和关闭加热元件60以进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优选的,设置两个风管,通过更换风管来进行清洁模式的选择。其中,风管50包括第一风管51和第二风管52,第一风管51和第二风管52均可拆卸的连接于机壳11,第一风管51能够连通吸入口121和第一排风口133,第二风管52能够连通吸入口121并且封闭第一排风口133,第一风管51连接于机壳11,清洁装置100可操作的启动或者不启动加热元件以选择烘干清洁模式或吹风清洁模式;第二风管52连接于机壳,清洁装置可操作的选择抽吸清洁模式,抽吸清洁模式可以根据抽吸的风力设置多档调节。通过更换风管来封闭第一排风口133只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封闭第一排风口133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比如设置风口盖板,或者改变第一排风口的排风方向等等。
进一步的,加热元件60设置于第一风管51内并沿着第一风管51的出风方向在预设范围内延伸,这样第一风管51的出风口距离加热元件60更近,出风温度高,能够减小温度损失。加热元件60可以固定于发热体支架 61上,通过发热体支架61将热量快速释放,发热体支架61通过隔热材料 62固定到第一风管51上,以避免热量传递到第一风管51。第一风管51的端部设有电连接加热元件60的第一端子,机壳11上临近第一排风口133的位置设有第二端子,第一风管51连接于机壳11,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可以是2P快接端子,以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其中,第一风管51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风道511和第二风道512,分别连通排风风道的第一排风口133和吸入风道12的吸入口121,第一风道511沿着进出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风道512沿着进出风方向的长度,优选的,第二风道512沿着进出风方向的长度在第一风道511沿着进出风方向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以避免在吹风时会收到进风的影响。加热元件60设置于第一风道511内,加热元件60的延伸长度是第一风道511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烘干清洁。另外,第一风道511的出风口的面积大于第二风道512的进风口的面积,在烘干清洁减小进风的影响的同时提升烘干清洁的效率,而且第一风道511的出风口和第二风道512的进风口均相对于进出风方向倾斜设置,方便操作时与待清洁表面更好的接触。
配合参照图6所示,水箱40沿着与抽吸电机20的轴向一致的方向与机壳11可拆卸的连接,水箱40包括容水部41以及自容水部41向上延伸的颈部42,颈部42上设有第一开口43和第二开口44,过滤组件30自第一开口 43至少部分伸入到水箱40内,第二开口44与吸入口121连通,第一开口 43和第二开口44设置于颈部42相邻或者相对的面上,风管50插入吸入口 121并通过第二开口44与水箱40连通,这样,经吸入口121进入的颗粒物或污水等经过过滤组件30过滤后落入水箱40,清洁的空气进入抽吸电机 20,抽吸电机20的轴向与风管50的进出风方向呈角度,优选为垂直,从抽吸电机20远离过滤组件30的后端排出,清洁的空气同时还可以给电机散热,再经过排风风道从第一排风口133或者第二排风口134排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颈部42包括顶面以及连接在顶面和容水部41之间的侧面,第一开口43设置于顶面上,第二开口44设置于侧面上,这样,自吸入口进入的气流经过90度弯折后进入抽吸电机20,更容易对吸入物进行过滤,从而增加过滤组件的使用寿命,并且结构上可以使主机体10更加紧凑从而实现小型化。
为增强风管50连接于机壳11的稳定性以及整体风道的密封性,无论是第一风管51或第二风管52,风管50的管道插入到吸入口内部,机壳11上临近过滤组件30的位置安装有密封圈151,密封圈151的一部分抵接于水箱的颈部42,用于密封颈部42的第二开口44的外围,风管50的管道部分插入到密封圈151内,以实现从风管50到过滤组件30之间的风路的密封,同时,风管50的一部分与密封圈151接触,也增强了风管50安装于机壳11 上的稳定性。
机壳11上形成有手柄15以及与手柄15相邻的封闭的握持空间16,第二排风口134和排风盖136可以设置于机壳11上手柄15和风管50之间的位置,用户操作时不会受到排风的影响。抽吸电机20和过滤组件30位于手柄15和风管50之间,抽吸电机20的轴向与手柄15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水箱40沿着抽吸电机20的轴向与机壳11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手柄15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为与抽吸电机20的轴向大致垂直,以使用户握持的时候方便调节清洁装置的重心,而且水箱40设置成沿着抽吸电机20的轴向与机壳11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拆卸水箱40后无需拆卸过滤组件30即可实现对过滤组件初步的清洁,进一步延长过滤组件30的使用时间。另外,水箱40内还可以设置活动挡板46,活动挡板46允许吸入的水和颗粒物进入水箱并且限制水箱中的水或颗粒物从水箱返回到风管50。
进一步的,水箱40上设有卡槽45,机壳11上活动连接有卡块451,卡块451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45卡合以将水箱40锁定于机壳11,机壳 11上设有释放按钮155,释放按钮155可操作的作用于卡块451以解除水箱 40的锁定,机壳11内还设有抵压水箱40的弹出按钮156,释放按钮155、卡块451以及弹出按钮156在机壳11内沿着与抽吸电机20轴向一致的方向依次设置,以进一步利用机壳11内的空间,整体的设置更加紧凑。其中,释放按钮155可以位于握持空间16内,方便单手握持手柄15的同时操作释放水箱40。
