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0482U -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0482U
CN215330482U CN202121202008.8U CN202121202008U CN215330482U CN 215330482 U CN215330482 U CN 215330482U CN 202121202008 U CN202121202008 U CN 202121202008U CN 215330482 U CN215330482 U CN 215330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teel structure
support
supporting colum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20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唐兵
郑义海
曾汉磊
李豪
宾涛
李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20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0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0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0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属于景观膜结构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跨度景观膜结构结构复杂,遮阳遮雨效果效果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异型钢结构,设置在异型钢结构上的膜,异型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膜、实现遮阳遮雨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不规则环形架;所述不规则环形架在俯视状态下呈“W”型结构,在正视状态下,为具有两个波峰三个波谷的波浪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用于遮阳遮雨和美化城市建设。

Description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用于遮阳遮雨和美化城市建设,属于景观膜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景观膜结构作为一种现代建筑结构,以高强度高柔韧性薄膜材料与张拉体系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空间结构体。
景观膜结构工程能提供丰富多彩的用途,由于膜材料本身特有的显色性,不仅为人们提供遮阳避雨的空间,在夜间彩灯的映射下更能形成绚丽缤纷的景观,由于这种生动活泼的造型能给人们带来时尚、轻松的休闲感受,所以广受欢迎。
景观膜结构的特点:
1、由于膜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建筑空间白天可以得到自然的漫射日光,可以节约大量用于照明的能源;
2、膜材料表面加涂的防护涂层,具有耐温的特点,而且本身不发粘,这样落到膜材料表面的灰尘可以靠雨水的自然冲洗而达到自洁的效果。
3、景观膜结构以造型学,色彩为依托,可结合自然条件及民族风情,享受大自然般浪漫空间;
4、对于同等大小的建筑,如果采用膜结构,其成本只相当于传统建筑的二分之一或更少,特别是在建筑短期应用的大跨度建筑时,就更为经济;
5、膜结构景观棚的其他优点是制造和安装时间短,便宜的价格,高、拉伸和横向的优势。
但现有的景观膜结构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一、现有技术中的大跨度景观膜结构结构复杂,遮阳遮雨效果效果差;
二、大跨度异型景观膜结构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风雨能力差,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跨度景观膜结构结构复杂,遮阳遮雨效果效果差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包括异型钢结构,设置在异型钢结构上的膜,异型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膜、实现遮阳遮雨的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不规则环形架;
所述不规则环形架在俯视状态下呈“W”型结构,在正视状态下,为具有两个波峰三个波谷的波浪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横向和纵向支撑的第一钢结构组件、第二钢结构组件、第三钢结构组件、第四钢结构组件、第五钢结构组件、第六钢结构组件、第七钢结构组件和第八钢结构组件,以及连接第一钢结构组件与不规则环形架的第一连接件,连接第八钢结构组件与不规则环形架的第二连接件,以及相连两两相邻钢结构组件的连接组件。
进一步,第一钢结构组件、第二钢结构组件、第三钢结构组件、第四钢结构组件、第五钢结构组件、第六钢结构组件、第七钢结构组件和第八钢结构组件的横向支撑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分别包括位于前端的前端点和位于后端的后端点,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前端点、后端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一支撑柱,设置在第一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一弧形撑,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柱上的三个第一斜撑,三个第一斜撑分别与第一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一弧形撑与不规则环形架的最近端部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相连接;
所述第二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二支撑柱,设置在第二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二弧形撑,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柱上的两个第二斜撑,两个第二斜撑分别与第二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三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三支撑柱,设置在第三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三弧形撑,以及设置在第三支撑柱上的两个第三斜撑,两个第三斜撑分别与第三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四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四支撑柱,设置在第四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四弧形撑,以及设置在第四支撑柱上的两个第四斜撑,两个第四斜撑分别与第四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五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五支撑柱,设置在第五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五弧形撑,以及设置在第五支撑柱上的两个第五斜撑,两个第五斜撑分别与第五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六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六支撑柱,设置在第六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六弧形撑,以及设置在第六支撑柱上的三个第六斜撑,三个第六斜撑分别与第六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相连接、位于前端点一侧第五弧形撑和第六弧形撑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相连接;
