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5405U -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5405U
CN215175405U CN202120336590.0U CN202120336590U CN215175405U CN 215175405 U CN215175405 U CN 215175405U CN 202120336590 U CN202120336590 U CN 202120336590U CN 215175405 U CN215175405 U CN 215175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shower room
air
heater
internal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365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ongri Ruchun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ongri Ruchun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ongri Ruchun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ongri Ruchun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365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5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5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5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淋浴房通风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包括一暖风机组件,所述暖风机组件包括一固定淋浴房的顶板上方空间内的风机壳体、固定置于风机壳体内部的风机,在所述风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吸风口,在所述风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风口,在所述排风口上方的所述风机壳体内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实现对周边空气的加热,在位于所述吸风口一侧的所述风机壳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密封壳,在所述密封壳以及所述暖风机组件的位置处的顶板开口处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一进出风引导部件。本装置采用内循环的方式实现淋浴房内部的快速风暖制热升温,制暖效果好、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淋浴房通风供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淋浴房内部的升温速度快、制暖效好的内循环式的暖风升温系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背景技术
淋浴房一般是指单独的淋浴隔间,现代家居对卫浴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家庭都希望有一个独立的洗浴空间,但由于居室卫生空间有限,只能把洗浴设施与卫生洁具置于一室。淋浴房充分利用室内一角,用围栏将淋浴范围清晰地划分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洗浴空间。
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在淋浴房内进行洗澡时,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暖风机进行供暖。
目前市场上暖风机通常装在淋浴房的顶部,其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市面上的暖风机一般主要由1、进风口,2、风机,3、外壳,4、加热器,5、出风口等五部分组成,风在风机的吹动下通过加热器加热,变成热风提升淋浴房内温度。
工作时,通过将上部的冷空气加热吹到淋浴房内,通过反复将冷空气加热来达到提升淋浴房内的温度的目的;升温的过程中由于淋浴房的上、下空间的温差较大,上部热、下部冷,因此,这种升温方式存在升温速度慢的问题。
另外,由于与外部连通的进风口是敞开式的,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灰尘和细菌且会有异味,从而导致现有的暖风机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暖风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包括一固定安装在淋浴房的顶板上方空间内的暖风机组件,所述暖风机组件由外部电源供电,所述暖风机组件包括一固定淋浴房的顶板上方空间内的风机壳体、固定置于风机壳体内部的风机,在所述风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吸风口,在所述风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风口,在所述排风口上方的所述风机壳体内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实现对周边空气的加热,在位于所述吸风口一侧的所述风机壳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密封壳,所述密封壳的内侧与所述吸风口所在的风机壳体侧壁实现边缘密封固连,所述密封壳的底部开放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以及所述暖风机组件的位置处的顶板开口处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一进出风引导部件。
优选地,所述密封壳的底部与所述风机壳体的底部相平齐。
优选地,所述密封壳的内腔与所述吸风口之间形成进风引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进出风引导部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通过若干个固定螺丝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开口外围的所述顶板上,在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进风区域与出风区域,在所述进风区域处的所述安装面板上沿其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孔,在所述出风区域处的所述安装面板上沿其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出风口;所述进风区域设置在开放设置的所述密封壳底部的正下方,所述出风区域设置在所述排风口的正下方。
优选地,在所述进风区域与所述出风区域外围的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圈的装饰条卡槽,所述装饰条卡槽内用于卡接安装装饰条。
优选地,在所述安装面板上一体成型设置有若干个隐藏式的固定柱,各所述固定柱分别用于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固定螺丝实现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风孔的孔径为2mm-5mm。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条状出风口之间的安装面板的宽度为5mm-10mm。