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0还包括给抽吸电机20供电的电源模块70,机壳11内设有电源容纳空间17,电源模块70沿着与抽吸电机20轴向垂直的方向可拆卸的插入电源容纳空间17,电源模块70上设有弹性卡扣,电源模块通过弹性卡扣可释放的锁定于机壳11,水箱40设置于电源模块70远离手柄15的一侧,并且水箱40沿抽吸电机20轴向的投影与电源模块70和过滤组件30重叠。这样水箱40的容量更大,并且可以通过水箱40的底面将清洁装置100稳固的搁置于台面或者地面上。机壳11包括连接风管50的第一端以及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活动连接有盖板71,盖板71可操作的封闭或者打开电源容纳空间17,盖板71的一部分抵接在机壳11上,盖板71的另一部分抵接在水箱40上,设置盖板71可以将电源模块70隐藏于机壳11 内,防止电源模块70淋水并且整体外观更加简洁。电源模块可以是具有额定电压的电池包,如12V电池包、18V电池包、20V电池包以及24V电池包等等。具体的,盖板71与机壳1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机壳11内设有扭簧 72,扭簧72的一端抵接于机壳11,另一端连接于盖板71上,盖板71的内侧延伸出挡筋73,挡筋73和盖板71的内侧之间形成至少半封闭的容纳槽,扭簧72的另一端插入容纳槽中,扭簧72沿着使盖板71封闭电源容纳空间 17的方向作用力于盖板71,以使得盖板71与机壳11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防止因重力或者其它误操作而导致盖板71意外打开。
手柄15上方设有操作面板80,操作面板80上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按键 81以及至少三个显示灯82,至少三个显示灯82根据至少两个功能按键81 的触发进行对应的发光显示。本实施例中,机壳11上临近风管50的位置还设有照明灯,操作面板80上可以设置四个功能按键81,分别是主开关、模式按键、电量显示按键以及照明开关,显示灯82可以设置五个,分别用于故障显示、电量显示以及模式显示,比如设置三个显示灯用于模式显示,每个显示灯对应显示其中一种清洁模式,如抽吸清洁模式、烘干模式以及常温吹风清洁模式。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的显示灯或者根据多个显示灯的显示组合来指示清洁模式,清洁模式也可以有更多种,比如可以设置每种清洁模式有不同的挡位,如强力抽吸清洁模式,可以用于强力吸水和吸尘;常规抽吸清洁模式,可以用于一般的吸尘。当然,也可以基于发热元件60的功率选择强力烘干模式和一般烘干模式。
下面将具体介绍上述清洁装置100的使用过程,当用户需要采用烘干清洁模式时,操作排风盖136关闭排风口135,将第一风管51连接于机壳 11,通过操作面板80选择烘干清洁模式,加热元件60启动,外部的风会从第一风管51的第二风道512进入主机体10,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经过过滤组件30和抽吸电机20后从第一风道511排出。当用户需要采用抽吸清洁模式时,操作排风盖136打开排风口135,将第二风管52连接于机壳11,第一排风口133被封闭,通过操作面板80选择抽吸清洁模式,如强力吸尘和抽水模式或者常规吸尘模式,外部的风会从第二风管52进入主机体10,如图6所示箭头方向,经过过滤组件30和抽吸电机20后从第二排风道132 的第二排风口134排出。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清洁装置还可以在风管50上安装各种附件,如烘干时可在第一风管的出风口安装毛刷,抽水时可以在第二风管的进风口安装软管,以适用于狭窄的角落。另外,风管50或者机壳11二者之一上设置锁扣55,风管50或者机壳11二者之另一上设置锁槽56,通过锁扣55卡入锁槽56中将风管50锁定于机壳11上。
参照图8到图10所示,优选的另一种本实施例中,清洁装置200中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部件的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清洁装置200包括主机体10以及装于主机体10内的抽吸电机20和过滤组件30,过滤组件30位于抽吸电机20的上游侧。主机体10包括机壳11以及连接于机壳11的水箱40和风管50,水箱40连接于过滤组件30的上游侧,主机体10上形成有位于过滤组件30上游侧的吸入风道12以及位于抽吸电机20下游侧的排风风道13,风管50与吸入风道12和排风风道13均连通,清洁装置200还包括加热元件260,加热元件260与排风风道13连通,清洁装置可操作在启动加热元件260以进行烘干清洁模式和关闭加热元件260以进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加热元件260设置于机壳11内,并位于排风风道13内部,这样无需设置电连接端子,同样的,加热元件260可以固定于发热体支架上,通过发热体支架将热量快速释放,发热体支架通过隔热材料固定到机壳11 内部,以避免热量传递到机壳11。风管50可以只设置一个,风管50具有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风道511和第二风道512,第一风道511与排风风道13连通或者可选择的连通,可以在抽吸清洁模式时使第一风道511与排风风道 13断开连通,而在烘干清洁模式时使第一风道511与排风风道13连通。第二风道512与吸入风道12连通,第一风道511沿进出风方向的长度与第二风道512沿进出风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或者第二风道512沿进出风方向的长度略短,优选为是第一风道511的长度五分之四以上,其中第一风道511的出风口相对于出风方向大致垂直设置,第二风道512的出风口相对于进出风方向呈向水盒40方向倾斜的角度设置,这样在烘干清洁模式和抽吸清洁模式时减小相互影响。
当然也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来实现烘干清洁模式和抽吸清洁模式的切换,或者通过改变出风方向的方式,如第一风道511设置为相对于第二风道512独立的软管,或者机壳11或风管50上设置封闭排风风道13或第一风道511的挡风板,这里的封闭可以是完全的封堵,也可以是改变排风方向,使得排出的风不会从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排出,这样也不会对抽吸清洁模式有影响。
