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6614U - 暖脚器 - Google Patents

暖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6614U
CN215336614U CN202022227380.6U CN202022227380U CN215336614U CN 215336614 U CN215336614 U CN 215336614U CN 202022227380 U CN202022227380 U CN 202022227380U CN 215336614 U CN215336614 U CN 215336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oot
heat generating
foot warm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73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盛卓
方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inco Industrial &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inco Industrial &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inco Industrial &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inco Industrial &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73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6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6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6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公开的一种暖脚器,包括:中空结构的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发热装置,且至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发热装置,壳体的侧面设有用于插入双脚的开口,其余面之间封闭连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暖脚器,由于产品采用半包围结构,可以穿着鞋子使用;发热装置分布于壳体的底部和侧面,发热面积更大,确保足够的热量供应;内壳与外壳之间为中空的导热腔,利用空气传导热量,使暖脚腔内各部位热量均匀;踏板表面为与足弓相契合的曲面,使用更为舒适。

Description

暖脚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暖脚器。
背景技术
现有暖脚器通常有两类,一类产品的空间完全开放,例如只有一个加热板,由于空间开放导致热量容易散失,为了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就必须采取更大功率的发热元器件,最终导致热量不均匀、不恒温,功率大效率低。另一类现有产品为了解决开放型暖脚器热量散失的问题,其采用空间全包裹的结构,使用柔性材料如布、皮等将发热空间完全包裹在一起。这类产品只能脱下鞋子使用,使用时移动不方便,且不适合在公共场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暖脚器,旨在解决现有暖脚器或功率大效率低或使用不够便利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公开的一种暖脚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支撑的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侧面,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插入双脚的开口;
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一发热件,及由所述壳体的一侧呈半包围结构沿所述壳体的侧面延伸至所述壳体另一侧的第二发热件。其中,壳体的底面、顶面和侧面并不特指哪一个表面,而是泛指壳体的位于该方向上的区域或部位。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还包括顶面,所述第二发热件由所述壳体一侧呈半包围结构经过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壳体另一侧。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侧面未被第二发热件覆盖的一侧。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内壳用于形成容纳人脚的暖脚腔,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内壳外部,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发热装置为发热膜。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热量均匀传递的导热腔,所述发热膜位于所述导热腔内。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第一发热件为发热膜,所述第一发热件边缘处设有便于边缘处翘起的剪切口。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侧面未覆盖所述第二发热件的一个侧,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面上方的顶面,所述壳体除所述开口外其余面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的边缘处密封连接,所述内壳用于形成容纳人脚的暖脚腔,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内壳外部,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热量均匀传递的导热腔。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及罩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盖,所述内壳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踏板,以及与所述踏板围合成所述暖脚腔的中盖,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上盖及中盖的一侧。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发热装置为发热膜。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底面表面为与人体足弓相契合的曲面。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发热装置电连接的线路板,所述发热装置上还设有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温控器。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表面的过热保护传感器,所述过热保护传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位于所述开口底部的连接处设有向上弯折用于包裹足跟的翘边。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第一发热件延伸至所述翘边内。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为筒状,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壳体顶部。
