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1963U -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1963U
CN215181963U CN202120773471.1U CN202120773471U CN215181963U CN 215181963 U CN215181963 U CN 215181963U CN 202120773471 U CN202120773471 U CN 202120773471U CN 215181963 U CN215181963 U CN 215181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dram
draw
groov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34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记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xin H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xin H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xin H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xin H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34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1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1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1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主体;所述测试主体顶部等距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靠近触点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盖靠近测试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加热机构,人员通过旋转保护盖,使装置形成封闭的空间,再通过电板将热量传送至加热管,加热管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散发热能对内存条的耐热程度进行测试,从而使装置的测试功能多样化,通过在卡槽内部安装有夹持装置,人员通过松开连接杆,连接杆一侧的挡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到内存条的一侧,从而将内存条进行固定夹持,然后通过触点和触头分别接触内存条连通电路对内存条进行测试,通过夹持的方式对内存条进行固定,可以避免内存条划伤。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内存条一般指随机存取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介质,内存条用于储存数据的一个重要计算机部件,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开始从事内存条的测试、维修工作。
现有的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的缺陷是:
1、现有的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一般功能单一,只可以对内存条的性能进行测试,当人们需要对内存条的耐高温进行测试时需要更换装置,从而降低本装置的使用率;
2、现有的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一般采用拔插的方式对内存条进行固定测试,在拔插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内存条划伤,从而影响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主体;所述测试主体顶部等距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的一侧等距安装有触点,所述卡槽内部靠近触点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所述测试主体的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安装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靠近测试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电板、加热管和传感器,所述测试主体的内顶部安装有电板,所述电板的一端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远离电板的一端安装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杆、弹簧、挡板和触头,卡槽一侧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连接杆,连接杆穿过卡槽靠近触点的一侧安装有挡板,连接杆的外侧安装有弹簧,且挡板靠近触点的一侧等距安装有触头。
优选的,所述测试主体的两侧安装把手,且把手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的正面设有凹槽,且保护盖内顶部加热管的外侧安装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测试主体正面的中央安装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一侧安装有插孔,且测试主体两侧的内部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测试主体背面的一侧安装有开关,开关的一侧安装有端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盖靠近测试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加热机构,人员通过旋转保护盖,使装置形成封闭的空间,再通过电板将热量传送至加热管,加热管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散发热能对内存条的耐热程度进行测试,从而使装置的测试功能多样化,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卡槽内部安装有夹持装置,人员通过松开连接杆,连接杆一侧的挡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到内存条的一侧,从而将内存条进行固定夹持,然后通过触点和触头分别接触内存条连通电路对内存条进行测试,通过夹持的方式对内存条进行固定,可以避免内存条划伤,从而影响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试主体;101、显示屏;102、插孔;103、开关;104、端口;105、散热孔;2、保护盖;201、凹槽;3、加热机构;301、电板;302、加热管;303、传感器;4、卡槽;401、触点;5、夹持装置;501、连接杆;502、弹簧;503、挡板;504、触头;6、把手;601、固定座;7、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主体1;测试主体1顶部等距设有卡槽4,卡槽4内部的一侧等距安装有触点401,卡槽4内部靠近触点401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5,测试主体1的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安装有保护盖2,保护盖2靠近测试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加热机构3,加热机构3包括电板301、加热管302和传感器303,测试主体1的内顶部安装有电板301,电板301的一端安装有加热管302,加热管302远离电板301的一端安装有传感器303。
具体的,使用前,人员通过拉动一侧的连接杆501,使连接杆501带动挡板503进行移动,然后人员将需要测试的内存条放置在卡槽4的内部,再松开连接杆501,连接杆501一侧的挡板503会在弹簧502的作用下移动到内存条的一侧,从而将内存条进行固定夹持,然后通过触点401和触头504分别接触内存条连通电路对内存条进行测试,然后人员通过旋转保护盖2,使装置形成封闭的空间,再通过电板301将热量传送至加热管302,加热管302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散发热能对内存条的耐热程度进行测试,而加热管302一端的传感器303可以实时监测装置内部的温度,从而使装置的测试功能多样化,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率。