本实施例中,排风风道13包括独立的弯管风道,弯管风道固定于机壳 11内,一端连接抽吸电机20的出风端,另一端固定于机壳11并内与风管 50的第一风道511连通。机壳11上形成有手柄15以及与手柄15相邻的封闭的握持空间16,抽吸电机20和过滤组件30位于手柄15和风管50之间,抽吸电机20的轴向与手柄15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并且抽吸电机20的轴向与风管50的进出风方向一致,也可以是与第二风道512的进风方向一致,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抽吸电机20的轴向大致水平设置,水箱40沿着与抽吸电机2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与机壳11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手柄 15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为与抽吸电机20的轴向大致呈30度到60度的角度,以使用户握持的时候更加舒适,而且水箱40可设置成沿着与抽吸电机 2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与机壳11可拆卸的连接,如水箱40的颈部的顶部为开放式,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半圆形的开口,便于两端的连接和密封。
进一步的,水箱40上设有卡槽45,机壳11上活动连接有卡块451,卡块451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45卡合以将水箱40锁定于机壳11,机壳 11的底部设有释放按钮155,释放按钮155可操作的作用于卡块451以解除水箱40的锁定,其中释放按钮155的操作方向与卡块451的卡合方向一致,机壳11内还设有抵压水箱40的弹出按钮156,弹出按钮156设置两个,分别位于机壳11的两侧,释放按钮155、卡块451以及弹出按钮156在机壳 11内沿着与抽吸电机20轴向一致的方向依次设置,以进一步利用机壳11 内的空间,整体的设置更加紧凑。
机壳11内设有电源容纳空间17,电源模块70沿着与抽吸电机20轴向一致的方向可拆卸的插入电源容纳空间17,电源模块70上设有弹性卡扣,电源模块70通过弹性卡扣可释放的锁定于机壳11,水箱40可以与电源模块 70沿着抽吸电机20轴向前后设置。机壳11包括连接风管50的第一端以及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活动连接有盖板71,盖板71可操作的封闭或者打开电源容纳空间17,盖板71可以在扭簧的作用下保持抵接在机壳11上,设置盖板71可以将电源模块70隐藏于机壳内,防止电源模块70淋水并且整体外观更加简洁。
本实施例中,手柄15上方也可以设置操作面板80,具体的设置可以和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将具体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清洁装置的使用过程,当用户需要采用烘干清洁模式时,通过操作面板80选择烘干清洁模式,加热元件160启动,外部的风会从风管50的第二风道512进入主机体,如图9所示箭头方向,经过过滤组件30和抽吸电机20后从排风风道13和第一风道511排出。当用户需要采用抽吸清洁模式时,通过操作面板80选择抽吸清洁模式,如强力吸尘和抽水模式或者常规吸尘模式,外部的灰尘或者水珠会从风管50的第二风道512进入主机体,经过过滤组件30 和抽吸电机20后从排风风道13和第一风道512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可以根据加热元件是否启动选择不同的清洁模式,也可以基于风管的更换或者排风口的选择切换不同的清洁模式,方便用户在不同的清洁环境中使用,无需更换不同的清洁装置,节省用户的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结构设计紧凑,整机小型化,使用非常便携。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2)

1.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主机体;
抽吸电机,安装于所述主机体内;
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抽吸电机的上游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包括机壳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水箱和风管,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游侧,所述主机体上形成有位于所述过滤组件上游侧的吸入风道以及位于所述抽吸电机下游侧的排风风道,所述风管与所述吸入风道和/或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清洁装置可操作在启动加热元件以进行烘干清洁模式和关闭加热元件以进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排风风道可选择的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吸入风道连通,在所述抽吸清洁模式,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排风风道断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设置为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包括固定于机壳内的弯管风道,所述弯管风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抽吸电机的出风端,另一端固定于机壳内并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风道具有吸入口,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分别具有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吸入口与第一排风口相邻,所述第二排风口设置于机壳的侧部并且其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所述风管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或者连通吸入口而封闭第一排风口,以允许所述清洁装置在烘干清洁模式和抽吸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均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第一风管能够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二风管能够连通吸入口并且封闭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风管