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4215U - 一种胸腔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腔引流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34215U CN215134215U CN202120480949.1U CN202120480949U CN215134215U CN 215134215 U CN215134215 U CN 215134215U CN 202120480949 U CN202120480949 U CN 202120480949U CN 215134215 U CN215134215 U CN 2151342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 drainage tube
- main body
- tube main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引流管主体,内部被分隔为独立的第一引流腔与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与第二引流腔的后端分别与第一尾管和第二尾管相连接,第一尾管与第二尾管的尾端分别设置有卡扣和流速调节阀,引流管主体的前端为引流输入端,引流输入端设置有引流孔,引流管主体外侧面设置有囊体,引流管主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导水孔,导水孔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最前端的出水口设置于囊体最前端,导水孔的入水口设置于引流管主体后端外侧面,入水口上设置有注水管,注水管的尾端设置有开关阀门,引流管主体外侧面套接有调节管;解决了目前胸腔引流管固定不牢靠、单个引流腔容易堵塞且使用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心胸外科常有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或者气胸需要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管的目的是引流积液、积血或者积气,促进肺复张及减轻压迫症状。传统的引流管没有固定装置,胶带固定在皮肤上容易因皮肤油脂皮屑或者无意牵扯导致脱落,部分需要在穿刺点将引流管缝合至皮肤上,给患者带来疼痛、活动障碍和穿刺点伤口延迟愈合等。传统的引流管多为单腔软管,管腔细,引流管易被渗出物、血凝块或者脓液阻塞,导致需要拔除引流管并再次穿刺置管,而再次穿刺置管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穿刺风险、增加感染机会及增加医疗费用。传统的引流管没有流速控制装置,胸腔积液量大时易出现短时间放出大量胸腔积液,导致急性肺水肿或者诱发肝性脑病等。部分患者因积液量大,胸腔内压力大,导致穿刺点持续有向外渗液,需要医务人员局部按压减少渗出及反复局部换药。传统的引流管为单腔,需要冲洗胸腔或者注药时需要断开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连接,冲洗或者注药后再连接引流袋,不方便医务人员操作且增加感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胸腔引流管;解决目前胸腔引流管固定不牢靠、单个引流腔容易堵塞且使用单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为圆形管状结构,内部通过隔离装置被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即第一引流腔与第二引流腔,所述第一引流腔与第二引流腔的后端相分离,并分别与第一尾管和第二尾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尾管与第二尾管的尾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扣以及一个流速调节阀,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前端为引流输入端,所述引流输入端的锥形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引流管主体外侧面靠近引流输入端的一端设置有囊体,引流管主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导水孔,导水孔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最前端的出水口设置于囊体所包裹的引流管主体区域最前端,并与囊体内部相连通,导水孔的入水口设置于引流管主体远离引流输入端的一端外侧面,所述入水口上设置有注水管,注水管通过入水口与导水孔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水管的尾端设置有开关阀门,所述引流管主体外侧面套接有调节管。
进一步的,在第一引流腔与第二引流腔相贴合区域的引流管主体外侧面设置有刻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主体采用质地柔软的医用硅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输入端是由第一引流腔与第二引流腔的前端构成的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囊体采用高弹性的医用乳胶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管上靠近囊体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径大于调节管的外径,环形凸起的内部区域构成了调节管的内凹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设置有两个独立的引流腔,当一侧的引流腔被堵塞时可以继续使用另一个引流腔进行引流,无需再重新更换引流管并重新穿刺,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可以使用一侧的引流腔进行注药或者进行生理盐水冲洗,用另一侧的引流腔进行引流积液,两者相互独立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两项不同的操作,不需要反复更换引流管以及拆卸引流袋,更加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在引流管主体外部设置囊体,加水后可以在皮肤层两侧全部膨胀,卡紧皮肤层穿刺所打的孔,既可以卡紧引流管,也可以防止积液从穿刺孔处渗漏。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流速调节阀可以控制积液的流速,避免短时间大量排放积液导致急性肺水肿或者诱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减少医务人员反复查看病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剖视图;
