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94231U -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94231U
CN215194231U CN202121115979.9U CN202121115979U CN215194231U CN 215194231 U CN215194231 U CN 215194231U CN 202121115979 U CN202121115979 U CN 202121115979U CN 215194231 U CN215194231 U CN 215194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drainage
liquid
wall
syr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59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锦霞
沈珍珍
占卫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1159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94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94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942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血液引流储存器,血液在流入注射器的过程中容易溢出,使得医务人员极易发生血液污染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包括测量器本体,测量器本体包括第一引流管、与第一引流管连接的负压引流球、设置在负压引流球上的放液口以及与负压引流球连接的注射器,且放液口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注射器上设有进液口,进液口的内壁上设有与放液口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注射器的进液口与负压引流球的放液口通过第二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实现注射器与负压引流球螺纹练级连接,方便医务人员操作,减小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污染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球是手术后血液引流储存器,而血液引流后护士需要对血液量进行测量,现有的方法是,打开负压引流球的放液口,将血液流到50ml的注射器内,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负压引流球的放液口与注射器的连接处需要通过护士进行把持,如若此时血液在流入注射器的过程中溢出,则使得医务人员极易发生血液污染,50ml注射器1次不能完成血液的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注射器的进液口与负压引流球的放液口通过第二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适配实现注射器与负压引流球的连接,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包括测量器本体,所述测量器本体包括第一引流管、与第一引流管连接的负压引流球、设置在负压引流球上的放液口以及与负压引流球连接的注射器,所述放液口突出于负压引流球的外侧,且所述放液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放液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盖,所述第一螺纹盖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放液口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注射器上设置有与放液口相适配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直径大于放液口的直径,所述进液口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放液口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器本体正常使用时,第一引流管是与负压引流球连接在一起的,而注射器是与负压引流球连接在一起的,如果医务人员使用注射器将负压引流球内留取的血液进行吸取时,需要将注射器插入至负压引流球的内部再启动注射器对血液进行吸取,且医务人员需要将注射器的进液口与负压引流球的放液口相对准再进行操作,但是此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将负压引流球以及注射器相连接的地方持续对准防止血液流出来操作注射器,而医务人员的手部长时间地与注射器以及负压引流球接触时,血液还是会从负压引流球和注射器连接的位置处流出而使得医务人员的手部沾染到血迹,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器本体需要医务人员首先将注射器上开设的放液口与负压引流球上的进液口相对准同时转动注射器,使得进液口内壁上的第二内螺纹与放液口外壁上的外螺纹相匹配实现负压引流球以及注射器的对准,这样医务人员对准之后无需再手握注射器以及负压引流球的连接处,以防发生血液污染的状况,而吸取血液完毕之后再方向转动注射器使得注射器与负压引流球分离开,此时再将第一螺纹盖通过转动将放液口进行封闭,使得第一螺纹盖内壁的第一内螺纹与放液口的外螺纹相匹配实现对用过的负压引流球进行密封,实现负压引流球的封口再将负压引流球当做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操作简单,且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负压引流球的密封性较好,防止负压引流球内残留的血液流出而发生血液感染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液口内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与放液口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内插接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远离导流孔的一端与注射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垫对放液口进行阻挡同时起到密封圈的作用,而连接在注射器上的第二引流管能够插入至第一橡胶垫中心位置处开设的导流孔中,且第二引流管的两端开口直径均大于第二引流管中间位置的管径,使得第二引流管进流与出流时效率更好,同时能够防止血液从放液口溢出,减小医护人员血液污染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射器靠近负压引流球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导流柱,所述导流柱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流孔,所述第二引流管远离导流孔的一端插入至进流孔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射器上的导流柱用于导向的作用,且导流柱的开口设有第二橡胶垫实现对导流柱开口的封口,而第二橡胶垫可以起到密封圈的效果,同时第二引流管插入在第二橡胶垫的进流孔中,实现负压引流球与注射器之间的连接,且拆装导流柱与注射器更为方便,医务人员操作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孔与进流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呈放射状的夹紧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引流管插接在导流孔以及进流孔之间,同时夹紧条能够对第二引流管的插入端进行抱紧,增加第二引流管连接在负压引流球与注射器之间的稳定性,且夹紧条进一步对第二引流管实现抱紧能够进一步