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清洁装置可操作的启动所述加热元件以选择烘干清洁模式;所述第二风管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清洁装置可操作的选择抽吸清洁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管内并沿着第一风管的出风方向在预设范围内延伸,所述第一风管的端部设有电连接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子,所述机壳上临近所述第一排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端子,所述第一风管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容水部以及自容水部向上延伸的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过滤组件自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所述风管插入所述吸入口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颈部相邻或者相对的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形成有手柄以及与所述手柄相邻的封闭的握持空间,所述抽吸电机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手柄和所述风管之间,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水箱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或者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与所述机壳可拆卸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设有卡槽,所述机壳上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卡槽卡合以将所述水箱锁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释放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可操作的作用于所述卡块以解除所述水箱的锁定,所述机壳内还设有抵压所述水箱的弹出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卡块以及所述弹出按钮在机壳内沿着与所述抽吸电机轴向一致的方向依次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风道具有吸入口,所述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分别具有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吸入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口冰并排设置,所述机壳上连接有排风盖,所述排风盖位于所述手柄和风管之间,所述排风盖可操作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排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方设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功能按键以及至少三个显示灯,所述至少三个显示灯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功能按键的触发进行对应的发光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所述抽吸电机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电源模块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或者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可拆卸的插入所述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弹性卡扣可释放的锁定于所述机壳,沿着抽吸电机的轴向,所述水箱设置于电源模块远离所述手柄的一侧,并且所述水箱沿所述抽吸电机轴向的投影与所述电源模块和过滤组件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连接风管的第一端以及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可操作的封闭或者打开所述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盖板的另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水箱上。
15.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主机体;
抽吸电机,安装于所述主机体内;
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抽吸电机的上游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包括机壳以及连接于所述机壳的水箱和风管,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游侧,所述主机体上形成有吸入口以及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吸入口与第一排风口相邻,所述第二排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所述风管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或者连通吸入口而封闭第一排风口,以允许所述清洁装置在至少吹风和抽吸两个清洁模式之间切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可选择的连通吸入口和第一排风口,或者连通吸入口而封闭第一排风口,所述机壳上连接有排风盖,所述排风盖可操作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排风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