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69304U -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69304U
CN215169304U CN202121001127.7U CN202121001127U CN215169304U CN 215169304 U CN215169304 U CN 215169304U CN 202121001127 U CN202121001127 U CN 202121001127U CN 215169304 U CN215169304 U CN 215169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ock
control box
movable door
do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11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细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0011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69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69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69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包括固定门、第一活动门、第二活动门和门框,所述固定门通过合页连接于所述门框一侧,所述固定门、所述第一活动门和所述第二活动门通过推拉结构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门相对所述第一活动门推拉移动时和所述第一活动门相对所述固定门同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门体厚度更薄可以在6厘米以内,整个门体更加轻便,开关门过程更加顺利,开关门过程声音更加小,在将固定门平开至最大程度时能够与墙体之间呈180°角,能够更加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联动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装修行业,有很多三联动门应用于淋浴房、厨房和书房等。许多三联动门在门框中嵌入连接玻璃,这样安装于室内时可以很好的透光,使室内的光线更加明亮,因此应用比较广泛。现有的三联动门往往门体厚度较大,具体的门体厚度至少在15厘米以上,厚重关门声音大,在开关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卡顿,开关门过程费力,并且,现有三联动门只能呈一字形推拉开合,即使推拉折叠门在将合页连接门框的平开门打开至最大程度时也只能与墙体之间呈90°角度,占用空间较大,另外,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单薄的门没有三门联动功能的产品。如何设计一种新的三联动门以克服上述缺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以解决现有三联动门门体厚度过大、厚重、关门声音大且易卡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包括固定门、第一活动门、第二活动门和门框,所述固定门通过合页连接于所述门框一侧,所述固定门、所述第一活动门和所述第二活动门通过推拉结构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门相对所述第一活动门推拉移动时和所述第一活动门相对所述固定门同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推拉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钢丝环、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门靠近所述第二活动门的一端和靠近所述固定门的一端,所述钢丝环套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外周,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门靠近所述第一活动门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钢丝环,所述第二固定块连接于所述固定门靠近所述第一活动门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钢丝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门、所述第一活动门和所述第二活动门的总厚度为5-6cm,所述固定门、所述第一活动门和所述第二活动门各自厚度为1.5-2cm。
进一步地,所述门框包括顶部的横向门框、固定门门框和次顶层横门框,所述次顶层横门框设置于所述横向门框下方且位于不连接所述固定门的区域;所述固定门门框依次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门的固定门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活动门的第一活动门容纳槽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活动门的第二活动门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次顶层横门框靠近所述合页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盒,所述固定门门框顶部远离所述合页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盒;所述第一控制盒中部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活动门和所述第二活动门顶部滑动轮穿过的第一轨道过口,所述第二控制盒中部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活动门和所述第二活动门顶部滑动轮穿过的第二轨道过口和滑轮过桥槽,所述第一控制盒和所述第二控制盒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以在所述固定门平开关闭至所述第一控制盒和所述第二控制盒接触时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盒前壁为第一倾斜壁,所述第一控制盒向外形成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壁一侧的第二倾斜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壁内部;所述第一控制盒的后壁为第一竖直壁,所述第一倾斜壁与所述第一竖直壁之间呈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倾斜壁与所述第一竖直壁之间呈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为5-15°,所述第二角度为25-40°;所述第一控制盒