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2777U -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2777U
CN215202777U CN202120958977.XU CN202120958977U CN215202777U CN 215202777 U CN215202777 U CN 215202777U CN 202120958977 U CN202120958977 U CN 202120958977U CN 215202777 U CN215202777 U CN 215202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dust
device shell
hand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89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朝宝
林秀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ingx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209589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2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2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2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外壳、负压吸尘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负压风机安装在装置外壳的顶部,所述伸缩软管连通在负压风机的左侧,所述吸尘罩安装在伸缩软管的末端,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活动腔内腔的顶部,且吸尘罩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下端,所述排灰管连通在负压风机的右侧,本实用新型在开槽时通过伸缩杆,将活动腔移动至贴合墙面,开槽时产生的灰尘则更容易被负压风机吸走,还可以通过气缸组件配合调节吸尘罩的角度,提高吸尘效果,此外,在开槽完成后可以通过线盘带动丝杆,使得开槽钻头收纳入装置外壳的内腔,起到保护装置的目的,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便于对管线的安装埋设,需要对墙体进行开槽,在室内进行开槽时,一般使用手持的电动小切割机或者钻孔机进行开槽;
但是,现有的开槽装置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这些灰尘容易落在装置或操作人员身上,且不便于清理,而且装置在使用后,不便于收纳放置,开槽部位容易意外损害,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负压吸尘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负压吸尘机构包括伸缩杆、活动腔、排灰口、负压风机、伸缩软管、吸尘罩、连接杆和排灰管,所述伸缩杆安装在装置外壳的左下方,所述活动腔上设有通孔,所述活动腔固定连接在伸缩杆的输出端,且通过通孔活动连接在装置外壳的前端,所述排灰口设置在活动腔下端远离伸缩杆的一侧,所述负压风机安装在装置外壳的顶部,所述伸缩软管连通在负压风机的左侧,所述吸尘罩安装在伸缩软管的末端,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活动腔内腔的顶部,且吸尘罩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下端,所述排灰管连通在负压风机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盘、隔板、轴承、转杆、开槽钻头、丝杆、滑杆和旋盘,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的内腔,所述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隔板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装置外壳内腔靠近隔板右侧的位置,所述齿轮盘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杆的外侧设有齿槽,且与齿轮盘传动连接,所述开槽钻头固接在转杆远离齿轮盘的一端,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装置外壳的内腔,所述滑杆螺纹连接在丝杆上,且滑杆的顶部在装置外壳内腔的顶部滑动,所述转杆的左端通过连接轴与滑杆转动连接,所述旋盘设置在丝杆的右端,且位于装置外壳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吸尘罩的上方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抵在吸尘罩的顶部,所述活动腔内还设有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水平抵接在吸尘罩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为L型,且装置外壳的下端设有握持槽。
