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9878U -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9878U
CN215269878U CN202121769106.XU CN202121769106U CN215269878U CN 215269878 U CN215269878 U CN 215269878U CN 202121769106 U CN202121769106 U CN 202121769106U CN 215269878 U CN215269878 U CN 215269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yrinth
flow channel
water outlet
labyrinth flow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91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治勤
杜沛森
王存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17691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9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9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9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该灌水器包括主通道与设置在主通道一侧的侧翼,侧翼上设有进水口、迷宫流道、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进水口与主通道连通,进水口两侧分别连通有沿主通道方向的迷宫流道,迷宫流道由若干个交替连通且相同的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构成,每两条迷宫流道共用一个进水口,其中迷宫流道可根据滴孔间距需求,做相应弯折处理,两侧流道末端各设一个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采用全新的迷宫流道布置方式,解决了迷宫流道灌水器追求水力性能与抗堵性能相矛盾的问题,使其同时具备良好的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水利灌溉滴灌器,具体是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属于节水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滴灌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应用和发展较快的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水器是使有压水通过其内部狭长的流道结构或微孔充分消能,使水流以稳定均匀的低流量滴入土壤的设备或装置,滴灌技术可使水分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大大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具有持续灌溉,保持土壤水分,自动化程度高的增产增效特点。
现有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应用最为广泛,其滴灌结构原理是在毛管管壁主通道按一定间距设置一个内外相通的水压减压器,即减压流道,水压减压器是由一定直径的毛细管道弯曲盘绕构成,呈迷宫式,又称迷宫流道,灌溉水通过毛细管道充分消能,最终,呈水滴状滴入植物根系土壤供给水分,使得作物根系最发达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湿度。
灌溉系统工作质量和可靠性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灌水器结构性能及其工作方式,其水力性能的优劣对滴灌系统影响很大,由于迷宫流道滴灌灌水器本身结构及工作地域水质等问题,单纯地提高水力性能,一旦流道截面尺寸低于敏感尺寸或流道整体长度过长,将使迷宫流道滴灌灌水器普遍存在抗堵塞性能弱的问题,而提高迷宫流道滴灌灌水器的抗堵性能,其水力性能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研制一种在保持抗堵性能或水力性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水力性能或抗堵性能,或同时提高两项工作性能的迷宫流道滴灌灌水器很有必要。
现有技术迷宫流道滴灌灌水器的流道结构形式繁多,如矩形、梯形、三角形及齿形,最为常见的是矩形迷宫流道,故而本实用新型着重改进矩形迷宫流道的结构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以解决现有迷宫流道滴灌灌水器提高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相矛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包括主通道、侧翼、第一进水口、第一迷宫流道、第二迷宫流道、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迷宫流道、第四迷宫流道、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上凸流道以及下凹流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侧翼,侧翼上设有第一迷宫流道、第二迷宫流道、第三迷宫流道及第四迷宫流道;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其中第一迷宫流道、第二迷宫流道、第三迷宫流道及第四迷宫流道均是由若干个交替连通且相同的上凸流道和下凹流道构成;
所述第一迷宫流道和第二迷宫流道连通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处;所述第三迷宫流道和第四迷宫流道连通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处;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与所述主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分别与第一迷宫流道、第二迷宫流道、第三迷宫流道和第四迷宫流道连通,并向外滴灌。
进一步地设计有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平行设置于主通道管壁一侧,采用热合成型技术形成不同数目进口、出口及不同纵断型式的迷宫流道。
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迷宫流道、第二迷宫流道、第三迷宫流道和第四迷宫流道与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第四出水口的横截面是矩形结构。
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迷宫流道和第三迷宫流道是根据滴孔间距要求,弯折设置在侧翼上。
