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6893U -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6893U
CN215306893U CN202120538692.0U CN202120538692U CN215306893U CN 215306893 U CN215306893 U CN 215306893U CN 202120538692 U CN202120538692 U CN 202120538692U CN 215306893 U CN215306893 U CN 215306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shell
cleaning device
portable ora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86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fengto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fengto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fengto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fengto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86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6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6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6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包括壳本体、马达、泵、线路板、电池、喷管,马达、泵、线路板和电池均置于壳本体内,线路板、马达均与电池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泵由马达提供动力,还包括均能够伸缩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水箱套设于壳本体的外侧,其设有第一水箱顶开口和第一水箱底开口,第二水箱套设于第一水箱的外侧,其设有第二水箱侧壁和第二水箱底壳。本实用新型便携口腔清洗装置采用双伸缩水箱结构设计,当装置不工作时,装置主体缩入第一水箱,第一水箱则缩入第二水箱,装置整体很小巧,便于携带,而在装置正常工作时,将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均拉出,即可形成较大的储水空间,既美观便携而且实用性也高。

Description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洁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便携式冲牙器(亦称“水牙线”)包括外壳、泵、储水箱、线路板、电池、马达及喷管,电池用于对线路板和马达供电,泵通常为活塞泵,马达通过传动件驱动活塞泵内的活塞往复运动,将储水箱内的水以脉冲水流的方式从喷管的尖嘴端喷出,进而清洁牙齿、牙缝、牙龈或舌头。便携式冲牙器主机使用充电电池作为电源,机身不带电线,使用时无需外接电源,适合日常使用,也适合外出使用或者在没有电源的场所使用。对于牙齿矫正人群(正畸带牙套),由于每次进食后需要清洁牙套上的食物,便携式冲牙器更适合他们使用,因为可以不限场合使用。对于更多的用户来说,他们更喜欢便携式冲牙器的原因,是因为使用时无需插电,没有台式冲牙器长长的电线,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但由于追求便携特性,需要将其体积缩小,则导致其储水箱的体积较小,使用时可能需要多次加水。
因此,亟需一种整体体积小巧但储水箱体积较大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整体体积小巧但储水箱体积较大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包括壳本体、马达、泵、线路板、电池、喷管,所述马达、泵、线路板和电池均置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线路板、所述马达均与所述电池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泵由马达提供动力,还包括均能够伸缩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套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外侧,其设有第一水箱顶开口和第一水箱底开口,所述第二水箱套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外侧,其设有第二水箱侧壁和第二水箱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便携口腔清洗装置采用双伸缩水箱结构设计,当装置不工作时,装置主体缩入第一水箱,第一水箱则缩入第二水箱,装置整体很小巧,便于携带,而在装置正常工作时,将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均拉出,即可形成较大的储水空间,既美观便携而且实用性也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喷管)。