其中,1为第一引流腔、2为第二引流腔、3为第一尾管、4为第二尾管、5为卡扣、6为流速调节阀、7为刻度值、8为引流输入端、9为引流孔、10为囊体、11为导水孔、12为出水口、13为入水口、14为注水管、15为开关阀门、16为调节管、17为环形凸起、18为皮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为圆形管状结构,内部通过隔离装置被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即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引流管主体的横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
所述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的后端相分离,并分别与第一尾管3和第二尾管4相连接,即第一引流腔1中吸出的积液可以从第一尾管3中排出,第二引流腔2中排出的积液可以从第二尾管4中排出。
所述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的尾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扣5以及一个流速调节阀6,卡扣5用于控制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的开闭,避免积液外流同时可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腔。流速调节阀6用于调节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中积液的流速。
在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相贴合区域的引流管主体外侧面设置有刻度值7,当引流管伸入患者的胸腔中时,可以观察伸入的深度。
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前端为引流输入端8,引流输入端8是由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的前端构成的圆锥形结构,所述引流输入端8的锥形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9,通过所述引流孔9可以将胸腔中的积液导入至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中,并最终从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中排出。
所述引流管主体采用质地柔软的医用硅胶材料制成。
所述引流管主体外侧面靠近引流输入端的一端设置有囊体10,所述囊体10采用高弹性的医用乳胶材料制成,沿着引流管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引流管主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导水孔11,导水孔11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沿着同一直线设置于导水孔11的侧壁上并且与囊体10内部相连通,出水口12之间相隔相等的固定间距。其中最前端的出水口12设置于囊体10所包裹的引流管主体区域最前端,并与囊体10内部相连通。
导水孔11的入水口13设置于引流管主体远离引流输入端8的一端外侧面,所述入水口14上设置有注水管14,注水管14通过入水口14与导水孔11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水管14的尾端设置有开关阀门15,通过注水管14可以向导水孔11内部注水,导水孔11内部的水通过出水口12可以进入囊体10内部,囊体10内部充满水会逐渐胀大。
所述囊体10外侧套接有调节管16,所述调节管16为管状结构,可以在引流管主体外表面滑动,并与引流管主体外表面保持一定静摩擦,可以通过静摩擦力停留在引流管主体外表面。调节管16上靠近囊体10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17,所述环形凸起17的外径大于调节管16的外径,环形凸起17的内部区域构成了调节管16的内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将引流管主体的引流输入端8通过导丝引导置入胸腔中,引流输入端为圆锥状,可以方便引流管置入,同时避免对胸腔造成伤害。
将引流管主体置入时,通过观察引流管主体外侧的刻度值7来判断引流管的置入深度,当通过观察刻度值7得出已经到达所需的置入深度时,停止置入,此时引流管主体外侧的囊体10前端已经进入胸腔中。
接着,滑动引流管主体外侧的调节管16,使得调节管16设置有环形凸起17的一端与患者的皮肤层18表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此时囊体10的后端一部分被调节管16所覆盖;前端的一部分伸入患者的胸腔中,另一部分处于调节管16与患者皮肤表面之间。
然后将注射器的注水口插入注水管14的入口一端,打开注水管14上的开关阀门15,按压注射器的后端,使得注射器中的水通过注水管14、导水孔11、出水口12进入囊体10内部,由于囊体10没有调节管覆盖到的区域被分为皮肤层18的内外两部分,所以进入囊体10内部的水将囊体10充盈膨胀为皮肤层18内外两部分。
由于充盈后的囊体10分别处于皮肤层18的内外两侧,因此,通过囊体10可以将引流管主体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不会脱落,并且由于囊体10与皮肤层18上的穿孔紧密接触,胸腔中的积液不会从所述穿孔中渗漏。
当通过注射器继续向导水孔11内部注水时,调节管16上的环形凸起17所覆盖的囊体10由出水口12向外出水,使得囊体10膨胀充满环形凸起17内侧的内凹槽中,膨胀后的囊体10卡住了环形凸起17,调节管16也就无法在引流管主体上进行滑动,调节管16所覆盖的囊体10面积也无法变法,这样调节管16准确控制了囊体10在皮肤层18内外侧膨胀的体积,使引流管固定更加牢固。
当囊体10膨胀体积达到要求时,停止注水,关闭注水管14上的开关阀门15,这时膨胀后的囊体10体积不再变化,引流管主体也被固定不再发生位移。
在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的尾端分别接上引流袋,打开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上的卡扣5,胸腔中的积液通过引流输入端8的引流孔9分别进入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中,并分别从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中流入引流袋中,流速调节阀6可以控制积液引流时的速度。当胸腔内部积液较多,引流时压力较大、流速较快时,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引流胸腔中的积液,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或者诱发肝性脑病等相关并发症,因此需要用到流速调节阀6来控制引流的速度,当积液减少,流速降低时,可以调节流速调节阀6来增加引流的速度。