作为本申请暖脚器的又一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的边缘处密封连接,所述内壳用于形成容纳人脚的暖脚腔,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内壳外部,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热量均匀传递的导热腔。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暖脚器,由于产品采用半包围结构,可以穿着鞋子使用;发热装置分布于壳体的底部和侧面,发热面积更大,确保足够的热量供应;内壳与外壳之间为中空的导热腔,利用空气传导热量,使暖脚腔内各部位热量均匀;踏板表面为与足弓相契合的曲面,使用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暖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发热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暖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暖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暖脚器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中空结构的壳体1,壳体1侧面设有开口2,壳体1其余面之间密封连接。壳体1内设有发热装置3,该发热装置3至少位于壳体1底部设置一处。为了增加产品的发热面积,实现均匀受热,发热装置3包括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的第一发热件31及设置于壳体1周围的第二发热件32,第二发热件32呈半包围结构包裹在壳体1的侧面。壳体1包括外壳及内壳,内壳直接与人体脚部接触,并形成用于容纳人脚的暖脚腔,外壳包裹在内壳外部,发热装置3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外壳与内壳边缘处密闭连接,其内部形成导热腔,发热装置3内置于导热腔内,通过导热腔内的空气可将热量传导至壳体1顶部、侧面及底部。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外壳包括底座101及罩设于底座101上方的上盖102,内壳包括固定于底座101上方的踏板111,以及与踏板111围合成暖脚腔的中盖112,开口2设置在上盖112及中盖11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发热装置3为发热膜,第一发热件31设置于底座101与踏板111之间,第二发热件32设置在上盖102与中盖112之间。其中,上盖102与中盖112均为向上隆起的拱形,二者均具备顶部和呈弧形的半包围的三个侧边,二者边缘处分别与底座101及踏板111固定连接。这样,上盖102与底座101连接后形成外壳,踏板111与中盖112连接后形成内壳,外壳与内壳边缘处密封连接,因而在外壳于内壳之间就会形成中空夹层的导热腔,而内壳内表面围合成可容纳人脚的暖脚腔。本实施例中,上盖102与底座101,以及踏板111与中盖112均采用铆钉连接。外壳与内壳边缘处可以采用卡接或螺钉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
第一发热件31可由足底发热,第二发热件32可由暖脚器的侧面周围向内部提供热量,而第一发热件31与第二发热件32所散发出的热量还会通过导热腔内的空气传递至暖脚器的顶部,使得整个导热腔内热量均匀的向暖脚腔内传递,使得暖脚器供热持续而均匀。半包围结构的设计便于穿鞋状态下使用,并方便使用过程中临时抽出双脚走动,适用于公共场所,例如办公室或会议室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踏板111与底座101连接处向上弯折形成翘边10,翘边10能够将足跟包裹起来。对应地,第一发热件31边缘处与导热腔弯曲处相契合的向上翘起。由于第一发热件31为发热膜,因而,该发热膜的边缘处设有多处便于向上翘起时避免折叠的剪切口310。第二发热件32为呈U形弯曲的发热膜,其形状与导热腔曲面变化相契合。
为了符合人体工学,踏板111上表面设置为与足弓相契合的曲面,这样能够与足底更好的契合,增加受热面积,提升暖脚效果和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3所示,中盖112顶部还设有与发热装置电连接的线路板4,发热装置3还设有温控器,温控器与线路板4电连接,该温控器为热敏电阻。发热装置3表面还设有过热保护传感器,过热保护传感器与线路板4电连接,当发热装置3表面温度过高时,线路板4控制发热装置3的驱动电路断开,避免引发事故。底座101表面还设有用于收拢接线的压线板61及收纳线路的绕线脚62。壳体1内还设有负离子发生器7及紫光灯板8,其中,负离子发生器7位于上盖102和中盖112之间,且固定与中盖112顶部,负离子发生器7能够释放负离子,起到空气除臭净化的作用。紫光灯板8位于上盖102和中盖112之间,且固定与中盖112顶部,当负离子发生器7开启时,其可以发出紫光,指示净味功能开启。负离子发生器7与紫光灯板8分别于线路板4电连接。
上盖102顶部的外表面还设有多个按键孔103,线路板4上设有多个按键模组,通过按键孔103可以接触按键模组,实现对暖脚器各功能的控制。上盖102还固定有手提带9,便于产品的携带和搬运。
实施例二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案。本实施例中,暖脚器包括壳体1ˊ,壳体1ˊ包括外壳及内壳,内壳直接与人体脚部接触,并形成用于容纳人脚的暖脚腔,外壳包裹在内壳外部,发热装置3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其中,第一发热件31位于壳体1的底部,第二发热件32由壳体1的一侧穿过壳体1的顶面呈半包围结构延伸至壳体1ˊ的另一侧。壳体1未被第二发件32覆盖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开口2,且两个开口2相正对设置。外壳包括底座101ˊ及罩设于底座101ˊ上方的上盖102ˊ,内壳包括固定于底座101ˊ上方的踏板111ˊ,以及与踏板111ˊ围合成暖脚腔的中盖112ˊ,其中,暖脚腔的两侧均设有开口2。本实施例中发热装置3为发热膜,第一发热件31设置于底座101ˊ与踏板111ˊ之间,第二发热件32设置在上盖102ˊ与中盖112ˊ之间。其中,上盖102ˊ与中盖112ˊ均为向上隆起的拱形,二者呈半包围状由壳体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且二者同时充当了壳体1的顶面与侧面。
踏板111ˊ位于两侧开口2处的边缘向上翘起形成翘边10ˊ,翘边10ˊ可以包裹使用者的足根,增加保暖效果。具体地,底座101ˊ与踏板111ˊ的两端密封连接,二者围合呈的空腔两端设有第一通气口。上盖102ˊ与中盖112ˊ两侧的边缘密封连接,二者中间处留有第二通气口,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密封连接。这样,上盖102ˊ与底座101ˊ连接后形成外壳,踏板111ˊ与中盖112ˊ连接后形成内壳,外壳与内壳边边缘均密封连接,因而在外壳于内壳之间就会形成中空夹层的导热腔,而内壳的表面围合成可容纳人脚的暖脚腔。
第一发热件31与第二发热件32可以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发热膜,还可以如图6所示,第一发热件31与第二发热件32为一整张发热膜弯曲呈“D”形而成,其两端环绕导热腔一周后与壳体1ˊ的一侧交汇。
由于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有部分人的脚步汗腺发达,其需要脚步取暖的同时又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避免汗液积累造成而憋闷。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双脚具处于恒温环境的同时,双侧开口又能适当的增加通风,适用于汗脚人群使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案。如图7及图8所示,壳体1整体为筒状,开口2开设于壳体1顶部。
壳体1包括外壳10b及内壳10a,外壳10b与内壳10a的边缘处密封连接,内壳10b用于形成容纳人脚的暖脚腔,外壳10b包裹在内壳10a外部,发热装置3设置于外壳10b与内壳10a之间。内壳10a与外壳10b之间形成有导热腔,发热装置3设置与导热腔内,导热腔可以将热量均匀的在暖脚腔各部位之间传递,获得更佳的暖脚效果。
