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8138U - 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58138U CN215258138U CN202121198296.4U CN202121198296U CN215258138U CN 215258138 U CN215258138 U CN 215258138U CN 202121198296 U CN202121198296 U CN 202121198296U CN 215258138 U CN215258138 U CN 215258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emperature
- valve core
- valve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包括阀体、调节阀芯、温感阀芯、顶杆、过载弹簧和复位弹簧,当通入所述温感阀芯处的水温超过设定值时,所述温感阀芯受热膨胀且推动所述顶杆上移,所述过载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以使所述过载弹簧推动所述顶杆,并带动所述调节阀芯下移,进而打开所述回水阀口,使来自地暖的低温回水通过所述回水阀口,并通过所述混合通道且与热水混合,再通过所述混水出口排出并引入地暖,进而实现恒温混水,保证地暖的整体舒适性和节能性,避免热水温度过高而影响地暖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地暖一般是通过分集水器与热源直接连接,即热源所提供的高温热水直接通过人集水器进入地暖盘管进行循环供热,当热源的温度不可调节或温度不稳定时,会出现热源提供的高温热水的温度高于地暖要求的最高温度,进而影响地暖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温度不可调节也使地暖的整体舒适性和节能性都有所降低。另外现有的地暖系统只存在一种安装方式,无法根据各种环境进行施工调整,降低了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温度自动调节,且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的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其中所述地暖系统可根据现场不同的环境进行施工调整,有效提升使用效率。
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包括阀体、调节阀芯、温感阀芯、顶杆、过载弹簧和复位弹簧,所述调节阀芯位于所述阀体内部,且所述调节阀芯上部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可启闭的回水阀口,所述调节阀芯下部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可启闭的进水阀口,所述调节阀芯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调节阀芯上下部的混合通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高温进水口、混水出口、回水进口和回水出口,所述高温进水口和所述混水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水阀口相对,所述回水进口和所述回水出口分别与所述回水阀口相对,所述温感阀芯连接于所述调节阀芯的下部,所述温感阀芯上连接所述顶杆,所述顶杆穿设所述调节阀芯,且与位于所述调节阀芯上部的所述过载弹簧相对,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调节阀芯的下部,且为所述温感阀芯提供复位力,当通入所述温感阀芯处的水温超过设定值时,所述温感阀芯受热膨胀且推动所述顶杆上移,所述过载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以使所述过载弹簧推动所述顶杆,并带动所述调节阀芯下移,进而打开所述回水阀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阀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台阶部,所述调节阀芯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内,且所述调节阀芯下部和所述台阶部之间形成可启闭的进水阀口,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封闭,且所述温感阀芯和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呈环形的阻隔部,所述阻隔部抵接在所述调节阀芯的外壁上,所述回水进口和所述回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回水进口和所述回水出口位于所述阻隔部的上部,所述高温进水口和所述混水出口位于所述阻隔部的下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温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混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开口,所述密封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过载弹簧位于所述密封组件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阀杆、固定座和活塞,所述固定座套接于所述阀杆外部,且所述固定座螺接于所述开口,所述阀杆朝向所述第一管道的一侧开设有容纳部,所述过载弹簧和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容纳部内,且所述活塞位于所述过载弹簧和所述顶杆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阀芯和所述固定座之间形成可启闭的回水阀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固定于所述阀杆上。