图3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喷管)。
图4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的左视图。
图6是图5所示便携口腔清洗装置沿A-A截面的剖切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剖视图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所示剖视图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6所示剖视图Ⅲ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6所示剖视图Ⅳ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壳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壳本体的剖切示意图。
图14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壳本体的另一截面的剖切示意图。
图15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壳本体的仰视图。
图16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底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第一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第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第二水箱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第二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泵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泵壳体的剖切示意图。
图24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指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锁止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一中锁止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8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的左视图。
图29是图28所示便携口腔清洗装置沿B-B截面的剖切示意图。
图30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壳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壳本体的剖切示意图。
图33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壳本体的另一截面的剖切示意图。
图34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第一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上壳体的剖切示意图。
图38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底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实施例二中底壳体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阐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位置表述并非限定为绝对意义上的方位,而是为了结合附图说明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阐释彼此间相对的位置关系。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连通”均是指两个或多个构件之间本质上形成连通的状态,不仅包括直接连接形成的连通,亦包括“间接连通”,即两个或多个构件不直接连接,而是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构件间接连接,进而实现物理上的通路结构。
实施例一
图1至图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如图1至3、图6所示,实施例一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包括壳本体10、顶壳体13、底壳体15、第一水箱24、第二水箱26、泵、马达33、电池39、线路板40以及喷管41。线路板40与电池39电连接,电池39为马达33提供电能,马达33驱动泵运转,泵提供驱动力使第一水箱24和第二水箱26内的水从喷管41的尖端喷出。