所述第七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七支撑柱,设置在第七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七弧形撑,以及设置在第七支撑柱上的三个第七斜撑,三个第七斜撑分别与第七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六弧形撑和第七弧形撑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相连接;
所述第八钢结构组件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八支撑柱和第九支撑柱,设置在第八支撑柱和第九支撑柱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八弧形撑,设置在第八支撑柱上的两个第八斜撑,两个第八斜撑分别与第八弧形撑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八弧形撑与不规则环形架的最近端部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相连接,以及设置在第九支撑柱上的两个第九斜撑,两个第九斜撑分别与第八弧形撑的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不规则环形架的端部一侧相连接。
进一步,各弧形撑的前端点和后端点间的距离从宽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第一钢结构组件、第七钢结构组件、第六钢结构组件、第三钢结构组件、第八钢结构组件、第五钢结构组件、第四钢结构组件;
各弧形撑的前端点的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第三钢结构组件、第八钢结构组件、第七钢结构组件、第四钢结构组件、第一钢结构组件、第六钢结构组件、第五钢结构组件;
各弧形撑的后端点的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第三钢结构组件、第八钢结构组件、第七钢结构组件、第四钢结构组件、第六钢结构组件、第一钢结构组件、第五钢结构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七支撑柱和第八支撑柱离对应的弧形撑的前端点近,后端点远;
所述第三支撑柱、第五支撑柱、第六支撑柱和第九支撑柱离对应的弧形撑的前端点远,后端点近;
在侧视状态下,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五支撑柱、第六支撑柱、第七支撑柱和第八支撑柱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第八支撑柱和第九支撑柱相重叠。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柱与第一弧形撑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与第一斜撑的交点的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端连接第八支撑柱与第八弧形撑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与第八斜撑的交点的第二连接杆,和一端连接第九支撑柱与第八弧形撑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和第九斜撑的交点的第三连接杆;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端连接第一弧形撑的前端点、第一斜撑和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柱与第二弧形撑的交点的第四连接杆,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柱与第一弧形撑的交点、另一端与后端点一侧的第二弧形撑相连接的第五连接杆;
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柱与第二弧形撑的交点,另一端与前端点一侧的第三弧形撑相连接的第六连接杆,一端连接第二弧形撑与第五连接杆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柱与第三弧形撑的交点的第七连接杆;
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柱、第三弧形撑与第七连接杆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四支撑柱与第四弧形撑的交点的第八连接杆;
一端连接第四弧形撑的后端点、第四斜撑与不规则环形架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五支撑柱与第五弧形撑的交点的第九连接杆;
一端连接第五弧形撑的前端点与第五斜撑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六支撑柱与第六弧形撑的交点的第十连接杆,一端连接第五弧形撑的后端点与第五斜撑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六弧形撑的后端点与第六斜撑的交点的第十一连接杆;
一端连接第六弧形撑的前端点一侧与第六斜撑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七支撑柱与第七弧形撑的交点的第十二连接杆,一端连接第六支撑柱、第六弧形撑与第十连接杆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七弧形撑的后端点一侧与第七斜撑的交点的第十三连接杆;
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接杆、第七支撑柱与第七弧形撑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八支撑柱与第八弧形撑的交点的第十四连接杆,一端连接第七弧形撑、第七斜撑与第十三连接杆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九支撑柱与第八弧形撑的交点的第十五连接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第七连接杆、第八连接杆、第九连接杆、第十连接杆、第十一连接杆、第十二连接杆、第十三连接杆、第十四连接杆和第十五连接杆为向下凹的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的不规则环形架在俯视状态下呈“W”型结构,在正视状态下,为具有两个波峰三个波谷的波浪型结构可以很好的实现遮阳遮雨效果,而且还美观,适用于城市建设;