当胸腔内部的积液较为粘稠,不容易引流时,可以通过第二引流腔2向胸腔内部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内部较为粘稠的积液,使其容易被引流从而被彻底引流,同时也可以防止积液将引流管主体内部堵塞。当第二引流腔2向内部注入盐水完毕后,停止注入盐水,打开第一尾管3上的卡扣5,通过第一引流腔1将胸腔内部经稀释的积液引流至引流袋中。当积液再次粘稠时,重新通过第二引流腔2向内部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积液后,再次通过第一引流腔1引流积液,通过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的配合,可以实现粘稠积液的快速引流,并且无需反复更换引流管以及引流袋,快捷方便。
同时第二尾管4也可以接负压吸引接头,当胸腔内部的积液无法引流彻底时,可以通过负压来实现完全引流。
当第一引流腔1内部发生堵塞时,还可以通过第二引流腔2来继续引流,避免了引流管堵塞就必须更换的麻烦,增加了引流管的实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为圆形管状结构,内部通过隔离装置被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即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所述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的后端相分离,并分别与第一尾管(3)和第二尾管(4)相连接,所述第一尾管(3)与第二尾管(4)的尾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扣(5)以及一个流速调节阀(6),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前端为引流输入端(8),所述引流输入端(8)的锥形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9),所述引流管主体外侧面靠近引流输入端(8)的一端设置有囊体(10),引流管主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导水孔(11),导水孔(11)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12),最前端的出水口(12)设置于囊体(10)所包裹的引流管主体区域最前端,并与囊体(10)内部相连通,导水孔(11)的入水口(13)设置于引流管主体远离引流输入端(8)的一端外侧面,所述入水口(13)上设置有注水管(14),注水管(14)通过入水口(13)与导水孔(11)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水管(14)的尾端设置有开关阀门(15),所述引流管主体外侧面套接有调节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相贴合区域的引流管主体外侧面设置有刻度值(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主体采用质地柔软的医用硅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输入端(8)是由第一引流腔(1)与第二引流腔(2)的前端构成的圆锥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10)采用高弹性的医用乳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16)上靠近囊体(10)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17),所述环形凸起(17)的外径大于调节管(16)的外径,环形凸起(17)的内部区域构成了调节管(16)的内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0949.1U CN215134215U (zh) | 2021-03-05 | 2021-03-05 | 一种胸腔引流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0949.1U CN215134215U (zh) | 2021-03-05 | 2021-03-05 | 一种胸腔引流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34215U true CN215134215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413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80949.1U Active CN215134215U (zh) | 2021-03-05 | 2021-03-05 | 一种胸腔引流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34215U (zh) |
-
2021
- 2021-03-05 CN CN202120480949.1U patent/CN2151342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1050377A (en) | Suction tube and retrograde flushing for wounds, body cavities and the like | |
CN109876281A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 | |
CN204502064U (zh) | 一种颅脑手术术后皮下积液引流装置 | |
CN106215255B (zh) | 一种带穿刺针的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134215U (zh) | 一种胸腔引流管 | |
CN208552819U (zh) | 一种腹腔单孔多方位引流管 | |
CN203303492U (zh) | 一种腹腔灌注化疗设备 | |
CN209809283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 | |
CN217311323U (zh) | 一种脓肿一体化冲洗引流导管及装置 | |
CN206214484U (zh) | 一种带穿刺针的引流管 | |
CN209033292U (zh) | 一种胸腹腔引流管 | |
CN104208797B (zh) | 一种导管导入装置 | |
CN208436230U (zh) | 一种带引流槽的经导丝置入多腔微创引流导管以及套件 | |
CN109331326A (zh) | 一种胸腔引流管及引流装置 | |
CN201631870U (zh) | 胸腔闭式冲洗引流管 | |
CN208511689U (zh) | 胸腹腔引流管 | |
CN209187874U (zh) | 一种胸腔引流管及引流装置 | |
CN103190944A (zh) | 一种一次性心包胸腔穿刺针 | |
CN203195749U (zh) | 一种一次性心包胸腔穿刺针 | |
CN203576598U (zh) | 一种穿刺针 | |
CN108096686B (zh) | 胸腹腔引流管 | |
CN216986003U (zh) | 一种可进行单独胸腔内灌注的胸腔引流管 | |
CN215023285U (zh) | 新型密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 |
CN221181172U (zh) | 腹部引流管护理装置 | |
CN220276019U (zh) | 一种浅表层脓肿穿刺引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