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0414U -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0414U
CN215330414U CN202022855998.7U CN202022855998U CN215330414U CN 215330414 U CN215330414 U CN 215330414U CN 202022855998 U CN202022855998 U CN 202022855998U CN 215330414 U CN215330414 U CN 215330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layer
longitudina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59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天心
李旭禄
邓环
宋新利
董爱红
薛国营
孔维永
董磊
刘涛
靳丽芳
王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shu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uster Intelligent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uster Intelligent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uster Intelligent Assemb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559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0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0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0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包括上层箱体框架和下层箱体框架,在上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座,在下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座,上固定座叠放在下固定座上,在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夹持有垫板,在下固定座的下基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定位销,定位销贯穿设置在垫板和上固定座的上基板,上基板、垫板和下基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层箱体框架的上层梁和下层箱体框架的下层梁之间分布有抗剪节点,抗剪节点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抗剪件和下抗剪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系列连接节点进行固定连接,结构强度大,各个组配件便于标准化生产和装配安装,集成程度高,适应于永久建筑的模块建筑。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轻钢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背景技术
集束智能装配体系是新型的冷弯型钢建筑结构体系。集束模块结构产品是集束智能装配体系的一个产品系列。目前,常用的模块建筑一般由集装箱结构体系改进而成,其宽度较小,且集装箱纵向需要压型钢板作为重要的竖向承重构件,限制建筑尺寸与平面布局;此外集装箱房的设计满足临时建筑的需求,但往往不能满足永久建筑的需求,因此以集装箱房为基础的模块建筑不能在在一般住宅、公建类型建筑广泛应用。因此,突破常用的集装箱式模块建筑的局限,研发一种新型的、适应于永久建筑的模块建筑体系,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集成度高,现场安装可靠快捷,将使模块建筑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包括上层箱体框架和下层箱体框架,在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座,在所述下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叠放在所述下固定座上,在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夹持有垫板,在所述下固定座的下基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贯穿设置在所述垫板和所述上固定座的上基板,所述上基板、垫板和下基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上层梁和下层箱体框架的下层梁之间分布有抗剪节点,所述抗剪节点包括上抗剪件和下抗剪件,所述上抗剪件固定连接在上层梁上,所述下抗剪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层梁上对应所述上抗剪件的位置,所述上抗剪件和下抗剪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上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所述纵板与所述横板垂直设置,所述横板和纵板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上;
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上层柱和下层箱体框架的下层柱均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且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与其对应所述纵板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纵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均与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接触并固定连接;
所述下层梁和上层梁均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所述下层梁和上层梁中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均组成L型结构,或者组成T型结构,或者组成十字型结构。
进一步为:所述横梁和纵梁均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螺栓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栓容置槽,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螺栓容置槽内。
进一步为:所述第一柱体、第二柱体、横梁和纵梁均为G型钢,所述G型钢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上固定座或下固定座的外侧。
进一步为: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背板均与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一个侧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背板与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背板与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和纵梁的一侧侧板均与所述上基板或者下基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所述下抗剪件包括下固定板和上端板,所述下固定板与所述下层梁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与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固定板和上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下固定板竖向设置并与所述下层梁贴合,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沿水平并列设置的若干个长条形调节孔,所述长条形调节孔的长方向沿竖向设置,该长条形调节孔中穿设有螺钉,所述螺钉将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层梁上;两块所述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下固定板和上端板的两侧;
所述上抗剪件包括下端板及竖向设置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上层梁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垂直设置,所述下端板与上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下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上层梁的下表面齐平,所述下固定板的上部延伸在所述下层梁的上方;
所述上抗剪件下部固设的下端板和所述下抗剪件上部固设的上端板贴合后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所述下层梁和上层梁中的横梁之间均分布有梯梁,所述梯梁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横梁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在所述定位销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吊环,用于吊装上层箱体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集束模块结构体系为柱承重体系,可以按建筑需求拆装,并采用为室内空间布局提供更大的便利性。