二、本实用新型中的大跨度景观膜结构不仅实现了大跨度,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三、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抗风雨能力好,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异型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不规则环形架所围成的异型钢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异型钢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膜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五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六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七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八钢结构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异型钢结构、2-膜、3-支撑组件、4-不规则环形架、5-第一钢结构组件、6-第二钢结构组件、7-第三钢结构组件、8-第四钢结构组件、9-第五钢结构组件、10-第六钢结构组件、11-第七钢结构组件、12-第八钢结构组件、13- 第二连接件、14-第一支撑柱、15-第一弧形撑、16-第一斜撑、17-第二支撑柱、 18-第二弧形撑、19-第二斜撑、20-第三支撑柱、21-第三弧形撑、22-第三斜撑、 23-第四支撑柱、24-第四弧形撑、25-第四斜撑、26-第五支撑柱、27-第五弧形撑、28-第五斜撑、29-第六支撑柱、30-第六弧形撑、31-第六斜撑、32-第七支撑柱、33-第七弧形撑、34-第七斜撑、35-第八支撑柱、36-第九支撑柱、37-第八弧形撑、38-第八斜撑、39-第九斜撑、40-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杆、42- 第三连接杆、43-第四连接杆、44-第五连接杆、45-第六连接杆、46-第七连接杆、 47-第八连接杆、48-第九连接杆、49-第十连接杆、50-第十一连接杆、51-第十二连接杆、52-第十三连接杆、53-第十四连接杆、54-第十五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离地高度是指对应点离同一水平地面的高度。
如图1-4所示,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包括异型钢结构1,设置在异型钢结构1上的膜2,异型钢结构1包括用于支撑膜、实现遮阳遮雨的支撑组件3,以及设置在支撑组件3上的不规则环形架4;
所述不规则环形架4在俯视状态(如图2、4所示)下呈“W”型结构,不规则环形架4的边缘可重叠,也可相分离,相分离状态下,即一侧高,一侧低,在正视状态(如图3所示)下,为具有两个波峰三个波谷的波浪型结构,同样,不规则环形架4的边缘可重叠,也可相分离,相分离状态下,即一侧高,一侧低。
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沿长度(即如图3所示的最左端的波谷和最右端的波谷) 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横向和纵向支撑的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五钢结构组件9、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七钢结构组件11和第八钢结构组件12,以及连接第一钢结构组件5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第一连接件40,连接第八钢结构组件12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第二连接件13,以及相连两两相邻钢结构组件的连接组件。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五钢结构组件9、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七钢结构组件11和第八钢结构组件12、第一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13和连接组件有多种设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五钢结构组件9、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七钢结构组件11 和第八钢结构组件12的横向支撑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分别包括位于前端的前端点和位于后端的后端点,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前端点、后端点。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钢结构组件5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一支撑柱14,离地高度为8048mm,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4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一弧形撑15,第一弧形撑15前端点离地高度为8705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6191mm,半径为25074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10942mm,第一支撑柱14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5242mm、离前端点水平距离5700mm的位置上,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4 上的三个第一斜撑16,三个第一斜撑16分别与第一弧形撑15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一弧形撑15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最近端部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三个第一斜撑16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4上,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钢结构组件6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二支撑柱17,离地高度为12474mm,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7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二弧形撑18,第二弧形撑18前端点离地高度为12881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10019mm,半径为 