优选地,所述密封壳与所述风机壳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螺钉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且接触部位设置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装置采用内循环的方式实现淋浴房内部的快速风暖制热升温,制暖效果好、效率高;工作时加热的是淋浴房内不断升温的热空气,温度递增式提高,升温速度快,使得上下空间温差小,直接吸入淋浴房内较热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
2、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密封壳进行封闭,防止落入灰尘,降低异味产生的概率,有利于对风机进行防护起到延长风机寿命的作用。
3、基于原有的暖风机的结构进行合理改进,能够有效地将暖风机的外循环改进成内循环,改造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目前市场上暖风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出风引导部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淋浴房;2、顶板;3、暖风机组件;301、风机壳体;302、风机;303、吸风口;304、排风口;305、电加热器;4、密封壳;5、进出风引导部件;501、安装面板;502、固定螺丝;503、进风区域;504、出风区域;505、进风孔;506、条状出风口;507、装饰条卡槽;508、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中所示,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包括一固定安装在淋浴房1的顶板2上方空间内的暖风机组件3,所述暖风机组件3由外部电源供电,所述暖风机组件3包括一固定淋浴房1的顶板2上方空间内的风机壳体301、固定置于风机壳体301内部的风机302,在所述风机壳体301的一侧设置有吸风口303,在所述风机壳体301的底部设置有排风口304,在所述排风口304上方的所述风机壳体301内安装有电加热器305,所述电加热器305用于实现对周边空气的加热,在位于所述吸风口303一侧的所述风机壳体3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密封壳4,所述密封壳4的内侧与所述吸风口303所在的风机壳体301侧壁实现边缘密封固连,所述密封壳4的底部开放设置,在所述密封壳4以及所述暖风机组件3的位置处的顶板2开口处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一进出风引导部件5。其中,电加热器305直接采用现有的电热丝加热结构即可。
本装置在工作时通过启动暖风机组件3来实现风机302工作提供动力,通过电加热器305实现对周边空气加热,在风机302的作用下并通过进出风引导部件5实现将冷风吸入、进行加热后形成热风排出,从而如此往复形成循环,由于考虑到加热效率和制热效果的原因,在此将外循环改为了内循环,这种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使用淋浴房1时的快速升温。
优选地,所述密封壳4的底部与所述风机壳体301的底部相平齐。
可以保证安装施工的便捷性以及整体的美观性。
优选地,所述进出风引导部件5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安装面板501,所述安装面板501通过若干个固定螺丝502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2开口外围的所述顶板2上,在所述安装面板50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进风区域503与出风区域504,在所述进风区域503处的所述安装面板501上沿其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孔505,在所述出风区域504处的所述安装面板501上沿其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出风口506;所述进风区域503设置在开放设置的所述密封壳4底部的正下方,所述出风区域504设置在所述排风口304的正下方。
当风机302启动后会形成负压向内吸附淋浴房1内的冷风,吸附的冷风也来自淋浴房1内,风机302配合电加热器305的作用实现对冷风的加热后排出,如此往复形成淋浴室内循环加热,在此采用的室内循环的方式的同时,淋浴室门缝部位也存在一定的换气缝隙,因此使得整个淋浴房1内部的空气也可以与外部的环境保持一定的连通,因此并不会影响使用者自淋浴房1内的正常使用。优选地,所述密封壳4的内腔与所述吸风口303之间形成进风引风通道。
风机302启动时,位于安装面板501的进风区域503附近的空气会在风机302的作用下通过若干个进风孔505被吸入到密封壳4内部,然后通过进风引风通道进入吸风口303,最后进入到风机壳体301内部,在风机302的作用下继续经过电加热器305加热后向外排出,排出的热空气经过排风口304排出后再由条状出风口506排回至淋浴房1内,由于风机302的风力较大可以带动排出的热风直接向下吹出运行适当的距离,此时即可通过热风吹拂淋浴室内洗浴的使用者的身体皮肤,从而起到制暖的效果。
如此往复,由于淋浴室内的空气经过不断的被逐步加热,最终达到整个淋浴室内的空气快速升温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制热效率和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进风区域503与所述出风区域504外围的所述安装面板50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圈的装饰条卡槽507,所述装饰条卡槽507内用于卡接安装装饰条。
安装装饰条以后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装置的外观美观性,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将装饰条代替成装饰灯带。
优选地,在所述安装面板501上一体成型设置有若干个隐藏式的固定柱508,各所述固定柱508分别用于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固定螺丝502实现紧固连接。
设置隐藏式的固定柱508可以更好地保证美观性。
优选地,所述进风孔505的孔径为2mm-5mm。
设置的多个进风孔505且设置的各个进风孔505的尺寸相对较小可以有效地减少灰尘进入内部影响风机302工作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设置较多数量的孔数又可以保证进风量。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条状出风口506之间的安装面板501的宽度为5mm-10mm。
相邻的条状出风口506之间的安装面板501的宽度设置合适的宽度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的情况下又可以有效地降低相邻的条状出风口506之间的安装面板501过大积灰的情况,便于清理擦拭;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热风排风过程中的阻力。
优选地,所述密封壳4与所述风机壳体30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螺钉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且接触部位设置密封条。
将密封壳4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在长期使用后可以便于进行拆卸维修或清理内部的灰尘或堆积物,便于维修检修。