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倾斜壁内部插入所述第一磁铁的第一磁铁插槽;所述第二控制盒前壁为第三倾斜壁,所述第二控制盒向外形成有连接于所述第三倾斜壁一侧的第四倾斜壁,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所述第四倾斜壁内部;所述第二控制盒的后壁为第二竖直壁,所述第三倾斜壁与所述第二竖直壁之间呈第三角度,所述第四倾斜壁与所述第二竖直壁之间呈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5-15°,所述第四角度为25-40°;所述第三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相等,所述第四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相等;所述第二控制盒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四倾斜壁内部插入所述第二磁铁的第二磁铁插槽;所述第一控制盒的后壁连接有两个用于连接于所述固定门门框的第一轨道连接片,两个所述第一轨道连接片相平行地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盒的后壁连接有两个用于连接所述次顶层横门框的第二轨道连接片,两个所述第二轨道连接片相平行地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盒的顶壁连接有第三轨道连接片。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门门框顶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二活动门靠近所述合页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外壳、左右传动连接的钩状锁和传动条;所述钩状锁位于所述外壳中且左右两端分别为钩锁端和触动端,所述传动条的左右两端分别为接触端和受力端,所述接触端位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受力端伸出所述外壳外侧;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在所述第二活动门推拉至所述固定门中且两个定位机构接触时由所述钩锁端锁止限位;所述传动条的所述受力端在受到向左的作用力时,所述接触端给所述钩状锁的所述触动端向下作用力进而使所述钩锁端上移以释放所述锁扣;所述钩状锁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钩状锁转轴,所述钩状锁转轴沿轴向与所述外壳侧壁垂直连接,所述接触端具有在左移时驱动所述触动端下移和所述钩锁端上移的斜面;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第一弹簧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钩状锁和所述传动条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压缩于所述传动条与所述连接块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受力端受到向左的作用力时被压缩同时所述接触端驱动所述触动端绕所述钩状锁转轴下移并带动所述钩锁端上移,所述第一弹簧释放后回弹以带动所述接触端回归原位;所述外壳中还还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触动端的下表面和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限制所述锁扣右移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钩锁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锁扣的容纳空间;所述钩锁端的左侧面为弧面、右侧面为平面,所述锁扣为楔形结构且上表面为从右向左依次升高的斜面、左侧面为平面,所述锁扣的上表面沿所述钩锁端的左侧面从左向右滑动以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钩锁端的右侧面与所述锁扣的左侧面相卡合;所述限位块的底面与所述锁扣的上表面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门的底座,所述锁扣连接于所述底座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门框还包括两组外侧竖门框,所述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侧竖门框底部的高度调节件;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U形卡槽、支撑盒、限位弹簧和硬性圆片,所述U形卡槽固定连接于所述外侧竖门框靠近地面位置的靠近墙体一侧,且所述U形卡槽的顶部开口朝向侧边门框;所述支撑盒置于所述U形卡槽中且顶部开口朝向所述外侧竖门框,所述硬性圆片置于所述支撑盒中,所述硬性圆片底面开设有抵顶所述限位弹簧一端的凹陷,所述限位弹簧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支撑盒的槽底壁,所述硬性圆片正面的偏心位置处设置有螺钉孔。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门框和所述固定门门框相贴合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磁性相吸的吸合磁条组,所述固定门与所述第一活动门、所述第一活动门与所述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二活动门与所述门框相贴合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吸的吸合磁条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动门设置有通过按压指示灯开锁的锁结构,所述锁结构包括锁本体、按压锁体、锁门开关、开关开启连接片、弹簧和所述指示灯;所述按压锁体和所述锁门开关设置于所述锁本体的内侧,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锁本体的外侧,所述按压锁体与所述锁门开关传动连接以在按压所述锁门开关时打开所述按压锁体,所述指示灯通过所述开关开启连接片与所述按压锁体传动连接以在摁压所述指示灯时开启所述按压锁体,所述弹簧与所述指示灯相连接以在所述指示灯不再受按压作用力时使所述指示灯回弹至原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门体厚度更薄可以在6厘米以内,整个门体更加轻便,开关门过程更加顺利,开关门过程声音更加小,在将固定门平开至最大程度时能够与墙体之间呈180°角,能够更加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推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固定门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第一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第二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