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5002U - 一种浮针进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针进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5002U
CN215135002U CN202120403847.XU CN202120403847U CN215135002U CN 215135002 U CN215135002 U CN 215135002U CN 202120403847 U CN202120403847 U CN 202120403847U CN 215135002 U CN215135002 U CN 215135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fixed mounting
needle
floating
float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38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柯
王可
李�浩
张文超
邢鑫
於赵勰
沈峰
韩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4038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5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5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50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针进针器,包括进针器本体,所述进针器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旋转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凸杆,所述弧形板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进针器本体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向外滑动两个短杆,然后向上转动弧形板,通过轴承的旋转可带动弧形板转向另一侧,再通过两个曲杆将连接杆固定住,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可使弧形板保持固定状态,使得浮针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同时也使得浮针后端不会翘起的过高,减轻了浮针刺入患者皮肤时的疼痛感。

Description

一种浮针进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针进针器。
背景技术
浮针进针器是一种利用弹簧装置将浮针迅速刺入皮下以减轻痛感的针刺辅助用具,有塑料或金属制品,结构可分置针管、弹簧盒、调节杆和拉条等几部分。在使用时将浮针刺入皮下后,再予手法运针。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浮针进针器在使用时,一般是通过按住按钮使浮针弹射,在浮针弹射后刺入人体的皮肤时,浮针会弹出进针器,在弹射的过程中,浮针因脱离进针器,浮针远离针尖的一端翘起,一般通过人手辅助控制翘起的高度,因为人手会晃动,并不稳定,还可能会加强患者的疼痛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针进针器,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浮针进针器,包括进针器本体,所述进针器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旋转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凸杆,所述弧形板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进针器本体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浮针进针器时,首先将浮针固定在进针器本体的内部,然后向外滑动两个短杆,然后向上转动弧形板,通过轴承的旋转可带动弧形板转向另一侧,再通过两个曲杆将连接杆固定住,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可使弧形板保持固定状态,此时再按压进针器本体上的按钮,可使浮针弹射而出,在浮针的针尖刺入人体的皮肤时,浮针的后端在翘起到一定的高度后,会被弧形板挡住,并保持稳定,使得浮针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同时也使得浮针后端不会翘起的过高,减轻了浮针刺入患者皮肤时的疼痛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两个所述移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短杆,且两个短杆的另一端均贯穿固定板的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滑动两个短杆,便于将弧形板取出。
进一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固定槽,且两个固定槽的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曲杆,两个所述曲杆的底端均铰接有支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弹簧的性质,在曲杆将连接杆固定住的时候,第一弹簧可以提供拉力,使弧形板保持稳定。
进一步,两个所述支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内壁底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支座保持稳定。
进一步,所述凸杆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半圆槽,且两个半圆槽的大小均与移动杆的一端大小相适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移动杆将凸杆固定住,防止弧形板产生晃动或脱离原位。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且两个滑动槽的宽度均与短杆的直径相适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短杆可以在滑动槽的内表面正常滑动。
进一步,两个所述曲杆的弯曲程度均与连接杆的直径大小相适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曲杆可以将连接杆固定并限制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针进针器处于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针进针器中凸杆与移动杆处于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针进针器中连接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针进针器处于闲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进针器本体;2、固定板;3、轴承;4、弧形板;5、凸杆;6、连接杆;7、连接板;8、第一弹簧;9、曲杆;10、短杆;11、内槽;12、第二弹簧;13、移动杆;14、支座;15、固定块;16、半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浮针进针器,包括进针器本体1,进针器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一侧旋转连接有轴承3,轴承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弧形板4,弧形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凸杆5,弧形板4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进针器本体1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固定板2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1,内槽1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弹簧12,两个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3。
两个移动杆13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短杆10,且两个短杆10的另一端均贯穿固定板2的顶部。
