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8553U - 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88553U CN215188553U CN202121062126.3U CN202121062126U CN215188553U CN 215188553 U CN215188553 U CN 215188553U CN 202121062126 U CN202121062126 U CN 202121062126U CN 215188553 U CN215188553 U CN 215188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cological
- pipe
- water storage
- storage tank
- tu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包括气罐、蓄水罐、生态仓;所述气罐与蓄水罐连接,且所述蓄水罐从其底部通入气体;所述蓄水罐的顶部与生态仓连接。本发实用新型通过构建封闭式隧道形生态仓,在生态仓内栽培食药用菌,生态仓通过供氧、加湿系统,满足生态仓内菌块或菌棒出菇过程中对湿度和氧气的需求,不仅能有效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入,为食药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出菇管理方便、节水、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实用新型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背景技术
食药用菌是指可供食用或具有药用功能的大型真菌。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1000种,药用真菌约500种,其中大多数种类属于担子菌门。常见的食药用菌有:香菇、木耳、草菇、蘑菇、银耳、灵芝、茯苓等。
食药用菌一般采用种植大棚进行栽培,种植大棚的内置空间相对大,种植大棚内的湿度及温度不好控制;且种植过程中,栽培人员需查看菌种生长情况时,往往需进入棚内,容易将外部细菌或害虫带入棚内,即使采取防治措施,因外界病虫害持续入侵,效果也不能持续较长时间,所以,现有种植大棚自身存在着限制其内的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影响食用菌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为实现本发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发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包括气罐、蓄水罐、生态仓;所述气罐与蓄水罐连接,且所述蓄水罐从其底部通入气体;所述蓄水罐的顶部与生态仓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仓包括活接件、弓形支撑架、支撑底板与筒膜件;所述活接件包括第一活接件和第二活接件;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面安装有多个弓形支撑架;所述筒膜件包裹覆盖所述支撑底板、多个弓形支撑架,而所述筒膜件的一端与第一活接件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活接件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接件包括通气管、管头、垫片、活动套和收纳筒;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设有管头;所述活动套套于收纳筒;其中,所述通气管插入收纳筒,而所述管头与活动套活动连接;所述管头通过垫片与收纳筒挤压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还包括限位环和卡环;所述卡环设置于收纳筒的一端;所述限位环设置于活动套内的一端;其中,所述限位环与卡环相应卡合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还包括凸起;所述通气管设有至少两个凸起。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接件的收纳筒与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活接件的收纳筒的一端设有滤网。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还包括温湿度计;所述温湿度计安装于生态仓内。
所述弓形支撑架包括方管、管套、支撑杆和弓形杆;所述管套安装于方管;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入管套;所述弓形杆与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还包括螺钉;所述管套开设有通孔;所述螺钉与所述通孔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钉旋入所述通孔内,并挤压固定管套内的支撑杆。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还包括送气管、调气阀、压力表和液位计;所述调气阀安装于送气管;所述送气管的一端与气罐的顶部连接,其另一端与蓄水罐的底部连接;所述压力表安装于气罐,用于显示气罐内的气压;所述液位计安装于蓄水罐,用于显示蓄水罐内的水位。
本发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1.本发实用新型通过构建封闭式隧道形生态仓,在隧道形生态仓内栽培食用菌,隧道形生态仓呈密闭状,气罐将压缩空气通入蓄水罐,压缩空气经蓄水罐内加湿后,再将压缩空气通入隧道形生态仓内,以满足生态仓内菌块或菌棒出菇过程中对湿度和氧气的需求;隧道形生态仓的筒膜件的两端均采用活接件收拢,能有效防止有害生物进入,为食药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且出菇管理方便,节水节能。
2.本发实用新型的隧道形生态仓的两端均采用活接件连接,活接件分为第一活接件和第二活接件,第一活接件用于收拢隧道形生态仓的筒膜件的一端,并通过第一活接件向筒膜件内输送加湿后的空气,实现向密闭的隧道形生态仓加湿及补氧,保持生态仓内菌块或菌棒生长所需的湿度和氧气;第二活接件用于收拢筒膜件的另一端,筒膜件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活接件向外适当排放,使隧道形生态仓内气压保持在适宜范围。