第二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高度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高度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门;2、第一活动门;3、第二活动门;4、门框;5、合页;6、;7、;8、;9、;10、;11、第一转动轮;12、第二转动轮;13、钢丝环;14、第一固定块;15、第二固定块;41、横向门框;42、固定门门框;43、次顶层横门框;44、外侧竖门框;1001、第二控制盒;1002、第一控制盒;1011、第一轨道过口;1012、第一磁铁;1013、第一磁铁插槽;1014、第一轨道连接片;1021、第二轨道过口;1022、第二磁铁;1023、第二磁铁插槽;1024、第二轨道连接片;1025、第三轨道连接片;1026、滑轮过桥槽;1041、第一倾斜壁;1042、第二倾斜壁;1043、第一竖直壁;1044、第三倾斜壁;1045、第四倾斜壁;1046、第二竖直壁;a、第一角度;b、第二角度;c、第三角度;2001、第一定位机构;2002、第二定位机构;2011、钩状锁;2012、传动条;2013、钩锁端;2014、触动端;2015、接触端;2016、受力端;2017、第一弹簧;2018、第二弹簧;2019、外壳;2021、锁扣;2022、底座;20100、连接块;20101、限位块;20200、钩状锁转轴;3001、高度调节件;30104、U形卡槽;30105、支撑盒;30106、限位弹簧;30107、硬性圆片;30108、螺钉孔;4000、锁结构;4001、锁本体;4002、按压锁体;4003、锁门开关;4004、开关开启连接片;4005、指示灯;4006、弹簧;401、固定门槽;402、第一活动门容纳槽;403、第二活动门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也叫pd门或者平pT门),如图1和2所示,包括固定门1、第一活动门2、第二活动门3和门框4,所述固定门1通过合页5连接于所述门框4一侧,所述固定门1、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通过推拉结构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门3相对所述第一活动门2推拉移动时和所述第一活动门2相对所述固定门1同向移动。
如图1所示为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全部打开的状态,当需要关闭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时,首先推拉第二活动门3使其朝向合页5的一侧运动,在第二活动门3朝向合页5侧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活动门2同样地也会朝向合页5侧运动,直至第一活动门2和第二活动门3朝向合页5侧运动至最内端;然后,关闭固定门1至门框4下方,此时固定门1、第一活动门2和第二活动门3全部位于门框4下方的同一侧;再者,向左侧(远离合页5的一侧)拉动第二活动门3,同步地,第一活动门2也会向左侧运动,直至第二活动门3向左侧运动至最左端,此时固定门1、第一活动门2和第二活动门3处于全部展开状态,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固定门1通过合页5可以平开平关,第一活动门2和第二活动门3可以推拉运动,且仅仅通过推拉第二活动门3即可使带动第一活动门2同向运动;现有的三门联动只能呈一字型推拉开关,本实施例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在平开时能与墙面呈180°,因为固定门1是通过合页与门框相连接的,这样在平开打开的状态下,能够更加节省空间,使用也更加方便。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3所示,所述推拉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轮11、第二转动轮12、钢丝环13、第一固定块14和第二固定块15,所述第一转动轮1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门2靠近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一端和靠近所述固定门1的一端,所述钢丝环13套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2的外周,所述第一固定块14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门3靠近所述第一活动门2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钢丝环13,所述第二固定块15连接于所述固定门1靠近所述第一活动门2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钢丝环13。
在本实施例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第一转动轮11、第二转动轮1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活动门2的两端,钢丝环13同时套接于第一转动轮11、第一活动门2和第二转动轮12外周,且钢丝环13可绕着第一转动轮11和第二转动轮12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
如图3所示,当向右推动第二活动门3时,第一固定块14会带动钢丝环13发生顺时针转动,钢丝环13在顺时针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活动门2朝右运动(相当于第二固定块15向左运动),即推拉第二活动门3运动时,第一活动门2会发生同向的推拉运动。本实施例的推拉结构设计巧妙简洁,推拉第二活动门3时方便快捷,且推拉过程轻便顺利,不易发生卡顿。
实施例3
如实施例2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门1、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总厚度为5-6cm,所述固定门1、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各自厚度为1.5-2cm。
现有的pd三联门往往三个门的总厚度至少15cm甚至更大的厚度,而本实施例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三个门的总厚度仅仅为5-6cm,具有更好的轻便性。
实施例4
如实施例3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1-4所示,所述门框4包括顶部的横向门框41、固定门门框42和次顶层横门框43,所述次顶层横门框43设置于所述横向门框41下方且位于不连接所述固定门1的区域(固定门1关闭时以外区域);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门门框42依次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门1的固定门槽401、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活动门2的第一活动门容纳槽402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第二活动门容纳槽403。