如图2至4、图6、图8至15所示,壳本体10设有壳本体顶开口104和壳本体底开口105,其内部设有分隔部101,分隔部101为不规则的隔板状结构。分隔部101将壳本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置腔102和第二容置腔103,马达33、线路板40、电池39均置于第一容置腔102内,泵工作时与水接触的部分则置于第二容置腔103内。本实施例中,泵采用活塞泵结构,泵工作时直接与水接触的部分为泵壳体30和活塞37,而正常工作时未与水直接接触的连杆36则一端置于第一容置腔102内,另一端置于第二容置腔103内并与活塞37相连接。
分隔部101将壳本体10内部空间分隔为两部分,就能够使需要防水的马达33、线路板40、电池39与泵可能泄露的水进行隔离。特别说明的是,分隔部101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的形状,在不同实施例中,分隔部10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隔板状,只要能够将壳本体10内部的空间进行有效物理分隔即可。
壳本体10靠近壳本体顶开口104的外表面设有壳顶凹扣位110,顶壳体13在其顶壳体容置腔134的内表面设有顶壳体凸扣位135,壳顶凹扣位110和顶壳体凸扣位135扣合即可将壳本体10和顶壳体13固定连接。壳本体10与顶壳体13之间采用本实施例中卡扣结构系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二者亦可采用螺钉、粘接、超声波焊接等固定方式进行连接,进而形成相对封闭的壳体空间。
壳本体10的外侧表面设有壳侧壁上限位114和壳侧壁下限位115,用于限制第一水箱24的伸缩位移。壳本体10在靠近壳本体底开口105处外表面设有壳本体密封槽116,壳本体密封槽116内设有壳本体密封圈117,能够对壳本体10与第一水箱24内侧壁的连接处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
壳本体10内部设有贯穿分隔部101的壳本体管路107,壳本体管路107具有置于第一容置腔102内的壳本体管路第一端108和置于第二容置腔103内的壳本体管路第二端109。
如图1至7、图16所示,顶壳体13扣设于壳本体10的壳本体顶开口104处,其设有用于喷管41穿过的顶壳体喷管孔131、用于指压件42穿过的顶壳体指压件孔132、用于外置充电端穿过的顶壳体充电孔133、以及与壳顶凹扣位110配合连接的顶壳体凸扣位135。壳本体10和顶壳体13之间可使用胶水、环氧树脂、紧固件(螺钉或螺栓等)、超声波焊接、用于联结两个物体的任何其他已知方法或者通过已知方法的组合来联结固定。
如图2、图3、图6、图10以及图17所示,底壳体15固定设置于壳本体10的壳本体底开口105处,其设有底壳体管路153,底壳体管路153具有置于第一水箱24内部的底壳体管路第一端154和置于第一容置腔102内部的底壳体管路第二端155。底壳体管路第一端154与第一水箱24内的吸水管路(图中未绘出)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底壳体管路第二端155与壳本体管路第一端108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底壳体管路第二端155设有底壳体管路密封槽156,底壳体管路密封槽156内设有底壳体管路密封圈157,在底壳体管路第二端155与壳本体管路第一端108的连接处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另外,底壳体15还设有底壳体密封槽151,底壳体密封槽151内设有底壳体密封圈152,底壳体密封圈152在底壳体15与壳本体10内壁的连接处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壳本体10和底壳体15之间可使用胶水、环氧树脂、紧固件(螺钉或螺栓等)、超声波焊接、用于联结两个物体的任何其他已知方法或者通过已知方法的组合来联结固定。
如图2至图4、图6、图8至图10、图19所示,第一水箱24呈中空筒状,其套设于壳本体10的外侧,且能够相对于壳本体10进行伸缩移动。第一水箱24设有第一水箱顶开口241和第一水箱底开口242,第一水箱24侧壁内表面靠近第一水箱顶开口241的位置设有第一水箱内壁凸卡位245。正常使用时,第一水箱内壁凸卡位245限定于壳侧壁上限位114和壳侧壁下限位115之间,进而实现第一水箱24伸缩时的位置限制。第一水箱24侧壁外表面设有第一水箱外壁上限位243和第一水箱外壁下限位244,用于限制第二水箱26的伸缩位移。第一水箱24在靠近第一水箱底开口242处外表面设有第一水箱密封槽246,第一水箱密封槽246内设有第一水箱密封圈247,能够对第一水箱24与第二水箱26内侧壁的连接处起到防水密封作用。进一步地,第一水箱24设有第一水箱上壁248和第一水箱下壁249,第一水箱上壁248的厚度大于第一水箱下壁249的厚度,这样能够在第一水箱24拉伸或收缩时,能够更加顺畅,当第一水箱24拉伸到位时,由于第一水箱上壁248的厚度较大,能够与密封圈更加紧密配合。
如图1至图6、图8至图10、图20所示,第二水箱26包括套设于第一水箱24外侧的第二水箱侧壁27和第二水箱底壳28,其能够相对于第一水箱24进行伸缩移动,同时能够在第一水箱24的带动下同步进行伸缩。第二水箱侧壁27设有第二水箱侧壁顶开口271和第二水箱侧壁底开口272,第二水箱侧壁27内表面靠近第二水箱侧壁顶开口271的位置设有第二水箱侧壁凸卡位273,正常使用时,第二水箱侧壁凸卡位273限定于第一水箱外壁上限位243和第一水箱外壁下限位244之间,进而实现第二水箱26相对于第一水箱24伸缩时的位置限位。进一步地,第二水箱侧壁27设有第二水箱上壁276和第二水箱下壁277,第二水箱上壁276的厚度大于第二水箱下壁277的厚度,这样能够在第二水箱26拉伸或收缩时,能够更加顺畅,当第二水箱26拉伸到位时,由于第二水箱上壁276的厚度较大,能够与密封圈更加紧密的配合。
