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51479U -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51479U
CN215351479U CN202120650586.1U CN202120650586U CN215351479U CN 215351479 U CN215351479 U CN 215351479U CN 202120650586 U CN202120650586 U CN 202120650586U CN 215351479 U CN215351479 U CN 215351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delivery system
catheter delivery
balloon cathet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05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波
刁林茂
杨光
胡思宁
马丽佳
赵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favour Beijing Medical Co ltd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Medfavour Beijing Medical Co ltd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favour Beijing Medical Co ltd,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Medfavour Beiji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05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51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51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51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包括内球囊、外球囊和输送管。内球囊套设在外球囊的内部;内球囊为密闭表面;外球囊的表面具有多个贯穿孔;输送管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和第二腔;外球囊的内壁与内球囊的外壁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与第一腔连接,第二腔与内球囊的内部空间连接。其能够简单高效地提高药物吸收率。

Description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药物球囊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可抑制扩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再狭窄的发生。
球囊本体全身均覆盖有药物。在折叠状态下,一部分药物被折叠在内不与血管壁接触;在充盈状态下,被折叠在内的药物展露出来与血管壁接触。
然而现有的药物球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药物吸收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能够简单高效地提高药物吸收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包括:
内球囊和外球囊,所述内球囊套设在所述外球囊的内部;所述内球囊为密闭表面;所述外球囊的表面具有多个贯穿孔;
以及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外球囊的内壁与所述内球囊的外壁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腔连接,所述第二腔与所述内球囊的内部空间连接。
本方案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具有相互套设的内球囊和外球囊,其中内球囊位于外球囊的内部。内球囊和外球囊均具有加压膨胀和泄压收缩的两种状态。且这里的内球囊为密闭结构,当内球囊和外球囊均未加压时,二者均为收缩状态,如此能够使得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方便地移动至血管病变部位。当内球囊到达血管病变部位加压膨胀,球囊撑开压迫血管壁,使球囊位置固定,从而保障外球囊也能够准确地固定在血管病变部位。随后通过第一腔输送药液,这时一方面外球囊也会膨胀撑开压迫血管壁,从而保障整个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位置准确;另一方面药液通过第一腔能够从外球囊的贯穿孔准确地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进一步的,在缓慢给外层球囊加压,同时通过另一个压力泵减小内层球囊的压力,调节两个压力泵的压力,使球囊给血管壁的压力值基本不变,达到稳定输出药液的作用。综上,这样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内球囊主要用于定位,外球囊主要用于输送药液,二者相互配合保障了药液能够高效准确地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确保了药物的吸收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球囊靠近所述外球囊的外壁具有多个凸起颗粒。
当外层球囊供给药物时,内层球囊表面的小凸起会分离开内外两层球囊,使两层球囊壁不会贴合在一起,给药液提供通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外球囊的径向方向,多个所述贯穿孔均呈带状分布形成孔带。
孔带形状的贯穿孔,能够确保药液集中地输送至血管病变部位,从而进一步提高血管的药物吸收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孔带为沿所述外球囊的径向方向的矩形带状。
矩形带状能够保障外球囊周向方向与血管内壁贴和,从而进一步保障药液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确保了药液的吸收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还包括定位环;
沿所述外球囊的轴向方向,所述定位环设置所述孔带的两侧。
定位环具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内球囊和外球囊能够准确地固定在血管病变部位;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孔带与血管病变部位准确地配合,从而确保血管病变部位能够高效地吸收药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环为不透射线标记环;
