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2624U -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2624U
CN215252624U CN202120791457.4U CN202120791457U CN215252624U CN 215252624 U CN215252624 U CN 215252624U CN 202120791457 U CN202120791457 U CN 202120791457U CN 215252624 U CN215252624 U CN 215252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treatment device
plate
convenientl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14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金楼
周丹
周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Xiny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hengchuang Lian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hengchuang Lian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hengchuang Lian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14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2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2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2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江河环保治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包括治理装置本体,所述治理装置本体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与底板下端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外部设有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的上下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控制行走轮是否与地面接触,进而能够便于使用者移动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能够节省使用者在移动该装置时所需要的体力,并且通过框体、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等结构的设置,能够在行走轮脱离地面时,对支撑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底板上治理装置本体的震动,使用效果较为优异,有较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江河环保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风景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景观形态,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游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由于河流景观的易变性,使得河流风景保护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典型案例剖析,从性质认识、区域协调、游览模式、生态补水、河道景观、岸线控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河流风景保护进行思考。人类对河流利用的历史,也是改造河流自然景观的历史。河流的易变性使得保护河流风景的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水的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 CN201620637197.4 一种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具体内容为:包括:吸污泥装置和污泥脱水分离装置;所述的吸污泥装置上左右两侧设置有抽污泥管道,所述的抽污泥管道一侧端设置有若干的吸污泥管,所述的污泥脱水分离装置左右两侧设置有排水软管道,所述的污泥脱水分离装置一侧端设置有若干的排污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处置方法简单易行,污泥又不需要高度脱水,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态环境,适应性强,满足了经济、环保的要求。
但是,上述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在使用时,在使用者需要对其进行搬运时较为不便,并且较为浪费使用者的体力。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包括治理装置本体,所述治理装置本体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包括与底板下端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外部设有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的上下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杆的一端,且位于同端的两个连接杆另一端均铰接有一个矩形板,两个所述矩形板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贯穿有两个限位杆,且两个限位杆的上端均与底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位于两个限位杆之间,位于下方的所述矩形板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端面设有两个行走轮。
优选的,移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移动机构的规格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活动安装在支撑板侧壁开设的开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饼,圆饼转动连接在支撑板开设的圆槽内部,且双向丝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手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卡槽,且两个卡槽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框体的上部,所述框体的上部与卡槽的上端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框体的下端内壁与支撑板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板为L形板,且底板的后端外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两个握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行走轮是否与地面接触,进而能够便于使用者移动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能够节省使用者在移动该装置时所需要的体力,并且通过框体、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等结构的设置,能够在行走轮脱离地面时,对支撑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底板上治理装置本体的震动,使用效果较为优异,有较强的实用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槽和安装板的结合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和握把的结合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治理装置本体;2、底板;3、支撑板;4、双向丝杆;5、开槽;6、安装板;7、行走轮;8、旋转手柄;9、限位杆;10、螺母;11、连接杆;12、矩形板;13、框体;14、第一弹簧;15、卡槽;16、第二弹簧;17、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包括治理装置本体1,治理装置本体1的下方设有底板2,底板2的下方设有移动机构,底板2为L形板,且底板2的后端外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两个握把17;