进一步,夹持装置5包括连接杆501、弹簧502、挡板503和触头504,卡槽4一侧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连接杆501,连接杆501穿过卡槽4靠近触点401的一侧安装有挡板503,连接杆501的外侧安装有弹簧502,挡板503靠近触点401的一侧等距安装有触头504。
具体的,人员通过拉动一侧的连接杆501,使连接杆501带动挡板503进行移动,然后人员将需要测试的内存条放置在卡槽4的内部,再松开连接杆501,连接杆501一侧的挡板503会在弹簧502的作用下移动到内存条的一侧,从而将内存条进行固定夹持,然后通过触点401和触头504分别接触内存条连通电路,对内存条进行测试,通过夹持的方式对内存条进行固定,可以避免内存条划伤,从而影响人们的使用。
进一步,测试主体1的两侧安装把手6,把手6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601。
具体的,把手6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601,人员通过使用螺栓,将固定座601安装在测试主体1的两侧,当人员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握住把手6就可以带动装置进行移动。
进一步,保护盖2的正面设有凹槽201,保护盖2内顶部加热管302的外侧安装有卡扣7。
具体的,人员通过拉动凹槽201带动保护盖2进行旋转,然后使用螺栓将卡扣7安装在保护盖2的内定部,卡扣7的可以对加热管302进行固定,当人员打开保护盖2时,可以在卡槽4的内部放置内存条进行测试。
进一步,测试主体1正面的中央安装有显示屏101,显示屏101的一侧安装有插孔102,测试主体1两侧的内部设有散热孔105。
具体的,显示屏101可以方便人员观看内存条连接电源情况,插孔102可以方便人员连接外部数据线,散热孔105可以散发装置工作内部产生的热量,避免装置内部工作产生热量过高,导致零件加速老化从而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测试主体1背面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03,开关103的一侧安装有端口104。
具体的,使用前,人员通过端口104连接电源线,然后通过操作开关103使装置开始工作,当装置电路连通时可以方便人员将内存条放置在卡槽4的内部进行测试。
工作原理:使用前,人员通过端口104连接电源线,然后通过拉动一侧的连接杆501,使连接杆501带动挡板503进行移动,然后人员将需要测试的内存条放置在卡槽4的内部,再松开连接杆501,连接杆501一侧的挡板503会在弹簧502的作用下移动到内存条的一侧,从而将内存条进行固定夹持,然后通过触点401和触头504分别接触内存条连通电路,再通过操作开关103使装置开始工作对内存条进行测试,然后人员通过旋转保护盖2,使装置形成封闭的空间,再通过电板301将热量传送至加热管302,加热管302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散发热能对内存条的耐热程度进行测试。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主体(1)顶部等距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内部的一侧等距安装有触点(401),所述卡槽(4)内部靠近触点(401)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装置(5),所述测试主体(1)的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安装有保护盖(2),所述保护盖(2)靠近测试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加热机构(3),所述加热机构(3)包括电板(301)、加热管(302)和传感器(303),所述测试主体(1)的内顶部安装有电板(301),所述电板(301)的一端安装有加热管(302),所述加热管(302)远离电板(301)的一端安装有传感器(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连接杆(501)、弹簧(502)、挡板(503)和触头(504),卡槽(4)一侧的内部安装有两组连接杆(501),连接杆(501)穿过卡槽(4)靠近触点(401)的一侧安装有挡板(503),连接杆(501)的外侧安装有弹簧(502),且挡板(503)靠近触点(401)的一侧等距安装有触头(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主体(1)的两侧安装把手(6),且把手(6)的两端安装有固定座(6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2)的正面设有凹槽(201),且保护盖(2)内顶部加热管(302)的外侧安装有卡扣(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主体(1)正面的中央安装有显示屏(101),显示屏(101)的一侧安装有插孔(102),且测试主体(1)两侧的内部设有散热孔(1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主体(1)背面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03),开关(103)的一侧安装有端口(104)。
CN202120773471.1U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Active CN215181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3471.1U CN215181963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3471.1U CN215181963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1963U true CN21518196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7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3471.1U Active CN215181963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1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81963U (zh)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测试装置
CN210515189U (zh) 一种固定效果好的计算机机箱固定装置
CN218383042U (zh) 一种nvme ssd整盘功耗测试装置
CN217238347U (zh) 一种配电工程检测装置
CN21393866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传感器
CN215338425U (zh) 一种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
CN216754474U (zh) 一种b超探头保护装置
CN219953623U (zh) 一种计量泵磨合台架
CN211478506U (zh) 一种电缆故障查找定位测试仪
CN216388067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内存条测试装置
CN216057060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信号测试装置
CN215181755U (zh) 一种适配型固态硬盘拓展坞
CN215411418U (zh) 一种用于管网的远程监控装置
CN219319615U (zh) 一种接线柱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CN218994591U (zh) 一种夹紧力测试仪
CN220671213U (zh) 一种大气监测终端
CN214751733U (zh) 一种便携式数据恢复装置
CN213240246U (zh) 一种安全性好的电力检测装置
CN215727542U (zh) 一种用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大气实时监测装置
CN217836831U (zh) 一种干血斑基因组提取试剂盒
CN214954775U (zh) 一种数据采集处理显示装置
CN220108433U (zh) 一种数据终端用数据安全防护装置
CN210536664U (zh) 一种变电站网络二次设备在线监测分析装置
CN220853926U (zh) 一种具有磁吸结构的食物温度监测探针
CN220326142U (zh) 一种高速数据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