增加导流柱以及负压引流球的密封性,在传输血液的时候能进一步防止血液出现溢出的状况,减少血液污染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盖,所述导流柱与第二螺纹盖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射器使用完毕之后,将第二螺纹盖套设在注射器上的导流柱上,且第二螺纹杆与导流柱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对注射器的密封,此时注射器能够按医疗垃圾进行处理,防止注射器内残留的血液对医务人员或者医护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射器和负压引流球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线的设置可用于测量引流液的容积,且在更换不同容量的负压引流球以及注射器的时候外壁上也还是设有刻度线,能够对测量器本体留取的血液容积进行查看,方便医护人员留取病人的血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盖上固定连接有呈弧形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转动连接在放液口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负压引流球与注射器留取血液之后,可对负压引流球进行封口,按医疗垃圾处理,而此时将连接环上的连接杆向放液口的一端靠近,再通过转动设置在呈弧形的连接杆上的第一螺纹盖,使得第一螺纹盖内壁的第一内螺纹能够与放液口的外螺纹相配合实现对负压引流球的密封,能够防止负压引流球内流出血液而发生血液感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靠近放液口外壁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卡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卡齿的设置使得连接环转动在放液口外壁上时的摩擦力较大,防止连接环自行转动,保证连接环与放液口连接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注射器的进液口与负压引流球的放液口通过第二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适配实现注射器与负压引流球的连接,同时通过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适配能够实现注射器与负压引流球连接时不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减小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污染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表现负压引流球与注射器未连接时的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表现负压引流球与注射器连接时的结构;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第二引流管插入在放液口内时的结构。
图中:1、第一引流管;2、负压引流球;3、放液口;4、注射器;5、导流柱;6、第二引流管;7、连接环;8、连接杆;9、第一螺纹盖;10、第一橡胶垫;11、第二橡胶垫;12、导流孔;13、进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置/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参照图1-图3,包括测量器本体,测量器本体是硅橡胶材料制成,测量器本体包括第一引流管1、与第一引流管1连接的负压引流球2、设置在负压引流球2上的放液口3以及与负压引流球2连接的注射器4,放液口3突出于负压引流球2的外侧,且放液口3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而放液口3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盖9,第一螺纹盖9的内壁上设有与放液口3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注射器4上开设有与放液口3相适配的进液口,且进液口的直径大于放液口3的直径,进液口的内壁上设有与放液口3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注射器4和负压引流球2的外壁上均设有刻度线。
放液口3内卡接有第一橡胶垫10,第一橡胶垫10与放液口3的内壁紧密贴合,第一橡胶垫10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导流孔12,导流孔12内插接有第二引流管6,第二引流管6远离导流孔12的一端与注射器4连接,在注射器4靠近负压引流球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导流柱5,导流柱5的开口位置处卡接有第二橡胶垫11,第二橡胶垫1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流孔13,第二引流管6远离导流孔12的一端插入至进流孔13的内部。
导流孔12与进流孔13的内壁上均设有呈放射状的夹紧条,夹紧条与第一橡胶垫10以及第二橡胶垫11一体成型,在导流柱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盖,导流柱5与第二螺纹盖通过螺纹连接。
第一螺纹盖9上粘接固定有呈弧形设置的连接杆8,连接杆8上粘接固定有连接环7,连接环7转动连接在放液口3的外壁上,且连接环7靠近放液口3外壁的一端突出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卡齿。
工作原理:在测量器本体正常使用时,第一引流管1是与负压引流球2连接在一起的,而注射器4是与负压引流球2连接在一起的,如果医务人员使用注射器4将负压引流球2内留取的血液进行吸取时,需要将注射器4插入至负压引流球2的内部再启动注射器4对血液进行吸取,且医务人员需要将注射器4的进液口与负压引流球2的放液口3相对准再进行操作,但是此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将负压引流球2以及注射器4相连接的地方持续对准防止血液流出来操作注射器4,而医务人员的手部长时间地与注射器4以及负压引流球2接触时,血液还是会从负压引流球2和注射器4连接的位置处流出而使得医务人员的手部沾染到血迹,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器本体需要医务人员首先将注射器4上开设的放液口3与负压引流球2上的进液口相对准同时转动注射器4,使得进液口内壁上的第二内螺纹与放液口3外壁上的外螺纹相匹配实现负压引流球2以及注射器4的对准,这样医务人员对准之后无需再手握注射器4以及负压引流球2的连接处,以防发生血液污染的状况,而吸取血液完毕之后再方向转动注射器4使得注射器4与负压引流球2分离开,此时再将第一螺纹盖9通过转动将放液口3进行封闭,使得第一螺纹盖9内壁的第一内螺纹与放液口3的外螺纹相匹配实现对用过的负压引流球2进行密封,实现负压引流球2的封口再将负压引流球2当做医疗垃圾进行处理,而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负压引流球2的密封性较好,防止负压引流球2内残留的血液流出而发生血液感染的问题出现。
第一橡胶垫10对放液口3进行阻挡同时起到密封圈的作用,而连接在注射器4上的第二引流管6能够插入至第一橡胶垫10中心位置处开设的导流孔12中,同时第二引流管6连接在进液口与放液口3之间,且第二引流管6的两端开口直径均大于第二引流管6中间位置的管径,使得第二引流管6进流与出流时效率更好,同时能够防止血液从放液口3溢出,减小医护人员血液污染的可能;而注射器4上的导流柱5用于导向的作用,且导流柱5的开口设有第二橡胶垫11实现对导流柱5开口的封口,而第二橡胶垫11可以起到密封圈的效果,同时第二引流管6插入在第二橡胶垫11的进流孔13中,实现负压引流球2与注射器4之间的连接,且拆装导流柱5与注射器4更为方便,医务人员操作更为简便。
第二引流管6插接在导流孔12以及进流孔13之间,同时夹紧条能够对第二引流管6的插入端进行抱紧,增加第二引流管6连接在负压引流球2与注射器4之间的稳定性,且夹紧条进一步对第二引流管6实现抱紧能够进一步增加导流柱5以及负压引流球2的密封性,在传输血液的时候能进一步防止血液出现溢出的状况,减少血液污染的可能。