本装置采用内循环的方式实现淋浴房内部的快速风暖制热升温,制暖效果好、效率高;工作时加热的是淋浴房内不断升温的热空气,温度递增式提高,升温速度快,使得上下空间温差小,直接吸入淋浴房内较热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密封壳进行封闭,防止落入灰尘,降低异味产生的概率,有利于对风机进行防护起到延长风机寿命的作用;基于原有的暖风机的结构进行合理改进,能够有效地将暖风机的外循环改进成内循环,改造成本低,效果好。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包括一固定安装在淋浴房的顶板上方空间内的暖风机组件,所述暖风机组件由外部电源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机组件包括一固定淋浴房的顶板上方空间内的风机壳体、固定置于风机壳体内部的风机,在所述风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吸风口,在所述风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风口,在所述排风口上方的所述风机壳体内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实现对周边空气的加热,在位于所述吸风口一侧的所述风机壳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一密封壳,所述密封壳的内侧与所述吸风口所在的风机壳体侧壁实现边缘密封固连,所述密封壳的底部开放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以及所述暖风机组件的位置处的顶板开口处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一进出风引导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的底部与所述风机壳体的底部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的内腔与所述吸风口之间形成进风引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风引导部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通过若干个固定螺丝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开口外围的所述顶板上,在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进风区域与出风区域,在所述进风区域处的所述安装面板上沿其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进风孔,在所述出风区域处的所述安装面板上沿其表面均布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出风口;所述进风区域设置在开放设置的所述密封壳底部的正下方,所述出风区域设置在所述排风口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区域与所述出风区域外围的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一圈的装饰条卡槽,所述装饰条卡槽内用于卡接安装装饰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面板上一体成型设置有若干个隐藏式的固定柱,各所述固定柱分别用于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固定螺丝实现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的孔径为2mm-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条状出风口之间的安装面板的宽度为5mm-1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与所述风机壳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螺钉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且接触部位设置密封条。
CN202120336590.0U 2021-02-06 2021-02-06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Active CN215175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6590.0U CN215175405U (zh) 2021-02-06 2021-02-06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6590.0U CN215175405U (zh) 2021-02-06 2021-02-06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5405U true CN215175405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1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36590.0U Active CN215175405U (zh) 2021-02-06 2021-02-06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5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1623U (zh) 一种窗式空气净化器
CN204043068U (zh) 一种多功能的壁挂式暖风机
CN203518154U (zh) 集成灯带的中央空调送风口装置
CN103398442B (zh) 一种智能通风器以及通风方法
CN215175405U (zh) 一种适用于淋浴房的新型内循环式防尘暖风机装置
CN211573282U (zh) 新风换气的空气净化装置节能舒适门窗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及遮阳一体化装置
CN105444323A (zh) 一种窗墙一体化防霾通风器
KR102325063B1 (ko) 버스정거장 부스용 에어커튼장치
CN215062327U (zh) 一种取暖出风结构及取暖器
CN205481389U (zh) 一种窗式除霾新风空气净化器
CN210624685U (zh) 一种可改变取暖灯泡方向的多功能浴霸
CN213334788U (zh) 一种新风一体窗
CN208973510U (zh) 一种蒸汽烤箱的排风结构
CN217876086U (zh) 一种取暖新风净化主机
CN205860337U (zh) 一种多功能通风转换系统
CN219868303U (zh) 一种智能通风系统
CN210219896U (zh) 一种嵌入式双头灶具
KR102586808B1 (ko) 공기청정기 겸용 환기시스템 프레임 구조
CN204227519U (zh) 太阳能空气调节器
CN205559327U (zh) 一种节能的卫生间排气扇
CN210951486U (zh) 一种独立风道浴霸
CN205137627U (zh) 一种带显示屏的隐藏式浴霸
CN213073783U (zh) 一种节能型双循环结构的植物培养箱结构
CN219145782U (zh) 区域建筑能耗监测装置
CN201289156Y (zh) 一种顶置排风式电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new type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dustproof heater device suitable for shower room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

Pledgee: Shandong Shanxi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Shandong Dongri Ruchun Furnitur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500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