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3767U - 筋膜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筋膜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3767U
CN215273767U CN202023088220.4U CN202023088220U CN215273767U CN 215273767 U CN215273767 U CN 215273767U CN 202023088220 U CN202023088220 U CN 202023088220U CN 215273767 U CN215273767 U CN 215273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assembly
machine body
exchang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82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张雨微
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82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3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3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3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筋膜按摩仪。筋膜按摩仪包括机体、供电组件及换热组件。机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周面,周面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用于安装按摩头,机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周面上设置有导热部。供电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供电组件与换热组件电连接,换热组件在供电组件供电时能够制冷和/或制热,导热部能够将换热组件的热量导出。本申请的筋膜按摩仪中的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能够设置更大的交换热量的面积,在使用筋膜按摩仪时,通过设置相应的机体形态和换热组件的位置,可将换热组件所在的部位放置在待按摩部位的部位上,实现冷热敷功能。

Description

筋膜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按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筋膜按摩仪。
背景技术
在长期运动、站立或伏案工作时,身体对应的部位会产生肌肉酸痛,为此筋膜枪应运而生,筋膜枪能够通过往复冲击身体对应的部位的软组织,驱动软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软组织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地助力肌肉排酸。
为了更快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有时还会使用热毛巾热敷,或者当存在肌肉拉伤、淤血等问题时,需要使用冰块进行冰敷,对于肌肉恢复训练或者筋肉放松操作较为麻烦,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筋膜按摩仪。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包括机体、供电组件及换热组件。机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周面,周面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用于安装按摩头,机体内形成有容置腔,周面上设置有导热部。供电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供电组件与换热组件电连接,换热组件在供电组件供电时能够制冷和/或制热,导热部能够将换热组件的热量导出。
本申请的筋膜按摩仪中的换热组件对应导热部设置,能够设置更大交换热量的面积,在使用筋膜按摩仪时,通过设置相应的机体形态和换热组件的位置,可将换热组件所在的部位放置在待按摩部位上,实现冷热敷功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为柱状机体,换热组件设于机体的柱面上。
换热组件设于机体的柱面上,由此能够形成滚压式冷热敷,具有更好的冷热敷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为一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的一圈设置。
将整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一圈设置,可通过整个机体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进一步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间隔设置。
多个换热组件环绕机体间隔设置,在对待按摩部位进行滚压式冷热敷时,绕机体滚压一圈的过程中可始终对待按摩部位进行冷热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筋膜按摩仪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供电组件电连接,驱动组件与按摩头传动连接,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容置腔内;机体为圆柱体,驱动组件、供电组件和换热组件共同的重心偏离机体的轴线。
筋膜按摩仪的机体为圆柱体,且驱动组件、供电组件和换热组件共同的重心偏离机体的轴线,使得筋膜按摩仪放置时能够滚动到重心偏移的方向并稳定,防止筋膜按摩仪一直滚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被构造成非回转体结构,且周面的一部分设换热组件为平面,导热部设于平面上。
导热部设于平面上,能够防止在使用筋膜按摩仪的冷热敷功能时机体在待按摩部位上发生滚动。同时该平面能够使得筋膜按摩仪在不使用时,也能正常放置不滚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身和手柄,机身和手柄呈柱状,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手柄的延伸方向不同,换热组件设于机壳和/或手柄的柱面上。
机身与手柄相互连接,且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手柄的延伸方向,机身使筋膜按摩仪具有较好的防滚动效果,放置在待按摩部位上较为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包括机身和手柄,机身与手柄弯折相接,机身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手柄连接于第一侧,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均为周面的一部分,导热部设于机身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中任意一侧。
