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27410U -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27410U
CN215227410U CN202120701651.9U CN202120701651U CN215227410U CN 215227410 U CN215227410 U CN 215227410U CN 202120701651 U CN202120701651 U CN 202120701651U CN 215227410 U CN215227410 U CN 215227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let
liquid
slot
retur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016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锋
杨卫华
张磊
颜谦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016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27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27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27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在内窥镜制作过程中,将镜头管插入端头本体上的第一插槽中,使得出光孔和内窥孔均与镜头管连通。同时也将进回液管插入端头本体上的第二插槽中,使得进液孔和回液孔分别与进回液管中的进液通道、回液通道对应连通,以构成一个同时集成有镜头部分和进回液部分的内窥镜。本内窥镜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利用端头本体的多腔式结构,使得自身集成进回液功能,无需额外搭配不同的镜鞘结构,有效降低整体的制作难度,使得整体制作成本得到降低。此外,通过本先端头结构,使得手术中的进回液操作变得更加便利,有效提升内窥镜产品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医疗器械,广泛应用在各种手术中。其主要集成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插入部插入体内,使得先端头上的镜头能够获取到病灶部位的图像信息;接着获取的图像信息传送至可视装置中,以供医生实时观察病灶部位。另外,在手术过程中,需对病灶部位进行进水和回水操作,以便镜头清晰获取图像。
目前市面上的内窥镜主要分为软、硬镜两种。然而不管是软镜还是硬镜,均受限于其结构设计缺陷,导致内窥镜上至多只有一个通道。为此,传统的内窥镜需搭配不同的镜鞘,以辅助完成回水或者进水操作。然而这种方案很容易导致内窥镜的制作工艺变长,整体制作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有利于降低整体的制作难度,减少整体制作成本。
一种先端头结构,所述先端头结构包括端头本体,所述端头本体内设有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用于供镜头管插入,所述第二插槽用于供进回液管插入,所述端头本体背向所述第一插槽槽口的一侧面上间隔设有内窥孔、出光孔、进液孔和回液孔,所述内窥孔与所述出光孔均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回液孔分别用于与所述进回液管中的进液通道、回液通道连通。
上述的先端头结构,在内窥镜制作过程中,将镜头管插入端头本体上的第一插槽中,使得出光孔和内窥孔均与镜头管连通。同时也将进回液管插入端头本体上的第二插槽中,使得进液孔和回液孔分别与进回液管中的进液通道、回液通道对应连通,以构成一个同时集成有镜头部分和进回液部分的内窥镜。本内窥镜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利用端头本体的多腔式结构,使得自身集成进回液功能,无需额外搭配不同的镜鞘结构,有效降低整体的制作难度,使得整体制作成本得到降低。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向进液通道中通入液体,使得液体通过进液孔中流至视野观察区域内;而视野观察区域内的液体则通过回液孔中流入回液通道中予以排出,形成液路循环。如此,通过本先端头结构,使得手术中的进回液操作变得更加便利,有效提升内窥镜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孔在所述端头本体上沿着所述回液孔的外围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孔为两个以上,至少两个所述出光孔分别位于所述内窥孔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头本体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设有所述第二插槽,所述分隔部与所述端头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朝向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镜头管的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与作为限位凹槽的第二限位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头本体的内壁上间隔设有第一抵触部和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用于与所述镜头管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抵触部用于与所述进回液管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头本体背向所述第一插槽槽口的一侧面为内窥端面,所述内窥端面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窥端面在所述端头本体上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更凸出所述端头本体,所述内窥孔相对所述回液孔更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一种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镜头管、进回液管、座体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先端头结构,所述镜头管与所述进回液管分别对应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进回液管内并列设有进液通道与回液通道,所述座体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并列隔开的第一分流段与第二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流段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进回液管插入所述第一流道时,所述第一分流段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流段与所述回液通道连通。
