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4155U - 一种吸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4155U
CN215134155U CN202120223809.6U CN202120223809U CN215134155U CN 215134155 U CN215134155 U CN 215134155U CN 202120223809 U CN202120223809 U CN 202120223809U CN 215134155 U CN215134155 U CN 215134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fixedly connected
pressure receiving
receiving flask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38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2238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4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4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41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吸痰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收集瓶,所述负压收集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右侧内壁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负压收集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左侧内壁的通管,所述通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吸力的球阀。通过负压收集瓶底部开设的通孔,实现了负压收集瓶和内部痰液清洗方便的目的,通过设置球阀,实现了对负压收集瓶吸力的调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要,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通过设置支撑座,实现了将负压收集瓶的支撑,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吸痰的过程更加精准,减小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有利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吸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临床中,小儿患者咽喉中的浓痰、粘稠液过多时,痰液及粘性分泌物等物质会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若不及时清理,就会造成小儿窒息而亡,同时对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积压过多也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然而对于现有的吸痰装置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现有的吸痰装置,收集痰液的收集瓶很难清洗,另外,吸痰装置使用不便,需要医护人员手持收集瓶进行操作,因此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效率,其次,现有的吸痰装置对与负压收集的吸力无法控制,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实用性不强,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吸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痰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吸痰装置操作复杂,使用不便,不易清洗,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收集瓶,所述负压收集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右侧内壁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负压收集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左侧内壁的通管,所述通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吸力的球阀,所述球阀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负压收集瓶的顶部设置有瓶塞,所述负压收集瓶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底塞。
优选的,所述球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所述通管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阀体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阀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体,所述球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所述通管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球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把。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开设有由所述通管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软管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块的中部铰接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软管的内径,所述第二挡片的直径小于所述通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瓶塞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的顶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圈,所述瓶塞顶端的中心位置铰接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均匀排列有防护片,所述防护片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定位块前端外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块右侧外表面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定位块前端外表面顶端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易于清洗,能够控制吸痰时的吸力,通过负压收集瓶底部开设的通孔,实现了负压收集瓶和内部痰液清洗方便的目的,另外通过设置球阀,实现了对负压收集瓶吸力的调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要,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支撑座和固定装置,实现了将负压收集瓶的支撑,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吸痰的过程更加精准,提升了吸痰的成功率,减小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达到了增加本装置实用性的目的,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痰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痰装置的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痰装置的固定块和球阀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痰装置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痰装置的A处放大图。
1-支撑座、2-负压收集瓶、3-气囊、4-第一软管、5-瓶塞、6-第一挡片、7-通管、8-球阀、9-固定块、10-第二软管、11-底塞、12-转把、13-第二挡片、14-球体、15-转杆、16-防护片、17-定位块、18-第一紧固螺栓、19-滑板、20-第二紧固螺栓、21-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痰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收集瓶2,所述负压收集瓶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2右侧内壁的第一软管4,所述第一软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3,所述负压收集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2左侧内壁的通管7,所述通管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吸力的球阀8,所述球阀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10,所述负压收集瓶2的顶部设置有瓶塞5,所述负压收集瓶2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底塞11。
负压收集瓶2得底部设置有通孔,设置通孔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将痰液倒出,同时设置通孔也能方便直接对负压收集瓶2进行清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所述球阀8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所述通管7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阀体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阀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体14,所述球体14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所述通管7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球体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把12。
球阀8的工作原理是,转动转把12,转把12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转杆15转动,转杆15驱动球体15转动,球体14转动的过程中改变球体14左右两侧所开设的通孔与通管7内径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调整负压收集瓶2吸力的目的,通过设置球阀8,实现了对负压收集瓶2吸力的调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不同状况的需要,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对患者提供了保护,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所述固定块9的右侧开设有由所述通管7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块9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软管10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块9的中部铰接有第二挡片13,所述第二挡片1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软管10的内径,所述第二挡片13的直径小于所述通管7的内径。
