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32679U -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32679U
CN215232679U CN202120744473.8U CN202120744473U CN215232679U CN 215232679 U CN215232679 U CN 215232679U CN 202120744473 U CN202120744473 U CN 202120744473U CN 215232679 U CN215232679 U CN 215232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page
water
rainwater
pipe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44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茂林
梁岩
王思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44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32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32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32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包括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沉砂井为不渗水的结构,上部设置有入水口和溢流口;渗水井包括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第一渗水体设置于第二渗水体中;第一渗水体材料的孔隙大于第二渗水体材料的孔隙;渗水井还包括入流通道,入流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渗水井的侧壁,第二端位于第一渗水体内;雨水回收管贴近建筑物墙面设置;雨水回收管的顶端与建筑物顶面排水口连通;雨水回收管的底端与沉砂井的入水口连通;沉砂井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渗水井的入流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雨水缓冲‑溢流‑净化‑渗透,提高了雨水处理和净化能力,渗水井的使用寿命,降低城市地面积水的风险,促使地表水转变成地下水,实现生态化雨水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因此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施工渗水井实现楼宇,房屋等建筑物的雨水回收,渗到地下透水层中,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但是目前渗水井的施工都是现场进行施工竖井以及内部渗水材料等,施工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同时雨水中的杂质,颗粒物等容易影响渗水性能,当雨水量大时也对渗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实现雨水缓冲-溢流-净化-渗透,提高了雨水处理和净化能力,渗水井的使用寿命,降低城市地面积水的风险,促使地表水转变成地下水,实现生态化雨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包括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
所述沉砂井为不渗水的结构,上部设置有入水口和溢流口;
所述渗水井包括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所述第一渗水体设置于第二渗水体中;所述第一渗水体材料的孔隙大于第二渗水体材料的孔隙;所述渗水井还包括入流通道,所述入流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渗水井的侧壁,第二端位于第一渗水体内;
所述雨水回收管贴近建筑物墙面设置;所述雨水回收管的顶端与所述建筑物顶面排水口连通;所述雨水回收管的底端与所述沉砂井的入水口连通;
所述沉砂井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渗水井的入流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的设计,使得小雨蓄水在沉砂井;中雨溢流至渗水井进行过滤,同时颗粒物和杂质存留在沉砂井;大雨实现辅助排水,提高了雨水生态化处理能力。通过二级渗水设计可实现雨水的净化后再渗入原状基础,渗水效率高,净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砂井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面下方;入水口通过入水管以及入水管顶部的管接头与所述雨水回收管连接,所述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
沉砂井至少部分埋设地面下方,便于后期的维护,清理杂物,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也是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雨水回收管接近地面位置还设置有溢水管。
通过设置溢水管保证雨量大时及时排水。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溢流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入水口的位置。
溢流口位置低,可以及时将水溢流至渗水井中,同时防止雨水返流入水口。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由散状颗粒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渗水体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渗水体的颗粒粒径。
散装颗粒如砾石,砂粒等造价低,并且粒径适合进行雨水过滤,同时颗粒状材料的透水性较好,可以快速过滤和透水。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渗水体由粒径50mm的砾石组成,第二渗水体由砂粒组成,所述第二渗水体的厚度≥300mm,所述第二渗水体外包裹可渗水的土工布。
通过砾石和砂粒的级配设置可以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第二渗水体外包括可渗水的土工布,可以避免长期的使用砂粒与原状基础相互混合渗透,从而影响透水性和过滤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渗水体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土工布与所述盖体的四周相连。