具体地,壳体1的侧边边缘处还设有便于腿部倾斜的侧口20,发热装置3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发热件31及位于侧面的第二发热件32。其中第一发热件31设置在导热腔底部,第二发热件32呈半包围状设置在导热腔的侧面。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暖脚器适合在多种场景下使用,即可以通过空气导热通过干燥环境暖脚,还可以加入热水后作为足浴盆使用,起到一物多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暖脚器,由于产品采用半包围结构,可以穿着鞋子使用;发热装置分布于壳体的底部和侧面,发热面积更大,确保足够的热量供应;内壳与外壳之间为中空的导热腔,利用空气传导热量,使暖脚腔内各部位热量均匀;踏板表面为与足弓相契合的曲面,使用更为舒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17)

1.一种暖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支撑的底面,以及于所述底面连接的侧面,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插入双脚的开口;
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一发热件,及由所述壳体的一侧呈半包围结构沿所述壳体的侧面延伸至所述壳体另一侧的第二发热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顶面,所述第二发热件由所述壳体一侧呈半包围结构经过所述顶面延伸至所述壳体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侧面未被第二发热件覆盖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内壳用于形成容纳人脚的暖脚腔,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内壳外部,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为发热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热量均匀传递的导热腔,所述发热膜位于所述导热腔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为发热膜,所述第一发热件边缘处设有便于边缘处翘起的剪切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侧面未覆盖所述第二发热件的一侧,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面上方的顶面,所述壳体除所述开口外其余面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的边缘处密封连接,所述内壳用于形成容纳人脚的暖脚腔,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内壳外部,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用于热量均匀传递的导热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及罩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盖,所述内壳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踏板,以及与所述踏板围合成所述暖脚腔的中盖,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上盖及中盖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为发热膜。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表面为与人体足弓相契合的曲面。
12.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发热装置电连接的线路板,所述发热装置上还设有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温控器。
13.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表面的过热保护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发热装置电连接的线路板,所述过热保护传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发热装置电连接的线路板,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位于所述开口底部的连接处设有向上弯折用于包裹足跟的翘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延伸至所述翘边内。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筒状,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壳体顶部。
CN202022227380.6U 2020-10-09 2020-10-09 暖脚器 Active CN215336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7380.6U CN215336614U (zh) 2020-10-09 2020-10-09 暖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7380.6U CN215336614U (zh) 2020-10-09 2020-10-09 暖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6614U true CN21533661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4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7380.6U Active CN215336614U (zh) 2020-10-09 2020-10-09 暖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6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23785A1 (en) Wireless remote controlled massaging footwear system
US20080235853A1 (en) Heated Earmuff With Improved Frame and Heating Element
CN215336614U (zh) 暖脚器
KR101546050B1 (ko) 발열수단이 내장된 신발
KR20100004391U (ko) 휴대용 축열 찜질장치
KR20090000554U (ko) 휴대용 축열 찜질장치
JP3017618B2 (ja) 履 物
KR20190052306A (ko) 발열신발
WO2013054999A1 (ko) 냉각기능과 발열기능을 갖는 신발
JP3080539U (ja) 自動温度制御式の電熱中敷
KR101803272B1 (ko) 냉난방 기능을 가지는 신발용 깔창
KR101742601B1 (ko) 냉난방 기능을 가지는 신발용 깔창
KR101784167B1 (ko) 온열 실내화
KR200441979Y1 (ko) 휴대용 축열 찜질장치
KR200418241Y1 (ko) 휴대용 젖병 가열기
KR200293830Y1 (ko) 냉온찜질이 가능한 에어쿠션체
CN212650805U (zh) 一种干鞋器
KR102484323B1 (ko) 복합형 찜질기
KR100614304B1 (ko) 원적외선이 방출되는 슬리퍼
CN215131336U (zh) 石墨烯加热暖脚器
CN216493745U (zh) 一种鞋底及鞋帮均可加热的保暖拖鞋
KR200184541Y1 (ko) 신발용 발열장치
JP3076731U (ja) 携帯用発熱式座布団
KR200399614Y1 (ko) 전기요
JP2796411B2 (ja) 足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