2、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垫板可以根据建筑与结构关系,在墙角处选择不同的转角形式,可以减少墙壁厚度,增大建筑使用面积。
3、位于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的垫板是立柱的荷载的传力点,与组合截面的形心接近,大大减少了立柱在承受轴压时的附加的偏心弯矩,提高立柱的安全性。
4、下层梁和上层梁与梯梁组成梯架系统,结构布置合理,强度与刚度好,克服常见轻钢龙骨建筑楼板刚度差的特点,可以满足所有民用建筑主次梁系统的承载需求。
5、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构件为标准集束截面或其组合方式,可以在连续辊压生产线上成型,且所有截面无斜切,满足截面高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6、本实用新型通过系列连接节点进行固定连接,结构强度大,各个组配件便于标准化生产和装配安装,集成程度高,适应于永久建筑的模块建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下层梁、下层柱和下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上下层梁、上层柱和上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上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垫板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垫板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垫板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垫板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下层梁、下层柱和下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中上层梁、上层柱和上固定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中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二实施例中上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吊环和下基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下层梁和下抗剪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上层梁和上抗剪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块柱;11、第一柱体;12、第二柱体;2、上固定座;21、上基板;22、横板;23、纵板;24、第一定位孔;3、上模块梁;31、横梁;32、纵梁;4、下固定座;41、下基板;44、定位销;45、吊环;5、垫板;51、第二定位孔;52、第二螺栓容置槽;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梯梁;1a、上层梁;2a、下层梁;3a、上抗剪件;31a、下端板;32a、上固定板;4a、下抗剪件;41a、上端板;42a、下固定板;43a、长条形调节孔;5a、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包括上层箱体框架和下层箱体框架,在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座2,在所述下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座4,所述上固定座2叠放在所述下固定座4上,在所述上固定座2和下固定座4之间夹持有垫板5,在所述下固定座4的下基板41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定位销44,所述定位销44贯穿设置在所述垫板5和所述上固定座2的上基板21,所述上基板21、垫板5和下基板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结合图16所示,在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上层梁1a和下层箱体框架的下层梁2a之间分布有抗剪节点,所述抗剪节点包括上抗剪件3a和下抗剪件4a,所述上抗剪件3a固定连接在上层梁1a上,所述下抗剪件4a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层梁2a上对应所述上抗剪件3a的位置,所述上抗剪件3a和下抗剪件4a固定连接。
其中,结合图3至图5及图11至图14所示,在所述上基板21和下基板41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22,在所述上基板21和下基板41上位于所述横板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23,所述纵板23与所述横板22垂直设置,所述横板22和纵板23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21或下基板41上;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上层柱和下层箱体框架的下层柱均包括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所述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分别位于所述横板22的两侧且与所述横板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分别位于与其对应所述纵板23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纵板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均与所述上基板21或下基板41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下层梁2a和上层梁1a均包括横梁31和纵梁32,所述横梁31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41或上基板21及所述横板22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32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41或上基板21及所述纵板23贴合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下层梁2a和上层梁1a中的所述横梁31和纵梁32均组成L型结构,或者组成T型结构,或者组成十字型结构。
结合图4和图12所示,所述横梁31和纵梁32均通过第二螺栓7与所述上基板21或下基板41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5上对应所述第二螺栓7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栓容置槽52,所述第二螺栓7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螺栓容置槽51内。
所述第一柱体11、第二柱体12、横梁31和纵梁32均为G型钢,所述G型钢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上固定座2或下固定座4的外侧。
所述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的背板均与所述横板22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的一个侧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纵板23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31的背板与所述横板22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32的背板与所述纵板23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31和纵梁32的一侧侧板均与所述上基板21或者下基板41贴合并固定连接。
结合图17所示,所述下抗剪件4a包括下固定板42a和上端板41a,所述下固定板42a与所述下层梁2a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41a与所述下固定板42a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固定板42a和上端板41a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a;所述下固定板42a竖向设置并与所述下层梁2a贴合,在所述下固定板42a的中部开设有沿水平并列设置的若干个长条形调节孔43a,所述长条形调节孔43a的长方向沿竖向设置,该长条形调节孔43a中穿设有螺钉,所述螺钉将所述下固定板42a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层梁2a上;两块所述加强板5a分别位于所述下固定板42a和上端板41a的两侧;结合图18所示,所述上抗剪件3a包括下端板及竖向设置的上固定板32a,所述上固定板32a与所述上层梁1a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31a与上固定板32a固定连接且垂直设置,所述下端板31a与上固定板32a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a;所述下端板31a的下表面与所述上层梁1a的下表面齐平,所述下固定板42a的上部延伸在所述下层梁2a的上方;所述上抗剪件3a下部固设的下端板31a和所述下抗剪件4a上部固设的上端板41a贴合后固定连接。
所述下层梁2a和上层梁1a中的横梁31之间均分布有梯梁8,所述梯梁8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横梁31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
