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6450U - 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86450U CN215186450U CN202121215657.1U CN202121215657U CN215186450U CN 215186450 U CN215186450 U CN 215186450U CN 202121215657 U CN202121215657 U CN 202121215657U CN 215186450 U CN215186450 U CN 2151864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power supply
- supply circuit
- resonant
- reson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其中,谐振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路;交流供电电路,所述交流供电电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直流供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其中,所述交流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谐振电路提供交流信号,以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用于在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对所述谐振电路提供直流信号,以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防止谐振噪音对直流供电电路造成干扰,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简称感应加热,是利用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产生涡旋电流使被加热的材料的内部产生涡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锅具升温,达到加热的目的。由于电磁感应加热具有无明火、环保、安全、节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烹饪器具。
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的主回路通常包括市电输入电路、整流电路、加热回路和控制电路,其中,加热回路包括谐振电路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BipolarTransistor,IGBT)。电磁加热装置工作时,市电输入电路输出交流市电,交流市电经过整流电路整流后变成脉动直流电提供给加热回路中的谐振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谐振控制电路及烹饪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为谐振电路进行直流电压供电时易于被干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谐振控制电路,所述谐振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路;交流供电电路,所述交流供电电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直流供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其中,所述交流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谐振电路提供交流信号,以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用于在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对所述谐振电路提供直流信号,以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
可选地,所述谐振电路包括:线盘;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线盘的第一端,并连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和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线盘的第二端,并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
可选地,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输入的第一交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直流信号;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第一直流信号输入至所述谐振电路;第一可控开关,连接在所述整流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和所述谐振电路形成的回路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被配置为按照设定时序导通或关闭,以将所述第一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信号转化为第二直流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直流信号输入至所述谐振电路。
可选地,所述谐振控制电路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路和所述交流供电电路,用于在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输出检测信号。
可选地,所述谐振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第二可控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在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导通,以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输出所述检测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对应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对应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对应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谐振控制的电路包括:谐振电路、交流供电电路、直流供电电路以及第一滤波电路,其中,交流供电电路用于对谐振电路提供交流信号,以使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直流供电电路用于在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对谐振电路提供直流信号,以使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直流供电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谐振电路,以防止谐振电路的产生的谐振噪音串扰到直流供电电路,能够提高直流供电电路稳定提供直流电压,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直流供电电路和交流供电电路共同作用的谐振区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滤波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还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烹饪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和规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在电磁加热烹饪领域,就家用电磁炉来说,多采用单管谐振电路进行谐振,以对锅具加热,通过同步比较器来检测储能线圈两端电压来实现IGBT(绝缘双极型晶体管)的过零开通,但在市电过零的位置,可能无法生成开通信号,导致谐振电路可能停止谐振,进而导致间断加热,降低烹饪效果。本申请则能够在市电过零阶段为谐振电路提供直流信号,以使得谐振电路能够持续产生谐振,稳定性强,烹饪效果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谐振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路10、交流供电电路20、直流供电电路30以及第一滤波电路40。
其中,谐振电路10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谐振电路10还与第一滤波电路40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滤波电路40的输入端还连接直流供电电路30。其中,交流供电电路20用于提供交流信号给谐振电路10,以使谐振电路10能够产生谐振,在交流供电电路20提供的电压小于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电压时,直流供电电路30向谐振电路10提供直流信号,以使谐振电路10能够产生谐振。