3.本发实用新型的筒膜件的一端与第二活接件连接,在拆开第二活接件时,该端用于培养基质、菌块或菌棒运进或运出生态仓;采收子实体时,子实体也从该端运出;子实体采摘结束,可将栽培基质运出,更换新的栽培基质,进行下一批次的食用菌栽培。
4.本发实用新型的隧道形生态仓内安装有温湿度计,便于栽培人员及时查看生态舱内的湿度和温度。
5.本发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属于物理机械防治法,所需装置是普通设备,购置成本不高,能耗低符合害虫防治经济原则。
6.本发实用新型不使用农药,符合环保要求;本发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易被从业者所接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实用新型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中所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实用新型封闭式隧道形生态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实用新型中活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实用新型中第一活接件连接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实用新型中第二活接件一端设有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实用新型中弓形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及序号:
1-空压机,2-出气管,3-气罐短节管,4-第一排放阀,5-气罐,6-压力表,7-送气管,8-调气阀,9-蓄水罐短节管,10-第二排放阀,11-气泡,12-蓄水罐,13-自来水管,14-水阀,15-液位计,16-供气管,17-供气阀;
18-活接件,181-第一活接件,182-第二活接件,1801-通气管,1802-凸起,1803-螺纹,1804-管头,1805-垫片,1806-活动套,18061-限位环,1807-卡环,1808-收纳筒,1809-滤网;
19-第一筒膜端,20-弓形支撑架,201-方管,202-管套,203-螺钉,204-支撑杆,205-弓形杆;
21-支撑底板,22-筒膜件,23-温湿度计,24-第二筒膜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6所示,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包括气罐5、蓄水罐12、生态仓;所述气罐5与蓄水罐12连接,且所述蓄水罐12从其底部通入气体;所述蓄水罐12的顶部与生态仓连接。
工作方式:
气罐5向蓄水罐12供气,气体经蓄水罐12的底部进入,气体经蓄水罐12的水加湿后再进入生态仓内,实现向生态仓实现供气及加湿。
生态仓呈隧道式结构,且能为食药用菌在其内呈封闭式栽培。能有效隔绝外部有害菌的进入,能为食药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生态仓的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1、2所示,所述生态仓包括活接件18、弓形支撑架20、支撑底板21与筒膜件22;所述活接件18包括第一活接件181和第二活接件182;所述支撑底板21的顶面安装有多个弓形支撑架20;所述筒膜件22包裹覆盖所述支撑底板21、多个弓形支撑架20,而所述筒膜件22的一端与第一活接件18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活接件182连接。
两两相邻弓形支撑架之间相距1~2m。弓形支撑架常用的数量有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个等。弓形支撑架采用不锈钢制成。
筒膜件22的两端形成第一筒膜端19和第二筒膜24端,第一筒膜端19的端口与第一活接件181连接;第二筒膜端24的端口与第二活接件182连接。
蓄水罐12内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活接件181进入筒膜件22内,筒膜件22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二活接件182向外适当排放气体,从而使得筒膜件22内形成流动的气体,及时将菌块或菌棒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气体流动从第二活接件182向外排放。
蓄水罐12的底部设有蓄水罐短节管9和第二排放阀10,气罐5的顶部与蓄水罐短节管9连接,第二排放阀10安装于蓄水罐短节管9的出口处,当需要将蓄水罐12内的水向外排放时,打开第二排放阀10即可实现排水。
气罐5的底部设有气罐短节管3和第一排放阀4,第一排放阀4安装于气罐短节管3的出口。空压机1与气罐短节管3连接,通过气罐短节管3向气罐5内供气。
支撑底板21的端面与相应的第一筒膜端19的端面相距2~2.5m。
支撑底板21的另一端面与相应的第一筒膜端24的端面相距2~2.5m。
支撑底板可为塑料板,如PP、PE或PPC板等。
筒膜件是透明筒膜,可为塑料膜,选用可透视的塑料膜。既能透光,又能便于从隧道式生态仓外查看菌块或菌棒生长情况。如筒膜件采用无滴膜,无滴膜能更好的放置水汽凝结于膜面,更便于操作人员从生态仓外观察生态仓内菌块的生长情况。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活接件的一种结构形式。
所述活接件18包括通气管1801、管头1804、垫片1805、活动套1806和收纳筒1808;所述通气管1801的一端设有管头1804;所述活动套1806套于收纳筒1808;其中,所述通气管1801插入收纳筒1808,而所述管头1804与活动套1806活动连接;所述管头1804通过垫片1805与收纳筒1808挤压连接。
管头1804与活动套1806活动连接,能使得活接件实现拆分和拼接,从而便于将筒膜件的端口收拢于收纳筒内,即可对筒膜件的端面与外界隔绝密封。
管头1804与收纳筒1808连接处设有垫片1805,管头1804与收纳筒1808挤压垫片1805实现连接处密封,避免气体从该连接处向外漏气。
管头1804开设有轴向通孔,通气管1801与轴向通孔连接。筒膜件22的端部与活接件的连接方式为:筒膜件22的端口收拢,并从管头1804上的该轴向通孔一端延伸收纳筒1808内,并翻边套于通气管1801,通过通气管1801将筒膜件挤压于收纳筒内侧面,实现挤压固定,同时使得筒膜件在轴向通孔和通气管内形成通气通道。
