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3218U -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3218U
CN215173218U CN202121346872.5U CN202121346872U CN215173218U CN 215173218 U CN215173218 U CN 215173218U CN 202121346872 U CN202121346872 U CN 202121346872U CN 215173218 U CN215173218 U CN 215173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er
fixing base
seismic support
loop ba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68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珂
向云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Dingsen Yil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Dingsen Yi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Dingsen Yil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Dingsen Yi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68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3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3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3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包括上固定座(1)、抗震组件和下固定座(2),所述抗震组件包括套杆(3)、弹簧(4)和连接套筒(5),所述套杆(3)通过球接头与上固定座(1)连接,套杆(3)下部设置有支撑台(6),弹簧(4)套设于套杆(3),且弹簧(4)下端面与支撑台(6)接触,所述连接套筒(5)上部设置有限位凸台(7),限位凸台(7)与弹簧(4)的上端接触,且下固定座(2)通过球接头与连接套筒(5)连接,下固定座(2)与排风管固定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稳定、简单、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吊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背景技术
抗震支吊架是指用于支承机电管线、桥架电缆、风管、水管等,并提供抗震支撑的支吊架产品,对其起到固定作用。
然而,现有的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稳定性不高,因此在对支承机风管设备装置进行固定时,其抗震支撑效果较差,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对人们造成损伤,并且结构较为复杂,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包括上固定座、抗震组件和下固定座,所述抗震组件包括套杆、弹簧和连接套筒,所述套杆通过球接头与上固定座连接,套杆下部设置有支撑台,弹簧套设于套杆,且弹簧下端面与支撑台接触,所述连接套筒上部设置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与弹簧的上端接触,且下固定座通过球接头与连接套筒连接,下固定座与排风管固定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风管固定架包括“U”形板和顶板,“U”形板侧壁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卡紧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孔为螺纹孔,卡紧件为螺纹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U”形板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下表面设置有弹性垫。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座设置有第一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固定座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均与抗震组件球接,能够适应不同方向的拉力,结构更加稳定。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排风管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固定座、2-下固定座、3-套杆、4-弹簧、5-连接套筒、6-支撑台、7-限位凸台、8-“U”形板、9-顶板、10-卡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前”、“后”、“左”、“右”、“底”、“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包括上固定座1、抗震组件和下固定座2,上固定座1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紧固件穿过第一固定孔与墙体连接,从而将上固定座1固定。所述抗震组件包括套杆3、弹簧4和连接套筒5,所述套杆3通过球接头与上固定座1连接,套杆3下部设置有支撑台6,弹簧4套设于套杆3,且弹簧4下端面与支撑台6接触,所述连接套筒5上部设置有限位凸台7,限位凸台7与弹簧4的上端接触,且下固定座2通过球接头与连接套筒5连接,下固定座2与排风管固定架连接。具体的,所述的下固定座2设置有第二固定孔,通过螺钉穿过第二固定孔将下固定座2与排风管固定架连接。
安装排风管时,可以采用三个上述的支吊架与排风管固定架连接,抗震组件均采用球接的方式分别与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2连接,能够适用不同方向的横向力,当受到纵向力时,连接套筒5下移,弹簧4被压缩,从而防止排风管被破坏。
如图3所示,所述的排风管固定架包括“U”形板8和顶板9,顶板9与下固定座2连接。“U”形板8侧壁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卡紧件10,从而将“U”形板8与顶板9锁紧固定。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孔为螺纹孔,卡紧件10为螺纹杆,避免卡紧件10位移。
所述的“U”形板8底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顶板9下表面设置有弹性垫,所述的弹性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座(1)、抗震组件和下固定座(2),所述抗震组件包括套杆(3)、弹簧(4)和连接套筒(5),所述套杆(3)通过球接头与上固定座(1)连接,套杆(3)下部设置有支撑台(6),弹簧(4)套设于套杆(3),且弹簧(4)下端面与支撑台(6)接触,所述连接套筒(5)上部设置有限位凸台(7),限位凸台(7)与弹簧(4)的上端接触,且下固定座(2)通过球接头与连接套筒(5)连接,下固定座(2)与排风管固定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管固定架包括“U”形板(8)和顶板(9),“U”形板(8)侧壁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卡紧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孔为螺纹孔,卡紧件(10)为螺纹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板(8)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9)下表面设置有弹性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座(1)设置有第一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座(2)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CN202121346872.5U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Active CN215173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6872.5U CN215173218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6872.5U CN215173218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3218U true CN21517321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6872.5U Active CN215173218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3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73218U (zh) 一种排风管抗震支吊架
CN218582448U (zh) 一种管道用可调节抗震支架
CN216131564U (zh) 一种管道工程用加固装置
CN209839342U (zh) 一种稳定性良好的弹簧支吊架
CN112186627A (zh) 一种电力工具挂钩
CN210618853U (zh) 一种钢塑复合管运输用的防护装置
CN216748735U (zh) 一种计算机软件测试用pci插槽结构
CN111740266A (zh) 一种地插功能件拆装机构
CN211527697U (zh) 一种防止管道脱落的压差表
CN211780210U (zh) 一种具有清洗剂的天然气输送设备
CN214601611U (zh) 一种电感器弯脚装置
CN214946860U (zh) 一种支吊架用夹具
CN220711020U (zh) 一种电缆桥架支架
CN211649301U (zh) 一种新型抗震支吊架
CN212429984U (zh) 一种pvc给水管的支撑结构
CN214750141U (zh) 可调节的便携式柴油发动机尾气检测装置
CN213125388U (zh) 一种电力工具挂钩
CN211670581U (zh) 一种抵压卡扣型电缆挂架
CN214643405U (zh) 一种线束线缆生产用工作台
CN212323300U (zh) 一种地插功能件拆装机构
CN215369644U (zh) 一种电力系统检修用梯架
CN219325794U (zh) 一种发动机油路控制器
CN216724575U (zh) 一种便于理线的拉链式心电监护仪用导线架
CN220797667U (zh) 一种用于线缆走线的固定件
CN219777783U (zh) 一种防呆探针测试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Ke

Inventor after: Xiang Yunshan

Inventor before: Wang Ke

Inventor before: Xiang Yun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