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7574U -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7574U
CN215307574U CN202121361075.4U CN202121361075U CN215307574U CN 215307574 U CN215307574 U CN 215307574U CN 202121361075 U CN202121361075 U CN 202121361075U CN 215307574 U CN215307574 U CN 215307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service creeper
release lever
carriage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10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立英
王燕
赵钰玮
朱筱删
李先红
查萍
毕少华
王娟
孔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3610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7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7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7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躺板,所述躺板中部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左右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两所述移动杆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移动杆下侧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右侧设置有转动盘。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容易造成胃食道反流,严重时可造成吸入性肺炎或呼吸暂停等并发症,术后多依赖医护人员将新生儿抱起使其处于直立位,长时间容易造成家属的胳膊酸痛,并且耗时耗力,此外怀抱式不利于新生儿的骨胳发育,现有的体位调节装置存在调节角度不佳且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放置新生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的肠胃发育不良问题并不少见,尤其是先天性肠闭锁等疾病,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让新生儿身体尽量处于直立位,以促进消化,刺激肠胃蠕动以及肠管发育;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肠胃娇嫩脆弱,在喂食后,由于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容易造成胃食道反流,严重时可造成吸入性肺炎或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在新生儿饱食后入睡时调整其睡姿;目前术后多依赖医护人员将新生儿抱起使其处于直立位,长时间容易造成家属的胳膊酸痛,并且耗时耗力,此外怀抱式不利于新生儿的骨胳发育,现有的体位调节装置存在调节角度不佳且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放置新生儿;所以急需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容易造成胃食道反流,严重时可造成吸入性肺炎或呼吸暂停等并发症,术后多依赖医护人员将新生儿抱起使其处于直立位,长时间容易造成家属的胳膊酸痛,并且耗时耗力,此外怀抱式不利于新生儿的骨胳发育,现有的体位调节装置存在调节角度不佳且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放置新生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躺板,所述躺板中部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左右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两所述移动杆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移动杆下侧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右侧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轴左侧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躺板前端固定连接有扶手。
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与左侧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左侧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插孔,所述转动轴左侧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右端通过伸拉弹簧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插板前侧后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与所述移动杆均滑动连接的支撑架,右侧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有齿条,右侧所述支撑架上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后侧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所述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
优选的,所述躺板后部左右侧均开有滑槽,所述躺板后侧设置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后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躺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柱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优选的,所述躺板左侧上部铰接有第一皮带,所述躺板右侧上部铰接有第二皮带。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将新生儿放置到所述躺板的位置处,通过扶手和所述锁紧结构配合使用,将所述躺板调节到合适角度的位置,方便为新生儿选择一个合适的体位位置。
2.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齿条进行上下方向的自由移动,所述齿条带动两所述移动杆进行上下自由移动,从而起到了调节所述躺板高度的作用,减轻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负担。
3.根据不同新生儿的身高,可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带动所述螺柱转动,所述螺柱带动所述调节板沿所述滑槽的方向自由进行移动,从而方便不同身高的新生儿进行使用该装置,使该装置的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的轴测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的放置盘内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的L形杆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躺板1,所述躺板1中部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左右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12,两所述移动杆12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9,所述移动杆12下侧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右侧设置有转动盘16,所述转动轴左侧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躺板1前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5。
首先根据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需要,通过转动所述转动盘16,所述转动盘16的转动通过所述升降结构的传动,带动所述移动杆12进行上下自由移动,从而将所述躺板1调节的合适高度的位置,减少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工作量;将新生儿放置到所述躺板1的位置处,通过扶手15和所述锁紧结构配合使用,将所述躺板1调节到合适角度的位置,方便为新生儿选择一个合适的体位位置;所述躺板1上侧可铺垫软质材料,避免硬质材料对新生儿的伤害。
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与左侧所述移动杆12固定连接的固定盘9,所述固定盘9左侧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插孔10,所述转动轴左侧滑动连接有插板8,所述插板8右端通过伸拉弹簧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插板8前侧后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板8固定连接。