手柄连接于机身的第一侧,导热部设于机身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中任意一侧,由此能够使用手柄带动机身上的导热部对待按摩部位进行滚压式冷热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为导热结构,换热组件通过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
换热组件通过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由于导热结构的导热性好,换热组件可以通过导热结构更好地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提高交换热量的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金属导热层嵌设在机体内,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
金属导热层嵌设在机体内,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的换热组件通过金属导热层、机体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大大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提高交换热量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金属导热层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金属导热层位于换热组件与机体的内侧面之间。
金属导热层和换热组件都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且金属导热层位于换热组件和机体的内侧面之间,可有效减少机体的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金属导热层设置在机体的外侧面,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外侧面,换热组件位于金属导热层与机体的外侧面之间。
金属导热层和换热组件都设置在机体的外侧面且换热组件位于金属导热层与机体的外侧面之间,可有效减少机体的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换热组件和金属导热层的位置更靠近待按摩部位,可更好地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提高交换热量的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为导热结构,换热组件通过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机体为金属机体,导热结构为机体,换热组件位于机体的内侧面上。
机体为金属机体,且机体作为导热结构,一方面无需另外增设导热结构,简化结构,另一方面,位于机体内侧面上的换热组件可通过整个机体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大大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半导体换热片。换热组件设置在机体的内侧面,换热组件通过机体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
换热组件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时可通过整个机体与待按摩部位进行交换热量,大大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包括半导体换热片。机体的外侧面设有凹槽,换热组件设于凹槽中。
机体外侧面设置有凹槽可减少机体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换热组件设置在凹槽中,换热组件进行交换热量时通过与待按摩部位直接接触的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冷热敷效果更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隔热件。第一隔热件设于换热组件朝向机体内部的一侧,并用于阻隔换热组件与机体内部部件之间的热量的交换。
第一隔热件的设置能够将换热组件的热量与机体内部部件进行隔离,从而使得热量更多地向外散发,避免内部的部件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筋膜按摩仪还包括驱动组件及第二隔热件。驱动组件与供电组件电连接,驱动组件与按摩头传动连接,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容置腔内;第二隔热件分别与机体、驱动组件连接,第二隔热件用于阻碍机体与驱动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
第二隔热件的设置能够避免驱动组件与机体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使得机体的热量更多地向外散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及连接部。驱动部与供电组件电连接,驱动部与按摩头传动连接;连接部分别连接机体和驱动部,连接部与机体之间设有第二隔热件。
驱动部用于给按摩头提供动力,连接部连接机体与驱动部,防止驱动部在驱动过程中与机体发生碰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被构造成柱状,供电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换热组件在机体的轴线方向上错开。
供电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换热组件在机体的轴线方向上错开,可防止换热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影响供电组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机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身和手柄。机身与手柄呈柱状,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手柄的延伸方向不同,换热组件和供电组件中的一个设于机身,换热组件和供电组件中的另一个设于手柄。