第二水箱侧壁27内表面靠近第二水箱侧壁底开口272的位置设有第二水箱底内壁凹扣位274,第二水箱底壳28设有与第二水箱底内壁凹扣位274对应的第二水箱底壳凸扣位283,第二水箱侧壁27与第二水箱底壳28通过第二水箱底内壁凹扣位274与第二水箱底壳凸扣位283的扣合实现固定连接,进行形成储存水的容置腔。为保证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第二水箱底壳28设有第二水箱底壳密封槽281,第二水箱底壳密封槽281内设有第二水箱底壳密封圈282。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二水箱侧壁27和第二水箱底壳28之间可使用胶水、环氧树脂、紧固件(螺钉或螺栓等)、超声波焊接、用于联结两个物体的任何其他已知方法或者通过已知方法的组合来联结固定。
第二水箱侧壁27靠近第二水箱侧壁底开口272的位置还设有注水口275,在注水口275的位置设有与第二水箱底壳28铰链连接的扣盖29,扣盖29设有扣盖密封槽291,扣盖密封槽291内设有扣盖密封圈292。正常使用时,扣盖29打开之后即可对第一水箱24和第二水箱26进行注水操作。
如图2、图3、图6、图9、图10以及图18所示,第一容置腔102内设有相互扣合形成容置空间的第一内壳体17和第二内壳体19。第一内壳体17设有第一内壳体齿轮容置腔171、第一内壳体马达容置腔172、第一内壳体凸台壁174以及第一内壳体凸台孔175,第一内壳体凸台孔175用于连杆36穿过。第二内壳体19设有与第一内壳体齿轮容置腔171对位的第二内壳体齿轮容置腔191、与第一内壳体马达容置腔172对位的第二内壳体马达容置腔192。
如图2至图4、图6、图8至图15所示,壳本体10的第一容置腔102内设有两条壳本体内壁第一固定槽118,第一内壳体17两侧设有与壳本体内壁第一固定槽118尺寸对应的第一内壳体侧边173,当第一内壳体侧边173安装于壳本体内壁第一固定槽118之内时,即可实现第一内壳体17、第二内壳体19与壳本体10的固定连接。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内壳体17与第二内壳体19系通过螺钉固定扣合连接,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亦可将第一内壳体侧边173设置于第二内壳体19的两侧,再与壳本体内壁第一固定槽118对位安装,同样能够实现第一内壳体17、第二内壳体19与壳本体10的固定连接。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内壳体17和第二内壳体19之间可使用胶水、环氧树脂、紧固件(螺钉或螺栓等)、超声波焊接、用于联结两个物体的任何其他已知方法或者通过已知方法的组合来联结固定。
如图2、图3、图6、图8、图22以及图23所示,泵包括泵壳体30、连杆36以及活塞37。泵壳体30具有活塞腔303、泵壳体进液端301以及泵壳体出液端302,在泵壳体进液端301和泵壳体出液端302均设有密封圈。活塞37置于活塞腔303内,连杆36具有连杆套环端361和连杆球端362,连杆球端362与活塞37连接,连杆套环端361与第二齿轮35连接。
如图2、图3、图6、图9以及图10所示,马达33置于第一内壳体马达容置腔172和第二内壳体马达容置腔19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均置于第一内壳体齿轮容置腔171和第二内壳体齿轮容置腔19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第一齿轮34固定于马达33的马达轴331上,第二齿轮35与第一齿轮34啮合,第二齿轮35设有偏心环形柱,上述连杆套环端361套设于第二齿轮35的偏心环形柱上。第一内壳体齿轮容置腔171内固定连接有齿轮轴351,第二齿轮35设置于齿轮轴351之上并可绕齿轮轴351旋转。
如图2至图4、图6、图8至图15所示,壳本体10的分隔部101设有分隔通孔106,在第一容置腔102内靠近分隔通孔106处设有泵密封圈容置腔113,泵密封圈容置腔113内设置有泵密封圈38,泵密封圈38具有泵密封圈第一端381和泵密封圈第二端382。连杆36设有连杆密封槽363,泵密封圈第一端381置于连杆密封槽363内,泵密封圈第二端382套设于第一内壳体凸台壁174的外侧。在第二容置腔103靠近分隔通孔106处设有用于放置泵壳体30的泵壳体容置腔112。
如图2、图3、图6至图8、图21所示,第二容置腔103内设有第一转接件20、第二转接件21以及第三转接件22。
第一转接件20设有第一转接件进液端201和第一转接件出液端202,第一转接件进液端201与壳本体管路第二端109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第一转接件进液端201和第一转接件出液端202均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圈。
第二转接件21与壳本体10固定连接,其设有第二转接件壳体容置腔211、第二转接件进液端212和第二转接件出液端213。第二转接件进液端212与第一转接件出液端202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第二转接件出液端213与泵壳体进液端301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第二转接件壳体容置腔211扣设于泵壳体30之上。
第二转接件出液端213与泵壳体进液端301的连通处设有进液阀31,进液阀31包括进液阀体311、进液阀芯312和进液弹簧313,进液弹簧313套设于进液阀芯312上,进液阀芯312的圆柱端插入进液阀体311中间通孔内,进液阀芯312的箭头端外形与第二转接件出液端213的斜面形状相匹配,进液阀芯312的往复运动能够实现泵壳体进液端301水流的通断。