其中,直流供电电路30可以是外界的固定直流源,也可以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将市电交流信号转换成为所需要的电压水平的直流信号,并在交流供电电路20提供的交流电压处于谷底中断时,为谐振电路10进行直流电压供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结合自身需求对直流供电电路30做出相应的设计,以解决直流供电的问题。
其中,直流供电电路30所提供的电压水平可以为市电谷底较为稳定的电平触发信号,例如,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电压范围可以是5~50V。
本实施例的谐振电路10同时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和直流供电电路30,谐振电路10可以在交流电过零期间接收直流电压信号,进而使得谐振电路10能够持续谐振,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直流供电电路和交流供电电路共同作用的谐振区域示意图,在其中,A1区域为交流信号供电谐振区域,A2区域为交流信号位于谷底时直流信号供电谐振区域,其中,A2谐振区域由对应的INT0信号窗口为直流供电电路为谐振电路10供电的窗口。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利用第一滤波电路40将直流供电电路30连接到谐振电路10,可以将谐振电路10产生的谐振噪音隔开,进而防止谐振电路10产生的谐振噪音对直流供电电路30产生干扰,从而可使得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直流电压信号保持稳定,电路简单,易于实现,抗干扰效果好。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交流供电电路20包括:整流电路UR1、第二滤波电路以及第一可控开关Q1。
其中,整流电路UR1、第二滤波电路以及第一可控开关Q1相互连接,具体而言,整流电路UR1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市电供电的两个供电端,以使得输入的第一交流信号能够转换为第一直流信号,整流电路UR1具体可为一整流桥堆。
可选地,第二滤波电路与整流电路UR1以及谐振电路10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用于对第一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第一直流信号输入至谐振电路10,如图3所示,其具体可包括相互连接的滤波电感L和滤波电容C。
可选地,第一可控开关Q1连接在第二滤波电路、整流电路UR1以及谐振电路10形成的回路中,第一可控开关Q1被配置为按照设定的时序关闭或者导通,以将第一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谐振电路10包括线盘L1和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第一端和线盘L1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并连接到直流供电电路30和交流供电电路20,线盘L1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并接地。
可选地,第一滤波电路40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第一端与直流供电电路30相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相互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第一电阻R1对将谐振电路10产生的谐振噪音隔开,进而防止谐振电路10产生的谐振噪音对直流供电电路30产生干扰。可选地,第一电阻R1的电阻范围可以是0.5~1000Ω。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电路40还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互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直流供电电路30相互连接。在交流供电电路20的电压处于谷底中断时,直流供电电路30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提供直流电压给谐振电路10;在交流供电电路20的电压未处于谷底中断时,第一二极管D1负极的电压高于正极的电压,第一二极管D1处于截止状态,直流供电电路30不提供直流电压信号给谐振电路10,谐振电路10在交流电压信号下进行谐振。
可选地,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方式还能是以下方式,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直流供电电路30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互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相互连接,同样能够实现在交流信号谷底中断时直流供电电路30将直流电压信号提供给谐振电路10。
可选地,直流供电电路30连接市电供电的两供电端(图中的AC1和AC2),将市电供电提供的第一交流信号转化为第二直流信号,然后将第二直流信号(即VCC)输入谐振电路10。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直流供电电路30和谐振电路10之间设置第一电阻R1和第一二极管D1,以利用第一电阻R1进行滤波,防止谐振电路10谐振产生的噪音串扰到直流供电电路30,第一二极管D1起到单向导通作用,在交流供电电压谷底中断时,第一二极管D1正极的电压大于负极时,处于导通状态,直流供电电路30向谐振电路10提供直流电压信号,以使得谐振电路10能够继续谐振,在第一二极管D1正极的电压小于负极时,处于截止状态,交流供电电路20为谐振电路提供电压信号,以供谐振。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谐振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路10、交流供电电路20、直流供电电路30、第一滤波电路40以及过零检测电路50。
其中,谐振电路10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谐振电路10还与第一滤波电路40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滤波电路40的输入端还连接直流供电电路30。
交流供电电路20用于提供交流信号给谐振电路10,以使谐振电路10能够产生谐振,在交流供电电路20提供的电压小于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电压时,直流供电电路30向谐振电路10提供直流电压信号,以使得谐振电路10能够继续谐振。
过零检测电路50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AC1端或AC2端)和直流供电电路30,在交流供电电路20提供的电压小于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电压时,输出检测信号,从而实现交流信号的过零检测。该检测信号INT0即过零检测信号,输出该过零检测信号时,能够表明交流供电电路20处于谷底供电。
由于本申请在交流电压处于过零点附近(即谷底供电窗口)时,由直流供电电路30向谐振电路提供电压信号,维持谐振电路10继续谐振,防止加热间断,检测到过零信号后,可用于在直流供电期间对锅具的加热情况或电路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等操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谐振控制电路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三滤波电路60。其中,第三滤波电路60的输入端连接直流供电电路30,过零检测电路50连接第三滤波电路60的输出端,用来对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直流信号进行滤波操作,以稳定直流电压,防止直流电压的抖动导致过零检测出现误差,进而导致INT0检测信号抖动输出,能够大大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直流供电电路30一方面用于向谐振电路10供给直流电压,使得谐振电路10能够持续产生谐振,另一方面用于向过零检测电路50提供比较电压,检测直流供电窗口,简化电路,进一步,在直流供电电路30和过零检测电路50之间连入第三滤波电路60,可以稳定直流供电电路30的输入电压水平,防止由于直流电压的抖动而导致过零检测信号抖动输出。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第三滤波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电路60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