换热组件和供电组件的分开设置,可防止换热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影响供电组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筋膜按摩仪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筋膜按摩仪沿II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驱动组件及伸缩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筋膜按摩仪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筋膜按摩仪沿VII-V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筋膜按摩仪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筋膜按摩仪沿X-X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机体、导热结构及换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机体、导热结构及换热组件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机体、导热结构及换热组件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的机体及换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10包括机体11、供电组件12及换热组件13。所述机体11具有第一端面118、第二端面119和周面,所述周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18和所述第二端面119,所述第一端面118用于安装按摩头,所述机体11内形成有容置腔1135,所述周面上设置有导热部14,供电组件12设置在容置腔内。换热组件13对应所述导热部14设置,供电组件12与换热组件13电连接,换热组件13在供电组件12供电时能够制冷和制热,导热部14能够将换热组件的热量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换热组件13是具有发热和/或制冷功能的组件,换热组件13用于与人体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可以是直接换热,也可以是间接换热。举例而言换热组件13具有发热功能,如发热片或发热丝,导热部14为周面上的镂空槽,换热组件13通过导热部14露出,换热组件13发热与人体的待按摩部位直接接触从而直接换热,换热组件13发热以加热导热部14,导热部14直接与人体待按摩部位接触从而间接换热。或者导热部14为周面上的导热部件,如金属件,换热组件13的热量从导热部14导出,导热部14与人体的待按摩部位直接接触。当然,换热组件13还可以是具有制冷功能,或换热组件13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如半导体换热件,这里不再赘述。本申请的筋膜按摩仪10中的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周面上,能够设置更大的交换热量的面积,在使用筋膜按摩仪时,通过设置相应的机体形态和换热组件的位置,可将换热组件所在的部位放置在待按摩部位的部位上,实现冷热敷功能,同时,无需用手握持即能够实现发热或制冷功能,解放双手,使用较为轻松。
下面结合附图对筋膜按摩仪1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周面上,换言之,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非端面上。举例而言,机体11被构造成柱状,机体11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为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侧端面,周面为机体的柱面111。且换热组件13可以是设置于机体11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上,换句话说,换热组件13可以是设置于机体11的外部,换热组件13直接与人体的待按摩部位接触换热,换热组件13还可以是设置于机体11的内部,换热组件13先与机体11换热,机体11被加热或制冷后与人体的待按摩部位接触换热实现按摩。
请参阅图1及图2,机体11为柱状机体,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柱面111上。在一些施方式中,机体11为圆柱形机体,由此可形成滚压式冷热敷,具有更好的冷热敷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机体11还可以呈棱柱结构,例如长方体、五棱柱、六棱柱或者截面为椭圆、长圆甚至异形的柱体结构等等,可在使用筋膜按摩仪10时,放置在待按摩部位上交换热量时较为稳定;不使用筋膜按摩仪10时,正常放置时也不滚动。
具体地,机体11包括机壳113、前盖114及后盖115。请结合图3,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机壳113包括两个,两个机壳113结合形成两端开放的容置腔1135。前盖114与两个机壳113均结合并位于远离供电组件12的一端并遮盖容置腔1135的一个开放端。后盖115与两个机壳113结合并位于靠近供电组件12的一端,后盖115遮盖容置腔1135的另一个开放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13设有平面112,在不使用筋膜按摩仪10时,正常放置时也不会发生滚动。机体11的外侧面116设有凹槽1161以用于放置换热组件13。平面112是外侧面116的一部分,在一个例子中,凹槽1161可自平面112向机体11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例子中,凹槽1161可以自外侧面116的非平面112处向机体11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
请参阅图2,供电组件12收容在后盖115内,并用于为换热组件13供电,供电组件12的至少部分与换热组件13在机体的轴线方向上错开,可防止换热组件13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影响供电组件12。在一个例子中,供电组件12为电池,包括并不限于锂电池、镍氢电池、镉镍电池等。进一步地,供电组件12可为充电电池,后盖115可对应设置有充电接口以供用户为充电电池充电。当然,供电组件12可为不可充电的电池,此时,后盖115与两个机壳113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更换电池;或者,后盖115可设置仓门,仓门可打开或关闭以便于更换电池。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供电组件12还可包括主板15,电池通过主板15与换热组件13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13为一个,并环绕机体11一圈设置,在使用冷热敷功能时,可通过整个机体11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进一步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13包括多个,多个换热组件13环绕机体11间隔设置,在对待按摩部位进行滚压式冷热敷时,绕机体11滚压一圈的过程中可始终对待按摩部位进行冷热敷。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3设于凹槽1161中,由此能够防止在使用筋膜按摩仪10的冷热敷功能时机体11在待按摩部位上发生滚动。具体地,换热组件13可包括半导体换热片131和第一隔热件132。