33624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13574mm,第二支撑柱17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8356mm、离前端点水平距离5218mm的位置上,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7上的两个第二斜撑19,两个第二斜撑19分别与第二弧形撑18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两个第二斜撑19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7上,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钢结构组件7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三支撑柱20,离地高度为11219mm,设置在第三支撑柱20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三弧形撑21,第三弧形撑21前端点离地高度为12724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9857mm,半径为 18170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9797mm,第三支撑柱20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2555mm、离前端点水平距离7241mm的位置上,以及设置在第三支撑柱20上的两个第三斜撑22,两个第三斜撑22分别与第三弧形撑21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两个第三斜撑22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三支撑柱20上,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如图8所示,所述第四钢结构组件8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四支撑柱23,离地高度为10284mm,设置在第四支撑柱23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四弧形撑24,第四弧形撑24前端点离地高度为10342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7436mm,半径为 7576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5965mm,第四支撑柱23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5027mm、离前端点水平距离938mm的位置上,以及设置在第四支撑柱23上的两个第四斜撑25,两个第四斜撑25分别与第四弧形撑24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两个第四斜撑25根据需要设置在第四支撑柱23上,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五钢结构组件9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五支撑柱26,离地高度为6874mm,设置在第五支撑柱26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五弧形撑27,第五弧形撑27前端点离地高度为8282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5448mm,半径为9872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6923mm,第五支撑柱26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1846mm、离前端点水平距离5078mm的位置上,以及设置在第五支撑柱26 上的两个第五斜撑28,两个第五斜撑28分别与第五弧形撑27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两个第五斜撑28 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五支撑柱26上,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如图10所示,所述第六钢结构组件10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六支撑柱29,离地高度为7931mm,设置在第六支撑柱29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六弧形撑30,第六弧形撑30前端点离地高度为9033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6160mm,半径为 20083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10346mm,第六支撑柱29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3784mm、离前端点水平距离6561mm的位置上,以及设置在第六支撑柱29上的三个第六斜撑31,三个第六斜撑31分别与第六弧形撑30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位于前端点一侧第五弧形撑27和第六弧形撑30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三个第六斜撑31根据需要设置在第六支撑柱29上,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七钢结构组件11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七支撑柱32,离地高度为10682mm,设置在第七支撑柱32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七弧形撑33,第七弧形撑33前端点离地高度为10504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8225mm,半径为 20908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10588mm,第七支撑柱32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6407mm、离前端点水平距离4181mm的位置上,以及设置在第七支撑柱32上的三个第七斜撑34,三个第七斜撑34分别与第七弧形撑33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六弧形撑30和第七弧形撑33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三个第七斜撑 34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七支撑柱32上,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如图12所示,所述第八钢结构组件12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八支撑柱35 和第九支撑柱36,第八支撑柱35离地高度为10716mm,第九支撑柱36离地高度为9432mm,设置在第八支撑柱35和第九支撑柱36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八弧形撑37,第八弧形撑37前端点离地高度为10796mm,后端点离地高度为8833mm,半径为21636mm,前端点与后端点的水平距离为9005mm,第九支撑柱36的轴线位于离后端点水平距离1445mm的位置上、第八支撑柱35的轴线位于离前端点水平距离1860mm的位置上,设置在第八支撑柱35上的两个第八斜撑38,两个第八斜撑38分别与第八弧形撑37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八弧形撑37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最近端部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以及设置在第九支撑柱36上的两个第九斜撑39,两个第九斜撑39分别与第八弧形撑37的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不规则环形架4的端部一侧相连接。第八支撑柱35和第九支撑柱36上的第八斜撑38和第九斜撑39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设置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