第一活动门2和第二活动门3顶部和/或底部可以设置有滑轨,本实施例固定门门框42的结构能够很好地使第一活动门2和第二活动门3在推拉运动时滑动进入固定门门框42的不同槽体中,结构设计巧妙精准。
实施例5
如实施例4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2、5和6,所述次顶层横门框43靠近所述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盒1001,所述固定门门框42顶部远离所述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盒1002;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中部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顶部滑动轮穿过的第一轨道过口1011,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中部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顶部滑动轮穿过的第二轨道过口1021和滑轮过桥槽1026,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和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第一磁铁1012和第二磁铁1022以在所述固定门1平开关闭至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和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接触时磁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前壁为第一倾斜壁1041,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向外形成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壁1041一侧的第二倾斜壁1042,所述第一磁铁1012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壁1042内部;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的后壁为第一竖直壁1043,所述第一倾斜壁1041与所述第一竖直壁1043之间呈第一角度a,所述第二倾斜壁1042与所述第一竖直壁1043之间呈第二角度b,所述第一角度a为5-15°,所述第二角度b为25-40°;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倾斜壁1042内部插入所述第一磁铁1012的第一磁铁插槽1013;
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前壁为第三倾斜壁1044,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向外形成有连接于所述第三倾斜壁1044一侧的第四倾斜壁1045,所述第二磁铁1022设置于所述第四倾斜壁1045内部;
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的后壁为第二竖直壁1046,所述第三倾斜壁1044与所述第二竖直壁1046之间呈第三角度c,所述第四倾斜壁1045与所述第二竖直壁1046之间呈第四角度d,所述第三角度c为5-15°,所述第四角度d为25-40°;所述第三角度c与所述第一角度a相等,所述第四角度d与所述第二角度b相等;
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四倾斜壁1045内部插入所述第二磁铁1022的第二磁铁插槽1023;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的后壁连接有两个用于连接于所述固定门门框42的第一轨道连接片1014,两个所述第一轨道连接片1014相平行地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的后壁连接有两个用于连接所述次顶层横门框43的第二轨道连接片1024,两个所述第二轨道连接片1024相平行地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的顶壁连接有第三轨道连接片1025。
在本实施例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当固定门1平开方式关闭至横向门框41下方时,第二控制盒1001与第一控制盒1002通过磁吸作用相吸合,这样固定门门框42顶部设置有第一控制盒1002位置处与次顶层横门框43设置第二控制盒1001位置处之间能够更紧密地相连接,且连接过程更加静音化。
实施例6
如实施例5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1、7和8所示,所述固定门门框42顶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2001,所述第二活动门3靠近所述合页5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2002;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001包括外壳2019、左右传动连接的钩状锁2011和传动条2012;
所述钩状锁2011位于所述外壳2019中且左右两端分别为钩锁端2013和触动端2014,所述传动条20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为接触端2015和受力端2016,所述接触端2015位于所述外壳2019中,所述受力端2016伸出所述外壳2019外侧;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002设置有锁扣2021,所述锁扣2021在所述第二活动门3推拉至所述固定门1中且两个定位机构接触时由所述钩锁端2013锁止限位;
所述传动条2012的所述受力端2016在受到向左的作用力时,所述接触端2015给所述钩状锁2011的所述触动端2014向下作用力进而使所述钩锁端2013上移以释放所述锁扣2021;
所述钩状锁2011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钩状锁转轴20200,所述钩状锁转轴20200沿轴向与所述外壳2019侧壁垂直连接,所述接触端2015具有在左移时驱动所述触动端2014下移和所述钩锁端2013上移的斜面;
所述外壳2019中还设置有第一弹簧2017和连接块20100,所述连接块20100位于所述钩状锁2011和所述传动条201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2017压缩于所述传动条2012与所述连接块20100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2017在所述受力端2016受到向左的作用力时被压缩同时所述接触端2015驱动所述触动端2014绕所述钩状锁转轴20200下移并带动所述钩锁端2013上移,所述第一弹簧2017释放后回弹以带动所述接触端2015回归原位;