在注射器4使用完毕之后,将第二螺纹盖套设在注射器4上的导流柱5上,且第二螺纹杆与导流柱5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对注射器4的密封,此时注射器4能够按医疗垃圾进行处理,防止注射器4内残留的血液对医务人员或者医护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
刻度线的设置可用于测量引流液的容积,且在更换不同容量的负压引流球2以及注射器4的时候外壁上也还是设有刻度线,能够对测量器本体留取的血液容积进行查看,方便医护人员留取病人的血液。
在负压引流球2与注射器4留取血液之后,可对负压引流球2进行封口,按医疗垃圾处理,而此时将连接环7上的连接杆8向放液口3的一端靠近,再通过转动设置在呈弧形的连接杆8上的第一螺纹盖9,使得第一螺纹盖9内壁的第一内螺纹能够与放液口3的外螺纹相配合实现对负压引流球2的密封,能够防止负压引流球2内流出血液而发生血液感染,而连接环7内壁若干卡齿的设置使得连接环7转动在放液口3外壁上时的摩擦力较大,防止连接环7自行转动,保证连接环7与放液口3连接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包括测量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器本体包括第一引流管(1)、与第一引流管(1)连接的负压引流球(2)、设置在负压引流球(2)上的放液口(3)以及与负压引流球(2)连接的注射器(4),所述放液口(3)突出于负压引流球(2)的外侧,且所述放液口(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放液口(3)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盖(9),所述第一螺纹盖(9)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放液口(3)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注射器(4)上设置有与放液口(3)相适配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直径大于放液口(3)的直径,所述进液口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放液口(3)外壁的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液口(3)内设置有第一橡胶垫(10),所述第一橡胶垫(10)与放液口(3)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橡胶垫(10)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导流孔(12),所述导流孔(12)内插接有第二引流管(6),所述第二引流管(6)远离导流孔(12)的一端与注射器(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4)靠近负压引流球(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导流柱(5),所述导流柱(5)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垫(11),所述第二橡胶垫(1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流孔(13),所述第二引流管(6)远离导流孔(12)的一端插入至进流孔(1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2)与进流孔(1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呈放射状的夹紧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5)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盖,所述导流柱(5)与第二螺纹盖通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4)和负压引流球(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盖(9)上固定连接有呈弧形设置的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环(7),所述连接环(7)转动连接在放液口(3)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7)靠近放液口(3)外壁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卡齿。
CN202121115979.9U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94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5979.9U CN21519423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5979.9U CN21519423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94231U true CN215194231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2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597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9423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94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23179U (zh) 一种新型医用小便取样装置
CN215194231U (zh)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CN113209400A (zh) 一种负压引流液测量器
CN208958893U (zh) 一次性可冲洗引流袋
CN203555983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CN210904288U (zh) 一种便于采样的尿液引流装置
CN210494355U (zh) 一种应用于大便失禁的肛袋
CN209827713U (zh) 一种可冲洗及持续负压吸引的四腔引流管装置
CN209951882U (zh) 一种带旋转接头的引流袋
CN206463284U (zh) 一种多用型洗胃袋
CN219614550U (zh) 一种腹膜透析液装置
CN208678008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专用电动引流器
CN204563135U (zh)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CN110608926A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尿液收集装置
CN219558231U (zh) 一种新型胸腔引流装置
CN206534904U (zh) 一种带有新型采样器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袋
CN216908745U (zh) 一种可防止回流的肾内科用废液收集装置
CN205948095U (zh) 一种便携式主动负压引流瓶
CN206020105U (zh) 一次性尿液收集器
CN210893812U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尿液收集装置
CN217988058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CN219804044U (zh) 一种注液吸液分离的胃管
CN215025215U (zh) 一种医用水封瓶与胸管连接用无菌三通
CN216222472U (zh) 一种新型引流组件
CN214286278U (zh) 一种带肛塞的直肠灌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