与所述风管的进出风方向呈角度,所述水箱沿着与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一致的方向与所述机壳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过滤组件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水箱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所述抽吸电机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源容纳空间,所述电源模块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可拆卸的插入所述电源容纳空间,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电源容纳空间底部并且所述水箱和电源模块沿着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形成有手柄以及与所述手柄相邻的封闭的握持空间,所述抽吸电机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手柄和所述风管之间,所述抽吸电机的轴向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设有卡槽,所述机壳上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卡槽卡合以将所述水箱锁定于所述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释放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可操作的作用于所述卡块以解除所述水箱的锁定,所述机壳内还设有抵压所述水箱的弹出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卡块以及所述弹出按钮均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远离所述风管的一侧并且在机壳内沿着与所述抽吸电机轴向一致的方向依次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风管内并沿着风管的出风方向在预设范围内延伸,所述风管和机壳之间通过快接端子进行电连接,所述吹风清洁模式可选择启动所述加热元件以进行烘干清洁。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容水部以及自容水部向上延伸的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过滤组件自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所述机壳内临近所述颈部的位置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围,所述风管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密封圈内。
CN202023347667.9U 2020-12-31 2020-12-31 清洁装置 Active CN215383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7667.9U CN215383655U (zh) 2020-12-31 2020-12-31 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7667.9U CN215383655U (zh) 2020-12-31 2020-12-31 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3655U true CN21538365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0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7667.9U Active CN215383655U (zh) 2020-12-31 2020-12-31 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3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9325B1 (ko) 스팀진공청소기
CN113440053B (zh) 清洁设备及手持清洁设备
WO2005084511B1 (en) Vacuum cleaner with detachable cyclonic vacuum module
WO2007104238A1 (fr) Aspirateur portatif
JP2010508885A (ja) ハンディ型真空掃除機
CN112704427A (zh) 清洁装置
CN215959668U (zh) 一种风道水箱组合结构、便携式清洁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CN108968797B (zh) 清洁设备
CN109567666B (zh) 清洁设备
CN215383655U (zh) 清洁装置
CN219594504U (zh) 组合式清洁设备及动力模块
CN218186658U (zh) 一种洗地机
KR20040075448A (ko) 공기청정기
CN215838813U (zh) 一种便携式清洁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CN115227156A (zh) 一种洗地机
CN212281194U (zh) 一种清洁机
CN212165714U (zh) 手持吸尘器
CN111317397A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8635901U (zh) 一种吸尘扫把
CN215838814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216628423U (zh) 一种主机和表面清洁设备
CN211985259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2066604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电源布局结构
CN220369933U (zh) 电器设备
CN210330460U (zh) 手持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