通过盖体和土工布的连接可以将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整体包裹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检查孔,所述检查孔处安装有检查管,所述检查管顶端具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地面平齐。
通过检查孔安装检查管,管路可以现场安装,便于更换,检查管的顶端设有与地面平齐的顶盖,不影响地面平整,同时防止杂物和污水进入。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入流通道处安装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第一渗水体中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另一端连接沉砂井的溢流口。
沉砂井将雨水中的泥沙和颗粒杂质提前沉淀后再通过溢流管进入渗水井中,可以提高渗水井的使用年限,多个出水孔便于雨水快速的流入。
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入流通道最高端位置低于溢流口的位置,所述溢流管倾斜角度为1°-5°。
溢流管倾斜角度在1°-5°,既实现了雨水自流,同时也不会造成渗水井埋深多大,避免前期施工和后期维护难度增加。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雨水缓冲-溢流-净化-渗透,提高了雨水处理和净化能力,渗水井的使用寿命,降低城市地面积水的风险,促使地表水转变成地下水,实现生态化雨水处理。
2)通过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的设计,使得小雨蓄水在沉砂井;中雨溢流至渗水井进行过滤,同时颗粒物和杂质存留在沉砂井;大雨实现辅助排水,提高了雨水生态化处理能力。通过二级渗水设计可实现雨水的净化后再渗入原状基础,渗水效率高,净水效果好。
3)沉砂井至少部分埋设地面下方,便于后期的维护,清理杂物,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也是便于更换。
4)溢流口位置低,可以及时将水溢流至渗水井中,同时防止雨水返流入水口。
5)通过砾石和砂粒的级配设置可以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第二渗水体外包括可渗水的土工布,可以避免长期的使用砂粒与原状基础相互混合渗透,从而影响透水性和过滤性。
6)通过盖体和土工布的连接可以将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整体包裹为一体结构。
7)溢流管倾斜角度在1°-5°,既实现了雨水自流,同时也不会造成渗水井埋深多大,避免前期施工和后期维护难度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渗水体;2-第二渗水体;3-盖体;4-土工布;5-顶盖;6-溢流管;7-原状基础;8-出水孔;9-沉砂井;10-沉砂井盖;11-雨水回收管,12-溢水管;13-建筑物;14-入水口;15-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包括雨水回收管11,沉砂井9和渗水井;
所述沉砂井9为不渗水的结构,上部设置有入水口14和溢流口15;
所述渗水井包括第一渗水体1和第二渗水体2,所述第一渗水体1设置于第二渗水体2中;所述第一渗水体1材料的孔隙大于第二渗水体2材料的孔隙;所述渗水井还包括入流通道,所述入流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渗水井的侧壁,第二端位于第一渗水体1内;
所述雨水回收管11贴近建筑物13墙面设置;所述雨水回收管11的顶端与所述建筑物13顶面排水口连通;所述雨水回收管11的底端与所述沉砂井9的入水口14连通;
所述沉砂井9的溢流口15通过溢流管6与所述渗水井的入流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的设计,使得小雨蓄水在沉砂井;中雨溢流至渗水井进行过滤,同时颗粒物和杂质存留在沉砂井;大雨实现辅助排水,提高了雨水生态化处理能力。通过二级渗水设计可实现雨水的净化后再渗入原状基础,渗水效率高,净水效果好。
具体而言,沉砂井9为长宽高≥450mm的矩形筒,或者直径≥450mm,高度≥450mm的圆柱桶体结构。
沉砂井的容量可以满足足够的雨水处理能力。
具体而言,所述渗水井距离道路大于等于1000mm,距离建筑物大于等于3000mm,距离雨水回收管大于等于7000mm,同时渗水井顶部距离地面在150-300mm,以避免影响现有公共建筑物及设施。
具体而言,第二渗水体2具有容纳的腔,第一渗水体1设置腔体中,且第一和第二渗水体顶部大体在同一平面内。
具体而言,所述沉砂井9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面下方;入水口14通过入水管以及入水管顶部的管接头与所述雨水回收管11连接,所述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
沉砂井9至少部分埋设地面下方,便于后期的维护,清理杂物,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也是便于更换。
其中,入水口14的位置与地面的距离≥300mm,防止雨量过大雨水从沉砂井中溢出。
具体而言,所述雨水回收管11接近地面位置还设置有溢水管12。
通过设置溢水管保证雨量大时及时排水。
具体而言,所述溢流口15的位置低于所述入水口14的位置。
溢流口15位置低,可以及时将水溢流至渗水井中,同时防止雨水返流入水口15。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渗水体1和第二渗水体2由散状颗粒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渗水体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渗水体的颗粒粒径。
散装颗粒如砾石,砂粒等造价低,并且粒径适合进行雨水过滤,同时颗粒状材料的透水性较好,可以快速过滤和透水。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渗水体1由粒径50mm的砾石组成,第二渗水体2由砂粒组成,所述第二渗水体的厚度≥300mm,所述第二渗水体外包裹可渗水的土工布。
通过砾石和砂粒的级配设置可以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第二渗水体外包括可渗水的土工布,可以避免长期的使用砂粒与原状基础相互混合渗透,从而影响透水性和过滤性。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渗水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体3,所述土工布与所述盖体的四周相连。
通过盖体和土工布的连接可以将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整体包裹为一体结构。
这里的第一渗水体1与第二渗水体2之间可以设置土工布也可以不设置土工布,如果设置土工布会降低透水性,本实施例中,两者之间不设置土工布。
具体而言,所述盖体3顶部开设检查孔,所述检查孔处安装有检查管,所述检查管顶端具有顶盖5,所述顶盖5与地面平齐。
通过检查孔安装检查管,管路可以现场安装,便于更换,检查管的顶端设有与地面平齐的顶盖,不影响地面平整,同时防止杂物和污水进入。
具体而言,所述入流通道处安装有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位于第一渗水体中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出水孔8,另一端连接沉砂井的溢流口15。