所述外壳2019中还还设置有第二弹簧2018,所述第二弹簧2018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触动端2014的下表面和所述外壳2019的底壁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001还包括限制所述锁扣2021右移的限位块20101,所述限位块20101与所述外壳2019相连,所述限位块20101与所述钩锁端201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锁扣2021的容纳空间;
所述钩锁端2013的左侧面为弧面、右侧面为平面,所述锁扣2021为楔形结构且上表面为从右向左依次升高的斜面、左侧面为平面,所述锁扣2021的上表面沿所述钩锁端2013的左侧面从左向右滑动以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钩锁端2013的右侧面与所述锁扣2021的左侧面相卡合;
所述限位块20101的底面与所述锁扣2021的上表面形状相适应;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00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底座2022,所述锁扣2021连接于所述底座2022上部。
在本实施例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中,固定门门框42顶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2001,所述第二活动门3靠近所述合页5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2002,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机构2001和第二定位机构2002,当推拉第二活动门3使其朝向靠近合页5的一侧运动时,待第二定位机构2002触碰到第一定位机构2001时二者之间能够快速且紧密地相连接,这样第二活动门3与固定门1之间能够稳固紧密地相连接。
实施例7
如实施例6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2、9和10所示,所述门框4还包括两组外侧竖门框44,所述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侧竖门框44底部的高度调节件3001;
所述高度调节件3001包括U形卡槽30104、支撑盒30105、限位弹簧30106和硬性圆片30107,所述U形卡槽30104固定连接于所述外侧竖门框44靠近地面位置的靠近墙体一侧,且所述U形卡槽30104的顶部开口朝向侧边门框;所述支撑盒30105置于所述U形卡槽30104中且顶部开口朝向所述外侧竖门框44,所述硬性圆片30107置于所述支撑盒30105中,所述硬性圆片30107底面开设有抵顶所述限位弹簧30106一端的凹陷,所述限位弹簧30106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支撑盒30105的槽底壁,所述硬性圆片30107正面的偏心位置处设置有螺钉孔30108。
高度调节件3001结构设计巧妙,通过转动螺钉孔30108以带动硬性圆片30107转动进而可以方便地调整外侧竖门框44的高度,即外侧竖门框44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地调整,以使外侧竖门框44所安装的位置更加合适。
实施例8
如实施例7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2所示,所述横向门框41和所述固定门门框42相贴合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磁性相吸的吸合磁条组6,所述固定门1与所述第一活动门2、所述第一活动门2与所述第二活动门3、所述第二活动门3与所述门框4相贴合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吸的吸合磁条组6。这样,设置有吸合磁条组6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相连接时能够更加紧密、更加静音地相连接。
实施例9
如实施例8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活动门3设置有通过按压指示灯4005开锁的锁结构4000,所述锁结构4000包括锁本体4001、按压锁体4002、锁门开关4003、开关开启连接片4004、弹簧4006和所述指示灯4005;所述按压锁体4002和所述锁门开关4003设置于所述锁本体4001的内侧,所述指示灯4005设置于所述锁本体4001的外侧,所述按压锁体4002与所述锁门开关4003传动连接以在按压所述锁门开关4003时打开所述按压锁体4002,所述指示灯4005通过所述开关开启连接片4004与所述按压锁体4002传动连接以在摁压所述指示灯4005时开启所述按压锁体4002,所述弹簧4006与所述指示灯4005相连接以在所述指示灯4005不再受按压作用力时使所述指示灯4005回弹至原位。
所述弹簧4006的另一端可以抵顶于锁本体4001内壁,当锁结构4000处于锁合状态时,通过按压指示灯4005即可带动开关开启连接片4004传动锁门开关4003以使锁门开关4003打开,开锁过程方便快捷。一般情况下,人处于门的内侧,在锁合状态下,通过摁压锁门开关4003即可打开按压锁体4002,但是,小孩或者老人处于门的内侧无法自己摁压锁门开关4003以打开按压锁体4002时,位于外部的人通过摁压指示灯4005即可快速打开按压锁体4002并开门,更加安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门(1)、第一活动门(2)、第二活动门(3)和门框(4),所述固定门(1)通过合页(5)连接于所述门框(4)一侧,所述固定门(1)、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通过推拉结构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门(3)相对所述第一活动门(2)推拉移动时和所述第一活动门(2)相对所述固定门(1)同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结构包括第一转动轮(11)、第二转动轮(12)、钢丝环(13)、第一固定块(14)和第二固定块(15),所述第一转动轮(1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门(2)靠近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一端和靠近所述固定门(1)的一端,所述钢丝环(13)套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轮(11)和所述第二转动轮(12)的外周,所述第一固定块(14)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门(3)靠近所述第一活动门(2)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钢丝环(13),所述第二固定块(15)连接于所述固定门(1)靠近所述第一活动门(2)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钢丝环(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门(1)、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总厚度为5-6cm,所述固定门(1)、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各自厚度为1.5-2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4)包括顶部的横向门框(41)、固定门门框(42)和次顶层横门框(43),所述次顶层横门框(43)设置于所述横向门框(41)下方且位于不连接所述固定门(1)的区域;