移动机构包括与底板2下端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3,两个支撑板3之间设有双向丝杆4,且双向丝杆4的外部设有两个螺母10,两个螺母10的上下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杆11的一端,且位于同端的两个连接杆11另一端均铰接有一个矩形板12,两个矩形板12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贯穿有两个限位杆9,且两个限位杆9的上端均与底板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双向丝杆4位于两个限位杆9之间,位于下方的矩形板12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且安装板6的下端面设有两个行走轮7;移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移动机构的规格均相同;安装板6的两侧均活动安装在支撑板3侧壁开设的开槽5内部;双向丝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饼,圆饼转动连接在支撑板3开设的圆槽内部,且双向丝杆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手柄8。
支撑板3的两侧均设有卡槽15,且两个卡槽15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框体13的上部,框体13的上部与卡槽15的上端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框体13的下端内壁与支撑板3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通过使用者转动旋转手柄8,旋转手柄8带动双向丝杆4进行转动,双向丝杆4带动两个螺母10移动,随后两个螺母10通过四个连接杆11带动两个矩形板12靠近或远离,由此调节安装板6的高度,并以此控制行走轮7是否与地面进行接触,当行走轮7与地面接触时,且框体13不与地面接触,即可握住握把17通过行走轮7移动该装置,能够在移动该装置时节省使用者的体力,当行走轮7不与地面接触时,支撑板3下的框体13即可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该装置不再移动,增强该装置的稳定性,操作简单便捷,其中,限位杆9可对矩形板12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得矩形板12能够垂直的上下移动,通过框体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6和卡槽15的设置,能够在行走轮7脱离地面时,对支撑板3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底板2上治理装置本体1的震动,使用效果较为优异,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治理装置本体1的使用过程以及连接关系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资料所给出的,并且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阐述,所属技术领域人员能得出其使用过程,并且得到相应的使用效果,故没有一一公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包括治理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装置本体(1)的下方设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下方设有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包括与底板(2)下端面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板(3),两个所述支撑板(3)之间设有双向丝杆(4),且双向丝杆(4)的外部设有两个螺母(10),两个所述螺母(10)的上下两端均铰接有连接杆(11)的一端,且位于同端的两个连接杆(11)另一端均铰接有一个矩形板(12),两个所述矩形板(12)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贯穿有两个限位杆(9),且两个限位杆(9)的上端均与底板(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4)位于两个限位杆(9)之间,位于下方的所述矩形板(12)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6),且安装板(6)的下端面设有两个行走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移动机构的规格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的两侧均活动安装在支撑板(3)侧壁开设的开槽(5)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饼,圆饼转动连接在支撑板(3)开设的圆槽内部,且双向丝杆(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手柄(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均设有卡槽(15),且两个卡槽(15)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框体(13)的上部,所述框体(13)的上部与卡槽(15)的上端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框体(13)的下端内壁与支撑板(3)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为L形板,且底板(2)的后端外壁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两个握把(17)。
CN202120791457.4U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Active CN215252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1457.4U CN215252624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1457.4U CN215252624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2624U true CN215252624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1457.4U Active CN215252624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2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52624U (zh) 一种方便搬运的江河环保治理装置
CN207325422U (zh) 一种市政用路灯灯杆清洗装置
CN210752783U (zh) 一种物理实验台
CN21259438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20621485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前期处理的固液分离器
CN206050677U (zh) 一种垃圾压缩箱排水导流装置
CN213897047U (zh) 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收集装置
CN207805801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市政垃圾处理装置
CN21127366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205524352U (zh) 一种图书馆专用图书管理车
CN206645850U (zh) 一种节能环保污水处理设备
CN216479774U (zh) 便于移动的小区安防摄像头固定装置
CN108525749A (zh) 一种教室用粉笔头自动收集装置
CN207121861U (zh)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环保清淤装置
CN220439798U (zh) 一种便于转移的集装箱式工商业储能设备
CN212572459U (zh) 景观园林循环用电光伏发电站
CN218358315U (zh) 一种小型便于搬运的废气处理箱
CN214082297U (zh) 一种排水板生产用废料回收设备
CN211109185U (zh) 一种便携式稳固型垃圾箱
CN218018797U (zh) 一种塑料管加工设备
CN215712296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N206670972U (zh) 一种水环境检测辅助装置
CN216188106U (zh)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垃圾处理用垃圾转运装置
CN212347925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5154686U (zh)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清洗承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8

Address after: 230000 Room 302, building 9, Jin'an garden, the intersection of Susong road and Qingyijiang Road,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Xiny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10000 room 1702-128, 17th floor, Wangj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 177 Weiya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chengchuang Lian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