沉砂井将雨水中的泥沙和颗粒杂质提前沉淀后再通过入流管进入渗水井中,可以提高渗水井的使用年限,多个出水孔便于雨水快速的流入。
具体而言,所述入流通道最高位置低于溢流口的位置,所述溢流管倾斜角度为1°-5°。
溢流管倾斜角度在1°-5°,既实现了雨水自流,同时也不会造成渗水井埋深多大,避免前期施工和后期维护难度增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回收管,沉砂井和渗水井;
所述沉砂井为不渗水的结构,上部设置有入水口和溢流口;
所述渗水井包括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所述第一渗水体设置于第二渗水体中;所述第一渗水体材料的孔隙大于第二渗水体材料的孔隙;所述渗水井还包括入流通道,所述入流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渗水井的侧壁,第二端位于第一渗水体内;
所述雨水回收管贴近建筑物墙面设置;所述雨水回收管的顶端与所述建筑物顶面排水口连通;所述雨水回收管的底端与所述沉砂井的入水口连通;
所述沉砂井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渗水井的入流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井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面下方;入水口通过入水管以及入水管顶部的管接头与所述雨水回收管连接,所述管接头位置高于地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管接近地面位置还设置有溢水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入水口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水体和第二渗水体由散状颗粒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渗水体的颗粒粒径大于第二渗水体的颗粒粒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水体由粒径50mm的砾石组成,第二渗水体由砂粒组成,所述第二渗水体的厚度≥300mm,所述第二渗水体外包裹可渗水的土工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所述第一渗水体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土工布与所述盖体的四周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检查孔,所述检查孔处安装有检查管,所述检查管顶端具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地面平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通道处安装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第一渗水体中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另一端连接沉砂井的溢流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渗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通道最高端位置低于溢流口的位置,所述溢流管倾斜角度为1°-5°。
CN202120744473.8U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Active CN215232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4473.8U CN215232679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4473.8U CN215232679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32679U true CN215232679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8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4473.8U Active CN215232679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32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4896B (zh) 雨水、污水中颗粒物一体化净化装置及方法
KR101492601B1 (ko) 친환경 지하저수식 빗물 저류조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109208426B (zh) 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775839A (zh) 雨水渗透-排放一体生态系统
CN209686564U (zh) 一种小型海绵城市生态雨水调蓄池系统
CN104692588A (zh) 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CN10979783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JP2009235884A (ja) 道路用流出抑制排水工
CN106758675A (zh) 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106835972A (zh) 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
CN105926408A (zh)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CN107905331A (zh) 一种海绵城市自净渗滞系统
CN106165568B (zh) 一种用于净化地表雨水径流的阶梯型下凹式绿地
CN204898828U (zh) 一种雨水涵养-修复一体装置
CN201817851U (zh) 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6477214U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透水结构
CN215232679U (zh) 一种雨水净化渗井系统
CN217870824U (zh) 一种初期雨水下渗及分流装置
KR100766517B1 (ko) 도로용 저류 시스템
CN21619509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装置
CN212477985U (zh) 一种雨水排水口下渗系统
CN107938806A (zh) 一种利用海绵型雨水管补给深部地下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15253312U (zh) 一种渗水井预制模块
CN104294731A (zh) 一种夹滤料透水水泥混凝土砂基砖铺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