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3934U -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3934U
CN215263934U CN202120898118.6U CN202120898118U CN215263934U CN 215263934 U CN215263934 U CN 215263934U CN 202120898118 U CN202120898118 U CN 202120898118U CN 215263934 U CN215263934 U CN 215263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tandard
battery
sampling
standar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81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侠
梁龙
许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eng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eng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eng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engc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981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3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3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3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所述的标准电池箱电池系统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检测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上设置有采样检测插件和补电检测插件,所述采样检测插件与所述标准箱上的采样插件连接,补电检测插件与补电插件连接。通过标准箱或标准模组形式对电芯进行成组,提高标准箱适配性,提高系统灵活性,标准箱内使用从板采集再上传至主板,增加数据稳定性。增加采样接口,使得售后维护更加方便,避免拆箱,增加系统的可重复利用行,提高系统循环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用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今背景下,动力电池市场不断扩大,电池研发周期问题,电芯线束检测问题,电池售后问题不断凸显,本专利提出一种新型标准电池箱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能够解决部分凸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所述的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并联或串联连接的标准箱,所述标准箱包括采样从板和锂电池组,所述锂电池组中设置有多组锂电池,各组锂电池的负极均与设置在采样从板上的采样插件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与设置在标准箱上的正极插件连接,负极与设置在标准箱上的负极插件连接。
所述的标准箱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箱上还设置有通讯插件以及补电插件,所述通讯插件通过线束连接至采样从板上,所述补电插件连接至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
所述的标准箱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箱设置在高压盒中,所述标准箱的外壳为IP67防尘结构。
一种用于检测上述标准电池箱电池系统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检测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上设置有采样检测插件和补电检测插件,所述采样检测插件与所述标准箱上的采样插件连接,补电检测插件与补电插件连接。
所述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上连接设置有若干块电压显示器,所述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压显示器分别设置在绝缘安装面板上。
所述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通过285通讯传输。
所述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用于接收电压信号,电压范围为2.5-4.2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通过标准箱或标准模组形式对电芯进行成组,提高标准箱适配性,提高系统灵活性;标准箱内使用从板采集再上传至主板,增加数据稳定性。
增加采样接口,使得售后维护更加方便,避免拆箱,增加系统的可重复利用行,提高系统循环寿命;IP67结构的标准箱可以增加电芯的保护性能,增加系统循环寿命;线束检测设备作为制成过程中的检测设备,降低过程中错误风险,如果模组使用的是FPC并有保险结构,使用此设备可降低烧坏FPC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标准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标准电池箱使用示意图;
图3为线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线束检测装置检测原理图一;
图5为线束检测装置检测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包括若干个标准箱1,所述标准箱1外部设置有高压盒,标准箱1根据项目需求串联或并联连接,组成标准箱电池系统。
标准箱1包括采样从板11和锂电池组13,采样从板11的一侧设置有采样插件12。锂电池组13中设置有多个锂电池,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组锂电池,三组锂电池串联连接,各组锂电池的负极均与采样插件12连接。
标准箱1上还设置有通讯插件14和补电插件16,通讯插件14通过线束15连接至采样从板11上,补电插件16连接至锂电池组13的负极。
标准箱1上还设置有正极插件17和负极插件18,正极插件17与锂电池组13的正极连接,负极插件18与锂电池组13的负极连接。
每个标准箱1中的线束都是相同的,采样从板11对每个单体电压进行采集,并对温度点进行采集,实现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通讯插件14传导主板上,只要单体数量,每个箱体中的线束是一致的。并且每个电压点并联补电插件16,如果出现电压不均衡,可从此补电插件16的接口补电均衡,使电池放出更多容量。每个标准箱1内部的线束以及引脚定义都相同的。标准箱1为具体为IP67结构的标准箱。
如图3-5所示,一种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包括采集模块2和控制模块3,采集模块2上设置有采样检测插件21和补电检测插件22,采样检测插件21与标准箱1的采样插件12连接,补电检测插件22与补电插件16连接。控制模块3上连接设置有若干块电压显示器31。采集模块2、控制模块3以及电压显示器31分别设置绝缘安装面板4上。采集模块2和控制模块3之间通过285通讯传输。