半导体换热件131和第一隔热件132设于凹槽1161中,可有效减少机壳113的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换热片131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运转原理是施加直流电流,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半导体制冷片上制冷或加热。由此,仅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就可以使得筋膜按摩仪10既具有热敷功能,又具有冷敷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半导体换热片131可采用树脂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机体11的外侧面116的凹槽1161中。树脂粘贴的方式粘接性能好、粘接工艺简便。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半导体换热片13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机体11的外侧面16的凹槽161中。请结合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组件12收容在后盖115中,驱动组件18收容在容置腔1135内,第一隔热件132设于凹槽1161中朝向机体11内部的一侧且位于半导体换热片131与机体11之间,第一隔热件132用于阻隔半导体换热片131与机体11内部部件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从而使得热量更多地向外散发,避免内部的部件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正常工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132为具有保温效果的泡棉或者橡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132为纳米级孔径的多孔材料气凝胶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件132也可以为将半导体换热件131与内部的部件隔离的结构部件,该结合部件能够避免半导体换热件131加大与内部的部件之间的间隔,避免这些内部部件的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同样的,第一隔热件132也可以采用树脂粘贴和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凹槽1161中朝向机体11内部的一侧,且位于半导体换热片131与机体11之间。
请参阅图2及图3,筋膜按摩仪10还可包括导热部14。具体地,导热部14为导热结构。机体11对应安装换热组件13的位置设有导热结构,换热组件13通过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具体地,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金属导热层设置在凹槽116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金属导热层可位于机体11的最外侧,即,半导体换热片131位于第一隔热件132与金属导热层之间。使用筋膜按摩仪10进行冷敷或热敷时,换热组件13执行冷热敷功能,具体地,半导体换热片131可通过金属导热层与待按摩部位进行热量的交换,由于增设了金属导热层,相较于没有增设金属导热层而言,筋膜按摩仪10的冷热敷效果更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金属导热层可嵌设在机体11内,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内侧面117。使用筋膜按摩仪10进行冷敷或热敷时,换热组件13执行冷热敷功能,具体地,半导体换热片131可通过金属导热层与待按摩部位进行热量的交换,一方面,由于增设了金属导热层,相较于没有增设金属导热层而言,筋膜按摩仪10的冷热敷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金属导热层嵌设在机体11内,在减小机体11的整体厚度的同时还能对金属导热层起到保护作用。再一方面,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内侧面117,换热组件13也能被机体11很好地保护,避免损坏。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金属导热层可设置在机体11的内侧面117,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内侧面117,金属导热层位于换热组件13与机体11的内侧面117之间。使用筋膜按摩仪10进行冷敷或热敷时,换热组件13执行冷热敷功能,具体地,半导体换热片131可通过金属导热层与待按摩部位进行热量的交换,一方面,由于增设了金属导热层,相较于没有增设金属导热层而言,筋膜按摩仪10的冷热敷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换热组件13和金属导热层均设置在机体11的内侧面117,换热组件13和金属导热层能被机体11很好地保护,避免损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3,金属导热层可设置在机体11的外侧面116,换热组件13设置在机体11的外侧面116,换热组件13位于金属导热层与机体11的外侧面116之间。一方面,由于增设了金属导热层,相较于没有增设金属导热层而言,筋膜按摩仪10的冷热敷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换热组件13和金属导热层的位置更靠近待按摩部位,可更好地与待按摩部位进行热量的交换,提高交换热量的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热结构可以是导热性能好的相变导热绝缘材料、导热导电衬垫、热传导胶带、导热绝缘弹性橡胶等。
在还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机体11为金属机体,且机体11作为导热结构,一方面,无需额外增设导热结构即可提升筋膜按摩仪10的冷热敷效果,简化筋膜按摩仪10的结构。另一方面,位于机体11的内侧面117上的换热组件13,可通过整个机体11与待按摩部位进行热量的交换,大大增加交换热量的面积,冷热敷效果好。
请参阅图2,当供电组件12仅为电池时,筋膜按摩仪10还可包括位于机体11内的主板15,主板15与供电组件12电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主板15可以是硬质电路板、软性电路板、或软硬结合电路板。主板15与半导体换热片131电连接,使得半导体换热片131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与待按摩部位进行热量的交换,从而使得筋膜按摩仪10具有冷热敷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板15上设置有按键151。
