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2471U -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2471U
CN215372471U CN202121805549.XU CN202121805549U CN215372471U CN 215372471 U CN215372471 U CN 215372471U CN 202121805549 U CN202121805549 U CN 202121805549U CN 215372471 U CN215372471 U CN 215372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shale gas
flame tube
combustion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055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洲
徐永锋
蒋远山
王琪玮
谢菁
巩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055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2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2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2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包括燃烧组件,燃烧组件包括筒体、燃料入口、自然进气管、输入管、喷嘴、喷嘴阵列管、火焰筒、点火器,进气孔。燃料入口将页岩气输入喷嘴并通过喷嘴阵列管喷出,点火器将燃料点燃,自然进气管将空气输入筒体并通过进气孔输入火焰筒内,空气与燃料混合在火焰筒内燃烧,燃烧后的气流通过出气孔排出,当页岩气成分复杂不易燃烧充分时,通过输入管输入空气在强与燃料混合,确保最佳的燃烧效果,利于对页岩气进行燃烧,提高筒体整体的使用性能,T形杆带动滚珠与梯形块上的卡槽分离,向右移动保护壳,保护壳带动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槽相分离,此时可对筒体进行维修,方便安装和拆卸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气探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背景技术
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页岩气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目前成型的燃烧筒大都是在低海拔条件下的,目前还没有在高海拔条件适用的燃烧筒,燃烧筒在内地普遍应用,同时现有的燃烧筒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内部火焰筒的结构不利于对页岩气进行燃烧,不方便安装和拆卸维修,且没有备用点火器,为此,提出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包括燃烧组件,所述燃烧组件包括筒体、燃料入口、自然进气管、输入管、喷嘴、阵列管、火焰筒、点火器,进气孔;
所述筒体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燃料入口,所述筒体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多个自然进气管,所述筒体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输入管,所述燃料入口的右端延伸至筒体内并连通安装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右侧设有多个阵列管,所述筒体内设有火焰筒,所述喷嘴的右端延伸至火焰筒内,所述筒体的外侧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的端部延伸至火焰筒内,所述火焰筒上开设多个进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火焰筒的右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出气孔的设置能及时有效的将燃烧完毕的气体排出,提高筒体整体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烧组件上设有拆装组件,所述拆装组件包括保护壳、高温气体出口、矩形槽、限位块、T形杆、弹簧;
所述筒体上活动接触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右端设有高温气体出口,所述筒体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槽,所述筒体的外侧设有两个T形杆,所述T形杆的端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槽内,所述T形杆的一侧内壁与筒体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T形杆上,弹簧的设置,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形杆的端部嵌装有滚珠,所述筒体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滚珠的设置,减小了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梯形块,两个所述梯形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梯形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为倾斜面,所述滚珠与倾斜面滚动接触,所述T形杆与卡槽相卡装,T形杆的设置,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槽相卡装,限位块的设置,防止保护壳出现偏移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点火器的端部同一水平线,通孔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启动点火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将筒本安装固定,对筒体进行检查和调试,对点火器进行点火试验,筒体一切正常后开启工作即可,燃料入口将页岩气输入喷嘴并通过阵列管喷出,点火器将燃料点燃,自然进气管将空气输入筒体并通过进气孔输入火焰筒内,空气与燃料混合在火焰筒内燃烧,燃烧后的气流通过出气孔排出,当页岩气成分复杂不易燃烧充分时,通过输入管输入空气在强与燃料混合,确保最佳的燃烧效果,利于对页岩气进行燃烧,提高筒体整体的使用性能。
二、本实用新型T形杆带动滚珠与梯形块上的卡槽分离,向右移动保护壳,保护壳带动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槽相分离,此时可对筒体进行维修,方便安装和拆卸维修。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倾斜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保护壳隐藏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保护壳、限位块和梯形块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喷嘴、输入管、喷嘴阵列管和T形杆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燃烧组件;2、筒体;3、燃料入口;4、自然进气管;5、输入管;6、喷嘴;7、阵列管;8、火焰筒;9、点火器;10、进气孔;11、出气孔;12、拆装组件;13、保护壳;14、高温气体出口;15、矩形槽;16、限位块;17、T形杆;18、弹簧;19、滚珠;20、限位槽;21、梯形块;22、卡槽;2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包括燃烧组件1,燃烧组件1包括筒体2、燃料入口3、自然进气管4、输入管5、喷嘴6、阵列管7、火焰筒8、点火器9,进气孔10;
筒体2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燃料入口3,筒体2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多个自然进气管4,筒体2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输入管5,燃料入口3的右端延伸至筒体2内并连通安装有喷嘴6,喷嘴6的右侧设有多个阵列管7,筒体2内设有火焰筒8,喷嘴6的右端延伸至火焰筒8内,筒体2的外侧设有点火器9,点火器9的端部延伸至火焰筒8内,火焰筒8上开设多个进气孔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火焰筒8的右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1,出气孔11的设置能及时有效的将燃烧完毕的气体排出,提高筒体2整体的使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燃烧组件1上设有拆装组件12,拆装组件12包括保护壳13、高温气体出口14、矩形槽15、限位块16、T形杆17、弹簧18;