所述不透射线标记环设置在所述孔带的轴向的两侧。
不透射线标记环能够在射线的照射下准确地定位孔带的位置,从而确保内球囊和外球囊能够准确地固定在血管病变部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导丝的第三腔;
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均相互独立,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还包括手柄;
所述手柄包括三个进口和三个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一一对应;三个所述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三腔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的进口均连接有鲁尔接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为0.1mm~1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方案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包括内球囊、外球囊和输送管。内球囊和外球囊均具有加压膨胀和泄压收缩的两种状态。这里的内球囊和外球囊在未加压时处于收缩状态,如此使得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方便地移动至血管病变部位。当内球囊到达血管病变部位后加压膨胀,内球囊撑开压迫血管壁,使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位置固定。外球囊通过第一腔进行输送药液,且外球囊也会膨胀撑开压迫血管壁,如此使得外球囊能够自己定位血管病变部位,还能够使得药液从外球囊的贯穿孔准确地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在缓慢给外层球囊加压,同时通过另一个压力泵减小内层球囊的压力,调节两个压力泵的压力,使球囊给血管壁的压力值基本不变,达到稳定输出药液的作用。
综上,这样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同时药液吸收率高,因此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0-内球囊;200-外球囊;201-贯穿孔;210-孔带;300-输送管;310-第一腔;320-第二腔;330-第三腔;400-定位环;500-手柄;510-鲁尔接头;20-血管病变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药物球囊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可抑制扩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再狭窄的发生。对于病变的小血管,不能使用支架治疗,则可通过药物球囊治疗病变的小血管,有近期手术者发生血管狭窄也可以使用药物球囊。
药物球囊在介入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使用支架治疗者发现还有残余的狭窄,也可以使用药物球囊。使用支架治疗后,支架在治疗中未能充分扩张,导致小于参考的直径时,可以使用药物球囊补救。在放好支架后发现支架与血管壁贴合不佳的时候,对于有血管发生钙化性病变者,也可以使用药物球囊治疗。
“药物球囊”最早于2009年欧洲首先应用,球囊本体全身均覆盖有药物。在折叠状态下,一部分药物被折叠在内不与血管壁接触;在充盈状态下,被折叠在内的药物展露出来与血管壁接触。
药物球囊发挥作用主要与其表面覆盖的药物有关。这种药物基本上都是“紫杉醇”,可以迅速被吸收、具有持续的抑制细胞生长作用。
目前传统药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药物吸收率不高,通常被人体血管壁吸收的药量只占单个药物球囊总药量的5%~10%左右,有30%~60%的药量在球囊进出血管时被血液冲刷或吸收掉,还有部分药液在药球撤出病变部位时,虽然留在了病变血管内壁上,但还没来的及被血管吸收,就被血液冲刷掉。只有被病变血管吸收的紫杉醇才有治疗作用,所以目前药物球囊上的紫杉醇利用率极低,要想药量足够只能增大球囊的上药量,但紫杉醇作为抗癌药物,过量吸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对此,特研发此球囊解决大大提高紫杉醇的利用率。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包括内球囊100、外球囊200和输送管300。
内球囊100套设在外球囊200的内部;内球囊100为密闭表面;外球囊200的表面具有多个贯穿孔201;
输送管30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310和第二腔320;外球囊200的内壁与内球囊100的外壁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与第一腔310连接,第二腔320与内球囊100的内部空间连接。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药物球囊为是在撑开的球囊表面喷涂药物,然后把球囊压缩,压缩后的球囊表面呈褶皱状态,部分药物被藏在褶皱的缝隙里,球囊进入血管时,褶皱内的药物短时间内不会接触到血液,所以被保存下来,直到球囊到达病变部位被打开时,药物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并且被血管吸收。
药物球囊进入血管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及球囊褶皱的面积都会极大的影响药物吸收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本方案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具有相互套设的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其中内球囊100位于外球囊200的内部。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均具有加压膨胀和泄压收缩的两种状态。且这里的内球囊100为密闭结构,当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均未加压时,二者均为收缩状态,如此能够使得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方便地移动至血管病变部位20。
当内球囊100到达血管病变部位20加压膨胀,球囊撑开压迫血管壁,使球囊位置固定,从而保障外球囊200也能够准确地固定在血管病变部位20。随后通过第一腔310输送药液,这时一方面外球囊200也会膨胀撑开压迫血管壁,从而保障整个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的位置准确;另一方面药液通过第一腔310能够从外球囊200的贯穿孔201准确地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20。
