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4212U -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4212U
CN215264212U CN202121861420.0U CN202121861420U CN215264212U CN 215264212 U CN215264212 U CN 215264212U CN 202121861420 U CN202121861420 U CN 202121861420U CN 215264212 U CN215264212 U CN 215264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optical lens
convex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14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Zhong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Zhong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Zhong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Zhong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14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4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4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4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是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物侧面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轴处为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使得光学镜头具有超薄、小畸变、广角度、低敏感度、高成像品质等优点。

Description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手机镜头的广角性越来越重要,但广角度镜头往往存在畸变过大,导致边缘成像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对于广角度镜头小畸变的控制成为光学镜头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其能够满足光学镜头广角度的同时实现小畸变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其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第六透镜,其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轴处为凹面;
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55°≤Semi-FOV≤60°
其中,Semi-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DIS|≤2%
其中,DIS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
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V2=V6且24<V2<30
其中,V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进一步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CT5/CT2>1.7
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DT62/DT12<2.5
其中,D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进一步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f4/f<-3
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焦距。
进一步地,光学镜头还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位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其采用了多片透镜,例如6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使得上述光学镜头具有超薄、小畸变、广角度、低敏感度、高成像品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像散曲线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畸变曲线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像散曲线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畸变曲线图;
图4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像散曲线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畸变曲线图;
图6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像散曲线图;
图8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畸变曲线图;
图8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中:E1:第一透镜;E2:第二透镜;E3:第三透镜;E4:第四透镜;E5:第五透镜;E6:第六透镜;E7:滤光片;ST:光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具体地,第一透镜,其物侧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第六透镜,其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轴处为凹面。
本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55°≤Semi-FOV≤60°。其中,Semi-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有利于保证镜头广角度与高解析力的特点。
本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0≤|DIS|≤2%。其中,DIS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对镜头畸变的控制,可以在保证广角度的同时提高镜头成像质量。
本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V2=V6,且满足24<V2<30。其中,V2为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阿贝数是根据镜片的材料得出的。合理安排折射率与阿贝数的分布,能够有效平衡光学镜头的球差、慧差与畸变,从而使镜头保有良好的影像品质。
本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CT5/CT2>1.7。其中,CT2为光学镜头的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可避免镜片空间配合失衡,影响镜片组装与良率。
本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1<DT62/DT12<2.5。其中,D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这样的配置,在组装时更有利于结构定位稳定性,降低由第一透镜与第六透镜定位口径差造成的弯曲变形,同时还可提升镜头的解像力。
本光学镜头满足条件式:f4/f<-3。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合理的焦距分布,可以使各自的光焦度之间适配,光学成像镜头的敏感度低且成像的质量好,同时对畸变也有改善作用。
上述光学镜头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阑,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处,例如,光阑可以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
上述光学镜头还可以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上述光学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镜头的体积、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同时,通过上述配置的光学镜头,还具有例如超薄、广角、高成像品质等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部分透镜的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2A至图2D描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2为凸面,像侧面S13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5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6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Figure BDA0003205417370000061
表1可知,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在本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20541737000006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3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和A18。
表2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8.37E-01 -9.04E-02 3.28E-02 -1.02E-02 2.10E-03 -9.71E-04 1.54E-04 0.00E+00
S2 5.17E-01 -4.95E-02 7.68E-03 -4.57E-03 -1.39E-05 -3.83E-04 0.00E+00 0.00E+00
S3 -3.17E-02 -1.38E-02 2.15E-03 3.65E-05 6.11E-05 -2.96E-05 -1.84E-07 0.00E+00