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内侧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尺寸和转杆外侧的齿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活动腔左侧靠近吸尘罩的位置开口设置,所述活动腔的前侧还设有透光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负压吸尘机构,在开槽时通过伸缩杆,将活动腔移动至贴合墙面,开槽时产生的灰尘则更容易被负压风机吸走,还可以通过气缸组件配合调节吸尘罩的角度,提高吸尘效果,此外,在开槽完成后可以通过线盘带动丝杆,使得滑杆右移,从而转杆向内腔移动,使得开槽钻头收纳入装置外壳的内腔,起到了保护装置的目的,使得整个装置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腔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装置外壳,2-负压吸尘机构,201-伸缩杆,202-活动腔,203-排灰口,204-负压风机,205-伸缩软管,206-吸尘罩,207-连接杆,208-排灰管,3-调节机构,301-驱动电机,302-齿轮盘,303-隔板,304-轴承,305-转杆,306-开槽钻头,307-丝杆,308-滑杆,309-旋盘,4-通孔,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握持槽,8-凹槽,9-透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负压吸尘机构2和调节机构3,负压吸尘机构2包括伸缩杆201、活动腔202、排灰口203、负压风机204、伸缩软管205、吸尘罩206、连接杆207和排灰管208,伸缩杆201安装在装置外壳1的左下方,活动腔202上设有通孔4,活动腔202固定连接在伸缩杆201的输出端,且通过通孔4活动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前端,排灰口203设置在活动腔202下端远离伸缩杆201的一侧,负压风机204安装在装置外壳1的顶部,伸缩软管205连通在负压风机204的左侧,吸尘罩206安装在伸缩软管205的末端,连接杆207固定连接在活动腔202内腔的顶部,且吸尘罩206转动连接在连接杆207的下端,排灰管208连通在负压风机204的右侧。
其中,调节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齿轮盘302、隔板303、轴承304、转杆305、开槽钻头306、丝杆307、滑杆308和旋盘309,隔板303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内腔,转杆305通过轴承304转动连接在隔板303上,驱动电机301设置在装置外壳1内腔靠近隔板303右侧的位置,齿轮盘302安装在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转杆305的外侧设有齿槽,且与齿轮盘302传动连接,开槽钻头306固接在转杆305远离齿轮盘302的一端,丝杆307转动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内腔,滑杆308螺纹连接在丝杆307上,且滑杆308的顶部在装置外壳1内腔的顶部滑动,转杆305的左端通过连接轴与滑杆308转动连接,旋盘309设置在丝杆307的右端,且位于装置外壳1的外侧。
其中,吸尘罩206的上方设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的输出端抵在吸尘罩206的顶部,活动腔202内还设有第二气缸6,且第二气缸6的输出端水平抵接在吸尘罩206的底部,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的输出端均为弧形,且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同时工作,第一气缸5伸长时第二气缸6收缩,同理,第二气缸6伸长时,第一气缸5收缩。
其中,装置外壳1为L型,且装置外壳1的下端设有握持槽7。
其中,轴承304的内侧设有凹槽8,且凹槽8的尺寸和转杆305外侧的齿槽相匹配。
其中,活动腔202左侧靠近吸尘罩206的位置开口设置,所述活动腔202的前侧还设有透光板9,透光板9使得活动腔202在贴合墙面时,容易观察开槽钻头的位置,吸尘罩206位于开槽位置的上方,再通过负压风机提供吸力,使得开槽时的扬尘被吸入。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通过外接电源给装置内的电器元件提供电能,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它们的开闭;
使用时,首先通过旋动旋盘309,使得丝杆307转动,从而滑杆308沿着丝杆307方向移动,滑杆308左移时,会使得转杆305左移,从而开槽钻头306从装置外壳1内腔移出,再通过握持槽7手持本装置,将开槽钻头306对准墙面的开槽位置,然后,打开伸缩杆201,使得活动腔202的左侧贴合在墙面上,此时,打开驱动电机301,驱动电机301带动齿轮盘302转动,从而转杆305也随之转动,此时可通过开槽钻头306进行开槽,开槽时较大的混凝土渣直接落入活动腔202内腔的底部,同时,还需要打开负压风机204,将开槽产生的灰尘从吸尘罩206吸入,并直接从排灰管208排出;吸尘罩206在使用前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使得吸尘罩206转动,从而可以提高灰尘吸入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负压吸尘机构(2)和调节机构(3),所述负压吸尘机构(2)包括伸缩杆(201)、活动腔(202)、排灰口(203)、负压风机(204)、伸缩软管(205)、吸尘罩(206)、连接杆(207)和排灰管(208),所述伸缩杆(201)安装在装置外壳(1)的左下方,所述活动腔(202)上设有通孔(4),所述活动腔(202)固定连接在伸缩杆(201)的输出端,且通过通孔(4)活动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前端,所述排灰口(203)设置在活动腔(202)下端远离伸缩杆(201)的一侧,所述负压风机(204)安装在装置外壳(1)的顶部,所述伸缩软管(205)连通在负压风机(204)的左侧,所述吸尘罩(206)安装在