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6682U - 一种溶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溶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6682U
CN215276682U CN202121711516.9U CN202121711516U CN215276682U CN 215276682 U CN215276682 U CN 215276682U CN 202121711516 U CN202121711516 U CN 202121711516U CN 215276682 U CN215276682 U CN 215276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line
gas
dissolv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15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哲
武传心
周浩然
陈春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Nano Bubble Zhe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Nano Bubble Zhe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Nano Bubble Zhe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Nano Bubble Zhe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15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6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6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6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气泡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气装置,包括溶气罐,所述溶气罐包括溶气罐顶部、溶气罐上部、溶气罐中部、溶气罐下部、溶气罐底部;所述溶气罐顶部上设有入水口一部、入水口二部、入气口;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处进水口与输水管增加进水量,实现工作效率提高;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组一次溶气管道,一组一次溶气管道呈对称放置,一次溶气管道输水水流为对冲水流,水流旋向为复杂旋向,本实用新型在此对冲水流中心处设有输气管,向对冲水流中心处实施送气,因对冲水流旋向为复杂旋向且对冲水流中心处水流呈类分散状,可增大水流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溶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气泡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含有微细气泡的(毫米、微米、纳米尺寸的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
在水中形成的气泡根据其尺寸而分类成毫米气泡或微气泡(进一步而言,为微纳米气泡以及纳米气泡等)。毫米气泡是某种程度上的巨大的气泡,且在水中迅速地上升而最终在水面破裂消失。与此相对,直径为50μm以下的气泡具有如下特殊的性质,即由于微细所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由于气体的溶解能力优异所以在水中进一步缩小,进而在水中消失(完全溶解),通常将上述直径在50μm以下的气泡称为微气泡,对直径更小的微纳米气泡(直径为10nm以上且小于1μm)以及纳米气泡(直径小于10nm)称为微细气泡。
现有技术多采用循环技术,多次往复形成微纳米气泡,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气装置解决了微纳米气泡设备产生气泡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溶气装置,包括溶气罐,所述溶气罐包括溶气罐顶部、溶气罐上部、溶气罐中部、溶气罐下部、溶气罐底部;所述溶气罐顶部上设有入水口一部、入水口二部、入气口;所述溶气罐上部内设有一次溶气管道一部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及气箱;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一部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均为弯曲状且关于气箱对称设置;所述气箱与入气口相连接;所述溶气罐中部内设有转输箱,转输箱与一次溶气管道一部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下端相连接;所述溶气罐下部内设有二次溶气管道;二次溶气管道上端与转输箱相连接;所述溶气罐底部内设有搅拌箱,搅拌箱与二次溶气管道下端连接;所述气箱外侧具有输气管一部、输气管二部、输气管三部、输气管四部;所述气箱通过输气管三部与输气管四部分别和一次溶气管道一部,一次溶气管道二部弯曲处相通;所述气箱通过输气管一部和输气管二部分别与搅拌箱,转输箱相通。
优选的,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一部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上端分别具有接口一部,接口二部;所述入水口一部和入水口二部分别与接口一部,接口二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输箱内部的一次溶气管道一部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喷口呈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二次溶气管道具有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所述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与转输箱固定连接;所述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与搅拌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箱具有接气管,接气管与输气管二部相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次溶气管道呈螺旋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处进水口与输水管增加进水量,实现工作效率提高;
2.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组一次溶气管道,一组一次溶气管道呈对称放置,一次溶气管道输水水流为对冲水流,水流旋向为复杂旋向,本实用新型在此对冲水流中心处设有输气管,向对冲水流中心处实施送气,因对冲水流旋向为复杂旋向且对冲水流中心处水流呈类分散状,可增大水流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
