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4050U - 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44050U CN215344050U CN202120789295.0U CN202120789295U CN215344050U CN 215344050 U CN215344050 U CN 215344050U CN 202120789295 U CN202120789295 U CN 202120789295U CN 215344050 U CN215344050 U CN 2153440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temperature
- standby power
- module
- conver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备用电源、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可对备用电源电压进行阶梯变压,所述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检测并调节备用电源温度。电源温度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所述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感应块、半导体调温片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感应电池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作比较并控制制冷制热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节温片工作状态。可控制电池温度在适宜工作的阈值内,提高备用供电系统的环境适应力和使用寿命。备用供电采用分级电压控制避免发电机构发电量大时造成系统过压。备用供电系统可在通信链路中断时维持电网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直流电源通常采用模块化高频开关整流器,高频开关整流器模块一般为单相220V或三相380V交流输入,模块容量一般为每块20A/48V至50A/48V;高山通信站供电模式为交流单路供电和备用蓄电池供电,且直流电源采用单向充电方式,缺乏蓄电池智能状态检测手段,且在人工放电检测中,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回馈电网,不利于节能减排。采用交流单路供电方式时,在交流供电中断,直流供电不可靠的情况下容易引起通信链路传输中断,不利于电网安全运行,且现有的室外备用电源储能结构存在容易受环境温度变化而影响使用状态甚至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5G室外基站用防水性能好的备用电源”,其公告号CN112235987A,包括上壳、下壳、电池盒和橡胶密封垫,所述下壳的上表面固定卡合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上表面固定卡合上壳,所述电池盒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壳和下壳之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橡胶密封垫,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卡合设有上固定架,所述下壳的下表面卡合设有下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通过插接结构插接配合,且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通过将橡胶密封分别垫置于上壳和电池组之间与下壳和电池组之间,再配合固定结构可将整套装置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形成较为封闭的整体。对比文件技术方案考虑了室外备用电源电池盒的防水问题,但是无法调节备用电源的温度,存在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能力差,影响备用电源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存在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能力差,影响备用电源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备用电源、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可对备用电源电压进行阶梯变压,所述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检测并调节备用电源温度。对储能电池温度进行调节,避免高山低温影响储能电池容量,大大提高了原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且便于安装维护。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温度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利用半导体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电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具有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较高、控制方便、布局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备用电源包括,备用发电模块和储能电池,所述备用发电模块发出的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能经过阶梯电压转换模块进行阶梯变压后作为备用电能。
作为优选,所述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设置在储能电池外表面。半导体调温片包括半导体片、半导体片内外两面均设有导温块,所述导温块外表面设有外侧风扇,所述导温块内表面设有内侧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感应块、半导体调温片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感应电池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作比较并控制制冷制热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节温片工作状态。温度感应块读取电池温度,判断电池温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电池温度适宜工作阈值,若电池温度高于预设阈值,则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温片为制冷模式,降低电池周围温度,保证电池使用安全;若电池温度低于预设阈值,则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温片为制热模式,提升电池环境温度,防止电池过冷导致容量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功率二极管、第一DC/DC转换器、第二DC/DC转换器和第三DC/DC转换器,各个DC/DC转换器的高压侧与同一条母线相连,所述第一DC/DC转换器的低压侧与中继站中原有的直流电源网络相连,第二DC/DC转换器的低压侧与储能电池相连,第三DC/DC转换器的低压侧与发电机构相连。母线电压为U1,第一DC/DC转换器低压侧电压为U2和第二DC/DC转换器低压侧电压为U3,第三DC/DC转换器低压侧电压为U4,采用分级电压控制策略,在不同情况下将母线电压及各DC/DC低压侧电压控制在不同电压值上,各DC/DC不通过通信连接就可对系统状态进行识别,达到优先使用备用电源,其次交替使用原直流电源网络电池电源与备用系统储能电池电源,在缺电时可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原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且便于安装维护。
作为优选,所述发电模块为太阳能发电机构和风力发电机构的一种或者多种。在室外采集清洁能源并储存在储能电池中,可在通信链路中断时维持电网可靠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备用供电系统内设有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可控制电池温度在适宜工作的阈值内,提高备用供电系统的环境适应力和使用寿命。(2)备用供电采用分级电压控制避免发电机构发电量大时造成系统过压。(3)备用供电系统可在通信链路中断时维持电网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爆炸图。
图中:1、发电模块2、储能电池 3、功率二极管 4、第一DC/DC转换器 5、第二DC/DC转换器 6、第三DC/DC转换器 7、原有的直流电源网络 8、半导体片 9、导温块 10、内侧风扇11、外侧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模块1、储能电池2、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可对备用电源电压进行阶梯变压,所述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检测并调节备用电源温度。对储能电池2温度进行调节,避免高山低温影响储能电池2容量。
电源温度控制模块由温度感应块、半导体调温片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组成,温度感应块与电池本体控制芯片相连,半导体调温片包括半导体片8、半导体片8内外两面均设有导温块9,所述导温块9外表面设有外侧风扇11,所述导温块9内表面设有内侧风扇10。利用半导体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电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具有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较高、控制方便、布局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