上述的内窥镜,采用以上的先端头结构,在内窥镜制作过程中,将镜头管插入端头本体上的第一插槽中,使得出光孔和内窥孔均与镜头管连通。同时也将进回液管插入端头本体上的第二插槽中,使得进液孔和回液孔分别与进回液管中的进液通道、回液通道对应连通,以构成一个同时集成有镜头部分和进回液部分的内窥镜。本内窥镜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利用端头本体的多腔式结构,使得自身集成进回液功能,无需额外搭配不同的镜鞘结构,有效降低整体的制作难度,使得整体制作成本得到降低。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向进液通道中通液体,使得观察诊断或术中的液体通过进液孔中流至视野观察区域内;而视野观察区域内的液体则通过回液孔中流入回液通道中予以排出,形成液路循环。如此,通过本先端头结构,使得手术中的进回液操作变得更加便利,有效提升内窥镜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还包括隔开件,所述隔开件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中,并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所述第一分流段与所述第二分流段。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先端头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先端头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窥镜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进回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座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座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座体结构剖视图。
100、先端头结构;110、端头本体;111、筒身部;1111、第一抵触部;1112、第二抵触部;1113、第一插槽;1114、第二插槽;112、端面部;113、内窥孔;114、出光孔;115、进液孔;116、回液孔;117、内窥端面;1171、第一端;1172、第二端;118、工艺面;120、分隔部;121、第一限位部;1211、限位凸起;200、进回液管;210、进液通道;220、回液通道;300、座体;310、第一流道;311、第一分流段;312、第二分流段;313、卡槽;320、第二流道;330、第三流道;340、隔开件;341、卡边;350、操作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先端头结构100,先端头结构100包括端头本体110。端头本体110内设有第一插槽1113与第二插槽1114。第一插槽1113用于供镜头管(未示出)插入。第二插槽1114用于供进回液管200插入。端头本体110背向第一插槽1113槽口的一侧面上间隔设有内窥孔113、出光孔114、进液孔115和回液孔116。内窥孔113与出光孔114均与第一插槽1113连通。进液孔115与回液孔116分别用于与进回液管200中的进液通道210、回液通道220连通。
上述的先端头结构100,在内窥镜制作过程中,将镜头管插入端头本体110上的第一插槽1113中,使得出光孔114和内窥孔113均与镜头管连通。同时也将进回液管200插入端头本体110上的第二插槽1114中,使得进液孔115和回液孔116分别与进回液管200中的进液通道210、回液通道220对应连通,以构成一个同时集成有镜头部分和进回液部分的内窥镜。本内窥镜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利用端头本体110的多腔式结构,使得自身集成进回液功能,无需额外搭配不同的镜鞘结构,有效降低整体的制作难度,使得整体制作成本得到降低。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向进液通道210中通液体,使得液体通过进液孔115中流至视野观察区域内;而视野观察区域内的液体则通过回液孔116中流入回液通道220中予以排出,形成液路循环。如此,通过本先端头结构100,使得手术中的进回液操作变得更加便利,有效提升内窥镜产品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内窥孔113为成像组件(例如微型摄像机等)对应的端口,即成像组件可通过内窥孔113获取病灶部位的图像信息。其中,成像组件可直接安装在内窥孔113中,此时,镜头管中则布置成像组件所需的导线等部件。当然,为了防护成像组件,可在内窥孔113上覆盖设置镜片。此外,出光孔114则为光照组件(例如:LED冷光源、光纤等)对应的端口,即光照组件通过出光孔114为病灶部位提供光照,其中,光照组件也可直接安装在出光孔114中。同样,为了防护光照组件,可在出光孔114上也覆盖有镜片。
还需说明的是,镜头管与第一插槽1113配合时,镜头管的外部尺寸与第一插槽1113的内壁尺寸可保持一致,即镜头管吻合套接于第一插槽1113中(比如过盈配合)。当然,镜头管的外部尺寸与第一插槽1113的内壁尺寸也可不一致。此时则需要额外的连接结构,以使镜头管与端头本体110之间进行连接。同时,进回液管200与第二插槽1114配合时,进回液管200的外部尺寸与第二插槽1114的内壁尺寸可保持一致,即进回液管200吻合套接于第二插槽1114中(比如过盈配合)。当然,进回液管200的外部尺寸与第二插槽1114的内壁尺寸也可不一致,此时则需要额外的连接结构,以使进回液管200与端头本体110之间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进液孔115在端头本体110上沿着回液孔116的外围延伸设置。如此,在进液过程中,液体会沿着回液孔116的外围流入体内,从而增大液体在体内的流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进液孔115沿着回液孔116的外围延伸设置应理解为:进液孔115沿着回液孔116的外围进行不同角度范围延伸,比如:进液孔115沿着回液孔116的外围进行10°~360°范围内进行延伸,当然,进液孔115围绕回液孔116的延伸角度还可为其他角度值,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进液孔115在端头本体110上呈月牙状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出光孔114为两个以上。至少两个出光孔114分别位于内窥孔113的相对两侧,以保证内窥孔113两侧均具有光照,使得内窥镜获取更加清晰图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光孔114的数量可为一个(即利用一个照明模块)或者多个。当出光孔11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出光孔114可沿着内窥孔113的外围间隔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内窥孔113和出光孔114的形状有多种设计,比如:内窥孔113和出光孔114的形状可设计成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等。对此,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只需满足出光和摄像功能均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端头本体110内设有分隔部120。分隔部120上设有第二插槽1114,分隔部120与端头本体11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插槽1113。如此,通过分隔部120将端头本体110内隔开成两独立的第一插槽1113和第二插槽1114,使得镜头管和进回液管200对应的通道相互隔开,互不影响,保证各自功能稳定运行。
