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2377U - 一种吊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2377U
CN215332377U CN202122983496.7U CN202122983496U CN215332377U CN 215332377 U CN215332377 U CN 215332377U CN 202122983496 U CN202122983496 U CN 202122983496U CN 215332377 U CN215332377 U CN 215332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movable door
profile
assembly
section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34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idi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idi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idi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iding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34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2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2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2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门结构,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移动门组件包括门本体、导向型材件和限位型材件,导向型材件设置于门本体的顶端,限位型材件设置于门本体的底端,门本体通过导向型材件挂设于顶部型材组件;导向型材件的顶端设有滑轮,顶部型材组件固定于天花板,顶部型材组件包括导轨,滑轮滑动设置于导轨内;限位型材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凹陷部,底部型材组件固定于地面,底部型材组件包括限位凸起部,限位凸起部与限位凹陷部相对设置,限位凹陷部滑动套设于限位凸起部的外壁。本实用新型的吊门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吊门的门体与地面间隙大,不利于隔音和防尘,而且影响安全性和美观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吊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吊门结构。
背景技术
吊门一般设置于淋浴房、厨房、书房或客厅。现有的吊门在天花板预设有导轨,然后把玻璃门挂设于导轨上,就能实现门本体沿导轨移动实现门的开合。如图1和2所示为现有的吊门的门体的底部结构,门体的下方设有凸出部100,从而与地面的导轨相配合,使门体受力平衡不容易晃动。但是设置凸出部会增加门体与地面的距离,增大门体与地面的间隙,不利于隔音和防尘,而且凸出部100形成的铝材剖面容易刮伤使用者,影响安全性和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吊门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吊门的门体与地面间隙大,不利于隔音和防尘,而且影响安全性和美观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吊门结构,包括移动门组件、顶部型材组件和底部型材组件;
所述移动门组件包括门本体、导向型材件和限位型材件,所述导向型材件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顶端,所述限位型材件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底端,所述门本体通过所述导向型材件挂设于所述顶部型材组件;
所述导向型材件的顶端设有滑轮,所述顶部型材组件固定于天花板,所述顶部型材组件包括导轨,所述滑轮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内;
所述限位型材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凹陷部,所述底部型材组件固定于地面,所述底部型材组件包括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限位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凹陷部滑动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部的外壁。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限位凸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两侧,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两侧的限位凸起部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移动门组件的滑动方向。
可选地,所述移动门组件分为第一移动门和第二移动门,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所述第二移动门前后相隔排列;
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所述第二移动门均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移动门组件处于关门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侧壁型材组件,所述侧壁型材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门组件的滑动方向的两侧并固定于墙壁;
当所述第一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移动门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接触;
当所述第二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移动门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接触。
具体地,于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的滑动方向,所述限位凸起部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凹陷部的长度;
当所述第一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限位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移动门的远离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
当所述第二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限位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移动门的远离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侧壁型材组件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
当所述第一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缓冲部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缓冲部接触;
当所述第二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缓冲部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缓冲部接触。
可选地,所述侧壁型材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型材和第二连接型材,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和所述第二连接型材均固定于墙壁,所述第一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左侧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左侧的墙壁,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型材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右侧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右侧的墙壁。
具体地,所述顶部型材组件还包括顶部加固型材,所述顶部加固型材与所述天花板固定连接,所述导轨通过所述顶部加固型材固定于所述天花板。
优选的,所述底部型材组件还包括底部连接型材,所述底部连接型材固定于地面,所述限位凸起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连接型材的上表面。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导向型材件和所述限位型材件均设有卡槽,所述门本体的侧壁与所述卡槽卡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所述吊门结构中,由于设置于所述移动门组件的底部的所述限位型材件只设置了限位凹陷部,并且与设置于地面的底部型材组件的限位凸起部相配合,与现有的门体的下方设置凸出部的结构相比,能在保证所述移动门组件不容易晃动的同时,减少了所述移动门组件的底部与地面的间隙,有利于隔音和防尘,而且不会出现铝材的剖面,从而不会刮伤使用者,提高了安全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吊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的吊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吊门关门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4圆圈B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吊门半打开时的俯视图。