一种地暖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自动恒温混水阀,还包括水泵和多通管件,所述混水出口连通所述水泵,所述水泵远离所述混水出口的一端连通所述多通管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万向弯头,所述万向弯头分别与所述高温进水口、所述回水进口或所述回水出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当引入地暖的热水温度过高时,利用所述温感阀芯的膨胀性能,以及所述过载弹簧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要素,以使所述调节阀芯下移,来打开所述回水阀口和调小所述进水阀口开度,进而来降低温度。另外,当热水温度继续升温,所述温感阀芯的膨胀行程可使所述调节阀芯关闭所述进水阀口,以阻隔热水进入地暖中,而造成热水温度过高而影响地暖的使用寿命。而当温度过低时,所述调节阀芯上移,来调小所述回水阀口和增大所述进水阀口开度,进而来提高温度,甚至关闭所述回水阀口来提高引入地暖的热水温度。自动化程度高,利用所述温感阀芯根据温度及时调节所述回水阀口和所述进水阀口的启闭,进而实现恒温混水,保证地暖的整体舒适性和节能性,避免热水温度过高而影响地暖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沿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沿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地暖系统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地暖系统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地暖系统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万向弯头和堵头安装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万向弯头和堵头安装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万向弯头和堵头安装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万向弯头和堵头安装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自动恒温混水阀、110阀体、111第一管道、112第二管道、113台阶部、114阻隔部、1101高温进水口、1102混水出口、1103回水进口、1104回水出口、120调节阀芯、121混合通道、122固定板、1221通孔、1201回水阀口、1202进水阀口、130温感阀芯、140顶杆、150过载弹簧、160复位弹簧、170密封组件、171阀杆、1711容纳部、172固定座、173活塞、174调节旋钮、200水泵、300多通管件、400万向弯头、510堵帽、520温压一体表、530高温保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包括阀体110、调节阀芯120、温感阀芯130、顶杆140、过载弹簧150和复位弹簧160,所述调节阀芯120位于所述阀体110内部,且所述调节阀芯120上部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可启闭的回水阀口1201,所述调节阀芯120下部与所述阀体110之间形成可启闭的进水阀口1202,所述调节阀芯12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调节阀芯120上下部的混合通道121,所述阀体110上开设有高温进水口1101、混水出口1102、回水进口1103和回水出口1104,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和所述混水出口1102分别与所述进水阀口1202相对,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分别与所述回水阀口1201相对,所述温感阀芯130连接于所述调节阀芯120的下部,所述温感阀芯130上连接所述顶杆140,所述顶杆140穿设所述调节阀芯120,且与位于所述调节阀芯120上部的所述过载弹簧150相对,所述复位弹簧160位于所述调节阀芯120的下部,且为所述温感阀芯130提供复位力,当通入所述温感阀芯130处的水温超过设定值时,所述温感阀芯130受热膨胀且推动所述顶杆140上移,所述过载弹簧150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160的弹力,以使所述过载弹簧150推动所述顶杆140,并带动所述调节阀芯120下移,进而打开所述回水阀口1201。
来自地暖的低温回水通过所述回水进口1103引入所述阀体110内部,并从所述回水出口1104排出,该低温回水可加热并再次引入地暖中。通入地暖的热水首先通过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进入,然后通过所述进水阀口1202流入至所述温感阀芯130处,然后通过所述混水出口1102排出并引入地暖。
其中当该热水没有没超过设定温度时,所述温感阀芯130的膨胀无法使所述顶杆140接触所述过载弹簧150,此时所述复位弹簧160推动所述温感阀芯130和所述调节阀芯120关闭所述回水阀口1201,以使引入地暖的热水和来自地暖的冷水独立流通。
而当热水超过设定温度时,所述温感阀芯130膨胀且推动所述顶杆140上移,由于所述过载弹簧150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160的弹力,以使所述过载弹簧150推动所述顶杆140,并带动所述调节阀芯120下移,进而打开所述回水阀口1201,并且所述进水阀口1202开度变小,不仅减少了热水的流量,还使来自地暖的低温回水通过所述回水阀口1201,并通过所述混合通道121且与热水混合,再通过所述混水出口1102排出并引入地暖,进而实现自动恒温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推广应用。
由上述可知,当引入地暖的热水温度过高时,利用所述温感阀芯130的膨胀性能,以及所述过载弹簧150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160的弹力要素,以使所述调节阀芯120下移,来打开所述回水阀口1201和调小所述进水阀口1202开度,进而来降低温度。另外,当热水温度继续升温,所述温感阀芯130的膨胀行程可使所述调节阀芯120关闭所述进水阀口1202,以阻隔热水进入地暖中,而造成热水温度过高而影响地暖的使用寿命。而当温度过低时,所述调节阀芯120上移,来调小所述回水阀口1201和增大所述进水阀口1202开度,进而来提高温度,甚至关闭所述回水阀口1201来提高引入地暖的热水温度。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阀体110包括第一管道111、第二管道1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111和所述第二管道112之间的台阶部113,所述调节阀芯120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1内,且所述调节阀芯120下部和所述台阶部113之间形成可启闭的进水阀口1202,所述第二管道112远离所述第一管道111的一端封闭,且所述温感阀芯130和所述复位弹簧160位于所述第二管道112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管道111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管道112的横截面,因此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台阶部113,所述调节阀芯120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道111内,且能够在所述第一管道111内上下移动,所述调节阀芯120下部与所述台阶部113就形成了可启闭的进水阀口1202。另外所述调节阀芯120和所述第一管道111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1上,因此从所述回水进口1103引入的低温回水,从所述调节阀芯120和所述第一管道111之间的间隙通过,并从所述回水出口1104排出。