通过外拉所述拉块,所述拉块带动插板8向左侧移动,使所述插杆与所述插孔10脱离滑动连接,然后进行调节所述躺板1的位置,当调节好所述躺板1的角度位置后,送开所述拉块,在所述伸拉弹簧的作用力下,所述插杆与所述插孔10进行滑动连接,从而起到固定调整后所述躺板1角度的位置。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与所述移动杆12均滑动连接的支撑架11,右侧所述移动杆12固定连接有齿条20,右侧所述支撑架11上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齿条20啮合连接有齿轮18,所述齿轮18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后侧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蜗杆17与所述转动盘16固定连接。
通过转动所述转动盘16,所述转动盘16带动所述蜗杆17转动,所述蜗杆17带动所述蜗轮转动,所述蜗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齿轮18转动,所述齿轮18带动所述齿条20进行上下方向的自由移动,所述齿条20带动两所述移动杆12进行上下自由移动,从而起到了调节所述躺板1高度的作用。
两所述支撑架1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中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3。
通过所述导向板13限制了所述躺板1转动的角度,防止出现新生儿出现后翻的现象。
所述躺板1后部左右侧均开有滑槽7,所述躺板1后侧设置调节板2,所述调节板2与所述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2后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柱3,所述螺柱3与所述躺板1螺纹连接,所述螺柱3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4。
根据不同新生儿的身高,可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把手4,所述转动把手4带动所述螺柱3转动,所述螺柱3带动所述调节板2沿所述滑槽7的方向自由进行移动,从而方便不同身高的新生儿进行使用该装置,使该装置的使用范围更广。
所述躺板1左侧上部铰接有第一皮带5,所述躺板1右侧上部铰接有第二皮带6。
所述第一皮带5固定连接有日字形扣,所述第二皮带6开有多个小孔,通过所述第一皮带5和所述第二皮带6的配合使用,起到固定新生儿上身作用,防止新生儿从所述躺板1出现掉落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不同身高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需要,通过转动所述转动盘16,所述转动盘16的转动通过所述升降结构的传动,带动所述移动杆12进行上下自由移动,从而将所述躺板1调节的合适高度的位置;将新生儿放置到所述躺板1的位置处,将所述第一皮带5和第二皮带6固定新生儿的上身,通过扶手15和所述锁紧结构配合使用,将所述躺板1调节到合适角度的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躺板1、调节板2、螺柱3、转动把手4、第一皮带5、第二皮带6、滑槽7、插板8、固定盘9、插孔10、支撑架11、移动杆12、导向板13、支撑杆14、扶手15、转动盘16、蜗杆17、齿轮18、挡板19、齿条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板(1),所述躺板(1)中部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左右侧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12),两所述移动杆(12)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9),所述移动杆(12)下侧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右侧设置有转动盘(16),所述转动轴左侧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躺板(1)前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与左侧所述移动杆(12)固定连接的固定盘(9),所述固定盘(9)左侧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插孔(10),所述转动轴左侧滑动连接有插板(8),所述插板(8)右端通过伸拉弹簧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插板(8)前侧后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板(8)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与所述移动杆(12)均滑动连接的支撑架(11),右侧所述移动杆(12)固定连接有齿条(20),右侧所述支撑架(11)上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齿条(20)啮合连接有齿轮(18),所述齿轮(18)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后侧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与所述放置板转动连接,所述蜗杆(17)与所述转动盘(16)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架(11)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中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后部左右侧均开有滑槽(7),所述躺板(1)后侧设置调节板(2),所述调节板(2)与所述滑槽(7)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2)后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柱(3),所述螺柱(3)与所述躺板(1)螺纹连接,所述螺柱(3)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左侧上部铰接有第一皮带(5),所述躺板(1)右侧上部铰接有第二皮带(6)。
CN202121361075.4U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Active CN215307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1075.4U CN215307574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1075.4U CN215307574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7574U true CN21530757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59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1075.4U Active CN215307574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7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4710B (zh) 一种支气管插管用头部辅助固定装置
CN109481182A (zh) 一种儿科用护理床
CN204521426U (zh) 一种多功能口腔科用诊疗椅
CN215307574U (zh)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CN208989509U (zh) 一种眼科手术床
CN211132000U (zh) 肿瘤术后头颈康复护理器
CN210812258U (zh) 一种产科检查支架
CN208910190U (zh) 一种开口大小可调的麻醉开口器
CN209220807U (zh) 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床
CN209332537U (zh) 一种可调节式重症监护床
CN214285540U (zh) 一种卧床患者用翻身装置
CN113288628B (zh) 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
CN107616829A (zh) 一种多功能颈椎颅骨牵引复位器
CN208851608U (zh) 一种多功能颈椎颅骨牵引复位器
CN204909483U (zh) 一种放射科医用翻身床
CN114052970A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医学临床的检查用装置
CN219440304U (zh) 一种新生儿呼吸辅助装置
CN209713179U (zh) 一种耳鼻喉科手术专用头架
CN113069341A (zh) 一种呼吸疾病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装置
CN214073982U (zh) 普外术后护理腰部支撑装置
CN213406800U (zh) 一种俯卧位可调节式头托
CN220125025U (zh) 小儿临床手术用体位固定装置
CN205494243U (zh) 一种烧伤翻身床踝关节功能位固定架
CN205947979U (zh) 一种可调式新生儿车
CN219983277U (zh) 一种下颌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