其中,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直流供电电路30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过零检测电路50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接,将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进行接地。
第三滤波电路60可对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稳定直流电压VCC,防止提供给过零检测电路50的直流信号出现抖动导致过零检测信号间断输出,从而导致直流供电时期的误判。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在直流供电电路30和过零检测电路50之间连入第三滤波电路60,用于稳定直流供电电路30的输入电压水平,防止由于直流电压的抖动而导致过零检测信号抖动输出,具体而言,对过零检测电路50进行直流电压供电的过程中,直流电压VCC的轻微抖动都会造成过零检测信号INT0的不断抖动输出,易于造成误判,本实施例的直流供电过程中,首先经过第二电阻R2滤波,再经第二电容C2滤波和储能,消除噪音,使得过零检测电路50直流输入端的电压保持平稳,防止过零检测信号INT0抖动输出,造成误判。
本申请一方面在直流供电电路30和谐振电路10之间加入第一滤波电路,以防止谐振噪音影响直流供电电路30,提高直流供电电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过零检测电路50和直流供电电路30之间加入第三滤波电路60,以使接入的直流电压VCC更加稳定,为过零检测电路50接入的电压VCC的稳定性提供双重保障,防止由于直流电压VCC的轻微抖动导致检测信号INT0抖动输出,从而使得谷底中断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谐振控制电路还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谐振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路10、交流供电电路20、直流供电电路30、第一滤波电路40以及过零检测电路50。
其中,谐振电路10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谐振电路10还与第一滤波电路40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滤波电路40的输入端还与直流供电电路30连接。
交流供电电路20用于提供交流信号给谐振电路10,以使谐振电路10能够产生谐振,在交流供电电路20提供的电压小于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电压时,直流供电电路30向谐振电路10提供直流电压信号,以使得谐振电路10能够产生谐振。
过零检测电路50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AC1端或AC2端)和直流供电电路30,在交流供电电路20提供的电压小于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电压时,输出检测信号,从而实现交流信号的过零检测。
其中,本实施例的过零检测电路50可包括第二可控开关Q2。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入端与直流供电电路30相连接,这样,在交流供电电路20提供的电压水平小于直流供电电路30提供的电压水平时,第二可控开关Q2导通,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出端输出检测信号INT0,以检测出交流供电电压的谷底供电窗口。
其中,该第二可控开关Q2可以为PNP三极管,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对应PNP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入端对应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出端对应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即,交流供电电路20连接PNP三极管的基极,直流供电电路30连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过零检测电路50还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
其中,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入端,第三电阻R3与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入端的连接节点连接直流供电电路30,以接入直流电压VCC,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
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交流供电电路20。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
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入端,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相连接。
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之间的节点,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施例的过零检测电路50还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以及第四二极管D4。
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检测信号INT0的输出端,第六电阻R6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后接地,第四二极管D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第二端接入固定电压,以将该点的电位限制在固定电位。
本实施例可在直流供电电压VCC大于或等于交流供电电压(AC1或AC2)时,输出电平信号INT0,若VCC小于AC1或AC2,则不输出INT0信号。
其中,本实施例的直流供电电路30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第一整流二极管D1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的正极分别连接交流供电电路的两个供电端AC1和AC2,第一整流二极管D1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相互连接,以将第一交流信号转换成为第三直流信号,并将直流信号从第一整流二极管D1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节点输出,起到将交流信号转为直流信号的作用。
可选地,直流供电电路30还可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降压芯片U093以及变压器TR091,其中,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节点,第五二极管D5连接的正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降压芯片U093的PIN5引脚、PIN6引脚、PIN7引脚以及PIN8引脚,降压芯片U093的PIN1引脚、PIN2引脚、PIN3引脚连接变压器TR091的PIN4引脚;降压芯片U093的PIN1引脚、PIN2引脚、PIN3引脚还通过第六二极管D6接地,其中,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降压芯片U093的PIN1引脚、PIN2引脚、PIN3引脚,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降压芯片U093的PIN4引脚通过第七二极管D7连接变压器TR091的PIN1引脚,其中,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R091的PIN1引脚,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降压芯片U093的PIN4引脚,变压器TR091的PIN1引脚的PIN4引脚分别连接同一线圈的两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降压芯片U093的PIN4引脚,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TR091的PIN4引脚;第八电阻R8、第八电容C8以及第九电容C9并联后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TR091的PIN1引脚,第八电阻R8、第八电容C8以及第九电容C9并联后的第二端接地。第八电阻R8、第八电容C8以及第九电容C9并联后的第一端处的电压水平即为整流后的第二直流信号的电压水平VCC,用于提供给过零检测电路50和谐振电路10。
本实施例的直流供电电路30通过第一整流二极管D1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12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再通过DC-DC降压电路转换为5~50V等较低水平的直流电压,一方面在谷底中断时提供给谐振电路10进行谐振,另一方面提供给过零检测电路50以进行交流电的谷底中断检测,无需额外接入直流电源。