使用时,采样检测插件21和补电检测插件22与标准箱1中的采样插件12和补电插件16对插,采集模块2可以接收到电压及温度信号,经分析后通过485通讯传给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为可配置的触摸屏形式的控制器,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形式,将插上的插件的模组电压信息顺序点亮,每个电压信号电量周期为1S。
另外如果是相同的插件只是引脚定义不一样,可通过控制模块3的电压显示器31参数配置完成后自动识别,使得每个电压参数依然可以顺序点亮,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检测到电池引脚定义是否正确。
控制模块3的主程序可以通过C语言等软件代码实现,只要标准箱1内部的模组端插件引脚定义一致,不同模组FPC接口的引脚定义不一样,控制模块可以通过配置模组型号来自动识别,此控制模块可配置触摸屏等设备用来配置,实现适配性。
一种电池线束检测检测方法,采集模块可以接收到电压信号,电压范围2.5-4.2(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均可采集),经电压转换模块,转换为转换开关继电器K1的驱动电压,当该线束采集接口正确可驱动K1闭合,PLC控制模块的输入通道X1闭合,点量Y1输出口,定时器T1被点亮,固定时间后,常开T1被闭合,Y2被点亮,同时定时器T2被点亮,固定时间后Y3被点亮,相同道理,K2.K3...KN均通过这种方法使相应的常开节点变为常闭,T型图中感知到相应变化后顺序电量输出通道Y1,Y2,,,YN,其顺序实现通过加入定时器实现,组态显示屏为触摸屏,可通过手动设置检测模块显示周期,也可通过组态屏设置检测程序的开始和关闭,其开关可通过T型图中设置的开始结束按钮实现。同样,可通过设置模组形式,调用不用的T型图程序,实现不同模组的适配。
通过标准箱或标准模组形式对电芯进行成组,提高标准箱适配性,提高系统灵活性,标准箱内使用从板采集再上传至主板,增加数据稳定性。
增加采样接口,使得售后维护更加方便,避免拆箱,增加系统的可重复利用行,提高系统循环寿命,IP67结构的标准箱可以增加电芯的保护性能,增加系统循环寿命,线束检测设备作为制成过程中的检测设备,降低过程中错误风险,如果模组使用的是FPC并有保险结构,使用此设备可降低烧坏FPC风险。
控制模块每个信号采集1S,增加辨识性,使得错误接线更容易发现,控制模块可通过配置匹配不同引脚定义模组,增加此系统适配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并联或串联连接的标准箱(1),所述标准箱(1)包括采样从板(11)和锂电池组(13),所述锂电池组(13)中设置有多组锂电池,各组锂电池的负极均与设置在采样从板(11)上的采样插件(12)连接,所述锂电池组(13)的正极与设置在标准箱(1)上的正极插件(17)连接,负极与设置在标准箱(1)上的负极插件(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箱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箱(1)上还设置有通讯插件(14)以及补电插件(16),所述通讯插件(14)通过线束(15)连接至采样从板(11)上,所述补电插件(16)连接至所述锂电池组(13)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准箱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箱(1)设置在高压盒中,所述标准箱(1)的外壳为IP67防尘结构。
4.一种用于检测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准电池箱电池系统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检测装置包括采集模块(2)和控制模块(3),所述采集模块(2)上设置有采样检测插件(21)和补电检测插件(22),所述采样检测插件(21)与所述标准箱(1)上的采样插件(12)连接,补电检测插件(22)与补电插件(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3)上连接设置有若干块电压显示器(31),所述采集模块(2)、控制模块(3)以及电压显示器(31)分别设置在绝缘安装面板(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2)和控制模块(3)之间通过285通讯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2)用于接收电压信号,电压范围为2.5-4.2V。
CN202120898118.6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Active CN215263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8118.6U CN21526393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8118.6U CN21526393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3934U true CN215263934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1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8118.6U Active CN21526393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3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65858A2 (ko) 전력 저장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및 전력 저장 시스템의 구성 방법
CN205051428U (zh) 不间断电源
CN113093044A (zh)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和线束检测方法
CN102680908B (zh) 电池状态检测记录分析仪的内部控制方法
CN208969217U (zh) 铅酸蓄电池组运行检测系统
CN102842938B (zh)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集散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单元
CN215263934U (zh) 一种新型标准箱电池系统及电池线束检测设备
CN110134414A (zh) 支持固件升级的移动电源租借设备及其升级方法
CN210608604U (zh) 一种高压电池系统
CN112874382A (zh) 一种纯电商用车充电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3364086A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双枪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212648317U (zh) 一种单体电池传感器
CN110596613B (zh) 一种锂电池老化工具及其检测方法
CN212113841U (zh) 一种基于spi数据链路通讯的锂电池储能系统
CN109494851B (zh) 一种智能电池系统
CN112834932A (zh) 一种锂电池检验用发电电压数据采集系统
CN215419649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双枪充电系统
CN110649678A (zh) 一种高压电池系统
CN217086678U (zh) 一种便携电芯电压监控电路及监控装置
CN216529410U (zh) 智能快插开关模块
CN216215989U (zh) 用于多格换电柜的控制电路结构
CN218472806U (zh) 一种储能系统一体机
CN212085829U (zh) 可插拔式电池监控装置及电池组
CN209516720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CN211554265U (zh) 一种移动电源老化测试系统及其数字式可编程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