温度感应块读取电池温度,判断电池温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电池温度适宜工作阈值,若电池温度高于预设阈值,则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温片为制冷模式,降低电池周围温度,保证电池使用安全;若电池温度低于预设阈值,则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温片为制热模式,提升电池环境温度,防止电池过冷导致容量降低;
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功率二极管3、第一DC/DC转换器4、第二DC/DC转换器5和第三DC/DC转换器6,各个DC/DC转换器的高压侧与同一条母线相连,所述第一DC/DC转换器4的低压侧与中继站中原有的直流电源网络7相连,第二DC/DC转换器5的低压侧与储能电池2相连,第三DC/DC转换器6的低压侧与发电机构相连。母线电压为U1,第一DC/DC转换器4低压侧电压为U2和第二DC/DC转换器5低压侧电压为U3,第三DC/DC转换器6低压侧电压为U4,采用分级电压控制策略,在不同情况下将母线电压及各DC/DC低压侧电压控制在不同电压值上,各DC/DC不通过通信连接就可对系统状态进行识别,达到优先使用备用电源,其次交替使用原直流电源网络电池电源与备用系统储能电池2电源,在缺电时可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原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且便于安装维护。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模块1、储能电池2、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可对备用电源电压进行阶梯变压,所述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检测并调节备用电源温度。
电源温度控制模块由温度感应块、半导体调温片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组成,温度感应块与电池本体控制芯片相连,半导体调温片包括半导体片8、半导体片8内外两面均设有导温块9,所述导温块9外表面设有外侧风扇11,所述导温块9内表面设有内侧风扇10。利用半导体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电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具有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较高、控制方便、布局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
温度感应块读取电池温度,判断电池温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电池温度适宜工作阈值,若电池温度高于预设阈值,则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温片为制冷模式,降低电池周围温度,保证电池使用安全;若电池温度低于预设阈值,则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温片为制热模式,提升电池环境温度,防止电池过冷导致容量降低;
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功率二极管3、第一DC/DC转换器4、第二DC/DC转换器5和第三DC/DC转换器6,各个DC/DC转换器的高压侧与同一条母线相连,所述第一DC/DC转换器4的低压侧与中继站中原有的直流电源网络7相连,第二DC/DC转换器5的低压侧与储能电池2相连,第三DC/DC转换器6的低压侧与发电机构相连。母线电压为U1,第一DC/DC转换器4低压侧电压为U2和第二DC/DC转换器5低压侧电压为U3,第三DC/DC转换器6低压侧电压为U4,采用分级电压控制策略,在不同情况下将母线电压及各DC/DC低压侧电压控制在不同电压值上,各DC/DC不通过通信连接就可对系统状态进行识别,达到优先使用备用电源,其次交替使用原直流电源网络电池电源与备用系统储能电池2电源,在缺电时可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原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且便于安装维护。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备用供电、半导体、转换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7)
1.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备用电源、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可对备用电源电压进行阶梯变压,所述电源温度控制模块检测并调节备用电源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源温度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备用电源包括,备用发电模块(1)和储能电池(2),所述备用发电模块(1)发出的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2)中,所述储能电池(2)的电能经过阶梯电压转换模块进行阶梯变压后作为备用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设置在储能电池(2)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感应块、半导体调温片和制冷制热切换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感应电池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作比较并控制制冷制热切换模块切换半导体调节温片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阶梯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功率二极管(3)、第一DC/DC转换器(4)、第二DC/DC转换器(5)和第三DC/DC转换器(6),各个DC/DC转换器的高压侧与同一条母线相连,所述第一DC/DC转换器(4)的低压侧与中继站中原有的直流电源网络(7)相连,第二DC/DC转换器(5)的低压侧与储能电池(2)相连,第三DC/DC转换器(6)的低压侧与发电机构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发电模块(1)为太阳能发电机构和风力发电机构的一种或者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9295.0U CN21534405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9295.0U CN21534405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44050U true CN215344050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9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89295.0U Active CN21534405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44050U (zh) |
-
2021
- 2021-04-16 CN CN202120789295.0U patent/CN2153440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006879U (zh) | 光伏逆变器 | |
CN210867256U (zh) | 一种集合太阳能板、市电和蓄电池混合节能供电系统 | |
CN215344050U (zh) | 一种高山通信站备用供电系统 | |
CN201018313Y (zh) | 一种家庭太阳能供电系统 | |
WO2014155540A1 (ja) |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システム | |
CN114552631A (zh) | 一种无低压式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及其故障切换方法 | |
CN212659998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 |
CN221380604U (zh) | Ct设备供电装置、ct系统 | |
CN201134748Y (zh) | 散热装置 | |
CN211480994U (zh) | 储能集装箱及其自用电节能系统和储能系统 | |
CN218526135U (zh) | 煤矿局部通风机应急电源 | |
CN201854058U (zh) | 整合再生能源的屋内节能供电装置 | |
CN103545904A (zh) | 一种大功率车载供电系统 | |
CN203761058U (zh) | 通讯基站太阳能直流并网发电dc-dc专用控制设备 | |
CN213185610U (zh) | 一种可实现零待机损耗零辐射功能的电池充电电路 | |
JP6755367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4421596A (zh) | 用于电力采集设备的光伏辅助电源系统 | |
CN221690455U (zh) | 一种光伏风电耦合升降温座椅 | |
CN203574437U (zh) | 一种大功率车载供电系统 | |
CN114938142B (zh) | 一种多功能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及基于该模块的模块化电源 | |
CN221862435U (zh) | 一种通信基站供电系统 | |
CN221058042U (zh) | 数据中心交直流配电系统 | |
CN222016251U (zh) | 一种电摩电源管理系统 | |
CN221042334U (zh) | 户用油光储电路及系统 | |
CN210405153U (zh) | 一种安装便捷的家用储能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