其中:1移动门组件;11门本体;12导向型材件;121滑轮;13限位型材件;131限位凹陷部;15第一移动门;16第二移动门;2顶部型材组件;21导轨;22顶部加固型材;3底部型材组件;31限位凸起部;32底部连接型材;4侧壁型材组件;41第一缓冲部;42第二缓冲部;43第一连接型材;44第二连接型材;5天花板;6地面;7墙壁;100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3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吊门结构,包括移动门组件1、顶部型材组件2和底部型材组件3;所述移动门组件1包括门本体11、导向型材件12和限位型材件13,所述导向型材件12设置于所述门本体11的顶端,所述限位型材件13设置于所述门本体11的底端,所述门本体11通过所述导向型材件12挂设于所述顶部型材组件2;优选的,所述门本体11为玻璃门。所述导向型材件12的顶端设有滑轮121,所述顶部型材组件2固定于天花板5,所述顶部型材组件2包括导轨21,所述滑轮121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21内;所述限位型材件13的底部设有限位凹陷部131,所述底部型材组件3固定于地面6,所述底部型材组件3包括限位凸起部31,所述限位凸起部31与所述限位凹陷部131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凹陷部131滑动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部31的外壁。具体地,所述限位凸起部31设置于所述门本体11的正下方,或者所述限位凸起部31所述限位凹陷部131偏离所述门本体11设置。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移动门组件1为由至少一扇门组成的结构。优选地,所述移动门组件1由一扇门组成,或者所述移动门组件1由两扇门组成,或者所述移动门组件1由三扇门组成。
在所述吊门结构中,由于设置于所述移动门组件1的底部的所述限位型材件13只设置了限位凹陷部131,并且与设置于地面6的底部型材组件3的限位凸起部31相配合,与现有的门体的下方设置凸出部的结构相比,能在保证所述移动门组件1不容易晃动的同时,减少了所述移动门组件1的底部与地面6的间隙,有利于隔音和防尘,而且不会出现铝材的剖面,从而不会刮伤使用者,提高了安全性和美观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部31对称设置于所述门本体11的两侧,设置于所述门本体11的两侧的限位凸起部31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移动门组件1的滑动方向。如图4和5所示,上下方向为竖直方向。与限位凸起部31设置于门本体11的正下方的结构相比,在竖直方向上,本实施例的所述吊门结构的所述限位凹陷部131偏离所述门本体11设置,所述吊门结构的门本体11就能向下继续延伸,从而进一步减少门本体11与地面6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和防尘效果。如此,所述移动门组件1在滑动时,其自身的底部的两侧受到的导向力相同,从而使所述移动门组件1在滑动时所述门本体11能趋于竖直方向,滑动时不容易卡死,并且不容易晃动。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移动门组件1分为第一移动门15和第二移动门16,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前后相隔排列;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均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移动门组件1处于关门状态。如图3所示,设置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将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往相反方向推动并推动至最大行程时,就能实现关门。由于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前后相隔排列,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均设有对应的导轨21,如此,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不会相撞,且行程更长,使用更加灵活。
具体地,还包括侧壁型材组件4,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设置于所述移动门组件1的滑动方向的两侧并固定于墙壁7;当所述第一移动门15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移动门15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接触;当所述第二移动门16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移动门16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接触。当所述第一移动门15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接触,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门16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接触后,就能隔绝门内和门外环境,从而实现关门。
可选地,于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滑动方向,所述限位凸起部31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凹陷部131的长度;当所述第一移动门15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限位凸起部31位于所述第一移动门15的远离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的一端;当所述第二移动门16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限位凸起部31位于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远离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的一端。如图3和6所示,左右方向为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滑动方向。如此,在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滑动过程中,所述限位凸起部31并不会脱离所述限位凹陷部131,从而使所述限位凸起部31始终对所述限位凹陷部131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保证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16不容易晃动。另外,由于所述限位凸起部31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凹陷部131的长度,从而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包括第一缓冲部41和第二缓冲部42;当所述第一移动门15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移动门1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缓冲部41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移动门1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缓冲部42接触;当所述第二移动门16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缓冲部41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缓冲部42接触。所述第一缓冲部41和所述第二缓冲部42优选为橡胶垫。所述第一缓冲部41和所述第二缓冲部42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在滑动到最大行程时,并不能立即停止,设置所述第一缓冲部41和所述第二缓冲部42能降低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所述第二移动门16滑动到最大行程时的冲击力。另外,所述第一缓冲部41和所述第二缓冲部42的起到缓冲作用的易于形变的结构,能更加贴合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或第二移动门16的端部,从而能提高所述移动门组件1关门后的密闭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型材组件4还包括第一连接型材43和第二连接型材44,所述第一连接型材43和所述第二连接型材44均固定于墙壁7,所述第一缓冲部4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型材43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一移动门15的左侧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左侧的墙壁7,所述第二缓冲部4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型材44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一移动门15的右侧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右侧的墙壁7。如图3和6所示,所述第一移动门15往左侧滑动,所述第二移动门16往右侧移动,或者所述第一移动门15往右侧滑动,所述第二移动门16往左侧移动,均能关门。如此,在所述第一移动门15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16的左右两侧的墙壁7设置所述第一缓冲部41和所述第二缓冲部42,就能提高缓冲效果和所述移动门组件1关门后的密闭性。由于所述第一缓冲部4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型材43固定于墙壁7,所述第二缓冲部4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型材44固定于墙壁7,从而使所述第一缓冲部41和所述第二缓冲部42在受到冲击后不容易移位。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顶部型材组件2还包括顶部加固型材22,所述顶部加固型材22与所述天花板5固定连接,所述导轨21通过所述顶部加固型材22固定于所述天花板5。如此,在所述移动门组件1的滑动过程中,所述导轨21不会移位,保证了吊门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和5所示,所述底部型材组件3还包括底部连接型材32,所述底部连接型材32固定于地面6,所述限位凸起部3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连接型材32的上表面。如此,在所述移动门组件1的滑动过程中,所述限位凸起部31不会移位,从而避免所述移动门组件1在滑动的过程中卡死。
