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5781U -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5781U
CN215345781U CN202121540507.8U CN202121540507U CN215345781U CN 215345781 U CN215345781 U CN 215345781U CN 202121540507 U CN202121540507 U CN 202121540507U CN 215345781 U CN215345781 U CN 215345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seed
assembly
vibration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05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Kairuot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Kairuot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Kairuot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Kairuot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05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5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5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5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属于穴盘播种设备领域,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在输送带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打孔组件、播种组件以及振动给种组件,所述打孔组件、播种组件以及振动给种组件分别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打孔组件用于将装满基质的穴盘进行打孔操作,所述播种组件用于将种子播种到穴盘的打孔处,所述振动给种组件用于为播种组件输送种子,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操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穴盘播种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背景技术
穴盘育种是二十世纪以来育种领域的重要进步,是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在我国被列为"七五"和"八五"期间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穴盘育种能够极大的提高育种的效率,减少人工百分之八十以上,极大的为企业节省成本。目前的育种装置结构相对复杂,给种部件为吸种槽添加种子时往往不能均匀的添加,容易对后续的播种过程造成影响。因此怎样能够更加均匀的为吸种槽补给种子且简化整机的结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均匀为吸种槽补给种子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在输送带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打孔组件、播种组件以及振动给种组件,所述打孔组件、播种组件以及振动给种组件分别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
所述打孔组件用于将装满基质的穴盘进行打孔操作;
所述播种组件用于将种子播种到穴盘的打孔处;
所述振动给种组件用于为播种组件输送种子。
进一步,所述打孔组件包括打孔机架、打孔排和打孔气缸,所述打孔机架跨设在输送带的两侧,所述打孔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打孔机架固连,所述打孔排与打孔气缸的活塞端固连,所述打孔排上设置有多个打孔头,用于将穴盘内的基质进行打孔。
进一步,所述打孔排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垂直设置,所述打孔头沿打孔排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打孔头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横截面成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播种组件包括种子盘、落种排和吸种气缸,所述落种排和吸种气缸分别通过跨设于输送带两侧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与机架固连,所述种子盘通过设置在支架一上的支撑板与支架一固连,吸种气缸的活塞端固设有吸种排。
进一步,所述吸种排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吸嘴,且吸嘴与气源连接,用于吸取种子。
进一步,所述落种排上设置有多个落种管与吸嘴相配合,所述吸嘴以及落种管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振动给种组件通过给种机架与机架固连,其包括给种仓、设置在给种仓下方的振动支撑座,所述给种仓通过振动支撑座与给种机架固连,在给种仓一侧设置有与给种仓连通的给种槽,所述给种槽设置在种子盘上方与种子盘相配合,所述振动支撑座与给种机架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振动支撑座内设置有激振器和电机,用于驱动位于种槽内的种子进入接种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输送带的上方沿着穴盘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打孔组件、播种组件以及振动给种组件,分别对穴盘中的基质进行打孔、进行播种以及给播种组件补给种子,具有结构紧凑,便于操作的特点。
2、振动给种组件包括给种仓以及振动支撑座,振动支撑座内设置有激振器,激振器开启,种子随给种仓的振动不断的输送至种子盘中,具有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的特点。
3、给种仓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排种阀门与给种仓相连通,该排种阀门采用电磁阀,实现种子补给过程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2-输送带、3-打孔组件、301-打孔机架、302-打孔排、303-打孔气缸、304-打孔头、4-播种组件、401-种子盘、402-落种排、403-吸种排、404-支架一、405-落种管、406-支架二、407-吸种气缸、408-吸嘴、5-振动给种组件、501-给种机架、502-给种仓、503-振动支撑座、504-给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2沿着穴盘的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带2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打孔组件3、播种组件4以及振动给种组件5,所述打孔组件3、播种组件4以及振动给种组件5分别沿着输送带2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打孔组件3用于将装满基质的穴盘进行打孔操作,所述播种组件4用于将种子播种到穴盘的打孔处;所述振动给种组件用于为播种组件4输送种子。
所述打孔组件3包括打孔机架301、打孔排302以及打孔气缸303,所述打孔机架301设置在输送带2的两侧,且其跨设于输送带2的上方,所述打孔气缸303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具体地,其打孔气缸303的缸体端与打孔机架301固连,其活塞端303朝向输送带2的方向设置,同时在打孔气缸303的活塞端固定有打孔排302,且所述打孔排302平行于输送带2的水平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排302以及输送带2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打孔排302与输送带2的运动方向相垂直设置。具体地,所述打孔排302成长条状设置,其靠近输送带2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打孔头304,所述多个打孔头304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多个打孔头304沿着打孔排3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头304包括成一体结构的固定头和接触头,所述固定头与打孔排302垂直固连,接触头远离打孔排302的一端与位于穴盘中的基质接触,所述接触头的横截面小于固定头的横截面。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头304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打孔头304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所述播种组件4包括种子盘401、落种排402和吸种排403,所述落种排402通过支架一404与机架1固连,所述支架一404跨设在输送带2的两侧,同时,落种排40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支架一404固连,所述种子盘401通过支撑板与支架一404固连,用于盛放待播种的种子。在落种排402上沿着落种排4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落种管405,所述落种管405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便于种子沿着落种管405的长度方向下落,且落种管405靠近输送带2的一端位于穴盘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落种管405靠近输送带2的一端位于穴盘正上方1cm高度处,能够有效的防治种子从穴盘中崩出,保证种子顺利的播种至穴盘中。