各弧形撑(分别指第一弧形撑、第二弧形撑、第三弧形撑、第四弧形撑、第五弧形撑、第六弧形撑、第七弧形撑、第八弧形撑)的前端点和后端点间的距离从宽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七钢结构组件11、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八钢结构组件12、第五钢结构组件9、第四钢结构组件8;
各弧形撑(分别指第一弧形撑、第二弧形撑、第三弧形撑、第四弧形撑、第五弧形撑、第六弧形撑、第七弧形撑、第八弧形撑)的前端点的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八钢结构组件12、第七钢结构组件11、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五钢结构组件9;
各弧形撑(分别指第一弧形撑、第二弧形撑、第三弧形撑、第四弧形撑、第五弧形撑、第六弧形撑、第七弧形撑、第八弧形撑)的后端点的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八钢结构组件12、第七钢结构组件11、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五钢结构组件9。
在侧视状态下,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17第二支撑柱17、第三支撑柱 20、第四支撑柱23、第五支撑柱26、第六支撑柱29、第七支撑柱32和第八支撑柱35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如8400mm,第八支撑柱35和第九支撑柱36相重叠,不规则环形架4最左侧的波谷的离地高度为3558mm,最右侧的波谷的离地高度为6871mm,第一支撑柱14离最近的波谷的水平距离为3815mm,第八支撑柱35和第九支撑柱36离最近的波谷的水平距离为6141mm。
所述第一连接件40包括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柱14与第一弧形撑15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4与第一斜撑16的交点的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二连接件13包括一端连接第八支撑柱35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4与第八斜撑38的交点的第二连接杆41,和一端连接第九支撑柱36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4和第九斜撑 39的交点的第三连接杆42;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端连接第一弧形撑15的前端点、第一斜撑16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柱17第二支撑柱17与第二弧形撑18的交点的第四连接杆43,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柱14与第一弧形撑15的交点、另一端与后端点一侧的第二弧形撑18相连接的第五连接杆44;
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柱17与第二弧形撑18的交点,另一端与前端点一侧的第三弧形撑21相连接的第六连接杆45,一端连接第二弧形撑18与第五连接杆44 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柱20与第三弧形撑21的交点的第七连接杆46;
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柱20、第三弧形撑21与第七连接杆46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四支撑柱23与第四弧形撑24的交点的第八连接杆47;
一端连接第四弧形撑24的后端点、第四斜撑25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五支撑柱26与第五弧形撑27的交点的第九连接杆48;
一端连接第五弧形撑27的前端点与第五斜撑28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六支撑柱29与第六弧形撑30的交点的第十连接杆49,一端连接第五弧形撑27的后端点与第五斜撑28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六弧形撑30的后端点与第六斜撑31 的交点的第十一连接杆50;
一端连接第六弧形撑30的前端点一侧与第六斜撑31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七支撑柱32与第七弧形撑33的交点的第十二连接杆51,一端连接第六支撑柱 29、第六弧形撑30与第十连接杆49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七弧形撑33的后端点一侧与第七斜撑34的交点的第十三连接杆52;
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接杆51、第七支撑柱32与第七弧形撑33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八支撑柱35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的第十四连接杆53,一端连接第七弧形撑33、第七斜撑34与第十三连接杆52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九支撑柱36 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的第十五连接杆54。
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41、第三连接杆42、第四连接杆43、第五连接杆44、第六连接杆45、第七连接杆46、第八连接杆47、第九连接杆48、第十连接杆49、第十一连接杆50、第十二连接杆51、第十三连接杆52、第十四连接杆53和第十五连接杆54为向下凹的弧形结构,向下凹的弧形结构的半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限定,需保证不积水等,当然,在实践中还可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或向上凸的弧形结构和向下凹的弧形结构交错设置。

Claims (8)

1.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包括异型钢结构(1),设置在异型钢结构(1)上的膜(2),其特征在于:异型钢结构(1)包括用于支撑膜、实现遮阳遮雨的支撑组件(3),以及设置在支撑组件(3)上的不规则环形架(4);
