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3652U - 一种按压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压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83652U CN215183652U CN202121081693.3U CN202121081693U CN215183652U CN 215183652 U CN215183652 U CN 215183652U CN 202121081693 U CN202121081693 U CN 202121081693U CN 215183652 U CN215183652 U CN 2151836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terminal
- pressing
- normally closed
- normally op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压开关。该按压开关包括壳体,以及伸缩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按挚;所述壳体的底部上安装有公共端子、常开端子以及常闭端子,所述按挚上安装有弹片;其中,弹片的一个夹持部与所述公共端子始终保持导通,而弹片的另一个夹持部在按压按挚时可与常开端子以及常闭端子之间进行导通切换,从而可实现按压开关的多指令切换。且弹片为固定连接在按挚的底部,提高了弹片的装配稳定性,保障按压开关的通断操作精度。另外,在壳体的容纳腔上具有定位凸部,且公共端子的公共接触部从定位凸部延伸穿出并可容纳至按挚的公共接触部避让槽内,复位弹簧套设在定位凸部以及公共接触部上,有效保障按压开关的导通及断开的操作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按压开关利用按挚的传动,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可快速进行导通与断开的切换,具有微动、灵敏的特点,而且可进行指令切换,在电器、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的按压开关中,弹片与按挚之间通常为抵接的连接关系,装配稳定性差,按压传导容易出现偏离,从而在按压传导进行接触切换过程中容易与端子的接触部存在偏差,使接通和断开的通断精度受到影响。另外,目前的按压开关中,复位弹簧的安装仅为简单的两端抵接,在按压及复位过程中容易偏离作用轨道,影响按压开关操作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按压开关的多指令切换,并解决现有的按压开关的弹片装配稳定性差容易存在接触偏差从而导致开关通断精度受影响,以及复位弹簧简单抵接设置容易操作偏轨而影响操作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压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按压开关,包括壳体以及按挚,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按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可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伸缩;
所述壳体的底部上安装有公共端子、常开端子以及常闭端子,所述公共端子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出的公共引脚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公共接触部,所述常开端子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出的常开引脚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常开接触部,所述常闭端子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出的常闭引脚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常闭接触部;
所述按挚上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上具有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公共接触部始终保持接触;在按压所述按挚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可在接触所述常闭接触部与接触所述常开接触部之间进行接触状态切换。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常闭接触部延伸至位于所述常开接触部的上方;且所述按挚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常闭接触部接触;按压所述按挚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切换至与所述常开接触部接触。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常闭接触部与所述常开接触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或者为空气绝缘空间。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沿水平方向,所述公共接触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侧,所述常闭接触部以及所述常开接触部相对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另一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公共接触部相对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左侧,所述常闭接触部以及所述常开接触部相对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右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片通过包括铆接、胶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按挚的底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腔体以及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上腔体的底部,所述公共端子、所述常开端子以及所述常闭端子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挚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为可沿按压轴向折叠的弹性密封圈。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作用连接在所述按挚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作用连接;按压所述按挚时,所述复位弹簧积蓄弹性势能。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按挚凸起的定位凸部,且所述公共接触部从所述定位凸部延伸穿出;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凸部以及所述公共接触部上,且一端与所述按挚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内壁抵接。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挚的底部开设有公共接触部避让槽;所述公共接触部避让槽与所述公共接触部对应,并可容纳所述公共接触部深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中,弹片的一个夹持部与公共端子始终保持导通,而弹片的另一个夹持部在按压按挚时可与常开端子以及常闭端子之间进行导通切换,从而可实现按压开关的多指令切换,提高按压开关的应用效率。
且弹片为通过包括铆接、胶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按挚的底部,提高了弹片的装配稳定性,从而使弹片在按挚的按压传导过程中不易与端子之间发生接触偏差,保障按压开关的通断操作精度。
另外,在壳体的容纳腔上具有定位凸部,且公共端子的公共接触部从定位凸部延伸穿出并可容纳至按挚的公共接触部避让槽内,复位弹簧套设在定位凸部以及公共接触部上,从而使复位弹簧具有稳定的按压及复位行程轨迹,不容易发生操作偏轨,从而有效保障按压开关的导通及断开的操作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片安装在按挚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弹片安装在按挚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壳体,101-上腔体,102-底座,1021-定位凸部,2-按挚,201-公共接触部避让槽,202-铆接柱,3-公共端子,301-公共引脚,302-公共接触部,4-常开端子,401-常开引脚,402-常开接触部,5-常闭端子,501-常闭引脚,502-常闭接触部,6-弹片,601-第一夹持部,602-第二夹持部,7-绝缘层,8-密封圈,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请参见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按挚2。其中,所述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所述按挚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可在所述壳体1的容纳腔内移动伸缩。