上述实施例中的直流供电电路30和过零检测电路50均为示意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直流供电和过零检测。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烹饪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烹饪装置100包括谐振控制电路101,该谐振控制电路101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本实施例的烹饪装置能够在交流供电处于谷底中断时,进行直流供电,并且能够降低谐振电路产生的谐振噪音对直流源的影响,提升直流电压的稳定性;此外,本实施例的烹饪装置利用同一直流电压对交流信号进行谷底终端检测,并对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提升直流电压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检测信号INT0能够稳定输出,提高谷底中断检测的准确性。
其中,本申请的烹饪装置为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装置,例如可以是电磁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控制电路包括:
谐振电路;
交流供电电路,所述交流供电电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
直流供电电路;
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
其中,所述交流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谐振电路提供交流信号,以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用于在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对所述谐振电路提供直流信号,以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路包括:
线盘;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线盘的第一端,并连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和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线盘的第二端,并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供电电路包括:
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输入的第一交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直流信号;
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第一直流信号输入至所述谐振电路;
第一可控开关,连接在所述整流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和所述谐振电路形成的回路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被配置为按照设定时序导通或关闭,以将所述第一直流信号转换为第二交流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信号转化为第二直流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直流信号输入至所述谐振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控制电路还包括:
过零检测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路和所述交流供电电路,用于在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输出检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直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
第二可控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在所述交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提供的电压时导通,以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输出所述检测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对应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对应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对应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
12.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1所述的谐振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15657.1U CN215186450U (zh) | 2021-06-01 | 2021-06-01 | 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15657.1U CN215186450U (zh) | 2021-06-01 | 2021-06-01 | 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86450U true CN215186450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7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15657.1U Active CN215186450U (zh) | 2021-06-01 | 2021-06-01 | 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86450U (zh) |
-
2021
- 2021-06-01 CN CN202121215657.1U patent/CN2151864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09375B (zh) | 基于SoC芯片的大功率电磁炉电路 | |
CN101309529B (zh) | 一种大功率节能电磁灶的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7302809B (zh) |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202025037U (zh) |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 | |
CN107957514B (zh) | 一种过零检测装置、方法及电器 | |
CN205726493U (zh) | 一种适应不同材质锅具加热的电磁加热控制系统 | |
CN204795667U (zh) | 电磁加热系统以及电磁加热系统的驱动装置 | |
CN206131084U (zh) | 电磁炉 | |
CN107708243A (zh) | 电磁加热炊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6470507B (zh) | 电磁加热系统及其浪涌检测装置 | |
US11678410B2 (en) | Determining presence of compatible cookware in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s | |
CN105485731A (zh) | 微波炉电路和微波炉 | |
CN215186450U (zh) | 谐振控制电路以及烹饪装置 | |
CN103167656B (zh) | 商用电磁炉芯片电路及商用电磁炉 | |
CN202059334U (zh) | 一种恒功率输出磁控溅射镀膜电源 | |
CN107770891B (zh) | 磁控管灯丝控制电路、磁控管供电电路 | |
CN107567122B (zh) |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205826756U (zh) | 一种商用电磁灶锅具检测装置 | |
CN208754576U (zh) | 电磁加热电路和电磁加热器具 | |
CN108738182B (zh) |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的加热控制方法 | |
CN103179711B (zh) | 商用电磁炉控制系统 | |
CN203086769U (zh) | 商用电磁炉 | |
CN108903604B (zh) | 电饭煲 | |
CN109905932A (zh) |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功率控制方法 | |
CN112449452B (zh) | 降低电磁加热电路噪声的方法、电磁加热电路和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