参考图6,所述第二管道112远离所述第一管道111的一端封闭,用于容纳所述温感阀芯130和所述复位弹簧160,所述混水出口1102可位于所述第二管道112上,所述进水阀口1202引入的热水至所述第二管道112内,再通过所述混水出口1102引入地暖中,而所述温感阀芯130是位于所述第二管道112内的,因此提升了所述温感阀芯130和热水的有效接触,以使所述温感阀芯130作出有效膨胀反应。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管道111的内壁上设置有呈环形的阻隔部114,所述阻隔部114抵接在所述调节阀芯120的外壁上,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1上,且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所述阻隔部114的上部,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和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所述阻隔部114的下部。
通过设置所述阻隔部114,可将低温回水和热水隔开,并通过所述回水阀口1201和混合通道121来实现混合。参考图4,当所述回水阀口1201打开后,低温回水进入所述混合通道121内,并引入所述第二管道112内与热水混合。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1上,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112上。即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位于所述混水出口1102的上方,以使温感阀芯130能够与热水进行有效接触。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阀体110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所述混水出口1102、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相对的管道,用于连接外接管路以实现输水作业。所述管道可设置有内螺纹,用于螺接所述外接管道。当然所述管道和外接管路可采用卡接或套接等方式进行组装。
具体地,所述管道的横街面呈环形,而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可呈半圆形,且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管道内部。而所述混水出口1102可呈圆形,且位于其对应的管道内部。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调节阀芯120可呈环形,其内壁上连接有一固定板122,所述温感阀芯130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22上,且位于所述调节阀芯120的中心,两侧可采用卡接、螺接或套接等当时进行固定。
另外,所述固定板122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221,以使所述调节阀芯120的上下部连通,进而形成混合通道121。
再者,所述顶杆140位于所述调节阀芯120的中心,且可插接固定于所述温感阀芯130上。
继续参考图4和图6,所述复位弹簧160套设于所述温感阀芯130外部,且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温感阀芯130的台阶和所述第二管道112的封闭处,以使所述复位弹簧160为所述温感阀芯130提供复位力。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100还包括密封组件170,所述第一管道111远离所述第二管道112的一端开口,所述密封组件170安装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过载弹簧150位于所述密封组件170内。
具体地,所述密封组件170包括阀杆171、固定座172和活塞173,所述固定座172套接于所述阀杆171外部,且所述固定座172螺接于所述开口,所述阀杆171朝向所述第一管道11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部1711,所述过载弹簧150和所述活塞173位于所述容纳部1711内,且所述活塞173位于所述过载弹簧150和所述顶杆140之间。
所述密封组件170还包括调节旋钮174,所述调节旋钮174固定于所述阀杆171上。其中所述调节旋钮174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阀杆171背离所述顶杆的一端,所述阀杆171可与所述固定座172螺纹连接,这样通过转动所述调节旋钮174,可使所述阀杆171上下移动,调节所述过载弹簧150和所述顶杆140之间的距离,来间接设定该用于启闭回水阀口1201的温度值。
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述调节阀芯120和所述固定座172之间形成可启闭的回水阀口1201。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100还包括密封圈等,以提升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例如所述调节阀芯120和所述阻隔部114之间,所述固定座172和开口之间,所述阀杆171和所述固定座172之间等均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水通过。
另外,所述容纳部1711内壁上套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位于所述活塞173背离所述过载弹簧150的一侧,其不仅起到密封所述活塞173和所述阀杆171之间的作用,还阻挡所述活塞173下移。
综上所述,当引入地暖的热水温度过高时,利用所述温感阀芯130的膨胀性能,以及所述过载弹簧150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160的弹力要素,以使所述调节阀芯120下移,来打开所述回水阀口1201和调小所述进水阀口1202开度,进而来降低温度。另外,当热水温度继续升温,所述温感阀芯130的膨胀行程可使所述调节阀芯120关闭所述进水阀口1202,以阻隔热水进入地暖中,而造成热水温度过高而影响地暖的使用寿命。而当温度过低时,所述调节阀芯120上移,来调小所述回水阀口1201和增大所述进水阀口1202开度,进而来提高温度,甚至关闭所述回水阀口1201来提高引入地暖的热水温度。自动化程度高,利用所述温感阀芯130根据温度及时调节所述回水阀口1201和所述进水阀口1202的启闭,进而实现恒温混水,保证地暖的整体舒适性和节能性,避免热水温度过高而影响地暖的使用寿命。