所述固定门门框(42)依次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固定门(1)的固定门槽(401)、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活动门(2)的第一活动门容纳槽(402)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第二活动门容纳槽(4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顶层横门框(43)靠近所述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盒(1001),所述固定门门框(42)顶部远离所述合页(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盒(1002);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中部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顶部滑动轮穿过的第一轨道过口(1011),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中部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活动门(2)和所述第二活动门(3)顶部滑动轮穿过的第二轨道过口(1021)和滑轮过桥槽(1026),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和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第一磁铁(1012)和第二磁铁(1022)以在所述固定门(1)平开关闭至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和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接触时磁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前壁为第一倾斜壁(1041),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向外形成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壁(1041)一侧的第二倾斜壁(1042),所述第一磁铁(1012)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壁(1042)内部;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的后壁为第一竖直壁(1043),所述第一倾斜壁(1041)与所述第一竖直壁(1043)之间呈第一角度(a),所述第二倾斜壁(1042)与所述第一竖直壁(1043)之间呈第二角度(b),所述第一角度(a)为5-15°,所述第二角度(b)为25-40°;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二倾斜壁(1042)内部插入所述第一磁铁(1012)的第一磁铁插槽(1013);
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前壁为第三倾斜壁(1044),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向外形成有连接于所述第三倾斜壁(1044)一侧的第四倾斜壁(1045),所述第二磁铁(1022)设置于所述第四倾斜壁(1045)内部;
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的后壁为第二竖直壁(1046),所述第三倾斜壁(1044)与所述第二竖直壁(1046)之间呈第三角度(c),所述第四倾斜壁(1045)与所述第二竖直壁(1046)之间呈第四角度(d),所述第三角度(c)为5-15°,所述第四角度(d)为25-40°;所述第三角度(c)与所述第一角度(a)相等,所述第四角度(d)与所述第二角度(b)相等;
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所述第四倾斜壁(1045)内部插入所述第二磁铁(1022)的第二磁铁插槽(1023);
所述第一控制盒(1002)的后壁连接有两个用于连接于所述固定门门框(42)的第一轨道连接片(1014),两个所述第一轨道连接片(1014)相平行地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的后壁连接有两个用于连接所述次顶层横门框(43)的第二轨道连接片(1024),两个所述第二轨道连接片(1024)相平行地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盒(1001)的顶壁连接有第三轨道连接片(10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门门框(42)顶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机构(2001),所述第二活动门(3)靠近所述合页(5)的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2002);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001)包括外壳(2019)、左右传动连接的钩状锁(2011)和传动条(2012);
所述钩状锁(2011)位于所述外壳(2019)中且左右两端分别为钩锁端(2013)和触动端(2014),所述传动条(20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为接触端(2015)和受力端(2016),所述接触端(2015)位于所述外壳(2019)中,所述受力端(2016)伸出所述外壳(2019)外侧;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002)设置有锁扣(2021),所述锁扣(2021)在所述第二活动门(3)推拉至所述固定门(1)中且两个定位机构接触时由所述钩锁端(2013)锁止限位;
所述传动条(2012)的所述受力端(2016)在受到向左的作用力时,所述接触端(2015)给所述钩状锁(2011)的所述触动端(2014)向下作用力进而使所述钩锁端(2013)上移以释放所述锁扣(2021);
所述钩状锁(2011)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钩状锁转轴(20200),所述钩状锁转轴(20200)沿轴向与所述外壳(2019)侧壁垂直连接,所述接触端(2015)具有在左移时驱动所述触动端(2014)下移和所述钩锁端(2013)上移的斜面;