第三转接件22设有第三转接件进液端221以及第三转接件容置腔222。第三转接件进液端221与泵壳体出液端302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喷管41进液的一端能够可拆卸地放置于第三转接件容置腔222内并实现二者的流体连通。
第三转接件进液端221与泵壳体出液端302的连通处设有出液阀32,出液阀32包括出液阀体321、出液阀芯322和出液弹簧323,出液弹簧323套设于出液阀芯322上,出液阀芯322的圆柱端插入出液阀体321中间通孔内,出液阀芯322的箭头端外形与泵本体出液端302的形状相匹配,出液阀芯322的往复运动能够实现泵壳体出液端302水流的通断。
如图2、图3、图6、图7、图24至图26所示,喷管41的锁止组件包括指压件42、锁止构件43、锁止底座44以及锁止弹簧45。指压件42设有指压件卡钩421,指压件卡钩421钩设于顶壳体13的内壁,以对指压件42进行限位,防止其从顶壳体指压件孔132弹出。锁止构件43设有锁止构件卡钩431、锁止构件通孔432以及锁止构件凸柱433。锁止底座44与第三转接件22固定连接,其设有锁止底座通孔441、锁止底座抵接部442、锁止底座滑槽443以及与锁止构件卡钩431配合的锁止底座限位柱444。锁止弹簧45一端套设于锁止构件凸柱433上,另一端抵靠于锁止底座抵接部442上,锁止构件43能够在指压件42压力和锁止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进而释放或锁止喷管41,指压件42的压力由使用者提供。喷管41能够可拆卸地穿过锁止构件通孔432和锁止底座通孔441,当指压件42受到外部压力时,锁止构件43沿锁止底座滑槽443移动,锁止构件通孔432的边缘与喷管41的凹槽分离,喷管41即被释放;当指压件42未受外力时,锁止构件43在锁止弹簧45弹力的作用下,锁止构件通孔432的边缘置于喷管41的凹槽内,喷管41即被锁止。
如图2、图3、图6、图9以及图10所示,电池39和线路板40均置于第一容置腔102内,第一容置腔102内设有用于固定线路板40两侧边的壳本体内壁第二固定槽119。电池39为马达33和线路板40供电。
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壳本体10设有充电部件容置腔111,充电部件容置腔111内放置有充电基座47以及充电线路板(图中未绘出),顶壳体充电孔133处设有充电胶塞46。
实施例二
图27至图3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如图27和图29所示,实施例二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包括壳本体50、顶壳体53、底壳体55、上壳体60、第一水箱64、第二水箱66、泵、马达73、电池79、线路板80以及喷管81。
如图27、图29至图33所示,壳本体50设有壳本体顶开口504和壳本体底开口505,其内部设有分隔部501,分隔部501亦为不规则的隔板状结构。分隔部501将壳本体5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置腔502和第二容置腔503,马达73、线路板80、电池79均置于第一容置腔502内,泵工作时与水接触的泵壳体70和活塞77则均置于第二容置腔503内,泵正常工作时未与水直接接触的连杆76则一端置于第一容置腔502内,另一端置于第二容置腔503内并与活塞77相连接。
壳本体50与顶壳体53的固定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均系依靠壳顶凹扣位510与顶壳体凸扣位535的卡扣结构固定。
壳本体50的外侧表面设有壳侧壁上限位514和壳侧壁下限位515,用于限制第一水箱64的伸缩位移。壳本体底开口505处外表面设有壳本体密封槽516,壳本体密封槽516内设有壳本体密封圈517,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
壳本体50内部设有贯穿分隔部501的壳本体管路507,壳本体管路507具有置于第二容置腔503内的壳本体管路第一端508和置于第一容置腔502内的壳本体管路第二端509。
如图27至图29、图34所示,顶壳体53扣设于壳本体50的壳本体顶开口504处,其设有用于喷管81穿过的顶壳体喷管孔531、用于指压件82穿过的顶壳体指压件孔532、用于外置充电端穿过的顶壳体充电孔533、以及与壳顶凹扣位510配合连接的顶壳体凸扣位535,顶壳体充电孔533处设有充电胶塞86。
如图27、图29、图35、图38以及图39所示,底壳体55固定设置于壳本体50的壳本体底开口505处,其设有底壳体管路553,底壳体管路553具有置于第一水箱64内部的底壳体管路第一端554和置于第二容置腔503内部的底壳体管路第二端555。底壳体管路第一端554与第一水箱24内的吸水管路(图中未绘出)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底壳体管路第二端555与泵壳体进液端701连接并实现流体连通,泵壳体进液端701与底壳体管路第二端555连通处设置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结构的进液阀71。底壳体55靠近第二容置腔503的一侧设有底壳体容置腔551,底壳体容置腔551用于容置泵壳体70和第四转接件61的部分结构,以实现对泵壳体70和第四转接件61的限位固定。
