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0936U -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0936U
CN215270936U CN202120962683.4U CN202120962683U CN215270936U CN 215270936 U CN215270936 U CN 215270936U CN 202120962683 U CN202120962683 U CN 202120962683U CN 215270936 U CN215270936 U CN 215270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necting piece
chain
bottom plat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626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优
黄一枢
刘波
徐宇航
胡武杰
牟犇
张庆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626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0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0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0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链条啮合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实现链齿啮合或分开的连接件,所述顶板开设沿所述连接件贯通至所述连接件前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底板开设沿所述连接件贯通至所述连接件前端的第二通孔,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通孔穿入绕过所述连接件的前端经所述第二通孔穿出的拉绳。上述链条啮合件实现了轻薄设计,符合国家对于童装装饰件的安全标准,同时拉绳的固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链条啮合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链条啮合件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主要应用于服装、箱包等行业。啮合件是拉链的核心部件,用于实现拉链链齿的分开和啮合,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拉链上所配套使用的啮合件有不同的要求,应用于箱包内袋和轻薄皮肤衣收纳袋等应用用途时,需要拉链所配套啮合件尽可能的小巧和良好的体验感。同时部分的应用需求啮合件双面可实现拉合并要求无自锁功能,现有的配套上面使用都为无自锁功能的象鼻式双面啮合件。象鼻头啮合件的表面有鼻梁,突出鼻梁让啮合件整体厚度偏厚,满足不了现在应用场景轻薄的需求。
我司在先专利通过在啮合件上搭配使用拉绳以降低啮合件的厚度,但存在拉绳难以固定的问题,通常使用拉绳两端加粗的方式来实现固定。但是拉绳两端加粗的固定方式无法满足童装的应用场景,不符合国家对于童装的装饰件的安全标准(童装要求整个绳子等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链条啮合件,该链条啮合件兼顾轻薄设计和国家对于童装装饰件的安全标准,且拉绳固定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链条啮合件的拉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条啮合件,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实现链齿啮合或分开的连接件,所述顶板开设沿所述连接件贯通至所述连接件前端的第一通孔,所述底板开设沿所述连接件贯通至所述连接件前端的第二通孔,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通孔穿入绕过所述连接件的前端经所述第二通孔穿出的拉绳。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包括垂直所述顶板的竖直孔段和延伸至所述连接件前端面的延伸孔段;位于一对所述延伸孔段之间的隔离挡墙隔断所述竖直孔段。
可选地,所述隔离挡墙上下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隔离挡墙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为导向斜坡。
可选地,所述导向斜坡包括朝向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凸起的弧形面和连接所述弧形面的斜面。
可选地,所述弧形面和所述斜面以圆角过渡。
可选地,所述拉绳套设有卡阻环,所述卡阻环贴合所述隔离挡墙的前端面设置,且所述卡阻环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延伸孔段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隔离挡墙的前端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卡阻环的宽度,所述隔离挡墙的前端面开设与所述卡阻环配合的定位凹槽。
可选地,所述拉绳的中段设有定位孔,所述隔离挡墙的前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链条啮合件。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链条啮合件借助顶板、顶板和连接件实现拉链链条的开合,且取缔了顶板和/或底板外侧设置厚重的拉鼻和拉片,链条啮合件的厚度仅仅是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间距。借助在顶板、底板和连接件开设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拉绳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固定,拉绳取代了拉片结构。将拉绳穿设固定时,从顶板沿第一通孔穿设至连接件的前端、绕过连接件的前端并沿第二通孔从底板穿出,通过折绕限位的方式提高了拉绳固定的可靠性,可以采用等粗的拉绳实现穿绕固定,满足国家对童装装饰件的安全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链条啮合件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链条啮合件的纵剖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拉绳的示意图。
其中:
1-顶板、2-连接件、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隔离挡墙、231-弧形面、232-斜面、3-底板、4-拉绳、41-定位孔、5-卡阻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链条啮合件结构图,图2为图1中链条啮合件的纵剖图,图3为图1的正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拉绳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链条啮合件包括顶板1、底板3和连接件2,连接件2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3之间的一端,起到锁合或分离拉链链条链齿的作用。为了降低链条啮合件的厚度,本申请采用拉绳4取代设置在顶板1和/或底板3上的拉鼻及拉头。同时兼顾等粗细拉绳4固定的可靠性,在顶板1和底板3分别设置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自顶板1贯通至连接件2,并折向从连接件2的前端贯出;第二通孔22自底板3贯通至连接件2,并折向从连接件2的前端贯出。拉绳4穿设固定在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内,拉绳4在穿设时需要从顶板1处的第一通孔21穿入,绕经连接件2的前端并从第二通孔22自底板3处贯出,通过连接件2的前端抵压限位拉绳4的中部,使得拉绳4在穿过固定时三次折向,即使采用等粗细的拉绳4也难以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拉出,满足拉绳4的固定需求和国家童装装饰件的安全标准。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拉绳4可设置为圆形绳体,第一通孔21及第二通孔22的形状与拉绳4配合。拉绳4也可根据需要选用截面为方形或菱形等其它形状的绳体或柔性件。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具体包括垂直顶板1板面的竖直孔段和连接竖直孔段的延伸孔段。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一对延伸孔段之间设有隔离二者的隔离挡墙23,通过隔离挡墙23前端面也即如上所述的连接件2的前端对拉绳4进行折向限位。