所述第一活接件181的收纳筒与供气管16连接;所述第二活接件182的收纳筒的一端设有滤网。第一活接件181内的气体走向为:供气管16将压缩空气送至收纳筒1808,压缩空气再从收纳筒1808进入筒膜件在通气管和轴向通孔的通气通道,再经通气通道进入隧道式生态仓内,即可实现向隧道式生态仓内补充氧气,而压缩空气经蓄水罐实现加湿作用,因此,隧道式生态仓内通入压缩空气时能增加其内的湿度。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限位环18061和卡环1807。
如图3所示,所述卡环1807设置于收纳筒1808的一端;所述限位环18061设置于活动套1806内的一端;其中,所述限位环18061与卡环1807相应卡合连接。
管头1804、通气管1801、收纳筒1808之间的安装关系:管头1804带动通气管1801,从卡环1807插入收纳筒1808内,活动套1806沿收纳筒1808向管头1804移动,并与管头1804紧固连接,活动套1806上的限位环18061卡合于卡环1807,限位卡环18061挤压推动卡环1807,卡环1807挤压垫片1805于管头1804,从而管头1804通过活动套1806与收纳筒1808连接。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或4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凸起1802。
所述通气管1801设有至少两个凸起1802。能便于辅助收拢筒膜件的两端,通过凸起能将筒膜件挤压于收纳筒的内侧面,实现固定密封筒膜件的端口。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相比,区别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活接件的收纳筒与供气管16连接;所述第二活接件的收纳筒的一端设有滤网1809。
实施例7:
与实施例4-6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管头1804与活动套1806的一种活动连接结构形式。增设有螺纹1803。
如图3所示,管头1804设有螺纹1803。管头1804与活动套1806通过螺纹1803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管头与活动套实现活动连接,即可实现拆分和拼接。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7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温湿度计23。
所述温湿度计23安装于生态仓内。
如图1、2所示,所述温湿度计23安装于隧道式生态仓内。用于监测隧道式生态仓内的湿度及温度,便于获知隧道式生态仓内的湿度及温度情况,以便于栽培人员判断是否需要人为调控隧道式生态仓内的湿度及温度。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8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弓形支撑架的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1、2、6所示,所述弓形支撑架包括方管201、管套202、支撑杆204和弓形杆205;所述管套202安装于方管201;所述支撑杆204的一端插入管套202;所述弓形杆205与支撑杆204的另一端连接。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9相比,区别之处在于:为了便于加强固定支撑杆,增加安装有螺钉203。
如图6所示,所述管套202开设有通孔;所述螺钉203与所述通孔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钉203旋入所述通孔内,并挤压固定管套202内的支撑杆204。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10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送气管7、调气阀8、压力表6和液位计15。
如图1所示,所述调气阀8安装于送气管7;所述送气管7的一端与气罐5的顶部连接,其另一端与蓄水罐12的底部连接;所述压力表6安装于气罐5,用于显示气罐5内的气压;所述液位计15安装于蓄水罐12,用于显示蓄水罐12内的水位。
调气阀8调节通入蓄水罐的空气流量大小来调控筒膜隧道内的空间湿度和通氧量,以满足塑料筒膜内菌块或菌棒出菇管理过程中对湿度和氧气的需求。
蓄水罐12和第一活接件181的一种连接方式为:蓄水罐12和第一活接件181通过供气管16连接。供气管16还可安装有供气阀17。
应用实施例:
本发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生态仓B,现有栽培中采用的种植棚A,隧道式生态仓B和种植棚A具有同等的面积,分别放入相同量的栽培基质及接入相同量的菌种,且菌种相同,种植棚采用现有的栽培方法,隧道式生态仓采用本发实用新型的栽培方法。栽培结束后,两者对比如表1所示。
表1本发实用新型隧道式生态仓和种植棚栽培效果对比
备注:A、B装置各装干料重320.0kg。
由表1可见,本发实用新型各项表现均优于现有栽培技术:种植棚的耗水量远高于本发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生态仓;种植棚内易混入有害菌或害虫,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而本发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生态仓能阻隔有害菌和害虫的入侵,杜绝病、虫害的发生;本发实用新型的隧道式生态仓内生物转化率达到100%,高于种植棚的78%;本发实用新型的出菇时间显著早于种植棚;本发实用新型所得子实体个体均匀、肥大美观,颜色纯正、香味浓厚;本发实用新型产量比种植棚的高70.4kg,经济效益更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罐(5)、蓄水罐(12)、生态仓;
所述气罐(5)与蓄水罐(12)连接,且所述蓄水罐(12)从其底部通入气体;
所述蓄水罐(12)的顶部与生态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仓包括活接件(18)、弓形支撑架(20)、支撑底板(21)与筒膜件(22);
所述活接件(18)包括第一活接件(181)和第二活接件(182);
所述支撑底板(21)的顶面安装有多个弓形支撑架(20);