3.本实用新型设有二次溶气管道,二次溶气管道呈螺旋状且角度为渐变倾斜,可使从一次溶气管道的水流呈加速状态,因二次溶气管道呈螺旋状故增大水流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溶气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溶气装置内部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溶气装置内部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溶气罐顶部;2、溶气罐上部;3、溶气罐中部;4、溶气罐下部;5、溶气罐底部;6、入水口一部;7、入水口二部;8、入气口;9、气箱;901、输气管一部;902、输气管二部;903、输气管三部;904、输气管四部;10、转输箱;11、二次溶气管道;111、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2、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12、搅拌箱;121、接气管;13、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1、接口一部;14、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1、接口二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溶气装置,包括溶气罐,溶气罐包括溶气罐顶部1、溶气罐上部2、溶气罐中部3、溶气罐下部4、溶气罐底部5;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溶气罐顶部1上设有入水口一部6、入水口二部7、入气口8;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溶气罐上部2内设有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及气箱9;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溶气罐中部3内设有转输箱10;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溶气罐下部4内设有二次溶气管道11;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溶气罐底部5内设有搅拌箱12;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气箱9与入气口8相连,所述入气口8为气箱9提供空气;
如图3所示,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呈对称排列在溶气罐上部2内部;
如图3所示,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具有接口一部131;
如图3所示,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具有接口二部141;
如图3所示,所述气箱9外侧具有输气管一部901、输气管二部902、输气管三部903、输气管四部904;
如图3所示,所述二次溶气管道11具有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1、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112;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入水口一部6与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通过接口一部131相连接,入水口二部7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通过接口二部141相连;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气箱9中的输气管三部903相连,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与气箱9中的输气管四部904相连,所述输气管三部903与输气管四部904向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的输送弯转处输入空气;
如图3所示,所述入水口一部6与入水口二部7通过接口一部131与接口二部141向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输送水流,因接口一部131与接口二部141角度呈45度且接口一部131与接口二部141为对称设计,水流通过接口一部131与接口二部141为向左下方加速,当水流通过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的输送弯转处时,水流将撞击输送弯转处,此时部分水流受到冲击向相反反向移动,一部分水流将沿输送弯转处的角度进行移动,此时水流总体呈复杂流向,此时向输送弯转处输入空气,可增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中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当水流经过输送弯转处后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后半段倾斜角度大,势能转化为水流动能将继续增大水流速度进一步增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中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当水流经过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后半段进入转输箱10,所述转输箱10与气箱9的输气管二部902相连,所述输气管二部902设置在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的对称中线上,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为对称设置,故输送水流流向为相反方向,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水流流入转输箱10,在对称中线处两个水流进行对冲,形成对冲水流,此时输气管二部902输送空气向对冲水流中心处,此时对冲水流旋向为复杂旋向且对冲水流中心处水流呈类分散状,可增大水流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
如图2,图3所示,当水流从转输箱10流出至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1,从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1进入二次溶气管道11,水流经二次溶气管道11螺旋加速后通过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112流出并流入至搅拌箱12中;
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箱12具有接气管121;
所述接气管121与气箱9中的输气管一部901相连,所述输气管一部901用于向搅拌箱12中输送空气;
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箱12用于搅拌水流,在搅拌水流时通过输气管一部901充入空气,增加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如图1,图2,图3所示,水流从入水口一部6与入水口二部7流入通过接口一部131与接口二部141,接口一部131与接口二部141对水流进行向左下方加速后流入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当水流通过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的输送弯转处时,水流将撞击输送弯转处,此时部分水流受到冲击向相反反向移动,一部分水流将沿输送弯转处的角度进行移动,此时水流总体呈复杂流向,此时向输送弯转处输入空气,可增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中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当水流经过输送弯转处后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后半段倾斜角度大,势能转化为水流动能将继续增大水流速度进一步增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中