具体地,请参考图2,分隔部120为管状结构,分隔部120的内部通道为第二插槽1114。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分隔部120朝向第一插槽1113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21。第一限位部121用于与镜头管的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如此,通过第一限位部121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使得镜头管在第一插槽1113内更加稳定,避免镜头管在第一插槽1113中发生左右晃动。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21为凸状结构,第二限位部为槽或者孔状结构;或者,第一限位部121为槽或者孔状结构,第二限位部为凸状结构。
具体地,请参考图2,第一限位部121为限位凸起1211。限位凸起1211用于与作为限位凹槽的第二限位部配合。在组装过程中,镜头管插入第一插槽1113中时,将限位凹槽与限位凸起1211对准;接着,推动镜头管,使得限位凸起1211卡入限位凹槽中,从而使得镜头管稳定限位在第一插槽1113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端头本体110的内壁上间隔设有第一抵触部1111和第二抵触部1112。第一抵触部1111用于与镜头管抵触配合。第二抵触部1112用于与进回液管200抵触配合,以使镜头管和进回液管200得到稳定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端头本体110包括筒身部111与端面部112,端面部112设置于筒身部111上。分隔部120设置于筒身部111内,以将筒身部111内分隔为第一插槽1113和第二插槽1114。出光孔114、内窥孔113、进液孔115及回液孔116均设置于端面部112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2,第一抵触部1111和第二抵触部1112均设置于筒身部11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端头本体110背向第一插槽1113槽口的一侧面为内窥端面117。内窥端面117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71和第二端1172。内窥端面117在端头本体110上倾斜设置,且第一端1171相对第二端1172更凸出端头本体110(即第一端1171为内窥端面117上外倾的一端,第二端1172为内窥端面117上内倾的一端)。内窥孔113相对回液孔116更靠近第一端1171设置。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内窥端面117为倾斜面,且内窥孔113靠近内窥端面117外凸的一端设置,这样使得内窥孔113在端头本体110更朝前凸出,使其能更好靠近病灶部位,以获取更好的图像信息。
具体地,请参考图1,内窥孔113靠近第一端1171设置,进液孔115和回液孔116均靠近第二端1172设置。
可选地,内窥端面117可为平面,也可为曲面。
具体地,请参考图1,内窥端面117为倾斜的曲面,且曲面沿着背离第一插槽1113的方向圆弧拱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端头本体110(例如:筒身部111)上还设有倾斜设置的工艺面118,工艺面118远离第一端1171的一端高于工艺面118靠近第一端1171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4、图5及图7,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包括镜头管、进回液管200、座体300及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先端头结构100。镜头管与进回液管200分别对应插入第一插槽1113、第二插槽1114中。进回液管200内并列设有进液通道210与回液通道220。座体300上设有第一流道310、第二流道320和第三流道330。第一流道310包括并列隔开的第一分流段311与第二分流段312。第一分流段311与第二流道320连通。第二分流段312与第三流道330连通。进回液管200插入第一流道310时,第一分流段311与进液通道210连通,第二分流段312与回液通道220连通。
上述的内窥镜,采用以上的先端头结构100,在内窥镜制作过程中,将镜头管插入端头本体110上的第一插槽1113中,使得出光孔114和内窥孔113均与镜头管连通。同时也将进回液管200插入端头本体110上的第二插槽1114中,使得进液孔115和回液孔116分别与进回液管200中的进液通道210、回液通道220对应连通,以构成一个同时集成有镜头部分和进回液部分的内窥镜。本内窥镜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利用端头本体110的多腔式结构,使得自身集成进回液功能,无需额外搭配不同的镜鞘结构,有效降低整体的制作难度,使得整体制作成本得到降低。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向第二流道320中通液体,使之流入第一分流段311中;再由第一分流段311中流入进液通道210;最终则从进液孔115中流入体内;而视野观察区域内的液体则通过回液孔116中流入回液通道220中;再由第二分流段312中流入第三流道330中,予以排出。如此,通过本先端头结构100,使得手术中的进回液操作变得更加便利,有效提升内窥镜产品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进液通道210和回液通道220在进回液管200内均沿着进回液管2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进液通道210与回液通道220隔开设置,即两者不相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与图7,内窥镜还包括隔开件340。隔开件340位于第一流道310中,并将第一流道310分隔为第一分流段311与第二分流段312,如此,通过隔开件340使得第一流道310中分隔出两个分流段,使得进液和回液过程互不影响,保证内窥镜的进回液操作稳定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隔开件340在第一流道310中的安装方式可为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一体成型方式等。同时,进液通道210和回液通道220在进回液管200中的成型方式可为钻孔机械加工方式或者一体成型方式等。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为挤压成型、注塑成型、压铸成型等。
具体地,请参考图4,进液通道210和回液通道220在进回液管200中的成型方式为挤压成型方式。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隔开件340的相对两侧边均设有卡边341,第一流道310的内壁上间隔设有两个卡槽313。卡槽313沿着第一流道3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卡边341与卡槽313卡扣配合。当卡边341卡入卡槽313中时,隔开件340能稳定设置于第一流道310中,并将第一流道310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分流段,保证进液和回液过程稳定进行。