所述不规则环形架(4)在俯视状态下呈“W”型结构,在正视状态下,为具有两个波峰三个波谷的波浪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横向和纵向支撑的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五钢结构组件(9)、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七钢结构组件(11)和第八钢结构组件(12),以及连接第一钢结构组件(5)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第一连接件(40),连接第八钢结构组件(12)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第二连接件(13),以及相连两两相邻钢结构组件的连接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五钢结构组件(9)、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七钢结构组件(11)和第八钢结构组件(12)的横向支撑为向上凸的弧形结构,分别包括位于前端的前端点和位于后端的后端点,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前端点、后端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结构组件(5)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一支撑柱(14),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4)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一弧形撑(15),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4)上的三个第一斜撑(16),三个第一斜撑(16)分别与第一弧形撑(15)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一弧形撑(15)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最近端部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
所述第二钢结构组件(6)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二支撑柱(17),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7)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二弧形撑(18),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7)上的两个第二斜撑(19),两个第二斜撑(19)分别与第二弧形撑(18)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三钢结构组件(7)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三支撑柱(20),设置在第三支撑柱(20)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三弧形撑(21),以及设置在第三支撑柱(20)上的两个第三斜撑(22),两个第三斜撑(22)分别与第三弧形撑(21)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四钢结构组件(8)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四支撑柱(23),设置在第四支撑柱(23)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四弧形撑(24),以及设置在第四支撑柱(23)上的两个第四斜撑(25),两个第四斜撑(25)分别与第四弧形撑(24)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五钢结构组件(9)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五支撑柱(26),设置在第五支撑柱(26)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五弧形撑(27),以及设置在第五支撑柱(26)上的两个第五斜撑(28),两个第五斜撑(28)分别与第五弧形撑(27)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
所述第六钢结构组件(10)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六支撑柱(29),设置在第六支撑柱(29)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六弧形撑(30),以及设置在第六支撑柱(29)上的三个第六斜撑(31),三个第六斜撑(31)分别与第六弧形撑(30)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相连接、位于前端点一侧第五弧形撑(27)和第六弧形撑(30)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
所述第七钢结构组件(11)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七支撑柱(32),设置在第七支撑柱(32)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七弧形撑(33),以及设置在第七支撑柱(32)上的三个第七斜撑(34),三个第七斜撑(34)分别与第七弧形撑(33)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六弧形撑(30)和第七弧形撑(33)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
所述第八钢结构组件(12)包括用于纵向支撑的第八支撑柱(35)和第九支撑柱(36),设置在第八支撑柱(35)和第九支撑柱(36)上用于横向支撑的第八弧形撑(37),设置在第八支撑柱(35)上的两个第八斜撑(38),两个第八斜撑(38)分别与第八弧形撑(37)的前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位于前端点一侧第八弧形撑(37)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最近端部之间的不规则环形架(4)相连接,以及设置在第九支撑柱(36)上的两个第九斜撑(39),两个第九斜撑(39)分别与第八弧形撑(37)的后端点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不规则环形架(4)的端部一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弧形撑的前端点和后端点间的距离从宽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七钢结构组件(11)、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八钢结构组件(12)、第五钢结构组件(9)、第四钢结构组件(8);
各弧形撑的前端点的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八钢结构组件(12)、第七钢结构组件(11)、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五钢结构组件(9);
各弧形撑的后端点的离地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第二钢结构组件(6)、第三钢结构组件(7)、第八钢结构组件(12)、第七钢结构组件(11)、第四钢结构组件(8)、第六钢结构组件(10)、第一钢结构组件(5)、第五钢结构组件(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17)、第四支撑柱(23)、第七支撑柱(32)和第八支撑柱(35)离对应的弧形撑的前端点近,后端点远;