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地暖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还包括水泵200和多通管件300,所述混水出口1102连通所述水泵200,所述水泵200远离所述混水出口1102的一端连通所述多通管件300。
其中水泵200为系统提供动力,以使系统内的水进行更好的循环。所述多通管件300可为三通,其中一管口与所述水泵200连通,另一管口与地暖连通,用于向地暖输入热水,而另一不使用的管口可安装堵帽510,以防止所述多通管件300内的介质泄漏。
由于所述地暖系统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所述地暖系统由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带来的有益效果参考上述实施例。所述混水出口1102引出的混合水通过所述水泵200和所述多通管件300引至地暖,且为地暖供热。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地暖系统还包括温压一体表520和高温保护器530,两者均可安装于所述多通管件300上,其中所述高温保护器530用于防止水温过高而损坏所述水泵200,所述温压一体表520用于实时显示系统中水的压力和温度,起到监控系统的作用。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地暖系统还包括万向弯头400,所述万向弯头400分别与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所述回水进口1103或所述回水出口1104连通。其中改变所述万向弯头400与所述阀体110上不同连接位置,可以满足所述自动恒温混水阀100与地暖在不同方向上的装配,从而达到满足施工时不同施工环境。
进一步说明,通过改变所述万向弯头400和所述堵帽510的安装位置,可以得到多种方向安装方式,方便根据现场不同的环境进行施工调整,有效提升使用效率。以下通过四个实施例来详细介绍:
如图10所示,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位于下侧,用于引入热水,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上侧,且与所述水泵200连通,所述回水进口1103位于右侧,且与所述地暖连通,用于接收来自地暖的低温回水。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左侧,且与所述万向弯头400连通,用于排出低温回水,所述万向弯头400连通所述回水出口1104的相反端朝下侧设置。所述多通管件300为三通,其下侧管头连通所述水泵200,左侧管头安装所述堵帽510,右侧管头连通地暖,且向所述地暖通热。
如图11所示,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位于下侧,且与所述万向弯头400与连通,用于引入热水,所述万向弯头400连通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的相反端朝左侧设置。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上侧,且与所述水泵200连通,所述回水进口1103位于右侧,且与所述地暖连通,用于接收来自地暖的低温回水,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左侧,用于排出低温回水。所述多通管件300为三通,其下侧管头连通所述水泵200,左侧管头安装所述堵帽510,右侧管头连通地暖,且向所述地暖通热。
如图12所示,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位于下侧,且与所述万向弯头400与连通,用于引入热水,所述万向弯头400连通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的相反端朝右侧设置。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上侧,且与所述水泵200连通,所述回水进口1103位于左侧,且与所述地暖连通,用于接收来自地暖的低温回水,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右侧,用于排出低温回水。所述多通管件300为三通,其下侧管头连通所述水泵200,左侧管头连通地暖,且向所述地暖通热,右侧管头安装所述堵帽510。
如图13所示,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位于下侧,用于引入热水,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上侧,且与所述水泵200连通,所述回水进口1103位于左侧,且与所述地暖连通,用于接收来自地暖的低温回水,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右侧,且与所述万向弯头400与连通,用于排出低温回水,所述万向弯头400连通所述回水出口1104的相反端朝下侧设置。所述多通管件300为三通,其下侧管头连通所述水泵200,左侧管头连通地暖,且向所述地暖通热,右侧管头安装所述堵帽51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10)、调节阀芯(120)、温感阀芯(130)、顶杆(140)、过载弹簧(150)和复位弹簧(160),所述调节阀芯(120)位于所述阀体(110)内部,且所述调节阀芯(120)上部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可启闭的回水阀口(1201),所述调节阀芯(120)下部与所述阀体(110)之间形成可启闭的进水阀口(1202),所述调节阀芯(12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调节阀芯(120)上下部的混合通道(121),所述阀体(110)上开设有高温进水口(1101)、混水出口(1102)、回水进口(1103)和回水出口(1104),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和所述混水出口(1102)分别与所述进水阀口(1202)相对,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分别与所述回水阀口(1201)相对,所述温感阀芯(130)连接于所述调节阀芯(120)的下部,所述温感阀芯(130)上连接所述顶杆(140),所述顶杆(140)穿设所述调节阀芯(120),且与位于所述调节阀芯(120)上部的所述过载弹簧(150)相对,所述复位弹簧(160)位于所述调节阀芯(120)的下部,且为所述温感阀芯(130)提供复位力,当通入所述温感阀芯(