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当水流经过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后半段进入转输箱10,转输箱10与气箱9的输气管二部902相连,输气管二部902设置在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的对称中线上,因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为对称设置,故输送水流流向为相反方向,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水流流入转输箱10,在对称中线处两个水流进行对冲,形成对冲水流,此时输气管二部902输送空气向对冲水流中心处,此时对冲水流旋向为复杂旋向且对冲水流中心处水流呈类分散状,可增大水流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当水流从转输箱10流出至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1,从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1进入二次溶气管道11,水流经二次溶气管道11螺旋加速后通过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112流出并流入至搅拌箱12中,搅拌箱12搅拌内部水流增加水流溶气效率提高水流中溶解氧含量,搅拌完成的水流听过流出管流出至微纳米气泡喷头产生微纳米气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三次溶气法,分三次增加水流中空气含量,最终形成微纳米气泡,不需要多次循环重复充气即可产生微纳米气泡,大幅增加工作效率。

Claims (6)

1.一种溶气装置,包括溶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包括溶气罐顶部(1)、溶气罐上部(2)、溶气罐中部(3)、溶气罐下部(4)、溶气罐底部(5);所述溶气罐顶部(1)上设有入水口一部(6)、入水口二部(7)、入气口(8);所述溶气罐上部(2)内设有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及气箱(9);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均为弯曲状且关于气箱(9)对称设置;所述气箱(9)与入气口(8)相连接;所述溶气罐中部(3)内设有转输箱(10),转输箱(10)与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下端相连接;所述溶气罐下部(4)内设有二次溶气管道(11);二次溶气管道(11)上端与转输箱(10)相连接;所述溶气罐底部(5)内设有搅拌箱(12),搅拌箱(12)与二次溶气管道(11)下端连接;所述气箱(9)外侧具有输气管一部(901)、输气管二部(902)、输气管三部(903)、输气管四部(904);所述气箱(9)通过输气管三部(903)与输气管四部(904)分别和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弯曲处相通;所述气箱(9)通过输气管一部(901)和输气管二部(902)分别与搅拌箱(12),转输箱(10)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上端分别具有接口一部(131),接口二部(141);所述入水口一部(6)和入水口二部(7)分别与接口一部(131),接口二部(14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输箱(10)内部的一次溶气管道一部(13)与一次溶气管道二部(14)喷口呈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溶气管道(11)具有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1)、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112);所述二次溶气管道入水口(111)与转输箱(10)固定连接;所述二次溶气管道出水口(112)与搅拌箱(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2)具有接气管(121),接气管(121)与输气管二部(902)相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溶气管道(11)呈螺旋状。
CN202121711516.9U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溶气装置 Active CN215276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1516.9U CN215276682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溶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1516.9U CN215276682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溶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6682U true CN215276682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1516.9U Active CN215276682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溶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6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9127B (zh) 一种微纳米泡发生装置及生成微纳米泡的方法
CN107744732B (zh) 一种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
CN113144929B (zh) 一种预混均质耦合式气泡发生器
CN109046792A (zh) 一种混流式微泡发生器及气泡分布器
CN109731494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的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9731491A (zh) 一种双流对撞射流式微纳米气泡发生方法及装置
CN101632905B (zh) 一种流体之间高效混合的方法
CN102688709A (zh) 高速旋回式气液混合型微纳米泡沫发生装置
CN209005563U (zh) 一种双流对撞射流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12246115A (zh) 一种纳米气泡和微米气泡梯度发生器
CN104906973B (zh) 一种涡街混合器
CN209020581U (zh) 一种混流式微泡发生器及气泡分布器
CN215276682U (zh) 一种溶气装置
CN114471207A (zh) 气泡发生装置、气液鼓泡反应装置及方法
CN208244962U (zh) 一种多相混合矿化装置
CN209237735U (zh) 一种二次加压多级破碎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6731933A (zh) 一种微细气泡产生装置
CN110998087B (zh) 涡流发生器
CN109987726A (zh) 一种多级旋切破碎式微纳米气泡发生方法及装置
CN201094940Y (zh) 环缝喷射器
CN206676035U (zh) 一种球型多凸起微细气泡产生机构
CN113828206B (zh) 一种提高流体混合效果的喷气式射流搅拌桨
CN213408272U (zh) 一种带有挡板的气泡发生器
CN212017422U (zh) 一种微小气泡发生器
CN214973624U (zh) 一种非相溶的液-液和液-气高效混合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