请结合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筋膜按摩仪10还可包括按钮16。按钮16与主板15上的按键151相对,按键151与主板15电连接,按钮16从机体11的外侧壁露出以便于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按钮16与后盖115为一体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按钮16与后盖115为分体结构,按钮16固定设置在后盖115上。后盖115上可设置有穿孔以供按钮16穿设穿孔并与主板15上的按键151相对。使用筋膜按摩仪10进行冷敷或热敷时,可通过操控与主板15连接的按钮16来控制供电组件12与换热组件13之间的电性的连接与断开,进而控制筋膜按摩仪10冷热敷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筋膜按摩仪10还可包括按摩头组件17、驱动组件18、伸缩组件19及第二隔热件101。按摩头组件17包括按摩头171及安装部17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按摩头171与安装部172为一体成形结构,结构简单;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头171与安装部172可为分体成形结构,按摩头171与安装部172固定连接,此时,按摩头171与安装部172可通过螺纹、卡合等方式能够拆卸地连接,也可通过胶合、焊接等不可拆卸地连接。当按摩头171与安装部172可拆卸地连接,可方便更换按摩头171或安装部172。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筋膜按摩仪10还可包括驱动组件18。请结合图3,驱动组件18收容在容置腔1135内,驱动组件18与主板15电连接,使得驱动组件18能在供电情况下驱动按摩头组件17做往复直线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8、供电组件12和换热组件13共同的重心偏离机体11的轴线,使得放置筋膜按摩仪10能够滚动到重心偏移的方向并稳定,防止一直滚动。具体地,驱动组件18可包括驱动部181及连接部182,具体地,驱动部181包括驱动件1811、偏心轮1812、转轴1813及连杆结构1814。驱动部181与供电组件12电连接,驱动部181与按摩头171传动连接。连接部182分别连接机体11和驱动部181,连接部182与机体11之间设有第二隔热件101。连接部182用于将驱动部181固定在机体11上,防止驱动部181在驱动过程中与机体11发生碰撞。第二隔热件101能够避免驱动组件18与机体11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使得换热组件13散发的热量通过机体11更多地向外散发。
在一个例子中,驱动件1811可为电机,包括定子18111及转子18112,转子18112自定子18111伸出。偏心轮1812与驱动件1811连接,驱动件1811用于驱动偏心轮1812转动。具体地,偏心轮1812套设在转子18112,并能跟随转子18112一起转动。转轴1813与偏心轮1812固定连接以与偏心轮1812一起转动。转轴1813位于偏心轮1812的偏心位置(非中心位置)。连杆结构1814的一端与转轴18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组件19活动连接,连杆结构1814在转轴1813的转动带动下联动以带动伸缩组件19往复直线运动。
更具体地,连杆结构1814可包括第一连杆18141、第二连杆18142、及第三连杆18143。第一连杆18141的第一端181411与转轴1813固定连接。第二连杆18142的第一端181421与第一连杆18141的第二端181412活动连接,第一连杆18141能够相对第二连杆18142偏摆运动,第二连杆18142的第二端181422通过第一连接轴1816与机体11(图3所示)连接,第二连杆18142能够绕第一连接轴1816转动。第三连杆18143的第一端181431与第二连杆18142的第三端181423固定连接,第三连杆18143的第二端181432与伸缩组件19活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转轴1813与第一连杆18141的第一端181411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连杆18142的第三端181423与第三连杆18143的第一端181431也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三连杆18143的第二端181432与伸缩组件19活动连接。第一连杆18141的第二端181412与第二连杆18142的第一端181421可通过第二连接轴1815活动连接,以使驱动件1811能通过连杆结构1814将驱动件1811的周向转动转化为伸缩组件19的往复直线运动。偏心轮1812加连杆结构1814可将驱动件1811的周向转动转化为负载的直线运动,从而减小驱动件1811的拖动负载。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19的一端与驱动组件18连接,伸缩组件19的另一端与按摩头组件17连接,并使按摩头组件17位于机体11外部,驱动组件18用于驱动伸缩组件19往复直线运动以带动按摩头组件17往复直线运动。使用筋膜按摩仪10时还可以使用按摩功能来打击身体软组织,有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19与按摩头组件17固定连接或伸缩组件19与按摩头组件17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伸缩组件19与按摩头组件17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固,使用筋膜按摩仪10按摩时,按摩头组件17不会脱离伸缩组件1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伸缩组件19与按摩头组件17可拆卸连接,方便长期使用筋膜按摩仪10按摩后可选择性地更换按摩头组件17。
请参阅图5至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筋膜按摩仪20,本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20中的供电组件22、换热组件23、导热部24、主板25、按钮26、按摩头组件27、驱动组件28、伸缩组件29及第二隔热件201与图1至图4所示的筋膜按摩仪10中的供电组件12、换热组件13、导热部14、主板15、按钮16、按摩头组件17、驱动组件18、伸缩组件19及第二隔热件101的结构分别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机体21的外侧面216设有凹槽2161以用于放置换热组件23。柱面211是外侧面216的一部分,在一个例子中,凹槽2161可自柱面211向机体21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如图6所示。
筋膜按摩仪20中的换热组件23设置在机体21的柱面211,能够设置更大的交换热量的面积,在使用筋膜按摩仪20时,通过设置相应的机体21形态和换热组件23的位置,可将换热组件23所在的部位放置在待按摩部位上,实现冷热敷功能,同时,无需用手握持即能够实现冷热敷功能,解放双手,使用较为轻松。换热组件23设置在柱面211的凹槽2161内,由此能够形成滚压式冷热敷,具有更好的冷热敷效果。同时,机壳213设有平面212,在不使用筋膜按摩仪20时,正常放置时也不会发生滚动。