如图27至图29所示,第一水箱64套设于壳本体50的外侧,且能够相对于壳本体50进行伸缩移动;第二水箱66包括套设于第一水箱64外侧的第二水箱侧壁67和第二水箱底壳68,其能够相对于第一水箱64进行伸缩移动,同时能够在第一水箱64的带动下同步进行伸缩。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水箱64和第二水箱66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27、图29、图35所示,第一容置腔502内设有相互扣合形成容置空间的第一内壳体57和第二内壳体59。第一内壳体57设有第一内壳体齿轮容置腔571、第一内壳体马达容置腔572、第一内壳体凸台壁574以及第一内壳体凸台孔575,第一内壳体凸台孔575用于连杆76穿过。第二内壳体59设有与第一内壳体齿轮容置腔571对位的第二内壳体齿轮容置腔591、与第一内壳体马达容置腔572对位的第二内壳体马达容置腔592。
如图27、图29至图33所示,壳本体50的第一容置腔502内设有两条壳本体内壁第一固定槽518,第一内壳体57两侧设有与壳本体内壁第一固定槽518尺寸对应的第一内壳体侧边573,当第一内壳体侧边573安装于壳本体内壁第一固定槽518之内时,即可实现第一内壳体57、第二内壳体59与壳本体50的固定连接。
如图27和图29所示,泵包括泵壳体70、连杆76以及活塞77。泵壳体70具有活塞腔703、泵壳体进液端701以及泵壳体出液端702,在泵壳体进液端701和泵壳体出液端702均设有密封圈。活塞77置于活塞腔703内,连杆76具有连杆套环端761和连杆球端762,连杆球端762与活塞77连接,连杆套环端761与第二齿轮75连接。
如图27、图29以及图35所示,马达73置于第一内壳体马达容置腔572和第二内壳体马达容置腔59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第一齿轮74、第二齿轮75均置于第一内壳体齿轮容置腔771和第二内壳体齿轮容置腔79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第一齿轮74与第二齿轮75啮合,连杆套环端761套设于第二齿轮75的偏心环形柱上。
如图27、图29至图33所示,壳本体50的分隔部501设有分隔通孔506,在第一容置腔502内靠近分隔通孔506处设有泵密封圈容置腔513,泵密封圈容置腔513内设置有泵密封圈78,泵密封圈78具有泵密封圈第一端781和泵密封圈第二端782。连杆76设有连杆密封槽763,泵密封圈第一端781置于连杆密封槽763内,泵密封圈第二端782套设于第一内壳体凸台壁574的外侧。在第二容置腔503靠近分隔通孔506处设有用于放置泵壳体70的泵壳体容置腔512。
如图27、图29至图33所示,第二容置腔503内设有第四转接件61,第四转接件61设有第四转接件进液端611和第四转接件出液端612,第四转接件进液端611与泵壳体出液端702连接并流体连通,第四转接件出液端612与壳本体管路第一端508连接并流体连通。泵壳体出液端702与第四转接件进液端611连通处设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结构的出液阀72。
如图27和图29所示,第一容置腔502内设有第五转接件62,第五转接件62具有第五转接件进液端621和第五转接件出液端622,第五转接件进液端621与壳本体管路第二端509连接并流体连通。
如图27、图29、图36以及图37所示,在壳本体顶开口504处固定设有上壳体60,上壳体60设有充电部件容置腔601、上壳体连接件容置腔605以及上壳体喷管容置腔604。充电部件容置腔601用于容置充电基座87以及相应的充电线路板。上壳体连接件容置腔605用于容置第五转接件出液端622,并与第五转接件62流体连通。上壳体喷管容置腔604用于容置喷管81的进水端。上壳体60还设有上壳体密封槽602,上壳体密封槽602内设有上壳体密封圈603。
如图27至图29所示,喷管81的锁止组件包括指压件82、锁止构件83、锁止底座84以及锁止弹簧85,实施例二中的锁止底座84与上壳体60固定连接,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27、图29至图33所示,电池79和线路板80均置于第一容置腔502内,第一容置腔502内设有用于固定线路板80两侧边的壳本体内壁第二固定槽519。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包括壳本体、马达、泵、线路板、电池、喷管,所述马达、所述泵、所述线路板和所述电池均置于所述壳本体内,所述线路板、所述马达均与所述电池直接或间接电连接,所述泵由所述马达提供动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能够伸缩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套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外侧,其具有第一水箱顶开口和第一水箱底开口,所述第二水箱套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外侧,其设有第二水箱侧壁和第二水箱底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的外侧表面设有壳侧壁上限位和壳侧壁下限位,所述第一水箱侧壁内表面靠近所述第一水箱顶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水箱内壁凸卡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设有第一水箱上壁和第一水箱下壁,所述第一水箱上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水箱下壁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在靠近所述第一水箱底开口处外表面设有第一水箱密封槽,所述第一水箱密封槽内设有第一水箱