S4 -4.14E-02 -2.45E-03 2.15E-04 6.79E-05 -1.27E-05 -1.37E-05 2.22E-06 0.00E+00
S6 -1.18E-02 -2.66E-03 -4.24E-04 -7.12E-05 -2.08E-05 -6.61E-06 -3.76E-06 0.00E+00
S7 -9.77E-02 1.61E-03 -2.45E-03 1.35E-04 1.32E-05 -5.76E-05 2.56E-05 -1.27E-05
S8 -1.83E-01 6.95E-03 -2.44E-03 3.96E-04 1.85E-04 -7.31E-05 4.22E-05 -1.33E-05
S9 -1.52E-01 9.10E-03 1.32E-04 -2.38E-04 4.51E-04 -1.86E-04 7.73E-05 -2.14E-05
S10 9.77E-02 -5.87E-02 2.49E-03 -7.11E-03 2.21E-03 4.03E-04 3.26E-04 0.00E+00
S11 2.76E-01 -1.17E-02 -1.62E-02 -8.98E-03 6.78E-03 4.29E-04 -1.68E-03 8.23E-05
S12 -8.66E-01 1.84E-01 -4.79E-03 -1.33E-02 4.34E-03 -6.59E-04 -6.82E-04 9.01E-04
S13 -1.22E+00 1.16E-01 -4.53E-02 7.94E-03 1.99E-03 2.93E-03 1.31E-04 4.12E-04
表3给出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6光轴上的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
表3
f1(mm) -3.559668 f(mm) 1.9659
f2(mm) 7.11006 TTL(mm) 5.742279
f3(mm) 2.793406 Semi-FOV(°) 58.2°
f4(mm) -14.0588
f5(mm) 1.545444
f6(mm) -1.552147
实施例1中的光学镜头满足:
1.Semi-FOV=58.2°,满足55°≤Semi-FOV≤60°,Semi-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2.|DIS|<2%,满足0≤|DIS|≤2%,其中|DIS|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
3.V2=V6=25.79,满足24<V2<30,V2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4.CT5/CT2=2.31339,满足CT5/CT2>1.7,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5.DT62/DT12=1.2545,满足1<DT62/DT12<2.5,其中D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6.f4/f=-7.1513,满足f4/f<-3,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
另外,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图4A至图4D描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2为凸面,像侧面S13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5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6上。
表4示出了实施例2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4
Figure BDA0003205417370000091
由表4可知,在实施例2中,第一至第六透镜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8.08E-01 -7.06E-02 3.19E-02 -7.54E-03 2.11E-03 -7.89E-04 1.61E-04 0.00E+00
S2 4.45E-01 -3.61E-02 7.49E-03 -3.93E-03 2.80E-05 -4.56E-04 6.53E-05 -5.24E-05
S3 -2.75E-02 -1.21E-02 1.30E-03 1.12E-05 7.54E-05 -2.10E-05 8.14E-07 1.22E-06
S4 -3.94E-02 -2.17E-03 -2.03E-04 7.82E-05 -1.36E-05 -7.53E-06 1.90E-06 0.00E+00
S6 -1.19E-02 -2.58E-03 -4.14E-04 -7.25E-05 -1.75E-05 -1.68E-06 9.12E-07 -1.54E-06
S7 -8.43E-02 8.68E-04 -2.29E-03 1.12E-04 -5.36E-06 -4.87E-05 2.23E-05 -1.25E-05
S8 -1.66E-01 5.29E-03 -2.66E-03 2.76E-04 1.12E-04 -6.02E-05 3.91E-05 -1.23E-05
S9 -1.46E-01 7.99E-03 -5.08E-04 -2.42E-04 3.63E-04 -1.66E-04 7.24E-05 -2.28E-05
S10 8.87E-02 -4.78E-02 3.16E-03 -7.03E-03 1.82E-03 4.64E-05 3.22E-04 0.00E+00
S11 2.53E-01 2.48E-03 -1.63E-02 -9.83E-03 8.11E-03 -3.30E-04 -9.35E-04 0.00E+00
S12 -8.08E-01 2.00E-01 -1.92E-02 -1.16E-02 5.68E-03 -1.50E-03 -3.81E-04 0.00E+00
S13 -1.16E+00 1.49E-01 -5.34E-02 9.67E-03 -1.38E-03 1.26E-03 -1.44E-04 -2.01E-04
表6示出了实施例2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
表6
f1(mm) -3.42076 f(mm) 1.83266
f2(mm) 6.911781 TTL(mm) 5.3657182
f3(mm) 2.561988 Semi-FOV(°) 59°
f4(mm) -11.54505
f5(mm) 1.510067
f6(mm) -1.549548
实施例2中的光学镜头满足:
1.Semi-FOV=59°,满足55°≤Semi-FOV≤60°,Semi-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2.|DIS|<2%,满足0≤|DIS|≤2%,其中|DIS|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
3.V2=V6=25.79,满足24<V2<30,V2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4.CT5/CT2=2.3617,满足CT5/CT2>1.7,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5.DT62/DT12=1.306,满足1<DT62/DT12<2.5,其中D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6.f4/f=-6.2996,满足f4/f<-3,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图6A-6D描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2为凸面,像侧面S13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5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6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3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Figure BDA0003205417370000111
由表7可知,在实施例3中,第一至第六透镜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8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9.03E-01 -1.22E-01 3.63E-02 -1.40E-02 2.13E-03 -1.31E-03 1.47E-04 0.00E+00
S2 5.73E-01 -6.57E-02 9.19E-03 -5.16E-03 6.66E-06 -4.32E-04 1.67E-04 5.61E-06
S3 -3.77E-02 -1.73E-02 3.40E-03 -1.02E-04 -3.00E-06 -6.94E-06 8.41E-06 0.00E+00
S4 -4.72E-02 -3.90E-03 6.76E-04 -9.91E-05 -1.68E-05 -3.23E-06 1.29E-06 0.00E+00
S6 -1.31E-02 -3.44E-03 -6.02E-04 -1.33E-04 -3.98E-05 -1.64E-05 -7.39E-06 0.00E+00
S7 -1.20E-01 7.27E-04 -2.63E-03 4.96E-05 -1.04E-05 -6.16E-05 1.95E-05 0.00E+00
S8 -2.05E-01 1.05E-02 -1.11E-03 8.21E-04 2.51E-04 -7.75E-05 2.74E-05 -1.51E-05
S9 -1.62E-01 1.31E-02 8.77E-04 9.14E-05 4.32E-04 -1.65E-04 6.45E-05 -2.14E-05
S10 5.63E-02 -6.27E-02 -3.58E-03 -6.31E-03 3.53E-03 1.11E-03 5.50E-04 9.93E-05
S11 2.78E-01 -5.98E-03 -2.99E-02 -5.65E-03 9.19E-03 -7.78E-04 -1.72E-03 6.68E-04
S12 -9.30E-01 2.09E-01 -2.29E-02 -8.06E-03 5.23E-03 -2.58E-03 -9.19E-04 1.15E-03
S13 -1.30E+00 1.40E-01 -5.58E-02 1.05E-02 1.86E-03 1.17E-03 -4.12E-04 0.00E+00
表8示出了实施例3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
表9
f1(mm) -3.847095 f(mm) 2.14092
f2(mm) 7.605626 TTL(mm) 6.25525
f3(mm) 3.101536 Semi-FOV(°) 58°
f4(mm) -14.54574
f5(mm) 1.751097
f6(mm) -1.795773
实施例3中的光学镜头满足:
1.Semi-FOV=58°,满足55°≤Semi-FOV≤60°,Semi-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2.|DIS|<2%,满足0≤|DIS|≤2%,其中|DIS|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