请参阅图8至图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筋膜按摩仪30,本实施方式的筋膜按摩仪30中的供电组件32、换热组件33、导热部34、主板35、按钮36、按摩头组件37、驱动组件38、伸缩组件39及第二隔热件301与图1至图4所示的筋膜按摩仪10中的供电组件12、换热组件13、导热部14、主板15、按钮16、按摩头组件17、驱动组件18、伸缩组件19及第二隔热件101及图5至图7所示的筋膜按摩仪20中的供电组件22、换热组件23、导热部24、主板25、按钮26、按摩头组件27、驱动组件28、伸缩组件29及第二隔热件301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机体31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身313和手柄315,机身313和手柄315呈角度的连接。机体31的第一端面318为机身313的沿长度方向远离手柄315的侧端面,机体31的第二端面319为手柄315沿长度方向远离机身31的侧端面。周面包括机身313的周面和手柄315的周面。具体地,周面为柱面311。机身313及手柄315设置有柱面311。机身313包括第一机壳3131及第二机壳3132。第一机壳3131及第二机壳3132配合形成容置腔3135后与手柄315相接,形成枪状筋膜按摩仪30,枪状筋膜按摩仪30具有较好的防滚动效果,放置在待按摩部位上时较为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柄315适于用户握持,换热组件33设置于手柄315上,换热组件33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可以理解,在冬季温度较低时,手柄315比较冰冷,用户使用筋膜按摩仪30时手掌要忍受寒冷,用户体验较差,在夏季温度较高时,人手持手柄又容易出汗。通过将换热组件33设置为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在冬季时,可以加热手柄315,用户在使用时,不会体验到冰冷刺骨的感觉,在夏季时,可以制冷,用户在手持手柄315时不易出汗。其中,换热组件33可以是半导体换热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柄315位于机身313的第一侧3133,换热组件33设于机身313的第一侧3133和/或第二侧3134。具体地,机身313的第一侧3133的外侧面316设置有凹槽3161以用于放置换热组件33。柱面311是外侧面316的一部分,在一个例子中,凹槽3161可自柱面311向机体31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如图9所示。供电组件32和换热组件33中的一个设于机身313,则另一个设于手柄315。即供电组件32和换热组件33分开设置在机身313或手柄315内,以防止换热组件33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影响供电组件32。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组件32收容在手柄315内以用于给换热组件33供电,换热组件33设于机身313。在一个例子中,供电组件32可为充电电池,手柄315可对应设置有充电接口以供用户为充电电池充电。当然,供电组件32可为不可充电的电池,此时,手柄315与第一机壳3131、第二机壳3132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更换电池;或者,手柄315可设置仓门,仓门可打开或关闭以便于更换电池。当供电组件32仅为电池时,筋膜按摩仪30还可包括位于手柄315内的主板35,主板35与供电组件32电连接。按钮36从手柄315的外侧壁露出以便于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按钮36与手柄315为一体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按钮36与手柄315为分体结构,按钮36固定设置在手柄315上。手柄315上可设置有穿孔以供按钮36穿设穿孔并与主板35上的按键351相对。驱动组件38及伸缩组件39均收容在容置腔3135内,容置腔3135可有效降低驱动组件38及伸缩组件39运作时产生的噪音。
筋膜按摩仪30中的换热组件33设置在机身313的第一侧3133、第二侧3134、第三侧3135、第四侧(图未示出)中任意一侧的柱面311上,具体地,第一侧3133与第二侧3134相对,第三侧3135与第四侧(图未示出)相对,其中,第一侧3133、第二侧3134、第三侧3135和第四侧(图未示出)均为周面的一部分,能够设置更大的交换热量的面积。优选地,换热组件33设置在第三侧3135或第四侧(图未示出),在使用冷热敷功能时,将机身313平放在待按摩部位上时,也能够使用手柄315带动机身313上的换热组件33对待按摩部位进行滚压式冷热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周面,所述周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用于安装按摩头,所述机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周面上设置有导热部;
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及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对应所述导热部设置,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电连接,所述换热组件在所述供电组件供电时能够制冷和/或制热,所述导热部能够将所述换热组件的热量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为柱状机体,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机体的柱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为一个,所述换热组件环绕所述机体的一圈设置;或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组件环绕所述机体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膜按摩仪还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按摩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机体为圆柱体,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换热组件共同的重心偏离所述机体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被构造成非回转体结构,且所述周面的一部分设为平面,所述导热部设于所述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身和手柄,所述机身和所述手柄呈柱状,所述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机身和/或所述手柄的柱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和手柄,所述机身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均为所述周面的一部分,所述导热部设于所述机身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中任意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导热结构,所述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所述导热结构为金属导热层;