两个连接板7的内部均开设有固定槽,且两个固定槽的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5,两个固定块15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8,两个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曲杆9,两个曲杆9的底端均铰接有支座14。
两个支座1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在连接板7的内壁底部。
凸杆5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半圆槽16,且两个半圆槽16的大小均与移动杆13的一端大小相适配。
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且两个滑动槽的宽度均与短杆10的直径相适配。
两个曲杆9的弯曲程度均与连接杆6的直径大小相适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浮针进针器时,首先将浮针插入进针器本体1的内部,然后向外滑动两个短杆10,短杆10会带动移动杆13向两侧移动,进而会压缩第二弹簧12,使得凸杆5脱离移动杆13的限制,此时可通过转动弧形板4,使其转动到另一侧,再拉动两个曲杆9,曲杆9弯曲的地方可将连接杆6固定住,通过第一弹簧8的拉力,可将曲杆9固定住,进而可使曲杆9、连接杆6和弧形板4都处于稳定的状态,此时,再通过按压进针器本体1上的按钮,使浮针弹射而出并刺入人体的皮肤,由于弧形板4的作用,在浮针的后端翘起时,弧形板4可将其挡住,避免翘起过高,同时也不需要人手动遮挡,从而使得浮针在刺入人体皮肤后可保持稳定,在取出进针器本体1时,轻轻按压弧形板4,将两个曲杆9取下,通过第一弹簧8的作用使其复位,而后可转动弧形板4,将进针器本体1取下,此时可将凸杆5重新压回原来的位置,由移动杆13进行固定,便于后续消毒和再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浮针进针器,包括进针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器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一侧旋转连接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凸杆(5),所述弧形板(4)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进针器本体(1)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所述固定板(2)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1),所述内槽(1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弹簧(12),两个所述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杆(13)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短杆(10),且两个短杆(10)的另一端均贯穿固定板(2)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7)的内部均开设有固定槽,且两个固定槽的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5),两个所述固定块(15)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8),两个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曲杆(9),两个所述曲杆(9)的底端均铰接有支座(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座(1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在连接板(7)的内壁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杆(5)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半圆槽(16),且两个半圆槽(16)的大小均与移动杆(13)的一端大小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动槽,且两个滑动槽的宽度均与短杆(10)的直径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浮针进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曲杆(9)的弯曲程度均与连接杆(6)的直径大小相适配。
CN202120403847.XU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浮针进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35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3847.XU CN215135002U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浮针进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3847.XU CN215135002U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浮针进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5002U true CN215135002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1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384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35002U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浮针进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5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8412A (zh) * 2022-03-31 2022-06-07 张跃进 一种基于健康医疗的一次性针头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8412A (zh) * 2022-03-31 2022-06-07 张跃进 一种基于健康医疗的一次性针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35002U (zh) 一种浮针进针器
CN112603709A (zh) 一种医院外科用手臂固定上药设备
IL269596B1 (en) Injector with optimal center of gravity
CN213311666U (zh) 一种中风患者腿部针灸固定装置
CN212187351U (zh) 一种便于药液扩散速度的麻醉科注射装置
CN115006647A (zh) 一种护理科用角度可调的皮试装置
CN209285880U (zh) 一种医疗用固定架
CN209437667U (zh) 一种针灸埋线装置
CN210131058U (zh) 一种新型妇科手术转换操作床
CN114099855A (zh) 一种可调节式定量注射水光针
CN107812302B (zh) 一种妇科检查给药取样一体装置
CN203208061U (zh) 腔镜甲状腺术专用拉钩
CN213525846U (zh) 一种眼病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CN208741250U (zh) 双针管型皮下埋植置药针
CN213821334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喉镜
CN111821555A (zh) 一种多功能临床麻醉科用辅助麻醉装置
CN210960017U (zh) 一种鱼竿用减震肚顶器
CN220833778U (zh) 药剂递送装置
CN209136808U (zh) 一种肾内科用可调式穿刺装置
CN215081663U (zh) 一种神经内科帕金森震颤治疗装置
CN210871775U (zh) 一种眼科用眼睑撑开装置
CN216570819U (zh) 一种小儿诊疗针具
CN218979705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熏蒸床
CN211835661U (zh) 一种儿科穿刺支护装置
CN209665522U (zh) 一种新型中药用切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