所述筒膜件(22)包裹覆盖所述支撑底板(21)、多个弓形支撑架(20),而所述筒膜件(22)的一端与第一活接件(18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活接件(18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件(18)包括通气管(1801)、管头(1804)、垫片(1805)、活动套(1806)和收纳筒(1808);
所述通气管(1801)的一端设有管头(1804);
所述活动套(1806)套于收纳筒(1808);
其中,所述通气管(1801)插入收纳筒(1808),而所述管头(1804)与活动套(1806)活动连接;
所述管头(1804)通过垫片(1805)与收纳筒(1808)挤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环(18061)和卡环(1807);
所述卡环(1807)设置于收纳筒(1808)的一端;
所述限位环(18061)设置于活动套(1806)内的一端;
其中,所述限位环(18061)与卡环(1807)相应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起(1802);
所述通气管(1801)设有至少两个凸起(180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接件的收纳筒与供气管(16)连接;
所述第二活接件的收纳筒的一端设有滤网(18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湿度计(23);
所述温湿度计(23)安装于生态仓内。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支撑架包括方管(201)、管套(202)、支撑杆(204)和弓形杆(205);
所述管套(202)安装于方管(201);
所述支撑杆(204)的一端插入管套(202);
所述弓形杆(205)与支撑杆(204)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钉(203);
所述管套(202)开设有通孔;
所述螺钉(203)与所述通孔采用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螺钉(203)旋入所述通孔内,并挤压固定管套(202)内的支撑杆(204)。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气管(7)、调气阀(8)、压力表(6)和液位计(15);
所述调气阀(8)安装于送气管(7);
所述送气管(7)的一端与气罐(5)的顶部连接,其另一端与蓄水罐(12)的底部连接;
所述压力表(6)安装于气罐(5),用于显示气罐(5)内的气压;
所述液位计(15)安装于蓄水罐(12),用于显示蓄水罐(12)内的水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62126.3U CN215188553U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62126.3U CN215188553U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88553U true CN215188553U (zh) | 2021-12-17 |
Family
ID=7941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62126.3U Active CN215188553U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885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08723A (zh) * | 2021-05-18 | 2021-10-19 | 广西大学 | 一种封闭式隧道形生态仓栽培食药用菌防控有害生物方法 |
-
2021
- 2021-05-18 CN CN202121062126.3U patent/CN2151885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08723A (zh) * | 2021-05-18 | 2021-10-19 | 广西大学 | 一种封闭式隧道形生态仓栽培食药用菌防控有害生物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188553U (zh) | 一种隧道式生态防控病虫害的出菇装置 | |
CN111567279A (zh) | 一种农业种植用幼苗培育装置 | |
CN209693576U (zh) | 一种透气保湿的植物栽培装置 | |
CN114938774B (zh) | 一种园艺作物种植用基质以及气液动态平衡型无土栽培装置 | |
CN113508723A (zh) | 一种封闭式隧道形生态仓栽培食药用菌防控有害生物方法 | |
CN209489248U (zh) | 一种食用菌种培育箱 | |
CN212696979U (zh) | 一种农用滴灌水管 | |
CN215683983U (zh) | 一种基于农作物混养的自流型农作物灌溉系统 | |
CN101828543B (zh) | 一种水生昆虫培养器 | |
CN209283944U (zh) | 适宜观光农业的植株立体无土栽培装置 | |
CN104805126A (zh) | 并联式沼气池自动抽取沼液的方法 | |
CN204958904U (zh) | 多区域互为水压间型超高效沼气发酵系统 | |
CN213343694U (zh) | 一种食用菌生长监测装置 | |
CN211745976U (zh) | 一种点滴式灌水器 | |
CN105482999A (zh) | 一种双孢菇基质发酵装置 | |
CN211430430U (zh) | 植物供水器 | |
CN204661670U (zh) | 大型多级联动沼气发酵装置 | |
CN204958907U (zh) | 并联式沼气池自动抽取沼液的装置 | |
CN214553272U (zh) | 一种林业虫害治理用药液混合装置 | |
CN213907780U (zh) | 一种香菇菌种培育养菌房 | |
CN211197139U (zh) | 一种可排出内部气体的发酵饲料包装袋 | |
CN104830912A (zh) | 并联式互为水压间型沼气发酵系统产生沼气方法 | |
CN218302622U (zh) | 一种食用菌菇种植的培育装置 | |
CN220369127U (zh) | 一种可拆解垒土种植装置 | |
CN214070857U (zh) | 一种蔬菜大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