筒体2上活动接触有保护壳13,保护壳13的右端设有高温气体出口14,筒体2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槽15,筒体2的外侧设有两个T形杆17,T形杆17的端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槽15内,T形杆17的一侧内壁与筒体2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8,弹簧18活动套设在对应的T形杆17上,高温气体出口14对出气孔11排出的火焰起到束缚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T形杆17的端部嵌装有滚珠19,筒体2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20,限位槽20的设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壳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梯形块21,两个梯形块2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22,两个梯形块2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为倾斜面,滚珠19与倾斜面滚动接触,T形杆17与卡槽22相卡装,滚珠19的设置,减小了摩擦力,卡槽22的设置,便于固定快速固定保护壳13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筒体2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20,保护壳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16,限位块16与对应的限位槽20相卡装,限位槽20的设置,防止保护壳13出现偏移的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壳13上开设有通孔23,通孔23与点火器9的端部同一水平线,通孔23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启动点火器9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点火器9的型号LDH一N一20。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使用时,首先将筒体2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固定,对筒体2进行检查和调试,对点火器9进行点火试验,筒体2一切正常后开启工作即可,其中保护壳13方便内部零件的安装,对内部形成保护作用,燃料入口3将页岩气输入喷嘴6并通过阵列管7喷出,点火器9将燃料点燃,自然进气管4将空气输入筒体2并通过进气孔10输入火焰筒8内,空气与燃料混合在火焰筒8内燃烧,燃烧后的气流通过出气孔11排出,当页岩气成分复杂不易燃烧充分时,通过输入管5输入空气在强与燃料混合,确保最佳的燃烧效果,提高筒体2整体的使用性能;
当需要拆卸保护壳13对筒体2进行维修时,拉动T形杆17,T形杆17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弹簧18进行拉伸,T形杆17带动滚珠19与梯形块21上的卡槽22相分离,紧接着向右移动保护壳13,保护壳13带动限位块16与对应的限位槽20相分离,此时可对筒体2进行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包括燃烧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组件(1)包括筒体(2)、燃料入口(3)、自然进气管(4)、输入管(5)、喷嘴(6)、阵列管(7)、火焰筒(8)、点火器(9),进气孔(10);
所述筒体(2)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燃料入口(3),所述筒体(2)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多个自然进气管(4),所述筒体(2)的左侧连通并安装有输入管(5),所述燃料入口(3)的右端延伸至筒体(2)内并连通安装有喷嘴(6),所述喷嘴(6)的右侧设有多个阵列管(7),所述筒体(2)内设有火焰筒(8),所述喷嘴(6)的右端延伸至火焰筒(8)内,所述筒体(2)的外侧设有点火器(9),所述点火器(9)的端部延伸至火焰筒(8)内,所述火焰筒(8)上开设多个进气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8)的右端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组件(1)上设有拆装组件(12),所述拆装组件(12)包括保护壳(13)、高温气体出口(14)、矩形槽(15)、限位块(16)、T形杆(17)、弹簧(18);
所述筒体(2)上活动接触有保护壳(13),所述保护壳(13)的右端设有高温气体出口(14),所述筒体(2)上开设有两个矩形槽(15),所述筒体(2)的外侧设有两个T形杆(17),所述T形杆(17)的端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槽(15)内,所述T形杆(17)的一侧内壁与筒体(2)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活动套设在对应的T形杆(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17)的端部嵌装有滚珠(19),所述筒体(2)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梯形块(21),两个所述梯形块(2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22),两个所述梯形块(2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为倾斜面,所述滚珠(19)与倾斜面滚动接触,所述T形杆(17)与卡槽(22)相卡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与对应的限位槽(20)相卡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3)上开设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与点火器(9)的端部同一水平线。
CN202121805549.XU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Active CN215372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5549.XU CN215372471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5549.XU CN215372471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2471U true CN215372471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5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05549.XU Active CN215372471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2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1953C (zh) 微油等离子复合点火、稳燃方法及装置
CN203731411U (zh) 工业炉窑用富氧助燃节能燃烧器
FI126301B (fi) Polttomoottorikone
CN215372471U (zh) 一种页岩气井试气用的燃烧筒结构
JP3116948U (ja) 石炭ボイラ用の点火燃焼装置
CN201844417U (zh) 一种煤粉锅炉富氧点火装置
CN200961855Y (zh) 等离子煤粉燃烧器
CN106246356B (zh) 用于液体冲压发动机带火焰稳定功能的点火装置
CN201166365Y (zh) 氨火炬燃烧器
CN205543691U (zh) 小型非冷却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
CN201180580Y (zh) 预燃室
CN2646575Y (zh) 煤粉锅炉直流燃烧器点火装置
CN209622767U (zh) 中频加热稳燃煤粉燃烧器
CN101021319A (zh) 一种浓淡节油点火煤粉燃烧器
CN203223916U (zh) 两级火焰安全长明灯
CN220597548U (zh) 一种快拆式高炉火炬
CN208886831U (zh) 一种用于启动锅炉的点火装置
CN205698986U (zh) 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燃烧器
CN106351767B (zh) 一种可稳定点火器末端火焰的液体冲压发动机点火装置
CN217899865U (zh) 一种恒温燃烧器的火排
CN111609412B (zh) 一种锅炉辅助燃烧结构
CN207350334U (zh) 一种用于纯氢气保护罩式炉中的两次进风燃烧装置
CN202692034U (zh) 一种直接点火内燃式煤粉燃烧器
CN206987954U (zh) 一种助燃器
CN206637654U (zh) 一种结构简洁的压电点火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