130)处的水温超过设定值时,所述温感阀芯(130)受热膨胀且推动所述顶杆(140)上移,所述过载弹簧(150)的弹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160)的弹力,以使所述过载弹簧(150)推动所述顶杆(140),并带动所述调节阀芯(120)下移,进而打开所述回水阀口(12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10)包括第一管道(111)、第二管道(1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111)和所述第二管道(112)之间的台阶部(113),所述调节阀芯(120)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1)内,且所述调节阀芯(120)下部和所述台阶部(113)之间形成可启闭的进水阀口(1202),所述第二管道(112)远离所述第一管道(111)的一端封闭,且所述温感阀芯(130)和所述复位弹簧(160)位于所述第二管道(112)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11)的内壁上设置有呈环形的阻隔部(114),所述阻隔部(114)抵接在所述调节阀芯(120)的外壁上,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1)上,且所述回水进口(1103)和所述回水出口(1104)位于所述阻隔部(114)的上部,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和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所述阻隔部(114)的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11)上,所述混水出口(110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112)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组件(170),所述第一管道(111)远离所述第二管道(112)的一端开口,所述密封组件(170)安装于所述开口内,且所述过载弹簧(150)位于所述密封组件(170)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170)包括阀杆(171)、固定座(172)和活塞(173),所述固定座(172)套接于所述阀杆(171)外部,且所述固定座(172)螺接于所述开口,所述阀杆(171)朝向所述第一管道(11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部(1711),所述过载弹簧(150)和所述活塞(173)位于所述容纳部(1711)内,且所述活塞(173)位于所述过载弹簧(150)和所述顶杆(140)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芯(120)和所述固定座(172)之间形成可启闭的回水阀口(120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170)还包括调节旋钮(174),所述调节旋钮(174)固定于所述阀杆(171)上。
9.一种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恒温混水阀(100),还包括水泵(200)和多通管件(300),所述混水出口(1102)连通所述水泵(200),所述水泵(200)远离所述混水出口(1102)的一端连通所述多通管件(3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弯头(400),所述万向弯头(400)分别与所述高温进水口(1101)、所述回水进口(1103)或所述回水出口(1104)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98296.4U CN21525813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98296.4U CN21525813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58138U true CN215258138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75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98296.4U Active CN21525813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58138U (zh) |
-
2021
- 2021-05-31 CN CN202121198296.4U patent/CN2152581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201191A1 (zh) | 水加热调节控制装置及使用控制方法和待机循环加热方法 | |
CN215258138U (zh) | 一种自动恒温混水阀及地暖系统 | |
CN203549975U (zh) | 一种隔离换热装置 | |
CN214275888U (zh) | 一种循环供热系统 | |
CN216114719U (zh) | 一种用于降低停水温升的接头及燃气快速热水器 | |
CN212537974U (zh) | 一种供热循环泵站 | |
CN207555733U (zh) | 一种全新的供暖运行架构 | |
CN113719888B (zh) | 一种集中热源用采暖卫浴水控中心 | |
CN215761908U (zh) | 一种电控调温转阀结构 | |
CN212227180U (zh) | 一种地暖混水系统 | |
CN211204979U (zh) | 针对高温热源设备的散热降温系统 | |
CN209295280U (zh) | 一种换热器防过热装置 | |
CN205580255U (zh) | 创新型容积式换热器 | |
CN220287583U (zh) | 一种用于集中供暖节能控制的调节装置 | |
CN205481759U (zh) | 高安全性加热装置 | |
CN215908472U (zh) | 一种单向限温智能阀、智能阀管路系统 | |
CN221075385U (zh) | 进水阀组件和燃气换热装置 | |
CN213687318U (zh) | 一种防烫伤装置及其热水器 | |
CN221055257U (zh) | 进水阀组件和燃气换热装置 | |
CN208704177U (zh) | 一种恒温混水装置 | |
CN203549977U (zh) | 一种换热降温装置 | |
CN113048647B (zh) | 一种回水系统及储水式热水器 | |
CN213299002U (zh) | 机械温控单稳态回水器 | |
CN219911821U (zh) | 一种快装闭位定量串流阀 | |
CN218328383U (zh) | 智慧型直连加压混水调温供暖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