伸缩软管(205)的末端,所述连接杆(207)固定连接在活动腔(202)内腔的顶部,且吸尘罩(206)转动连接在连接杆(207)的下端,所述排灰管(208)连通在负压风机(204)的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齿轮盘(302)、隔板(303)、轴承(304)、转杆(305)、开槽钻头(306)、丝杆(307)、滑杆(308)和旋盘(309),所述隔板(303)固定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内腔,所述转杆(305)通过轴承(304)转动连接在隔板(303)上,所述驱动电机(301)设置在装置外壳(1)内腔靠近隔板(303)右侧的位置,所述齿轮盘(302)安装在驱动电机(301)的输出端,所述转杆(305)的外侧设有齿槽,且与齿轮盘(302)传动连接,所述开槽钻头(306)固接在转杆(305)远离齿轮盘(302)的一端,所述丝杆(307)转动连接在装置外壳(1)的内腔,所述滑杆(308)螺纹连接在丝杆(307)上,且滑杆(308)的顶部在装置外壳(1)内腔的顶部滑动,所述转杆(305)的左端通过连接轴与滑杆(308)转动连接,所述旋盘(309)设置在丝杆(307)的右端,且位于装置外壳(1)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罩(206)的上方设有第一气缸(5),所述第一气缸(5)的输出端抵在吸尘罩(206)的顶部,所述活动腔(202)内还设有第二气缸(6),且第二气缸(6)的输出端水平抵接在吸尘罩(206)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为L型,且装置外壳(1)的下端设有握持槽(7)。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304)的内侧设有凹槽(8),且凹槽(8)的尺寸和转杆(305)外侧的齿槽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202)左侧靠近吸尘罩(206)的位置开口设置,所述活动腔(202)的前侧还设有透光板(9)。
CN202120958977.XU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Active CN215202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8977.XU CN215202777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8977.XU CN215202777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2777U true CN215202777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8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8977.XU Active CN215202777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2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0277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持式负压吸尘的墙体开槽装置
CN103009356B (zh) 电动工具
CN203221470U (zh) 电动工具
CN217648686U (zh) 一种装饰施工用具有除尘降燥功能墙体开槽装置
CN113973447B (zh) 一种低成本高速高精度的燃气轮机专用模拟量采集模块
CN115741302A (zh) 一种基于电力设备壳体的表面处理装置
CN210113015U (zh) 一种无尘无死角平面刨墙机
CN210687870U (zh) 一种楼宇消防应急装置
CN218227290U (zh) 一种建筑砂浆墙面钻孔装置
CN210194510U (zh) 一种吸尘清缝机
CN216811558U (zh) 一种凿岩机的防尘装置
CN211889123U (zh) 一种取暖施工用多功能电钻
CN208450095U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清灰装置
CN219618054U (zh) 一种家具装修木板开弯曲槽装置
CN206405467U (zh) 一种便携式垂直定位电钻
CN220074859U (zh) 一种贝壳吸音板材的切断装置
CN216421185U (zh) 一种制造电池托盘的焊铣复合装置
CN213670895U (zh) 一种智能安防设备柜
CN112217133B (zh) 一种燃烧杂物的输电线路清理装置清理头
CN212804976U (zh) 一种人工智能监控设备
CN218206600U (zh) 一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打孔装置
CN214276046U (zh) 手术室内回风过滤装置的改进结构
CN214815078U (zh) 一种电钻
CN215882113U (zh) 一种具有防尘罩的吸尘式冲击电钻
CN218356009U (zh) 一种伸缩式充电手持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0

Address after: No. 90 Lianhe West Road, Saikou Town, Wangjiang County,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246250

Patentee after: Anhui Pingx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925 No. 166, Huan Shi Dong Road, Conghu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