具体的,所述壳体1包括上腔体101以及底座102,上腔体101的内部具有容纳腔且底部开通,所述底座102具体密封扣合设置在所述上腔体101的底部从而形成整体的壳体1。而按挚2伸缩设置在上腔体101上,按挚2具体为一杆柄,其一端上具有按压头且按压头所在端伸出至上腔体101的顶部外,按挚2的另一端具有按压传导头且按压传导头所在端可上下伸缩、并始终位于上腔体101的容纳腔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挚2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具体的,密封圈8设置在按挚2的伸出上腔体101的位置处,从而使按挚2与上腔体101保持密封,有效防尘防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8为可沿按压轴向折叠的弹性密封圈,在按压按挚2及按挚2的回缩过程中,密封圈8可随按挚2实现伸缩折叠,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有效保障密封圈8的作用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安装有公共端子(COM端子)3、常开端子(NO端子)4以及常闭端子(NC端子)5。具体的,请参见图2~图4所示,所述公共端子3、所述常开端子4以及所述常闭端子5均安装在所述底座102上。按压开关在使用操作中,当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形成导通连接关系时,按压开关处于转换状态;当公共端子3与常闭端子5形成导通连接关系时,按压开关处于初始状态。
其中,请再参见图2~图4所示,所述公共端子3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1的底部延伸出的公共引脚301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公共接触部302,所述常开端子4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1的底部延伸出的常开引脚401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常开接触部402,所述常闭端子5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1的底部延伸出的常闭引脚501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常闭接触部502。
具体的按压开关操作设置中,在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形成导通连接关系时,为公共端子3的公共接触部302与常开端子4的常开接触部402导通连接;在公共端子3与常闭端子5形成导通连接关系时,为公共端子3的公共接触部302与常闭端子5的常闭接触部502导通连接。公共端子3的公共引脚301、常开端子4的常开引脚401以及常闭端子5的常闭引脚501则分别连接相应的线路,具体可为直接焊接在相应线路端上。
并且,沿水平方向,所述公共接触部302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侧,而常闭接触部502以及常开接触部402相对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另一侧。在图1~图4具体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公共接触部302相对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左侧,所述常闭接触部502以及所述常开接触部402相对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右侧。
如此,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及常闭端子5之间进行导通切换,即可实现不同的开关指令转换。请再参见图1~图4所示,在所述按挚2上连接有可实现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及常闭端子5导通连接的弹片6,并按压按挚2时,可实现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连接及公共端子3与常闭端子5连接之间的导通切换,实现不同开关指令的转换。
请参见图5所示,所述弹片6上具有第一夹持部601以及第二夹持部602。其中,弹片6为一体化的弹性片,第一夹持部601以及第二夹持部602均由至少的两片相对称的弹性部构成的弹性夹爪。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片6通过包括铆接、胶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按挚2的底部,具体固定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择。
请参见图6和图7所示,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片6铆接在所述按挚2的底部。具体的,在第一夹持部601与第二夹持部602之间具有过渡安装部,使第一夹持部601与第二夹持部602形成左右相互对称,且过渡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孔,在按挚2的底部具有凸起的铆接柱202,过渡安装部的安装孔定位通过铆接柱202固定安装在按挚2上。
弹片6以铆接的形式固定在按挚2的底部,在按压按挚2及其回缩的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弹片6的装配稳定性,使弹片6可随按挚2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弹片6在按挚2的按压传导过程中不易与端子之间发生接触偏差,保障按压开关的通断操作精度。
请再参见图1~图4所示,所述弹片6的第一夹持部601与所述公共接触部302始终保持接触;而在按压所述按挚2时,所述第二夹持部602可在接触所述常闭接触部502与接触所述常开接触部402之间进行接触状态切换。
具体的,公共端子3的公共接触部302向上延伸凸起至壳体1的容纳腔内,第一夹持部601与公共接触部302接触,在按挚2上下移动并带动第一夹持部601上下移动过程中,第一夹持部601始终保持与公共接触部302接触。而常开端子4的常开接触部402位于与第二夹持部602对应的一侧,并向上延伸凸起至壳体1的容纳腔内;且所述常闭接触部502弯折延伸至位于所述常开接触部402的正上方;在所述按挚2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部602与所述常闭接触部502接触;按压所述按挚2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夹持部602切换至与所述常开接触部402接触。
显然的,常开接触部402与常闭接触部502之间具体的上下位置关系设置,可根据实际按压开关操作的工作导通需求及原理进行设计。如在按压按挚2操作时,按压开关从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导通转换成公共端子3与常闭端子5导通,则可设置常开接触部402可弯折延伸至位于常闭接触部502的上方,第二夹持部602在随按挚2的按压操作向下移动时从与常开接触部402接触切换至与常闭接触部502接触;或者,如图1~图4具体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按压按挚2操作时,按压开关从公共端子3与常闭端子5导通转换成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导通,则具体设置常闭接触部502弯折延伸至位于常开接触部402的上方,第二夹持部602在随按挚2的按压操作向下移动时从与常闭接触部502接触切换至与常开接触部402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常闭接触部502与所述常开接触部40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7,或者为空气绝缘空间。图1~图4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常闭接触部502与常开接触部40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7,且该绝缘层7具体为底座102一体化延伸的结构。
当按压开关处于初始的未操作状态时,按挚2处于回缩状态,弹片6的第一夹持部601与公共端子3的公共接触部302接触导通,而第二夹持部602与常闭端子5的常闭接触部502接触导通,从而使公共端子3与常闭端子5导通,按压开关处于初始状态;当按压按挚2操作时,弹片6的第一夹持部601向下滑动并与公共端子3的公共接触部302保持接触导通,而第二夹持部602跨过绝缘层7后与常开端子4的常开接触部402接触导通,从而使公共端子3与常开端子4导通,按压开关处于转换状态。
另外,请再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中,在所述壳体1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9。其中,所述复位弹簧9的一端作用连接在所述按挚2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作用连接。