固定块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挡片13,设置第二挡片13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负压收集瓶2的使用效果,在具体使用时,挤压气囊3,气囊3积压的过程中驱赶负压收集瓶2内的气体顶开第一挡片6,第一挡片6向上翻转,负压收集瓶2内的气体溢出后,第一挡片6重新与瓶塞5顶端通孔的内壁配合,此时负压机清平内形成负压,此时第二挡片13向内翻转,第二软管10可从患者的鼻腔内吸取痰液进入负压集气瓶2,负压集气瓶2的原理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第二软管13,避免了对患者鼻腔内壁的损伤,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所述瓶塞5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的顶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圈21,所述瓶塞5顶端的中心位置铰接有第一挡片6,所述第一挡片6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设置橡胶圈21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负压集气瓶2的密闭性,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吸痰效果。
所述支撑座1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均匀排列有防护片16,所述防护片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18,所述定位块17前端外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块17右侧外表面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19,所述定位块17前端外表面顶端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20。
设置支撑座1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撑负压收集瓶2,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吸痰操作,同时支撑座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设置固定装置的目的这是为了方便将整个装置固定在病床的护栏上,固定装置的使用方式为,拉伸滑板19,滑板19的底面设置有与病床护栏相配合的凸块,调节滑板19的长度,使护栏与定位块17多开设的凹槽卡接,此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20实现滑板19与定位块17的位置固定,再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8实现将整个支撑座固定于病床护栏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支撑座1和固定装置,实现了将负压收集瓶2的支撑,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吸痰的过程更加精准,提升了吸痰的成功率,减小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达到了增加本装置实用性的目的,有利于推广。
使用者使用时,首先将支撑座1通过第一紧固螺栓8和第二紧固螺栓20将本装置固定于床体护栏的上表面,再将负压收集瓶2放置在支撑座1的上表面,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可根据患者的反应调节球阀8,从而改变负压收集瓶2的吸力,增加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通过设置支撑座1避免了医护人员手持收集瓶进行操作,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操作的精准度,同时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的顶端设置有负压收集瓶(2),所述负压收集瓶(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2)右侧内壁的第一软管(4),所述第一软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囊(3),所述负压收集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贯穿负压收集瓶(2)左侧内壁的通管(7),所述通管(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吸力的球阀(8),所述球阀(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10),所述负压收集瓶(2)的顶部设置有瓶塞(5),所述负压收集瓶(2)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底塞(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阀(8)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所述通管(7)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阀体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阀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球体(14),所述球体(14)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所述通管(7)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球体(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把(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9)的右侧开设有由所述通管(7)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块(9)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软管(10)内径相同的通孔,所述固定块(9)的中部铰接有第二挡片(13),所述第二挡片(1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软管(10)的内径,所述第二挡片(13)的直径小于所述通管(7)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5)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的顶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设置有橡胶圈(21),所述瓶塞(5)顶端的中心位置铰接有第一挡片(6),所述第一挡片(6)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均匀排列有防护片(16),所述防护片(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18),所述定位块(17)前端外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块(17)右侧外表面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19),所述定位块(17)前端外表面顶端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20)。
CN202120223809.6U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吸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34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3809.6U CN215134155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吸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3809.6U CN215134155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吸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4155U true CN215134155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7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380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34155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吸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4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91459U (zh) 中医妇科上药装置
CN215134155U (zh) 一种吸痰装置
CN212438759U (zh) 一种便携式儿科护理鼻腔清理装置
CN115607752A (zh) 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吸痰装置
CN214859594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
CN206621440U (zh) 一种新型一次性吸唾管
CN113413499A (zh) 一种套管结构的负压吸痰装置
CN219398362U (zh) 一种儿科适用的便携式吸痰装置
CN213249835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患者口鼻清理装置
CN213099434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CN212235429U (zh) 一种呼吸内科吸痰护理器
CN219375604U (zh) 一种吸痰装置
CN220193652U (zh) 一种辅助吸痰器
CN110215546A (zh) 一种用于儿科临床的专用吸痰装置
CN219630264U (zh) 一种急诊科用新型吸痰器
CN213309908U (zh) 一种肺结核病人用吐痰化验用密封杯
CN212347309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负压吸痰装置
CN219375592U (zh) 一种临床护理用便携式吸痰器
CN215386290U (zh) 一种呼吸科用吸痰装置
CN219896559U (zh) 一种呼吸道吸痰器
CN213823017U (zh) 一种密闭式呼吸机冷凝水负压收集装置
CN215738827U (zh) 一种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装置
CN215609180U (zh) 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装置
CN213526648U (zh) 一种医疗手术用的新型引流器
CN220967838U (zh) 一种吸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