所述金属导热层嵌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面;或
所述金属导热层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面,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面,所述金属导热层位于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机体的内侧面之间;或
所述金属导热层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外侧面,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外侧面,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导热层与所述机体的外侧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导热结构,所述换热组件通过所述导热结构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
所述机体为金属机体,所述导热结构为所述机体,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周面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半导体换热片;
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面,所述换热组件通过所述机体与待按摩部位交换热量;或
所述机体的外侧面设有凹槽,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凹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导热部相接以进行热传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设于所述换热组件朝向所述机体内部的一侧,并用于阻隔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机体内部部件之间的热量交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按摩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
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分别与所述机体和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隔热件用于阻碍所述机体与所述驱动组件之间的热量交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按摩头传动连接;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机体和所述驱动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机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二隔热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被构造成柱状,所述供电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换热组件在所述机体的轴线方向上错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身和手柄,所述机身与所述手柄呈柱状,所述机身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供电组件中的一个设于所述机身,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供电组件中的另一个设于手柄。
CN202023088220.4U 2020-12-18 2020-12-18 筋膜按摩仪 Active CN215273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8220.4U CN215273767U (zh) 2020-12-18 2020-12-18 筋膜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8220.4U CN215273767U (zh) 2020-12-18 2020-12-18 筋膜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3767U true CN215273767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3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8220.4U Active CN215273767U (zh) 2020-12-18 2020-12-18 筋膜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3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42262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15273767U (zh) 筋膜按摩仪
CN209249536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固定用散热性能好的电池盒
CN213490395U (zh) 一种智能手持式筋膜枪
CN213526340U (zh) 一种筋膜枪
CN218213737U (zh) 散热装置、支撑件及电子设备
CN211272234U (zh) 一种冷热按摩枪
CN216258210U (zh) 一种按摩头及筋膜枪
CN211912193U (zh) 一种带纵向转珠的震动按摩棒
CN20997684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便携式风扇
CN212996967U (zh) 一种用金属外壳组件散热的冷暖式美眼仪
CN220089923U (zh) 冷热敷按摩头及筋膜枪
CN215689718U (zh) 筋膜枪
CN215022031U (zh) 一种具有热敷功能的筋膜枪
CN220989198U (zh) 一种乳房按摩仪
CN212166333U (zh) 一种按摩枪
CN215606777U (zh) 肌肉按摩装置
CN211188190U (zh) 一种具备制热和制冷功能的眼部按摩装置
CN212662072U (zh) 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
CN215460025U (zh) 一种半导体按摩仪
CN219042905U (zh) 一种带冷热功能的按摩头及筋膜枪
CN219783543U (zh) 一种手持式射频仪
CN208464998U (zh) 一种新型钛金紧致塑颜仪
CN214910296U (zh) 一种内置风扇的冷热敷头
CN218899885U (zh) 一种半导体低温止痛探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