进一步的,在缓慢给外层球囊加压,同时通过另一个压力泵减小内层球囊的压力,调节两个压力泵的压力,使球囊给血管壁的压力值基本不变,达到稳定输出药液的作用。
这样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的内球囊100主要用于定位,外球囊200主要用于输送药液,二者相互配合保障了药液能够高效准确地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20,确保了药物的吸收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请参照图1至图3,以了解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的更多结构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多个贯穿孔201为均匀分布在外球囊200的销孔,其贯穿孔201的直径为0.1mm~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内球囊100靠近外球囊200的外壁具有多个凸起颗粒。
当外层球囊供给药物时,内层球囊表面的小凸起会分离开内外两层球囊,使两层球囊壁不会贴合在一起,给药液提供通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沿外球囊200的径向方向,多个贯穿孔201均呈带状分布形成孔带210。孔带210形状的贯穿孔201,能够确保药液集中地输送至血管病变部位20,从而进一步提高血管的药物吸收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贯穿孔201的孔径可以是不同的,进一步的,贯穿孔201的可以是不呈带状分布,只要外球囊200能够释放药液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孔带210为沿外球囊200的径向方向的矩形带状。
矩形带状能够保障外球囊200周向方向与血管内壁贴和,从而进一步保障药液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20,确保了药液的吸收率。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孔带21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还包括定位环400;沿外球囊200的轴向方向,定位环400设置孔带210的两侧。
定位环400具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能够准确地固定在血管病变部位20;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孔带210与血管病变部位20准确地配合,从而确保血管病变部位20能够高效地吸收药液。
可选的,定位环400为不透射线标记环;不透射线标记环设置在孔带210的轴向的两侧。
不透射线标记环能够在射线的照射下准确地定位孔带210的位置,从而确保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能够准确地固定在血管病变部位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还包括用于容纳导丝的第三腔330;第一腔310、第二腔320和第三腔330均相互独立,定位环400设置在第三腔330上。
进一步的,输送管300的第一腔310、第二腔320和第三腔330均为独立的管路结构。
其中,第二腔320套设在第一腔310内部,第三腔330套设在第二腔320的内部。第三腔330仅头端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还包括手柄500;手柄500包括三个进口和三个出口,进口和出口一一对应;三个出口分别与第一腔310、第二腔320和第三腔330连接。手柄500的设置能够保障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单独加压,且相互不干扰,同时提高了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手柄500的进口均连接有鲁尔接头510。
手术时,将外球囊200送达血管病变部位20,通过显影环定位好外球囊200位置,使外球囊200小孔对准血管病变处。
用压力泵给内球囊100打压,内球囊100撑开压迫血管壁,使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位置固定。用压力泵给外球囊200注射用于治疗的药液(通常为紫杉醇或者雷帕霉素),缓慢给外球囊200加压,同时通过另一个压力泵减小内球囊100的压力,调节两个压力泵的压力,使内外球囊200整体给血管壁的压力值基本不变,达到稳定输出药液的作用。
当外球囊200供给药物时,内球囊100表面的凸起颗粒会分离开内外两层球囊,使两层球囊壁不会贴合在一起,给药液提供通路。
外球囊200内的药液会通过外球囊200表面的贯穿孔201,与血管壁直接接触,方便血管壁对药液的吸收,起到治疗的作用。
球囊给药10S~1000S(根据病情由术者决定)后,球囊泄压,取出球囊,完成手术。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与传统药物球囊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药物球囊在手术时,可以有效减少人体非病变部位对紫杉醇等药物80%~90%吸收量,极大地减小了紫杉醇等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双层球囊,内层球囊表面有凸起,增大内外两层球囊的间隙,外层球囊表面小孔,可以使药液与病变部位直接接触。
独特的手柄500可以给内外层球囊单独加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球囊(100)和外球囊(200),所述内球囊(100)套设在所述外球囊(200)的内部;所述内球囊(100)为密闭表面;所述外球囊(200)的表面具有多个贯穿孔(201);
以及输送管(300),所述输送管(300)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310)和第二腔(320);所述外球囊(200)的内壁与所述内球囊(100)的外壁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腔(310)连接,所述第二腔(320)与所述内球囊(100)的内部空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球囊(100)靠近所述外球囊(200)的外壁具有多个凸起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外球囊(200)的径向方向,多个所述贯穿孔(201)均呈带状分布形成孔带(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带(210)为沿所述外球囊(200)的径向方向的矩形带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还包括定位环(400);