所述吸种排403通过吸种气缸407与支架二406固连,支架一和支架二均跨设于输送带的两侧且两者平行设置,所述支架二406设置在打孔机架301与支架一404之间,且其位于靠近支架一404的一侧,吸种气缸407固设于支架二406上且其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吸种气缸407的缸体端与支架二406固定连接,其活塞端固定有吸种排403,用于吸取种子,具体地,所述吸种排403成长条状,在吸种排403靠近输送带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吸嘴408,所述吸嘴408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同时,所述吸嘴408的一端通过吸种排403与气源相连通,其另一端用于和种子相接触。吸种排403随着吸种气缸407的活塞伸出,吸嘴恰好位于种子盘401的正上方,吸种气缸407的活塞端收缩,吸嘴恰好位于落种管405的正上方。也就是说,吸种气缸407的活塞端伸出,气源接通,吸嘴即可吸取落种盘401内的种子;吸种气缸407的活塞端收缩至落种管405的正上方,气源断开,即可将吸嘴处的种子释放至落种管405中,即可完成播种操作。
所述振动给种组件5通过给种机架501与机架1固连,所述给种机架501跨设于输送带2的两侧,所述振动给种组件5包括给种仓502、设置在给种仓502下方的振动支撑座503,所述给种仓502通过振动支撑座503与给种机架501固连。具体地,给种仓502的底部与振动支撑座503固定连接,同时,在给种仓502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给种槽504,所述给种槽504与给种仓502相连通,且给种槽504延伸至种子盘401的上方与种子盘401相配合,将给种仓502中的种子输送至种子盘401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给种槽504成一端开口的抽屉状,此外在给种仓502的一侧设置有排种阀门与给种仓502相连通。所述振动支撑座503的底部通过弹簧与给种机架501连接,同时,在振动支撑座503内设置有电机和激振器,电机的输出端与激振器连接,用于驱动激振器振动,有利于给种仓502释放的种子落入给种槽504内。本实施例中,给种槽504开口的一端设置在种子盘401的正上方,落入给种槽504内的种子在不断的振动下逐渐向给种槽504的开口一端运动,并最终下落至种子盘401内,完成种子盘401内种子的供给。本实施例中,所述激振器采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激振器,排种阀门采用电磁阀,所述种子仓的横截面成矩形设置。
在使用该简易穴盘播种机时,将装有基质的穴盘放置到输送带2上,开启输送带2,打孔组件3为穴盘中的基质打孔,随着输送带2的不断运动,打完孔的穴盘被输送至播种组件4处,振动给料组件5为种子盘401输送种子,吸嘴吸取种子并将种子释放至落种管405中,将种子播种至穴盘中,即可。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输送带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打孔组件、播种组件以及振动给种组件,所述打孔组件、播种组件以及振动给种组件分别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
所述打孔组件用于将装满基质的穴盘进行打孔操作;
所述播种组件用于将种子播种到穴盘的打孔处;
所述振动给种组件用于为播种组件输送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组件包括打孔机架、打孔排和打孔气缸,所述打孔机架跨设在输送带的两侧,所述打孔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打孔机架固连,所述打孔排与打孔气缸的活塞端固连,所述打孔排上设置有多个打孔头,用于将穴盘内的基质进行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排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垂直设置,所述打孔头沿打孔排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头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横截面成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组件包括种子盘、落种排和吸种气缸,所述落种排和吸种气缸分别通过跨设于输送带两侧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与机架固连,所述种子盘通过设置在支架一上的支撑板与支架一固连,吸种气缸的活塞端固设有吸种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种排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吸嘴,且吸嘴与气源连接,用于吸取种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种排上设置有多个落种管与吸嘴相配合,所述吸嘴以及落种管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给种组件通过给种机架与机架固连,其包括给种仓、设置在给种仓下方的振动支撑座,所述给种仓通过振动支撑座与给种机架固连,在给种仓一侧设置有与给种仓连通的给种槽,所述给种槽设置在种子盘上方与种子盘相配合,所述振动支撑座与给种机架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振动支撑座内设置有激振器和电机,用于驱动位于种槽内的种子进入接种盘。
CN202121540507.8U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Active CN215345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0507.8U CN215345781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0507.8U CN215345781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5781U true CN215345781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07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0507.8U Active CN215345781U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5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4396Y (zh) 带压坑装置的穴盘精量播种机
CN103069953A (zh) 长型种子定向播种装置
KR200461448Y1 (ko) 반자동 파종기
CN108575209B (zh) 一种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播种机
CN107155457B (zh) 一种大颗粒种子气吸溜种式精密播种装置
CN215345781U (zh) 一种简易穴盘播种机
CN204583758U (zh) 育苗盘清洗机
CN204539793U (zh) 水稻机插育秧播种机
CN104255140B (zh) 曲柄滑块顶出式单粒精密排种器
CN203775643U (zh) 一种育种盘播种机
CN113228925B (zh) 小区联合收获机粮仓清种装置
CN215835913U (zh) 一种大蒜种植机的负压选种装置
CN203675592U (zh) 油菜穴盘育苗精量播种机
CN2717189Y (zh) 苗木花卉育苗精量播种装置
CN114208454A (zh) 水稻栽植有序抛秧气力加速输送总成
CN210202794U (zh) 一种自动穴盘上料浸润播种设备
CN2311921Y (zh) 一种水稻精密播种装置
KR20210045041A (ko) 중력 정렬식 마늘 파종기
CN206005152U (zh) 一种气吸式半自动精量播种机
CN220830743U (zh) 一种气吸式淫羊藿播种装置
CN114531997B (zh) 适用于多种育苗育秧基质的打印播种机
CN220875051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穴盘播种机
KR200302355Y1 (ko) 대립 종자용 더블식 파종기
CN213368612U (zh) 一种瓜果蔬菜种苗自动播种生产设备
CN217284003U (zh) 一种基于育苗基质的辅助播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