所述外壳(2019)中还设置有第一弹簧(2017)和连接块(20100),所述连接块(20100)位于所述钩状锁(2011)和所述传动条(201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2017)压缩于所述传动条(2012)与所述连接块(20100)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2017)在所述受力端(2016)受到向左的作用力时被压缩同时所述接触端(2015)驱动所述触动端(2014)绕所述钩状锁转轴(20200)下移并带动所述钩锁端(2013)上移,所述第一弹簧(2017)释放后回弹以带动所述接触端(2015)回归原位;
所述外壳(2019)中还设置有第二弹簧(2018),所述第二弹簧(2018)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触动端(2014)的下表面和所述外壳(2019)的底壁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001)还包括限制所述锁扣(2021)右移的限位块(20101),所述限位块(20101)与所述外壳(2019)相连,所述限位块(20101)与所述钩锁端(201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锁扣(2021)的容纳空间;
所述钩锁端(2013)的左侧面为弧面、右侧面为平面,所述锁扣(2021)为楔形结构且上表面为从右向左依次升高的斜面、左侧面为平面,所述锁扣(2021)的上表面沿所述钩锁端(2013)的左侧面从左向右滑动以进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钩锁端(2013)的右侧面与所述锁扣(2021)的左侧面相卡合;
所述限位块(20101)的底面与所述锁扣(2021)的上表面形状相适应;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00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活动门(3)的底座(2022),所述锁扣(2021)连接于所述底座(2022)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4)还包括两组外侧竖门框(44),所述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侧竖门框(44)底部的高度调节件(3001);
所述高度调节件(3001)包括U形卡槽(30104)、支撑盒(30105)、限位弹簧(30106)和硬性圆片(30107),所述U形卡槽(30104)固定连接于所述外侧竖门框(44)靠近地面位置的靠近墙体一侧,且所述U形卡槽(30104)的顶部开口朝向侧边门框;所述支撑盒(30105)置于所述U形卡槽(30104)中且顶部开口朝向所述外侧竖门框(44),所述硬性圆片(30107)置于所述支撑盒(30105)中,所述硬性圆片(30107)底面开设有抵顶所述限位弹簧(30106)一端的凹陷,所述限位弹簧(30106)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支撑盒(30105)的槽底壁,所述硬性圆片(30107)正面的偏心位置处设置有螺钉孔(301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门框(41)和所述固定门门框(42)相贴合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磁性相吸的吸合磁条组(6),所述固定门(1)与所述第一活动门(2)、所述第一活动门(2)与所述第二活动门(3)、所述第二活动门(3)与所述门框(4)相贴合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吸的吸合磁条组(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门(3)设置有通过按压指示灯(4005)开锁的锁结构(4000),所述锁结构(4000)包括锁本体(4001)、按压锁体(4002)、锁门开关(4003)、开关开启连接片(4004)、弹簧(4006)和所述指示灯(4005);所述按压锁体(4002)和所述锁门开关(4003)设置于所述锁本体(4001)的内侧,所述指示灯(4005)设置于所述锁本体(4001)的外侧,所述按压锁体(4002)与所述锁门开关(4003)传动连接以在按压所述锁门开关(4003)时打开所述按压锁体(4002),所述指示灯(4005)通过所述开关开启连接片(4004)与所述按压锁体(4002)传动连接以在摁压所述指示灯(4005)时开启所述按压锁体(4002),所述弹簧(4006)与所述指示灯(4005)相连接以在所述指示灯(4005)不再受按压作用力时使所述指示灯(4005)回弹至原位。
CN202121001127.7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Active CN215169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1127.7U CN215169304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1127.7U CN215169304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69304U true CN215169304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8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1127.7U Active CN215169304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69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162994A (ja) 折り戸
CN111520033B (zh) 一种移门装置
CN215169304U (zh) 一种单薄三门联动推拉平开一体门
KR100753579B1 (ko) 시스템창호 개폐장치
KR20180001371U (ko) 회동식 창호용 스테이바
JPS61254777A (ja) 収納装置の扉支持装置
CN213269520U (zh) 一种移门装置
CN210422335U (zh) 一种推拉门窗五金装置
CN208851344U (zh) 一种地面无导轨的淋浴房
JPH028114B2 (zh)
KR100365297B1 (ko) 슬라이드 접이식 창호용 롤러
CN216517444U (zh) 一种用于中心吊门的限位撑
CN216110320U (zh) 一种单元幕墙内平开窗结构
CN213243118U (zh) 一种家用配电箱装饰框
CN212002887U (zh) 一种水平对开移门
CN215632677U (zh) 一种可控调节角度及便于开合锁定的门窗
CN219176116U (zh) 一种新型合页
CN220705403U (zh) 一种隐藏式执手
WO2022237124A1 (zh) 调节套组件及包含该调节套组件的合页
CN220139010U (zh) 一种柜门及机柜
CN215803938U (zh) 阻门器
CN210714320U (zh) 一种推拉门窗
JP2522579Y2 (ja) すべり出しヒンジ
JPH03161678A (ja) プラグドアのガイド装置
CN115596325A (zh) 一种推拉开合变形的单扇门装配式设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