另外,如图15所示,在所述定位销44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吊环4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在所述下模块梁和下模块柱上固定安装下固定座,然后在下固定座上安装垫板;在所述下模块梁和下模块柱上叠放所述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并将固定在上模块梁和上模块柱上的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对应放置,同时使垫板夹持在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并通过第一螺栓将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固定连接。将梁柱连接节点固定连接后,对上层梁和下层梁2a之间的抗剪节点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安装施工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箱体框架和下层箱体框架,在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座,在所述下层箱体框架的梁柱连接处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叠放在所述下固定座上,在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夹持有垫板,在所述下固定座的下基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贯穿设置在所述垫板和所述上固定座的上基板,所述上基板、垫板和下基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上层梁和下层箱体框架的下层梁之间分布有抗剪节点,所述抗剪节点包括上抗剪件和下抗剪件,所述上抗剪件固定连接在上层梁上,所述下抗剪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层梁上对应所述上抗剪件的位置,所述上抗剪件和下抗剪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上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纵板,所述纵板与所述横板垂直设置,所述横板和纵板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上;
所述上层箱体框架的上层柱和下层箱体框架的下层柱均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所述横板的两侧且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位于与其对应所述纵板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纵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均与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接触并固定连接;
所述下层梁和上层梁均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一端端部与所述下基板或上基板及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梁和上层梁中的所述横梁和纵梁均组成L型结构,或者组成T型结构,或者组成十字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纵梁均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螺栓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栓容置槽,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螺栓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第二柱体、横梁和纵梁均为G型钢,所述G型钢的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上固定座或下固定座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背板均与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一个侧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背板与所述横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背板与所述纵板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和纵梁的一侧侧板均与所述上基板或者下基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抗剪件包括下固定板和上端板,所述下固定板与所述下层梁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与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固定板和上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下固定板竖向设置并与所述下层梁贴合,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沿水平并列设置的若干个长条形调节孔,所述长条形调节孔的长方向沿竖向设置,该长条形调节孔中穿设有螺钉,所述螺钉将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层梁上;两块所述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下固定板和上端板的两侧;
所述上抗剪件包括下端板及竖向设置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上层梁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垂直设置,所述下端板与上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下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上层梁的下表面齐平,所述下固定板的上部延伸在所述下层梁的上方;
所述上抗剪件下部固设的下端板和所述下抗剪件上部固设的上端板贴合后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梁和上层梁中的横梁之间均分布有梯梁,所述梯梁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横梁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销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吊环。
CN202022855998.7U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Active CN215330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5998.7U CN215330414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5998.7U CN215330414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0414U true CN21533041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5998.7U Active CN215330414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0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6245B2 (en) Connector for a modular building
AU2018204197B2 (en) Modular building unit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nd transporting same
US11174630B2 (en) Modular building structure
US20230392366A1 (en) Structural modular building connector
JP2013514476A (ja) 建築用パネル化構造システム
CN112482560A (zh)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CN215330414U (zh) 一种模块建筑体系结构
CN211597373U (zh) 一种组合式转角柱与屋面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15290613U (zh) 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
CN112554338A (zh) 一种集束模块梁柱连接系列节点
JP5004434B2 (ja) スチールハウス
JP3892764B2 (ja) 法面受圧板
CN217460915U (zh) 一种装配式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
CN219508839U (zh) 模块建筑连接节点及模块化建筑
JPH0860744A (ja) バルコニー付きユニット建物
JPH05171692A (ja) ユニット式建築物における住戸ユニットの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06, D2 / F, Xinxia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Xinxia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53000

Patentee after: Jishu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6, D2 / F, Xinxia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Xinxia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53000

Patentee before: Cluster Intelligent Assembl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