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迷宫流道和第二迷宫流道的始端;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三迷宫流道和第四迷宫流道的始端。
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迷宫流道、第二迷宫流道、第三迷宫流道和第四迷宫流道的末端。
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相邻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上述所提供的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进水口两侧分别设有迷宫流道,在相同尺寸参数下,可降低单侧出流量,且抗堵性不降低,明显提高了水力性能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将两侧迷宫流道截面尺寸增大至一定量,水力性能不降低,明显提高了抗堵性能,并且进水口两侧迷宫流道充分分压,降低了滴灌带爆管及水刺的发生,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将两侧迷宫流道截面尺寸适量增大,使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同时提高。
本实用新型流道设置结构新颖简单,对制造工艺及成本要求低,同时具备良好的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适用于地形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的地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设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迷宫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设置图。
图中:1—主通道;2—侧翼;3—第一进水口;4—第一迷宫流道;5—第二迷宫流道;6—第一出水口;7—第二出水口;8—第二进水口;9—第三迷宫流道;10—第四迷宫流道;11—第三出水口;12—第四出水口;13—上凸流道;14—下凹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包括主通道与设置在该主通道一侧的侧翼,侧翼上设置有迷宫流道与进出水口,其迷宫流道由若干个交替连通且相同的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构成;其中,侧翼为一条并平行设置于主通道一侧,采用热合成型技术形成不同数目进、出口及不同纵断型式的迷宫流道;其进水口与两侧各一条迷宫流道连通,并连通主通道;每条迷宫流道末端均设有一个出水口与外界连通,其进水口一侧迷宫流道做弯折处理,其相邻出水口间距一致。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工作时,灌溉水由主通道经进水口,流向两侧的迷宫流道,由于分流作用,在相同进口压力作用下,单侧流道的出流量小于现有迷宫流道滴灌灌水器,基于此,可通过当地地域的实际灌溉需要,改变流道尺寸,实现提高水力性能或抗堵性能中一项性能,而另一项性能不降低;或者可同时适量提高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
具体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包括主通道1,主通道1一侧设有侧翼2,侧翼2上设置由若干个交替连通且相同的上凸流道13和下凹流道14构成的第一迷宫流道4、第二迷宫流道5、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第一迷宫流道4和第二迷宫流道5,在第一进水口3处连通,且共用第一进水口3;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在第二进水口8处连通,且共用第二进水口8;第一进水口3和第二进水口8分别与主通道1连通;第一迷宫流道4和第二迷宫流道5末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水口6和第二出水口7,并与外界相通,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末端分别设有第三出水口11和第四出水口12,并与外界相通。
如附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进水口及出水口尺寸为宽1.1mm,深1.0mm。
为了确保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灌水的均匀度,相邻滴孔(出水口)间距应保持一致或差距很小,并且间距适度。本实施例中,滴孔间距为300mm,所述迷宫流道尺寸参数:长度300mm,宽度1.1mm。深度1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当地灌溉的实际需要,对进水口尺寸、迷宫流道尺寸、弯折流道的弯折方式、滴孔间距等进行调整,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使用时,灌溉水由主通道经第一进水口3流入,之后水流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水流进入第一迷宫流道4,由第一迷宫流道4充分消能,通过第一出水口6,以水滴状滴出;另一部分水流进入第二迷宫流道5,由第二迷宫流道5充分消能,通过第二出水口7,以水滴状滴出。同理,由主通道经第二进水口8流入的灌溉水由两侧第三迷宫流道9、第四迷宫流道10充分消能后,分别由第三出水口11、第四出水口12滴出,至此,灌水器完成从进水到出水的整个过程。
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实施例一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如附图4所示,对第一迷宫流道4和第四迷宫流道10进行了弯折处理。由于本实施例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其它部位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因此,关于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位可参考上一实施例,为了节约篇幅,使全文更加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可根据具体工作环境需要进行选择:
当本实用新型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迷宫流道尺寸参数与现有灌水器迷宫流道尺寸参数一致时,其抗堵性能与现有滴灌灌水器一致,但出水均匀度高,且设置两条迷宫流道可降低流量,水力性能提升明显。适用于水质条件良好的地域,可更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作物品质。
当本实用新型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迷宫流道断面面积与现有灌水器迷宫流道相比,增大一定量时,其水力性能与现有灌水器基本一致,但流道断面面积增大,抗堵性能提升,且两条迷宫流道充分分压,降低了滴灌带爆管、水刺的发生。适用于水质条件较差,流道易堵塞的地域,可延长灌水器的使用寿命,有利于灌溉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本实用新型迷宫式滴灌灌水器的迷宫流道断面面积与现有灌水器迷宫流道相比,适量增大时,其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均有一定提升。