3.V2=V6=25.79,满足24<V2<30,V2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4.CT5/CT2=2.22539,满足CT5/CT2>1.7,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5.DT62/DT12=1.2526,满足1<DT62/DT12<2.5,其中D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6.f4/f=-6.79415,满足f4/f<-3,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图8A至图8D描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6为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0为凹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2为凸面,像侧面S13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4和像侧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5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6上。
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0
Figure BDA0003205417370000141
表10可知,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1
Figure BDA0003205417370000142
Figure BDA0003205417370000151
表12示出了实施例4光学镜头总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
表12
f1(mm) -2.089548 f(mm) 1.63562
f2(mm) 4.129099 TTL(mm) 4.53629
f3(mm) 1.768982 HFOV(°) 56.9°
f4(mm) -6.672878
f5(mm) 1.351679
f6(mm) -1.50539
实施例4中的光学镜头满足:
1.Semi-FOV=56.9°,满足55°≤Semi-FOV≤60°,Semi-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2.|DIS|<2%,满足0≤|DIS|≤2%,其中|DIS|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
3.V2=V6=25.79,满足24<V2<30,V2为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4.CT5/CT2=1.75,满足CT5/CT2>1.7,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5.DT62/DT12=2.292,满足1<DT62/DT12<2.5,其中D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6.f4/f=-4.07,满足f4/f<-3,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光学系统镜组的焦距。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其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
所述第六透镜,其物侧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的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55°≤Semi-FOV≤60°
其中,Semi-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所述的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DIS|≤2%
其中,DIS为光学镜头的光学畸变;
所述的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V2=V6
且24<V2<30
其中,V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CT5/CT2>1.7
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DT62/DT12<2.5
其中,DT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f4/f<-3
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镜头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位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
CN202121861420.0U 2021-08-10 2021-08-10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Active CN215264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1420.0U CN215264212U (zh) 2021-08-10 2021-08-10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1420.0U CN215264212U (zh) 2021-08-10 2021-08-10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4212U true CN215264212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1420.0U Active CN215264212U (zh) 2021-08-10 2021-08-10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42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150A (zh) * 2022-04-08 2022-07-29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以及光学镜头模组
CN114859526A (zh) * 2022-05-26 2022-08-05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红外广角镜头以及红外广角镜头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150A (zh) * 2022-04-08 2022-07-29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以及光学镜头模组
CN114815150B (zh) * 2022-04-08 2024-04-02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以及光学镜头模组
CN114859526A (zh) * 2022-05-26 2022-08-05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红外广角镜头以及红外广角镜头模组
CN114859526B (zh) * 2022-05-26 2024-04-05 广东省星聚宇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广角镜头以及红外广角镜头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582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21961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23675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39877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43366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589481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504632A (zh) 一种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CN11343367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5264212U (zh) 小畸变广角度光学镜头
CN212675263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139918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20862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025565A (zh) 光学镜头
CN112198636A (zh) 一种广角度高解析度5片透镜的镜头
CN2116983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11962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62473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529780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6588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62329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11195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572972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0270339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104377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859294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mall distortion wide-angle optical len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1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 Panjin branch

Pledgor: Liaoning Zhong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21000015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