隔离挡墙23大体呈上下对称设置,且隔离挡墙23向后延伸并与连接件2的主体部分连接一体,起到隔离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竖直孔段的作用。为了方便拉绳4的穿设,隔离挡墙23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均设置成如图2所示的导向斜坡状,导向斜坡包括分别自第一通孔21的底部朝向顶板1方向凸起、自第二通孔22的底部朝向底板3凸起的弧形面231以及与弧形面231连接并延伸至连接件2的前端的斜面232。弧形面231和斜面232间以圆角平滑过渡。
为优化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链条啮合件进一步包括套设在拉绳4中段的卡阻环5。卡阻环5为具有一定厚度和一定宽度的环形机构。卡阻环5的形状与拉绳4的截面形状配合,二者过盈装配,卡阻环5的宽度小于隔离挡墙23前端面的宽度,且卡阻环5的外轮廓尺寸(或卡阻环5为圆环时的外径)大于延伸孔段的尺寸。
拉绳4自第一通孔21穿入绕经隔离挡墙23时,将卡阻环5套装在于拉绳4的中段,拉绳4的另一端自第二通孔22穿出时,卡阻环5恰好贴合于隔离挡墙23的前端面。由于卡阻环5的外轮廓尺寸大于延伸孔段的尺寸,且卡阻环5与拉绳4过盈装配,在牵拉拉绳4时,卡阻环5将拉绳4的中段限位在延伸孔段之间的隔离挡墙23前端面处,避免了拉绳4的中段乃至整个拉绳4件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被拉出,提高了拉绳4固定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由于隔离挡墙23前端面的宽度大于卡阻环5的环宽,本申请还特别在隔离挡墙23的前端面开设定位凹槽,卡阻环5套装在拉绳4的中段时,卡阻环5的一侧置于定位凹槽内。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可以为同轴贯通,然后从连接件2的前端面以预设间距向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开设延伸孔段,在一对延伸孔段之间形成上述隔离挡墙23。此时,隔离挡墙23仅与顶板1和底板3连接,与连接件2的主体部分断开设置,上述设置并不影响拉绳4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拉绳4的中段设有定位孔41,如将器眼打在拉绳4的中段,由金属套筒状的器眼形成上述定位孔41,在隔离挡墙23的前端面设置凸起的定位柱,拉绳4的中段绕经隔离挡墙23时,可将设置在拉绳4中段的定位孔41套装在定位柱上,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41配合,将拉绳4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柱和隔离挡墙23一体浇铸成型,且定位柱的长度小于定位孔41的深度,也即小于拉绳4的直径。通常定位柱的长度设置为定位孔41深度的1/3~1/2之间,定位柱的末端钝化处理,避免定位柱凸出定位孔41带来异物感或刺痛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链条啮合件和一对拉链链条。链条啮合件的顶板1、底板3及连接件2的连接可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对链条啮合件的细节机构展开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底板(3)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3)之间、以实现链齿啮合或分开的连接件(2),所述顶板(1)开设沿所述连接件(2)贯通至所述连接件(2)前端的第一通孔(21),所述底板(3)开设沿所述连接件(2)贯通至所述连接件(2)前端的第二通孔(22),还包括自所述第一通孔(21)穿入绕过所述连接件(2)的前端经所述第二通孔(22)穿出的拉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均包括垂直所述顶板(1)的竖直孔段和延伸至所述连接件(2)前端面的延伸孔段;位于一对所述延伸孔段之间的隔离挡墙(23)隔断所述竖直孔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挡墙(23)上下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挡墙(2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为导向斜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坡包括朝向所述顶板(1)或所述底板(3)凸起的弧形面(231)和连接所述弧形面(231)的斜面(2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231)和所述斜面(232)以圆角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4)套设有卡阻环(5),所述卡阻环(5)贴合所述隔离挡墙(23)的前端面设置,且所述卡阻环(5)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延伸孔段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挡墙(23)的前端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卡阻环(5)的宽度,所述隔离挡墙(23)的前端面开设与所述卡阻环(5)配合的定位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链条啮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4)的中段设有定位孔(41),所述隔离挡墙(23)的前端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孔(41)配合的定位柱。
10.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链条啮合件。
CN202120962683.4U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Active CN215270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2683.4U CN215270936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2683.4U CN215270936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0936U true CN215270936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62683.4U Active CN215270936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0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70936U (zh) 一种拉链及其链条啮合件
CN109198809B (zh) 一种快脱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204861530U (zh) 一种军用的塑钢快脱拉链
CN217743419U (zh) 一种背包调节带端扣
CN216701841U (zh) 一种拉链及其链牙
CN212787687U (zh) 一种便于扣合的磁力扣
CN210929918U (zh) 一种快开拉链
CN201365612Y (zh) 吸合式手链
CN210747617U (zh) 拉链及其保护型上止结构
CN211211696U (zh)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拉链
CN210520230U (zh) 一种磁力插扣
CN114747863B (zh) 一种背包调节带端扣及其组装方法
KR20110116800A (ko) 보조 슬라이더가 구성된 지퍼
CN213215681U (zh) 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拉链
CN107232698B (zh) 防水拉扣
CN211408348U (zh) 用力拉扯可分离的防儿童走失牵引带
CN218008496U (zh) 一种爆裂拉链
CN108125330A (zh) 一种拉链及上衣
CN212787696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拉链
CN212938359U (zh) 一种多功能拉链
CN218571576U (zh) 一种闭尾拉链的下止件
CN215189701U (zh) 一种双层拉链
CN216534108U (zh) 一种改良的新型自动锁拉头
CN216568452U (zh) 一种带有双头拉链的防寒服装
CN211241939U (zh) 一种织带一体化的皮带安全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