同时,本实施例通过隔开件340即可分隔出两个通道,使得内窥镜的组装变得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制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座体300上还设有操作流道350,操作流道350与第二分流段312连通,以便操作者将器械从操作流道350中依次伸入至第二分流段312和回液通道220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端头结构包括端头本体,所述端头本体内设有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用于供镜头管插入,所述第二插槽用于供进回液管插入,所述端头本体背向所述第一插槽槽口的一侧面上间隔设有内窥孔、出光孔、进液孔和回液孔,所述内窥孔与所述出光孔均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回液孔分别用于与所述进回液管中的进液通道、回液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在所述端头本体上沿着所述回液孔的外围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孔为两个以上,至少两个所述出光孔分别位于所述内窥孔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本体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设有所述第二插槽,所述分隔部与所述端头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朝向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镜头管的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与作为限位凹槽的第二限位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本体的内壁上间隔设有第一抵触部和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用于与所述镜头管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抵触部用于与所述进回液管抵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先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本体背向所述第一插槽槽口的一侧面为内窥端面,所述内窥端面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窥端面在所述端头本体上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更凸出所述端头本体,所述内窥孔相对所述回液孔更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9.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包括镜头管、进回液管、座体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先端头结构,所述镜头管与所述进回液管分别对应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进回液管内并列设有进液通道与回液通道,所述座体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并列隔开的第一分流段与第二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流段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进回液管插入所述第一流道时,所述第一分流段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流段与所述回液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包括隔开件,所述隔开件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中,并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所述第一分流段与所述第二分流段。
CN202120701651.9U 2021-04-07 2021-04-07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Active CN215227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1651.9U CN215227410U (zh) 2021-04-07 2021-04-07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1651.9U CN215227410U (zh) 2021-04-07 2021-04-07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27410U true CN21522741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7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01651.9U Active CN215227410U (zh) 2021-04-07 2021-04-07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27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7388B2 (en) Flexible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11026566B2 (en) Multi camera endoscope assembly having multiple working channels
US9402533B2 (en) Endoscope circuit board assembly
US10070774B2 (en) Multi-element cover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EP3420886B1 (en) Flexible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multi-camera endoscope
US20150105618A1 (en) Camera Assembly for Medical Probes
US20070213591A1 (en) Disposable Cap for Endoscope
JP2014524819A (ja) マルチカメラ内視鏡
US20130035553A1 (en) Endoscope with multiple working channel ports
US20120029290A1 (en) Endoscope apparatus and optical adapter used in the endoscope apparatus
CN215227410U (zh) 先端头结构及内窥镜
WO2022213452A1 (zh) 插入结构及内窥镜
US20240115114A1 (en) Illuminator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n endoscope
JP2019520108A (ja) 内視鏡用照明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
WO2017069007A1 (ja) 内視鏡用先端フード
US20170325665A1 (en) Illuminator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n Endoscope
US20230045555A1 (en) Flexible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KR20220001110U (ko) 의료용 전자내시경
JP2006218101A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