如此,当按压所述按挚2时,按压开关转换,所述复位弹簧9积蓄弹性势能;而当释去对按挚2的按压外力时,按挚2即可在复位弹簧9的弹性作用下进行自动复位,从而使按压开关在使用操作完毕后可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保障电路导通操作安全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再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具体在底座102上具有朝向所述按挚2凸起的定位凸部1021,且所述公共接触部302从所述定位凸部1021延伸穿出。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9套设在所述定位凸部1021以及所述公共接触部302上,且一端与所述按挚2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内壁抵接。进一步的,所述按挚2的底部开设有公共接触部避让槽201;所述公共接触部避让槽201与所述公共接触部302对应,并可容纳所述公共接触部302深入,使按压按挚2的操作过程中避免按挚2与公共接触部302发生干涉。从而,使复位弹簧9在弹性压缩及伸展复位过程中均具有稳定的按压及复位行程轨迹,不容易发生操作偏轨,从而有效保障按压开关的导通及断开的操作精度。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及原理上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按挚,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按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可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伸缩;
所述壳体的底部上安装有公共端子、常开端子以及常闭端子,所述公共端子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出的公共引脚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公共接触部,所述常开端子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出的常开引脚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常开接触部,所述常闭端子具有一端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出的常闭引脚以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常闭接触部;
所述按挚上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上具有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公共接触部始终保持接触;在按压所述按挚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可在接触所述常闭接触部与接触所述常开接触部之间进行接触状态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接触部延伸至位于所述常开接触部的上方;且所述按挚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常闭接触部接触;按压所述按挚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切换至与所述常开接触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接触部与所述常开接触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或者为空气绝缘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沿水平方向,所述公共接触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侧,所述常闭接触部以及所述常开接触部相对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通过包括铆接、胶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按挚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腔体以及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上腔体的底部,所述公共端子、所述常开端子以及所述常闭端子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挚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作用连接在所述按挚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作用连接;按压所述按挚时,所述复位弹簧积蓄弹性势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按挚凸起的定位凸部,且所述公共接触部从所述定位凸部延伸穿出;
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凸部以及所述公共接触部上,且一端与所述按挚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内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挚的底部开设有公共接触部避让槽;所述公共接触部避让槽与所述公共接触部对应,并可容纳所述公共接触部深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81693.3U CN215183652U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按压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81693.3U CN215183652U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按压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83652U true CN215183652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7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81693.3U Active CN215183652U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按压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83652U (zh) |
-
2021
- 2021-05-19 CN CN202121081693.3U patent/CN2151836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107545A1 (zh) | 一种键盘开关 | |
WO2016107547A1 (zh) | 一种具有良好手感的开关 | |
US20240347291A1 (en) | Static and movable plate assembly of key switch | |
CN108320967B (zh) |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 | |
CN215183652U (zh) | 一种按压开关 | |
CN101923977B (zh) | 按钮开关 | |
CN212434509U (zh) |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 | |
CN217641059U (zh) | 一种防水性小体积大电流按钮开关 | |
CN217134254U (zh) | 一种滑动式接触微动开关 | |
CN107068462B (zh) | 机械式薄膜键盘 | |
CN111446131B (zh) | 一种配电电器的状态指示结构 | |
CN111696804A (zh) |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 | |
CN103928255A (zh) | 一种长行程防水微动开关 | |
CN211404367U (zh) | 一种小型连体微动开关 | |
CN203799917U (zh) | 一种长行程防水微动开关 | |
CN214505293U (zh) | 一种微动开关 | |
CN215496469U (zh) | 一种四向按键装配结构 | |
CN210778435U (zh) | 一种断路器的智能重合闸模块 | |
CN221040900U (zh) | 一种高寿命的轻触开关 | |
CN216698167U (zh) | 微动开关按钮限位结构 | |
CN218215106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微型射频开关 | |
CN220272353U (zh) | 一种双保险可自动回弹复位的拨动开关 | |
CN211929353U (zh) | 一种防水微动开关 | |
CN220873484U (zh) | 一种大电流限温器 | |
CN218769202U (zh) | 一种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