沿所述外球囊(200)的轴向方向,所述定位环(400)设置所述孔带(21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环(400)为不透射线标记环;
所述不透射线标记环设置在所述孔带(210)的轴向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纳导丝的第三腔(330);
所述第一腔(310)、所述第二腔(320)和所述第三腔(330)均相互独立,所述定位环(400)设置在所述第三腔(3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还包括手柄(500);
所述手柄(500)包括三个进口和三个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一一对应;三个所述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310)、所述第二腔(320)和所述第三腔(33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500)的进口均连接有鲁尔接头(5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孔(201)的直径为0.1mm~1mm。
CN202120650586.1U 2021-03-30 2021-03-30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Active CN215351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586.1U CN215351479U (zh) 2021-03-30 2021-03-30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586.1U CN215351479U (zh) 2021-03-30 2021-03-30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51479U true CN215351479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2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0586.1U Active CN215351479U (zh) 2021-03-30 2021-03-30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514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9288A (zh) * 2022-08-25 2022-09-23 上海脉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肾动脉消融系统
CN117258121A (zh) * 2023-11-22 2023-12-22 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药腔双层药物球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9288A (zh) * 2022-08-25 2022-09-23 上海脉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肾动脉消融系统
CN115089288B (zh) * 2022-08-25 2022-11-15 上海脉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肾动脉消融系统
CN117258121A (zh) * 2023-11-22 2023-12-22 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药腔双层药物球囊
CN117258121B (zh) * 2023-11-22 2024-02-02 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药腔双层药物球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51479U (zh) 双层球囊导管输送系统
US5759174A (en) Angioplasty balloon with an expandable external radiopaque marker band
JP7467797B2 (ja) カッティングバルーン及び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7708753B2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extendable dilation wire
AU614976B2 (en) Limacon geometry balloon angioplasty catheter system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108684B2 (en) Drug delivery balloon catheter
US6379365B1 (en) Stent delivery catheter system having grooved shaft
EP1363694B1 (en) Catheter assembly with substantially circular dual balloons
EP0826395A1 (en) Device for loading and centering a vascular radiation therapy source
CN110548211B (zh) 一种带封堵功能的药物球囊导管
CN110548212B (zh) 一种具有自灌注功能的双球囊导管
CN213589483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JP2008506506A (ja) カテーテル・バルーン・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4082085A (zh) 一种预扩式双层药物灌注球囊扩张导管
CN209137002U (zh) 一种药物球囊
CN207928567U (zh) 一种定向挤压球囊扩张导管
CN112516438A (zh) 一种双作用球囊导管
US10646364B2 (en) Catheter
CN208911235U (zh) 多导丝药物球囊扩张导管
CN105726175B (zh) 一种用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特型主支球囊支架系统
US10258489B2 (en) Angioplasty anchor and/or marker balloon stent cath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9751902U (zh) 一种介入医学球囊扩张导管
CN212522673U (zh) 球囊导管
CN102553062A (zh) 一种药物输送装置
ODA et al. “Fork” stenting for bifurcational le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