所述第三支撑柱(20)、第五支撑柱(26)、第六支撑柱(29)和第九支撑柱(36)离对应的弧形撑的前端点远,后端点近;
在侧视状态下,第一支撑柱(14)、第二支撑柱(17)、第三支撑柱(20)、第四支撑柱(23)、第五支撑柱(26)、第六支撑柱(29)、第七支撑柱(32)和第八支撑柱(35)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第八支撑柱(35)和第九支撑柱(36)相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包括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柱(14)与第一弧形撑(15)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4)与第一斜撑(16)的交点的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二连接件(13)包括一端连接第八支撑柱(35)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4)与第八斜撑(38)的交点的第二连接杆(41),和一端连接第九支撑柱(36)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另一端连接不规则环形架(4)和第九斜撑(39)的交点的第三连接杆(42);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端连接第一弧形撑(15)的前端点、第一斜撑(16)和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柱(17)与第二弧形撑(18)的交点的第四连接杆(43),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柱(14)与第一弧形撑(15)的交点、另一端与后端点一侧的第二弧形撑(18)相连接的第五连接杆(44);
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柱(17)与第二弧形撑(18)的交点,另一端与前端点一侧的第三弧形撑(21)相连接的第六连接杆(45),一端连接第二弧形撑(18)与第五连接杆(44)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柱(20)与第三弧形撑(21)的交点的第七连接杆(46);
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柱(20)、第三弧形撑(21)与第七连接杆(46)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四支撑柱(23)与第四弧形撑(24)的交点的第八连接杆(47);
一端连接第四弧形撑(24)的后端点、第四斜撑(25)与不规则环形架(4)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五支撑柱(26)与第五弧形撑(27)的交点的第九连接杆(48);
一端连接第五弧形撑(27)的前端点与第五斜撑(28)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六支撑柱(29)与第六弧形撑(30)的交点的第十连接杆(49),一端连接第五弧形撑(27)的后端点与第五斜撑(28)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六弧形撑(30)的后端点与第六斜撑(31)的交点的第十一连接杆(50);
一端连接第六弧形撑(30)的前端点一侧与第六斜撑(31)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七支撑柱(32)与第七弧形撑(33)的交点的第十二连接杆(51),一端连接第六支撑柱(29)、第六弧形撑(30)与第十连接杆(49)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七弧形撑(33)的后端点一侧与第七斜撑(34)的交点的第十三连接杆(52);
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接杆(51)、第七支撑柱(32)与第七弧形撑(33)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八支撑柱(35)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的第十四连接杆(53),一端连接第七弧形撑(33)、第七斜撑(34)与第十三连接杆(52)的交点、另一端连接第九支撑柱(36)与第八弧形撑(37)的交点的第十五连接杆(5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41)、第三连接杆(42)、第四连接杆(43)、第五连接杆(44)、第六连接杆(45)、第七连接杆(46)、第八连接杆(47)、第九连接杆(48)、第十连接杆(49)、第十一连接杆(50)、第十二连接杆(51)、第十三连接杆(52)、第十四连接杆(53)和第十五连接杆(54)为向下凹的弧形结构。
CN202121202008.8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Active CN215330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2008.8U CN21533048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2008.8U CN21533048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0482U true CN215330482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9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2008.8U Active CN21533048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0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2133B1 (en) Modular shade system with solar tracking panels
CN215330482U (zh) 一种异型的遮阳遮雨功能的景观膜结构
CN2917259Y (zh) 一种植物的防风防冻装置
CN104206210A (zh) 一种多功能大跨高强度联栋连体大棚
CN205984214U (zh) 一种可旋转广告牌
CN212589235U (zh) 一种温室采光面的结构
CN206110818U (zh) 一种改进型遮阳雨棚
CN212380088U (zh) 一种用于宣传的曲面顶部廊架装置
CN209251250U (zh) 一种景观式葡萄架
CN207251522U (zh) 一种具有排水结构的有框光伏组件支架结构
CN203034899U (zh) 一种带广告牌的遮阳篷
CN212388725U (zh) 一种可调节弯曲弧度的铝合金凉亭龙骨骨架
CN206110717U (zh) 一种波浪式雨棚
CN2399922Y (zh) 日光温室玻璃钢支架
CN217652471U (zh) 一种帐篷骨架
CN206110715U (zh) 一种房屋式雨棚
CN213539830U (zh) 一种钢结构的风雨廊
CN2430010Y (zh) 非对称连跨式节能温室
CN214330072U (zh) 一种光感变色景观遮阳装置
CN203942873U (zh) 一种多功能大跨高强度联栋连体大棚
CN218264452U (zh) 一种螺旋式扭转铝板立体幕墙结构
CN208088894U (zh) 一种园林景观廊架
CN214253795U (zh) 一种宣传制作用宣传栏
CN217269282U (zh) 一种竖穿篱笆三角压条
CN213233776U (zh) 一种双层钢木结构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