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侧壁外表面设有第一水箱外壁上限位和第一水箱外壁下限位,所述第二水箱侧壁设有第二水箱侧壁顶开口和第二水箱侧壁底开口,所述第二水箱侧壁内表面靠近所述第二水箱侧壁顶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二水箱侧壁凸卡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侧壁设有第二水箱上壁和第二水箱下壁,所述第二水箱上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水箱下壁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侧壁内表面设有第二水箱底内壁凹扣位,所述第二水箱底壳设有与所述第二水箱底内壁凹扣位对应的第二水箱底壳凸扣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底壳设有第二水箱底壳密封槽,所述第二水箱底壳密封槽内设有第二水箱底壳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设有壳本体顶开口和壳本体底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顶开口处扣设有顶壳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靠近所述壳本体顶开口的外表面设有壳顶凹扣位,所述顶壳体在其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壳顶凹扣位配合的顶壳体凸扣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体设有顶壳体喷管孔、顶壳体指压件孔以及顶壳体充电孔。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底开口处固设有底壳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口腔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设有底壳体管路,所述底壳体管路具有分别置于所述底壳体的两侧的底壳体管路第一端和底壳体管路第二端,所述底壳体管路第二端与所述泵流体连通。
CN202120538692.0U 2021-03-15 2021-03-15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Active CN215306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8692.0U CN215306893U (zh) 2021-03-15 2021-03-15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8692.0U CN215306893U (zh) 2021-03-15 2021-03-15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6893U true CN215306893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3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8692.0U Active CN215306893U (zh) 2021-03-15 2021-03-15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6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24368A (en) Oral hygiene appliances
US5718668A (en) Irrigation handpiece with built in pulsing pump
CN108478300B (zh) 一种冲牙器
CN108618861B (zh) 一种口腔冲洗器
CN215306893U (zh) 便携口腔清洗装置
CN216417374U (zh) 便携冲牙装置
CN211156420U (zh) 泵密封结构以及口腔清洁装置
CN213310494U (zh) 冲牙器
CN211156421U (zh) 一种泵密封结构以及口腔清洁装置
EP3689292A1 (en) Oral cavity washing device
CN211381891U (zh) 一种口腔清洁装置
CN214017925U (zh) 口腔清洗装置
CN214017924U (zh) 内壳结构及口腔清洗装置
CN207887569U (zh) 高压清洗机
CN110693367A (zh) 洁面仪
CN215839631U (zh) 接水式冲水洁牙器
CN216570786U (zh) 便携式保健护理装置
CN215838611U (zh) 具有减速传动机构的个人清洁用具
CN218106351U (zh) 一种带自洁功能的家用水疗仪
CN217828141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牙刷
CN215130609U (zh) 一种冲洗设备用液体输送装置
CN212015832U (zh) 一种冲牙器结构
CN217488933U (zh) 冲牙器喷管及冲牙器
CN212592521U (zh) 便携式洗牙器
CN218870552U (zh) 一种自清洁多功能电动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