优选的,所述导向型材件12和所述限位型材件13均设有卡槽,所述门本体11的侧壁与所述卡槽卡接。如此,能保证所述门本体11与所述导向型材件12之间的牢固度,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门本体11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吊门结构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吊门结构,包括移动门组件、顶部型材组件和底部型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门组件包括门本体、导向型材件和限位型材件,所述导向型材件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顶端,所述限位型材件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底端,所述门本体通过所述导向型材件挂设于所述顶部型材组件;
所述导向型材件的顶端设有滑轮,所述顶部型材组件固定于天花板,所述顶部型材组件包括导轨,所述滑轮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内;
所述限位型材件的底部设有限位凹陷部,所述底部型材组件固定于地面,所述底部型材组件包括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限位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凹陷部滑动套设于所述限位凸起部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两侧,设置于所述门本体的两侧的限位凸起部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移动门组件的滑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门组件分为第一移动门和第二移动门,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所述第二移动门前后相隔排列;
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所述第二移动门均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移动门组件处于关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壁型材组件,所述侧壁型材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门组件的滑动方向的两侧并固定于墙壁;
当所述第一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移动门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接触;
当所述第二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移动门靠近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的滑动方向,所述限位凸起部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凹陷部的长度;
当所述第一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限位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移动门的远离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
当所述第二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限位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移动门的远离所述侧壁型材组件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
当所述第一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缓冲部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缓冲部接触;
当所述第二移动门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缓冲部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缓冲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型材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型材和第二连接型材,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和所述第二连接型材均固定于墙壁,所述第一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左侧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左侧的墙壁,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型材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一移动门的右侧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门的右侧的墙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型材组件还包括顶部加固型材,所述顶部加固型材与所述天花板固定连接,所述导轨通过所述顶部加固型材固定于所述天花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型材组件还包括底部连接型材,所述底部连接型材固定于地面,所述限位凸起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连接型材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型材件和所述限位型材件均设有卡槽,所述门本体的侧壁与所述卡槽卡接。
CN202122983496.7U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吊门结构 Active CN215332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496.7U CN215332377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吊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496.7U CN215332377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吊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2377U true CN21533237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3496.7U Active CN215332377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吊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2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1274B2 (en) Push-pull door/window
WO2016000498A1 (zh) 一种门窗
CN104120950A (zh) 汽车推拉窗
KR101642746B1 (ko) 창짝의 기밀 및 단열 성능이 개선된 미서기창호
CN210195586U (zh) 一种机械压杆式平移门密封结构
CN210858427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铝合金窗
CN215332377U (zh) 一种吊门结构
KR101404706B1 (ko) 창호용 필링피스
CN108397090A (zh) 一种压合推拉门
CN211115414U (zh) 一种内倒推拉窗结构
CN215292035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双向推拉淋浴房门
KR20130118136A (ko) 문턱없는 도어의 차단구조
CN213861820U (zh) 车门内水切及车辆
CN215369332U (zh) 推拉门及滑轨防撞件
CN217106687U (zh) 一种外开隔热纱窗一体平开窗
CN211342464U (zh) 窗及其导轨
CN206053737U (zh) 一种多维度开启窗
CN219974222U (zh) 一种侧压上滑轮
CN210577200U (zh) 一种便于装配及维护使用的配电箱
CN217975926U (zh) 一种防碰撞铝合金门框结构
CN210289524U (zh) 一种隔音降噪平移门密封结构
CN213775089U (zh) 一种铝合金门窗的组角结构
CN217712365U (zh) 无噪音卷帘门导轨导向装置
CN115538878B (zh) 一种车窗导轨总成
CN220151090U (zh) 一种门窗锁的锁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 Zhixin

Inventor after: Zhai Hailang

Inventor before: Pan Zhix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