以上所述实施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应当指出,凡在本使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包括主通道(1)、侧翼(2)、第一进水口(3)、第一迷宫流道(4)、第二迷宫流道(5)、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第二进水口(8)、第三迷宫流道(9)、第四迷宫流道(10)、第三出水口(11)、第四出水口(12)、上凸流道(13)以及下凹流道(14);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道(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侧翼(2),侧翼(2)上设有第一迷宫流道(4)、第二迷宫流道(5)、第三迷宫流道(9)及第四迷宫流道(10);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8)、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第三出水口(11)和第四出水口(12);其中第一迷宫流道(4)、第二迷宫流道(5)、第三迷宫流道(9)及第四迷宫流道(10)均是由若干个交替连通且相同的上凸流道(13)和下凹流道(14)构成;
所述第一迷宫流道(4)和第二迷宫流道(5)连通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3)处;所述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连通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口(8)处;所述第一进水口(3)和第二进水口(8)分别与所述主通道(1)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第三出水口(11)和第四出水口(12)分别与第一迷宫流道(4)、第二迷宫流道(5)、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连通,并向外滴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2)平行设置于主通道(1)管壁一侧,采用热合成型技术形成不同数目进口、出口及不同纵断型式的迷宫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迷宫流道(4)、第二迷宫流道(5)、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与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8)、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第三出水口(11)、第四出水口(12)的横截面是矩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迷宫流道(5)和第三迷宫流道(9)是根据滴孔间距要求,弯折设置在侧翼(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水口(3)设置在第一迷宫流道(4)和第二迷宫流道(5)的始端;第二进水口(8)设置在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的始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第三出水口(11)和第四出水口(12)分别设置在第一迷宫流道(4)、第二迷宫流道(5)、第三迷宫流道(9)和第四迷宫流道(10)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滴灌灌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第三出水口(11)和第四出水口(12)相邻间距相等。
CN202121769106.XU 2021-08-01 2021-08-01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Active CN215269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106.XU CN215269878U (zh) 2021-08-01 2021-08-01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106.XU CN215269878U (zh) 2021-08-01 2021-08-01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9878U true CN215269878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5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9106.XU Active CN215269878U (zh) 2021-08-01 2021-08-01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9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6753A (zh) 一种设有凸坎的流道及基于该流道的灌水器
CN205922296U (zh) 内镶片式压力补偿滴头及滴灌带
CN215269878U (zh) 一种迷宫式滴灌灌水器
CN109577292B (zh) 一种降低流速的消能流道结构
US20220142064A1 (en) Drip irrig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385154B (zh) 滴灌管
CN202406690U (zh) 新型消能滴头流道机构
CN101402075B (zh) 三角绕流滴灌灌水器流道
CN110140635B (zh) 一种基于环形互补流道的灌水器
CN202621340U (zh) 小流量全紊流滴灌灌水器
CN102284387B (zh) 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
CN211909958U (zh) 一种设有凸坎的流道及基于该流道的灌水器
CN215530530U (zh) 一种柱状灌水器及滴灌系统
CN102577912A (zh) 一种异型绕流滴灌灌水器
CN201337965Y (zh) 三角环流滴灌灌水器流道
CN216219277U (zh) 一种扁平式滴灌带滴头
CN210959756U (zh) 一种双过滤双流道抗堵滴头
CN216058606U (zh) 一种压力补偿滴头
CN204518725U (zh) 迷宫式滴灌带
CN104110988A (zh) 圆管管翅式换热器流线型变波幅正/余弦形波纹翅片
CN201337966Y (zh) 三角绕流滴灌灌水器流道
CN210630345U (zh) 一种新型侧进水结构的扁平灌溉滴头
CN217470914U (zh) 一种y字形滴灌灌水器
CN204540209U (zh) 一种生产锯齿形滴灌带的成型轮
CN209105843U (zh) 双层卷制滴灌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